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候领了结婚证,没有宴请亲朋好友,也还来不及休息,小周就和老公踏上了飞往韩国的飞机,开始他们的新婚之旅,不过这出发前,可不顺利。
小周告诉笔者,她原本打算得到双方父母的全力支持,开开心心地利用假期度过一段甜蜜的“隐居生活”,用旅行的方式,庆祝他们的新婚,回来也不打算再摆喜酒。但是这个美好的设想,却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年轻情侣都有不办酒席、旅行结婚的想法,但到最后付诸行动成行的却不多。
旅行结婚,父母不同意也要去
“这是我们在韩国首尔照的,这张是在釜山海云台照的,还有这张是在济州岛的合影……我们还拍了DV,回忆太多、太美了!”
小周在千岛湖镇上开了一家美发店,夫妻俩共同经营,小日子过得挺不错。在她的店里,笔者见到了小周和老公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看得出来,他们很幸福,也很满足。
小周说:“我们是自己做生意,除了过年,店里不能一天没人,所以平时我们很少出去旅游。本来打算结婚后度蜜月,但是想到那些繁文缛节还有大摆筵席,我就头晕,还不如索性旅行就算结婚了。可以过一过二人世界,也能长长见识。于是我们决定去韩国,比较近,路上花的时间少。”
“我们在那边待了十二天,就像回到了刚恋爱时的好奇与浪漫。”
尽管没有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小周对他们的这个决定却一点也不后悔。
“全部行程都是我们自己安排的,玩得很尽兴。在国外,我们能依靠的人只有对方,这让我们的感情更亲密了。所有一切,都为我们自己高兴。感觉真正是自己做了一次主,很爽。”小周最后说道。
拒绝繁文缛节,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对婚宴说NO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于是乎,热热闹闹地摆一场婚宴,对于结婚双方的家庭来说,可说是头等大事。现在,人们对于婚宴规格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讲究排场,二三十桌不算多;讲档次,三四千元一桌是起步价;讲花样,鲜花、红毯、明星司仪、加长婚车,大放礼炮,好不热闹。
有人说,如今结婚办喜酒似乎已经走样了。主办方大肆铺张,最后剩下一桌桌的剩菜,宾客们则必须交份子钱,情谊有多深,礼就有多厚。有人戏称,结婚已经成了新兴的集资方式。
在某论坛上,笔者看到一篇关于淳安传统结婚程序的帖子,帖子描述了从确定了结婚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项目,大大小小共150余个环节。虽然帖子所描述的细节,在现实婚礼中并不一定一一办齐,但是却不难看到传统婚宴的讲究与繁琐。这也成了年轻人逃避传统婚礼的主要原因。
笔者询问了一圈周围的年轻人,将来结婚是倾向于传统形式还是旅行结婚,几乎大部分人都表示,非常向往旅行结婚。但是,如何获得长辈的许可,成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
传统婚礼有其存在的道理,也很具有纪念意义
关于中国人举行结婚仪式的变迁,有人这样总结:上世纪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个性张扬。
对于生于50、60年代的父母来说,结婚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必须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见证,怎么能出去旅游一趟,就算交代了。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小周也向笔者吐露心声:“因为不想要请客吃饭,就想和爱的人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开心心玩一阵,我们才选择了旅行结婚。但双方父母都不是很赞成,一定要我们举行婚礼,觉得不正式地办一场很没有面子。我父母提出,国庆的时候还是要补办一场婚礼。哎,我们都领证大半年了,还来这一出,这不是演戏么?”
对此,父母们和小周的想法则大相径庭。
在某酒店,笔者遇到了正在给子女预定酒席的一对夫妻。他们告诉笔者,孩子结婚后,要去度蜜月是可以的,不办酒席,他们并不支持。谈到原因,那位阿姨给出了很多理由:“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当宝贝养着,那么多长辈,都等着看孩子穿婚纱礼服,体体面面地结婚。还有些不在这边的亲戚朋友,平时也很难得碰到,若不是孩子结婚,不知道还有什么机会能把大家都聚到一起。有些亲戚只见过孩子小的时候样子,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亲戚,趁着办酒,也重新认识一下。到时候,我们还要拍录像,再过几年来看,很有纪念意义。”
本地旅行社尚无旅行结婚一条龙服务
结婚季,蜜月旅行也随之进入旺季。在一些旅行社,针对新人蜜月出游的广告铺天盖地。笔者走访发现,蜜月旅行线路很多,但“一条龙”代办旅行结婚的就少之甚少了。
某旅行社的负责人介绍说:“旅行社是营利性机构,散客也一般是组成散客团出行。如果是两个人的旅行结婚,首先就会有一笔庞大的开销,这种单独线路报价不是一般游客能承受的;其次,旅行结婚的新人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很多要求,毕竟是为了两个人的单独时光。所以一般不专门定制旅行结婚路线,除非有预约定制。”
“旅行结婚不一定只是涉及到两个人享受的过程,像明星去三亚举办旅行婚礼那样,就需要考虑到双方亲朋好友,所以在出行前要有详细的计划,每个婚礼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还是需要单独设计。”某旅行社策划部小邓说,“另外,我们千岛湖就是一个不错的旅行结婚目的地,杭州人举家来这边办喜酒的,这几年倒是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