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是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在进行 1:5 万区调工作中首次发现的我国珍稀的三叠纪海洋生物化石库。罗平生物群产于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薄层灰岩之中,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派尔逊亚期,距今约 2.4 亿年。罗平生物群是由多个门类构成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包括了海生爬行类的鱼龙、原龙、鳍龙类等;鱼类包括了辐鳍鱼亚纲软骨硬鳞鱼次纲的古鳕鱼类、龙鱼类、裂齿鱼类、肋鳞鱼类,辐鳍鱼亚纲新鳍次纲的半椎鱼类和鲱口类,肉鳍鱼亚纲空棘鱼类等;节肢动物门以甲壳纲为主,另外还发现有螯肢亚门的肢口纲鲎类化石和多足亚门倍足纲的千足虫类化石;软体动物门的菊石、双壳、腹足、箭石等;腕足动物门的舌形贝类;棘皮动物门的海胆、海星、海百合和海参;还包括牙形类、有孔虫类、植物化石(松柏类)和遗迹化石。如此丰富、完整的海生化石群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均属罕见,是目前已知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罗平生物群年代比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圣乔治山动物群略早,比我国著名的贵州关岭动物群早二千多万年,是二叠纪末期生物绝灭事件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典型代表,是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标志。罗平生物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是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是世界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堪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2008 年以来,通过研究初步揭示了罗平生物群的面貌,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42 篇,包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Earth-Science Reviews 》、《 Nature Geoscience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等 SCI 论文 19 篇。采获了罗平生物群化石 8000 余件,目前已鉴定命名的化石有 6 40 100 多种,其中 32 个新种为罗平发现并命名。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中,罗平生物群已有 4 种化石被列入该名录,其中丁氏滇肿龙( Dianopachysaurus dingi )、利齿滇东龙( 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云贵中国龟龙( Sinosaurosphargis yunguiensis )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云南龙鱼( Saurichthys yunnanensis )被列为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2011 年以来,罗平生物群先后获 全国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全国第四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重点古生物化石保护产地 共四项国家级殊荣,同时,罗平生物群被列入国家化石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首批化石村共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