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荣辉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工程系主任,湖南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ITE)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首批专家库成员。主讲学校通识课《“互联网+”双创课堂》,2019年指导团队获中国“互联网+”总决赛金奖,2020获湖南大学优秀教师荣誉,2021年获湖南省“挑战杯”特等奖和一等奖两项,2022年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IEEAC)双创学者。聚焦专创融合教研改革和实践,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2019,2022)。

荣辉桂老师。

新技术浪潮一遍一遍拍打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站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高校年轻学子们如何主动拥抱巨变,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湖南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ITE)创新中心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辉桂老师,十余年致力于专创融合教学与实践,为新时代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交出了自己的教育答卷。

精益求精,玩转“互联网+”双创课堂

在近20年的执教生涯里,荣辉桂主讲过十余门计算机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而“互联网+”双创课堂对他来说最为特别。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全国兴起“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热潮;2016年5月,课程组率先提出建设面向全校的“互联网+”双创课堂;2019年,为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荣辉桂老师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不断重构“互联网+”双创课程;用心打造好每一次课堂,俘获了学子跃跃欲试的好奇心,赢得了好口碑。

“课程的设计感较强。”荣辉桂介绍说,“教材的传统内容被改造,结合了年轻人喜爱的国内硬核科幻小说《三体》故事,分析重构了新的导论课,主题是《三体》与双创故事。”导论课迅速打开了学生们的脑洞,拓展了思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荣辉桂主讲“互联网+”双创课堂。

在随后的课程里,荣桂辉引导同学们根据感兴趣的主题,组建跨专业小团队进行学习交流。根据不同授课主题,围绕选题、创意和商业模式设计,组内进行头脑风暴,逐步对各自项目的商业模式、财务、团队管理等内容进行梳理与明确。一次2个课时的授课,荣辉桂老师最初的准备时间常常会超过10个小时。

同时,课程引入一些“好玩”的元素,比如同学们通过宣讲吸引成员加入自己的战队,组成课堂“互联网+”项目团队;校外专家被邀到现场或以课堂连线方式来参与课程互动。课程结业则参照中国“互联网+”大赛模式,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对团队的答辩进行点评,并分享一线创业者踩过的“坑”与出“坑”经验教训等。这些举措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了同学们对“互联网+”大赛的认知,增强了参赛信心。

校外专家受邀连线“互联网+”双创课堂。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程长同学在大二时选修了“互联网+”双创课堂,“以前对‘双创’只是碎片化的了解,荣老师通过案例化教学与实践,系统、生动地梳理了‘双创’的知识,课程以团队形式交流切磋,更有专家资源‘加持’,这套体系让我受益匪浅,有了去实践的强烈想法。”

金融与统计学院李梦雅同学说:“荣老师的双创课堂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第一次让人觉得高大上的创新创业原来离自己这么近。”

荣辉桂老师的“互联网+”双创课堂让一部分有想法、有闯劲的学生陆续由课堂走向了“双创”的全国性赛道上来。今年4月,程长申报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本科生赛道,将课堂所学投入到实践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程长团队的项目获得了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专项赛银奖等奖项。

荣辉桂认为,高校年轻人是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意识但缺乏双创专业知识的一个群体。因此,革新课程设置,建立多元化、多层级的实践平台,逐步形成“教-研-创-产”的双创教育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尤为必要。

知行合一,校园双创学子的“合伙人”

经由“双创”全国性赛道崭露头角的学生们,面对创业会有更多想法和行动,他们当中就有一头扎进创业深海去扑腾的“勇士”,而果敢决定的背后是有像荣辉桂老师这样深耕专创融合一线十余年的技术与智囊团队在为学子们持续“赋能”。

荣辉桂(中)和双创学生们在一起。

指导双创大赛、孵化项目、做落地后的咨询分析等,荣辉桂老师对双创学子们有求必应,他笑称:“我已成了同学们的校园合伙人。”

火生旭,本硕均毕业于湖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读博士。从本科期间的SIT项目开始,到角逐双创的全国性三大赛事平台……火生旭2014年孵化并成立公司,2019年获“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022年入选湖湘青年英才计划,他一步一步走上创业之路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自言离不开荣辉桂老师的“授之以渔”的引导。

洪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他说:“荣老师的包容、引导和支持是他的一个鲜明特点。如果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火种,那他就是可以把火种变成火苗的人,学生愿意冲愿意干,就能干出点成绩。”洪鑫的公司正在做的项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挖掘,以设计和技术去赋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他的项目已入选湖南省和全国双创周展示。

