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也是一种激情。”
采访/撰稿:武艺
2005年,
钢琴家
孙颖迪
夺得
第七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
,成为第一位摘取此项桂冠的华人钢琴演奏家。200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随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
近期,孙颖迪将上演两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为听众带来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幻想曲集》Op.116、《6首钢琴小品》Op.118和李斯特的名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和李斯特这对音乐史上出了名的“死对头”,分别被安排在同一场音乐会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带着满心好奇,我们采访了孙颖迪。
从勃拉姆斯到李斯特
“孤绝,也是一种激情”
——孙颖迪
2022年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练完一整天勃拉姆斯作品的孙颖迪坐在钢琴前,些许疲劳的他忽然心生感慨,在钢琴上演奏出一支曲调,心中的困顿幻化成音乐,从指尖流淌而出。
这首乐曲后来被命名为《勃拉姆斯肖像》,是孙颖迪的内心独白,也是孙颖迪与他心中知己—勃拉姆斯独特的交流方式。孙颖迪成名于李斯特,近年却钟情于勃拉姆斯。两位看上去音乐风格截然相反的浪漫主义大师,正是孙颖迪精神世界不断变化的真实写照。
孙颖迪演奏《勃拉姆斯肖像》
“如果说勃拉姆斯是钢琴小品体裁创作的第一名也不为过。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用尽可能少的音,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出无与伦比的宽广深邃,写作技巧炉火纯青。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你至少能感受到两位中国文坛奇才的风骨和气质,一个是苏东坡,另一个是纳兰性德。”
北宋文学家
浪漫主义作曲家
清词三大家之一
作为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高度成熟作品,本场音乐会上半场的两组曲目:Op.116和Op.118都是对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的诠释与表达,既豁达豪放,又温柔内省。引发孙颖迪强大的心理共鸣。
孙颖迪演奏勃拉姆斯钢琴小品作品118之2
“它是非常完美的生活脚本的音乐化”
——孙颖迪
时光倒流,距孙颖迪上一次在国家大剧院公开演出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已过去八年,距孙颖迪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上演奏这部作品已过去十八年。
孙颖迪在第七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
谈到这部李斯特最伟大的钢琴文献,孙颖迪说
“十八年前,我将它看作灯塔式的伟大作品。如今,我认为它是非常完美的生活脚本的音乐化。你的生活是什么,这部作品作为载体,它就变成了什么。李斯特的音乐某种程度可视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性的因素甚至大于音乐本身,各种人物、景致有机地结合于音乐中,为后来人提供了更加开放的选择。就像哈姆雷特可以有一千种演法,没有一个作曲家希望自己的作品用特定的、固定的模式进行演奏。”
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有着复杂的人物刻画,你可以从中听到浮士德、梅菲斯特、玛格丽特等等,但现在的孙颖迪有更多的思考,能够不去想具体的音乐形象,去掉标签,更自然地表达。
从勃拉姆斯到李斯特,是孙颖迪与曾经的自己展开的一场对话。
从少年到中年
“回到音乐,获得做自己的自由”
——孙颖迪
前不久,孙颖迪在56天内连续演奏十数场音乐会,其中不乏大量大型作品,高强度的演出需要极大的精力、体力支撑。除此之外,人到中年的孙颖迪还要在繁杂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扮演好多种角色。用他的话说:“日益清晰的艺术上的获得感,和不为意志所转移的疲劳感之间的矛盾,时常让我陷入时间不够用的焦虑感。
但我的焦虑永远停留在走出台口的前一秒,走出台口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谈到演奏本身,他说:
“表演和做音乐是有差别的,我在台上会放大一些东西,放大自己的能量,将它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的心里,这种放大是职业上选择的习惯。音乐家有两种欲望,一种是表达,另一种是对话。前者是不断登台,后者是在作品中找到与音乐家真正的共鸣。我最享受的是音乐会当天下午走台的时光,在无人打扰的状态下,在理想的声场环境中,演奏纯粹的音乐,完全进入自我对话的状态。”
孙颖迪演奏勃拉姆斯钢琴小品作品116之4-6
在孙颖迪的身上,可以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深沉丰厚的中年人,音乐帮助他依然保有曾经少年时的纯净率真。
从音乐到自己
“You’ll never walk alone.”
——利物浦队歌
有人说《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李斯特的自传,它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传。孙颖迪说:
“弹奏的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作品就发生了什么改变。”
对于每一位听众来说,聆听的人,生活发生什么变化,感受就发生了什么变化。
孙颖迪在与作曲家对话的同时,更是与自己对话。“想问曾经的自己,未来我会去哪里?”我想,他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是一场关于对话的音乐会,我向您推荐。停下脚步,等等灵魂,也给出你自己的答案。
美好的音乐源自包含爱的演奏,爱是理解,是接纳,是共鸣,是采访中孙颖迪引述的一句话:“You'll never walk alone”。
前行,心中充满希望,我始终在你身旁。
你永远不会独行。
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演出时间:
2023年9月23日(星期六) 19:30
演出地点:
华发中演大剧院·莫扎特音乐厅
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
2005年4月,孙颖迪在荷兰乌德勒支举行的极富盛名的
第七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金奖
,成为
第一位摘取此项桂冠的华人钢琴家
。他因对李斯特作品的出色演绎而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原色李斯特”。
近年来,他活跃于国内外的音乐舞台,合作过的国内外著名乐团有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法国国家广播爱乐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荷兰广播交响乐团、北荷兰交响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以色列国家交响乐团、海法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首尔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合作过的著名指挥有: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米歇尔•普拉松、彼得•阿尔特里克特、艾度•迪华特、佐尔坦•柯奇士、安德拉斯•里盖第、让-伯纳德•波米埃、丹尼尔•莱斯金、史蒂芬•德内夫、大卫•斯特恩、尤里•巴什梅特、余隆、汤沐海、陈佐湟、吕嘉、叶聪、谭利华、张国勇、李心草、许忠、谭盾等。
孙颖迪也是
推广中国当代钢琴作品的践行者
,曾世界首演了著名作曲家何训田的钢琴协奏曲《色之舞》;欧洲首演了著名华人音乐大师谭盾的钢琴、青衣与乐队作品《霸王别姬》;录制发行了华人作曲家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参与录制了《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桑桐作品全集。
长期以来,孙颖迪对室内乐有浓厚的兴趣, 2011年末,
孙颖迪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先生一起,组建成立了
“美杰中国三重奏”
,每年不定期举行音乐会,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室内乐组合。
孙颖迪录制的唱片已由荷兰Brilliant Classics 厂牌和中国国家大剧院NCPA Classics 厂牌发行。
孙颖迪还曾担任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安东•鲁宾斯坦以及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评委。
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musictoday.cn
点击
阅读原文
跳转至今日音乐网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