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珞珈特聘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湖北省“七个一百”宣传文化人才
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审议组成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组长
武汉大学PPE专业负责人
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出版的代表性专著有《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当代延展》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学术奖励近20项。
近年代表性论文: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江汉论坛》201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只有读懂新时代的矛盾才能读懂新时代,《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10期;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湖北日报》2018年5月5日;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维度与“理论”维度,《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党政干部参考》2017年第16期全文转载;
辩证法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新华文摘》2017年第21期,原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价值前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再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次方法论变革及其意义,《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5期全文转载;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9期,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2期;
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理论探索》201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7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9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学术界》2017年第3期;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及其开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25日;
康德与当代政治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6日;
平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长江日报》2017年12月4日;
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哲学:逻辑与问题,《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7》,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三个理论问题,《光明日报》2016年8月3日;
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学术研究》2016年第1期(当期哲学类首篇论文);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开创了政治哲学的传统?《江海学刊》201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权利平等思想辨析,《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构建,《云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开展与学术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13日;
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哲学研究》2015年第10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
追寻马克思哲学的道德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当期首篇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正义观的三个转向,《新华文摘》2016年第4期,原载《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当期首篇论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隐性”基础问题,《理论探索》2015年第5期(当期哲学类首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当期首篇论文);
《资本论》的叙事结构与马克思正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2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当期哲学类首篇论文);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江汉论坛》2015年第6期 ;
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内在会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当期哲学类首篇论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从政治哲学视域看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26日;
美国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年(上);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当期首篇论文);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兼容的三重辩护,《新华文摘》2014年第3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4年第1期选摘;
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0期(当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首篇论文);
中国化范式与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河北学刊》2014年第3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当期首篇论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兴国之魂》第一章“理论之基”,《兴国之魂》,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作品最高奖,该书为获奖图书类首部作品);
施特劳斯、罗尔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谱系及其内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的三个前提性问题,《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7日;
考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4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
英美世界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南国学术》(澳门)2014年第2期;
认识当前中国公正问题的三个维度,《人民论坛》2014年11月(封面重点推介论文);
以理性的批判态度对待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当代意义”视阈中的马克思正义理论,《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社会公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原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5期;
论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阿多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一个再审思,《学术月刊》2013年第12期,全文收录于《法兰克福学派与美国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论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当期首篇论文);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推延,《东岳论丛》2013年第9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哲学原理》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文摘》2014年第1期选摘;
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与去黑格尔化,《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批判理论视阈中的政治哲学,《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从辩证法到革命实践: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之关系的再考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卷,全文收录于《列宁思想在21世纪:阐释与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划界”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27日;
《废黜自我》译后记(实质是一篇文本解读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废黜自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开显,《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封面重点推介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与正义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论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
美国马克思主义论证社会主义可能性的三种方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1日;
马克思处理正义问题的层次和语境,《新华文摘》2012年第8期;
正义的思想谱系及其当代构建:从马克思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月刊》2012年第11期;
“柯尔施问题”的政治哲学求解,《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6期;
总体性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文摘》2013年第1期选摘;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1期(当期首篇论文);
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卷;
世界市民社会:哈贝马斯普遍性政治哲学的一个视角,《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2012年10月出版;
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追踪2012,《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年卷;
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学术研究》2011年第12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2年第2期选摘;
论哈贝马斯的世界市民社会理论,《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全文收录于《重绘世界政治的知识图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论的两个问题,《江汉论坛》2011年第10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
哲学的责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路,《东岳论丛》2011年第9期(当期哲学栏目首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进展,《哲学动态》2011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
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两种理论向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1年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中国问题范式与学科视阈融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6日;
政治哲学与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展——美国马克思主义前沿追踪,《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逻辑优先与历史优先,《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2011》;
哈贝马斯是如何讨论合法性问题的?,《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2011》;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哲学之开掘,第六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
哲学的现实性与正义理论,湖北省哲学学会2011年会;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当期首篇论文、封面重点推介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哲学原理》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及其理论进展(上),《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全文收录;
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及其理论进展(下),《学术月刊》201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全文收录;
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起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丛》全文收录;
合法性: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焦点,《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
逻辑优先还是历史优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法论检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向前做”与“向回做”,《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4期,作为特约文稿,全文收录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
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因缘的再考证——诺曼莱文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定向,《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两个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0》;
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追踪,《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耕耘者——陶德麟先生哲学研究的路向及核心,《陶德麟先生八十华诞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纵论新中国马哲研究60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Historical Materialism2010 inLondon;
Western Marxism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quiry of Approach to Western Marxism,Marx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2010 in Shanghai;
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11月24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分离与会通,《学术研究》2009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转摘;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9年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进展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09年会;
卢森堡的民主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回应:一种政治哲学的考量,《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全文收录于《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历史逻辑的指认与批判性政治哲学的创构: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取向与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湖北社会科学报》2008年11月1日;
The research on Habermas in China,Left Forum2008 inNew York;
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7年5月22日;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5期;
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内涵之探讨,人大书报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7年第8期;
不可能性: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年卷;
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品格,《长江日报》理论版2007年1月11日;
政治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路径,《求是学刊》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学术界》2006年第6期论点摘编;
生活世界之市民社会理论的再建构:柯亨与阿拉托的努力,《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
话语民主: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关键词,人大书报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4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研究论纲,《哲学之路》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之维,《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此文是在对下述发表于《求是学刊》的论文的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纳入该书的);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
人文精神的省思,《长江日报》理论版2005年3月24日;
学术评价机制的重新审视,《长江日报》理论版2005年3月31日;
大学与社会,谁来引导谁?,《长江日报》理论版2005年4月7日;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讨,《哲学研究》200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9期全文转载(本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60次);
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学术月刊》2004年第1期(本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60次);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卷;
语言哲学的转向和普遍语用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4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评析,《哲学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时代困境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现代性话语的批判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3年卷;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性问题研究论纲,《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哈贝马斯论现代性伦理价值体系,《伦理学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2年卷;
弗洛姆人性异化及消除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卷;
Habermas on Lifeworld,2001 in Kunming;
葛兰西哲学中关于语言之间和语言内部的可翻译性问题(译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卷;
马克思主义2001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6期;
类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视野,人大书报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3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八卷评介,《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主要从政治哲学的逻辑视角和逻辑主线来解读或者重新解读马克思、列宁以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并在理论与现实坐标系下关照当代中国改革的社会实践,以及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形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多种突出成果发表,在理论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二)
国外马克思主义
。涉及到从生成于20世纪初的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 到当今美国马克思主义的众多流派和人物,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与范式等。在哈贝马斯、葛兰西、美国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发表哈贝马斯研究的多种著述,连续承担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前沿追踪项目“美国马克思主义前沿追踪“,对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进展保持跟踪研究。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涉及到从马克思史前史到马克思哲学史、从19世纪哲学史到20世纪哲学史等多线索的内容,在青年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三个研究领域并不是彼此外在、相互隔离的,而是在逻辑和内容上紧密结为一体。例如,国外马克思主义是被置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结构中进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也一定延伸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结构中才得以完整呈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没有从哲学史中分离出来,相反一定要有一个哲学史的框架才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考究政治哲学的内容。
在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等多部专著与译著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学术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河北学刊》、《江汉论坛》、《东岳论丛》、《求是学刊》、《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武汉大学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被各大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以及《学术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丛》等广泛转载、收录或者论点摘编,其观点被广泛引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