补充一点:
影片的分析其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影片,以及不同的分析角度,都会对分析方法造成影响,所以一套适用于所有电影的分析法是不存在的。
我提出的这种方法更多侧重于从编剧和故事的视角去分析人物,比较适用于情节明确的故事片,但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和片种。总而言之,要分析一部片子,首先还是要尽可能地了解影片本身,进而选出最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角度。
多数电影中的角色其实还是比较工具性的,所以在分析一个角色对于故事的意义时,我们不妨从他的定位和作用来开始讨论。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个角色的属于什么样的角色:他是主人公(protagonist)还是反派/对立角色(antagonist)?如果都不是,那么他和这两者的关系如何?
理清了角色的定位和立场之后,你便能基本明白这个角色对于故事最初步的意义:他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方,还是阻碍故事发展的一方?他如何影响与他发生互动的角色?在明确了这些要点之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个角色自身的内涵。
假如这个角色是主人公,或者主人公的协助者,那么需要明确的是 他的目的和欲望 ,而要回答的问题是「what he wants」。根据David Howard & Edward Mabley [1] 所言, 主人公的首要特征是欲望,特别是实现某个目标的强烈欲望, 而决定了电影所始所终的,是朝向目标迈进的过程,而观众对于见证主角实现目的的兴趣则促进了观众对于故事的吸收和理解。
所以说,对于故事的主导方而言,其目的和愿望是最为关键的。在此基础之上, 角色对于其目的的态度,以及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和行为,则是反映其人物塑造的关键 。对于同样的目的,持有不同性格和不同价值观的人所做的选择都各有不同,而这些不同则是反应出其人格差异的凭证。
如果着这个角色是与主人公对立的敌对角色,或者敌对方之一,那么需要明确的是 其为何和如何与主人公形成对立 。对立角色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于 「主人公之愿望的反射和镜像」 ,因为对立角色是阻碍主人公实现其愿望的对象,所以其目的和行动都会与主人公发生矛盾冲突,而主人公正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欲望,并实现了成长。
此外,根据Lewis Cole [2] 敌对角色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 —— 他们也能作为一种宏观、抽象的力量,进而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存在:单一而具体的障碍和困难对于主人公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一个成功的敌对角色,实际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映射 —— 他代表着故事中的世界/社会/环境对于主人公的压迫和阻挠,同时也反映出了主人公内心最深刻的恐惧,进而更深地揭示了主角的内心。 所以说,成功的敌对角色,是主角的镜像,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角。
在明确了角色的定位,我们还要关注到角色在故事中的历程(journey)。根据Lisa Cron [3] 所言,这种历程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的两种: 谬见(misbelief) 和 斗争(struggle) 。
「谬见」代表的是主角在故事初期的一种错误的信念,而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历程就是他如何改正和克服自己谬见,从而实现 精神和内心上的转变;「 斗争」则是主角在故事中与障碍进行抗争的具体行动,而这也是主人公在其历程中最主要的活动,所以这是主人公 切实可见的所作所为 。
在明确角色的谬见和斗争时,我们便又不自觉地回归到了角色定位的问题: 谬见本质上也是主人公的一种欲望,而「克服谬见」的过程便是一种与「敌对角色/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 而这种 为了实现「目的」而不得不与「障碍」进行抗争的过程, 则构成了故事的核心,那就是 「矛盾冲突」, 角色为了解决矛盾冲突所采取的的一系列行为,以及他对于这些行为的主观态度,则体现了他的 「人物塑造」 。
因此,在分析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几个要点:
一旦明确了这些要素,相信一个角色在片中所展现的绝大部分信息也就可以被我们所掌握,而其他片子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东西,譬如角色的过去,还有他不曾言明的人际关系与价值观念,都可以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来推导,进而梳理出属于这个角色的一套人生历程和价值体系。
以上的内容整理自我的下列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