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我们都知道这是经典,非读不可,但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没法读完它,甚至连拿起它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其中,那些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以人物意识流动过程来构建篇章布局的“意识流小说”占了绝大多数。
很多“意识流小说”成了传说中的景观似的经典——远远望着,但也止于远远悬望,却少有人愿意去攀登,因为辛苦,晦涩,不经济——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人人都在谈论经典,却未必都去读它。
今天,小编特意挑选了其中6本经典的“硬骨头”,看看你到底啃下了多少。
1.《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豆瓣评分:9.1
“是普鲁斯特还是我的错?无法连续阅读超过十分钟。”这可能是萦绕在许多正《追忆似水年华》的读者心头的困惑。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全书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仅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而且,作为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普鲁斯特又将美术、音乐、军事、词源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解囊括进全书。
所以说,这本“一生之书”所承载的,远远超出了一般图书;自然,它的阅读难度也可想而知。
可尽管如此,它的优点还是远远超过阅读难度上的缺陷。因为相比于同时代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喧哗与骚动》,没有哪本书能像这本煌煌巨著一样,用七卷之多的文字展示出纷繁美丽的法国社会形态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
“教堂的彩色长窗,河边的静谧睡莲,贡布雷的美丽山楂花……普鲁斯特用一生的时光写就一本《追忆似水年华》,而你得闲了来读,在各自不同的年纪翻开来看,见到的尽是不同故事。”
2.《尤利西斯》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豆瓣评分:8.4
“如果你爱他,请给他看《尤利西斯》,因为那是名著;如果你恨他,请给他看《尤利西斯》,因为那是天书。”这是网友对《尤利西斯》的评价。
确实,虽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评选中排名第一,但你若想读完它,需要巨大的勇气。
《尤利西斯》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
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结构布局却又不那么简单:乔伊斯在撰写都柏林18个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时,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琐碎零乱、矛盾无序、恍惚迷离,就好像是把已经写好的文稿撕得粉碎,抛撒出去,让读者拾起来自行拼凑。
尤其是最后描写女主人公性心理的章节,几十页的文字却只用前后两个标点符号一灌到底,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吃得消。
3.《喧哗与骚动》
作者:威廉·福克纳
豆瓣评分:8.8
“谁能在不读其余部分的情况下,读懂《喧哗与骚动》的第一部分,从低能儿班吉的视角写出的一大篇古里古怪的、支离破碎的叙述?为了能够往下读,你几乎得走回头路,往前读。”这是美国文学与文化评论家大卫·丹比给出的评价。
确实,做福克纳的读者很辛苦,因为这是一部“具有巨大的信息量”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就像一些昼夜不休的雷达,不停在观察,在回忆,在说话,他们的意识根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段大段的,零乱无序的从一个意识跳跃到一个意识,只在有些地方用不同的字体来给你提示。
但是,当你耐心读完后,却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阅读过程中的不厌其烦的问题,到了最后,却变成一幅幅鲜明而图象,让人感觉是这样的印象深刻。
或许,这就是福克纳的诗意所在:絮叨叨连绵不绝的句子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致敬,更确切一点说,是对真实生活中的“音响”的一种致敬——小说一向是在提升生活的,而福克纳却将采自真实生活的,那些无营养、无内涵、缺少加工的词句,还给了小说。
“你必须依靠细读,配合扩张到极限的感受力,才能领悟到在那些愚昧的、武断的、常常沦为粗蛮的行为和语言里,也蕴含着丝丝缕缕的人间真情呢。”
4.《酒徒》
刘以鬯 著
《酒徒》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小说写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与理想,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5.《红高粱》
从1985年开始,莫言的出现,将中国意识流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相继发表了《枯河》《球状闪电》《爆炸》《红高粱》《欢乐》《红蝗》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意识流风格的小说,引起文坛轰动。其中《红高粱》成为了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小说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莫言称福克纳为导师,他的意识流技巧也与福克纳相似,多采用蒙太奇手法,例如慢镜头描写、多视角叙事、意象比喻等。
6.《山上的小屋》
与莫言同时期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作家是残雪。她的《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 给文学界带来了一阵“残雪旋风”,形成了文学界的“残雪现象”。她的作品借用西方意识流的手法,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这在当时中国文坛属于另类文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