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說文》大徐本作「島」,段注本作「
」。
大徐本: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
。从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都皓切)
段注本: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
。从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都皓切)
此字段注本《說文解字》篆形作「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楷書寫法:上作「鳥」之省形,起筆作撇,次作豎筆,寫法參「鳥」字。下「山」之末筆作短豎。「搗」字偏旁同此。
1.
被江、湖、海等水域所圍繞之陸地。如:「綠島」、「關島」。《說文解字.山部》:「島,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書經.禹貢》:「島夷皮服。」漢.孔安國.傳:「海曲謂之島。」《史記.卷九四.田儋列傳》:「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金史.卷八三.列傳.祁宰》:「而江湖島渚之間,騎士馳射,不可驅逐,此地利不便也。」
2.
陸地上具特殊用途之島狀物。如:「安全島」、「分隔島」。
3.
姓。《正字通.山部》:「島,又姓,明弘治舉人島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