硬核技术赋能,有时会让陷入创业困境的年轻人拥有绝处逢生的机会。参加过“互联网+”、“挑战杯”两大赛事的工商管理学院的裴高毅同学,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自主创业,慕名跨院找到荣辉桂老师作指导,今年夏天毕业后,他继续在上海创业。裴高毅的公司这几年主要做劳务资源整合,搭建城市即时用工的信息平台。“几经奋战,公司目前已拿到天使融资,而荣老师在我的实践道路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裴高毅回忆了创业路上的艰辛与幸运,“没有荣老师和团队的技术支持,我的项目很难往前推进,有他们在,我才可以走得更远。”

荣辉桂老师经常语音或电话中倾听学生们描述公司进展、融资状况、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同学们会不定期从外地回学校和荣辉桂老师一起分析政策走向、探讨商业模式优化、公司未来发展等话题,师生间亦师亦友,更似“合伙人”。

躬身实践,让科技带来温度与力量

“新技术赋能可以革新传统行业、领域和服务模式;通过AI赋能可升级传统制造型企业到智能制造阶段,从而再次释放企业活力。”荣辉桂在今年7月份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培训班上强调新技术赋能的力量。同时,他认为,信息技术就像人的血液流遍全身,已深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高校有志青年已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风口。他鼓励同学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用所学专业和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

荣辉桂(右二)在和双创学子们分析创业项目。

“荣老师和我一起探讨过职业规划,他提及借助硬核技术赋能的创业思路也一直在影响着我。”火生旭团队的小伙伴们大部分来自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如何与产业结合,通过技术赋能,解决实际问题,再产生价值,这是我们团队正在探索和正在做的事”。

近年来,荣辉桂又将高校学子双创的视野引领到了偏远的乡村。自2018年起,他每年都带领双创团队到湖南大学对口帮扶点—隆回白水洞村进行实践,结合双创项目展开乡村调研,增强对接基础能力。通过糖网筛查、爱守护、纸云互动、千博手语等公益项目,给村镇居民和孩子们带去安全防护,给中老年人进行疾病筛查,让远离城市的乡村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与力量。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江中子恩,是千博手语公益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们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当地有一些听障人士,年迈、生活不便,我们希望用IT技术做一点实事,做一个可以进行实时会议记录,实时翻译的虚拟人,这就涉及算法、动作捕捉、前后端的展示等很多IT内容,进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让他们怀着爱和善意打开手语的世界。”

荣辉桂和许莹老师带团队到白水洞小学参加手语活动。

荣辉桂老师在白水洞走访调研时“热情、青春的状态,像回归自然了”,江中子恩说:“也许因为荣老师自己成长于乡村并走出了乡村、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经历,让他更多了一份拳拳反哺之心”。

同时,荣辉桂老师带领的双创公益服务团队走出国门,2019年9月,应斯里兰卡中央省省长Rajith Keethi Tennakoon邀请,荣辉桂和罗静老师带领核心成员火生旭、刘勇军、梁幼玲、莫进侠等组成的人工智能医疗筛查服务团队受邀前往斯里兰卡,参加“一带一路——中国与斯里兰卡糖网人工智能筛查公益光明行”活动,荣辉桂应邀作深度学习新技术进展及产业化报告;团队在当地组织300余人的大型公益筛查活动,服务当地老百姓;由于团队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的亲切接见。

以梦为马,感受“正青春”的力量

在上海创业奔波的裴高毅说:“我请教荣老师的语音电话,有时会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他愿意和我们一起分析研判,一起拼搏;他虽然经常自诩为‘中年老同志’,但内心跳动着的是00后的心!”

火生旭时常回学校和导师碰面,“荣老师每天都打了鸡血一样,经常晚上11-12点还在办公室工作。他思考创业实践、企业运作,思考在高校如何结合专业把产学研的体系做得更好。”

荣辉桂(中)和双创学子们在一起。

湖南大学鼓励以课堂为原点,激发同学们创新创业意识;以竞赛为助跑点,整合导师、辅导员、专家等力量指导学子们打磨项目;以优秀项目为亮点,直接推进与企业、政府等部门对接,完成孵化与落地。近期,荣辉桂和陈浩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智慧医疗团队已获得大科城投资有限公司红枫计划意向投资。

同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双创”教育一直都给予了各项政策倾斜,这也是荣辉桂多年来坚持做这件事的最大动力。“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双创生态体系,把学子们心里创新创业的种子播散在湖大的土壤里,让它生根发芽,再去点燃他们的创新创业梦,这一切需要更多优秀的老师们加入。”荣辉桂期待着,思考着。

十余年来,荣辉桂老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一直坚持指导双创项目和团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成绩斐然。他赞赏双创学子们有想法、有闯劲、独立、果敢,同样值得老师们学习,和他们在一起能感受到“正青春”的力量!

来源:融媒体中心

记者:雨田

实习编辑:曹娇

责任编辑:蒋鼎邦 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