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儒曾说,百回本《水浒传》是“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此说,似乎足以支持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罗贯中帮忙捉刀之说。后来,又有王道生称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学生替老师捉刀作《水浒传》,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但是,我却认为,施耐庵著书的时候,罗贯中早已作古,根本不可能为施耐庵捉刀帮忙。既如此,那么,高儒此说又是怎么回事呢?而且,王道生所云是真的吗?

高儒以讹传讹,误导后人

高儒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嘉靖十九年(1540年),根据家中所藏图书,编纂书目,著《百川书志》。其中,对百回本《水浒传》进行了简单地考证。据说,《水浒传》最初的母本刊行于嘉靖五年,目前尚存五回残书。大概,高儒是依据这个母本,得出了“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结论。

按照高儒的说法,罗贯中就不是帮忙捉刀了,而是在施耐庵之后,对《水浒传》进行修订了。

根据高儒这个说法,后来,又得出这样的结论:施耐庵只写了前七十回,罗贯中写了三十回续书,《水浒传》总共一百回。而其他二十回,则是袁无涯依据刘兴我简本《水浒传》,加上百回本所编的续书。

袁无涯的版本是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也就是七十回原著加上五十回续书。这期间,还经历了去田虎、王庆事,插入破大辽的版本。也就是说,破大辽是最后补进去的续书。

所以,即便按照高儒的说法,罗贯中也只参与了百回本《水浒传》的编纂或者捉刀工作,还有二十回书与罗贯中无关。因而,现在的版本署名“施耐庵、罗贯中”也是错误的。

其实,高儒的《百川书志》讹误甚多,对《水浒传》作者的考证极不严谨。施耐庵是什么人,罗贯中又是谁,高儒根本就不知道,轻易地下次结论,对于后世的误导非常严重。

罗贯中根本就不可能为施耐庵捉刀,《水浒传》与他毫无关系。

王道生谎话连篇,炮制“施耐庵”

我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王道生其人,因而,他所撰写的“施耐墓志”纯属伪造。此处,我不多举例,只说王道生墓志中一处常识性错误。

王道生说,施耐庵写了很多书,其中包括《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施耐庵霸占了这么多著作权,竟然没有《水浒传》。大约是后人感到不对头,便在《江湖豪客传》之后补了三个字“即水浒”。

无论任何资料,都没有“水浒”这个书名,这个叫法可谓“口语”。口语也能写进墓志铭?

施耐庵没写《水浒传》,这还不算最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王道生说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小说是在嘉靖元年时刊行的,书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个版本就叫做“壬午本”。这个书名后来还有好几个,但是,在明朝时,却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编纂修订罗贯中原著,定名为《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清代时才有的,施耐庵到哪里写这部小说去?

王道生在墓志铭中说:盖公殁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灺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

也就是说,施耐庵于洪武三年(1370年)去世时,王道生已经是个垂髫儿童了(大约七八岁)。清朝是1644年建立的,王道生难道能活两百多岁,见到以《三国演义》为书名的罗贯中小说?

所以,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不可信,王道生更是个子虚乌有的人。因而,这个所谓的“施耐庵墓志”,一定是清朝时造的假,造假时间一定是在毛宗岗父子校订《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演义》为书名刊行之后。

王道生还撒谎道: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以此,《三遂平妖传》、《三国演义》、《江湖豪客传》便都成了施耐庵名下的著作了。

“王道生”的谎言不值一驳,“施耐庵墓志”无一处可信。如此,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罗贯中编次、罗贯中为施耐庵捉刀,等等说法,都一概难以成立了。

罗贯中应当是元朝人,远比施耐庵大

细读《三国志通俗演义》,就会发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人诗词。经过比对,我只发现其中有一首是明朝人的诗,其他的都与明人无关。

假如罗贯中活到施耐庵之后,诸如刘伯温之类的明初大儒写了那么多诗词,为何罗贯中就看不上眼呢?

后来,假王道生的假墓志铭继续发酵,演绎成施耐庵与刘伯温是至交,甚至是同科进士。刘伯温曾经以诸葛亮自喻,写了非常多赞咏诸葛亮的诗词。假如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为何就不用他师叔或者师伯的诗词呢?

总而言之,《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是嘉靖年间刊行的,除了一首疑似刊行时补进去的诗外,与明朝再无瓜葛。即便是以《三国演义》说事,除了开篇词引用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而外,同样没有与明朝有关的任何信息。

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极有可能在元朝灭亡之前就完稿了。罗贯中也高度疑似元朝人,恐怕还没有活到明朝。

那么,施耐庵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觉得,施耐庵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明朝度过的,肯定不会死于明洪武三年。同时,施耐庵绝对不是现在所说的江苏兴化人施彦端。

实际上,施耐庵就隐藏在《水浒传》中,前七十回书所涉及到的故事背景,证明这部伟大小说的作者一定活过了永乐十九年(1421年),也就是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书中已经有“北京”,施耐庵以北宋的大名府隐射明朝的北京,曾头市的法华寺就在现在的北京东城区,如今尚有“法华寺街”。

古人写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施耐庵不可能在朱棣一迁都就把《水浒传》写完了。因此,《水浒传》的作者至少要活到1425年左右。我甚至高度怀疑,“施耐庵”就是建文帝身边的主录僧傅洽。

《水浒传》中大量引用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和场景,施耐庵反其意而用之,以此暗喻“大宋之后无汉唐”。假如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老师怎么能模仿学生的著作呢?假如是施耐庵指导罗贯中写成了“《三国演义》”,为何又要反驳自己的观点,把诸葛亮写成“无用”,变成了宋江的徒弟呢?

简而言之,罗贯中要比施耐庵大很多,两人的年龄至少有三十岁的差距。因而,罗贯中不可能为施耐庵捉刀代笔,帮助施耐庵完成《水浒传》。《水浒传》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但与罗贯中毫无关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举报不良信息 | 投诉侵权信息 | 申请删除词条 | 意见反馈 | 贴吧讨论

    ©202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