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大气的伏特加  ·  python - How to ...·  1 年前    · 
不拘小节的牛排  ·  Python ...·  1 年前    · 
知识渊博的花卷  ·  C# ...·  1 年前    · 
郝毓盛 :大家好,我是郝毓盛,是纳斯达克交易所中国区的负责人。纳斯达克交易所大家比较耳熟能详,它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也是过去30年全球新经济的发动机,支持和帮助了非常多中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来发展自身的业务。中国企业相对早期的时候,2000年左右,新浪、搜狐、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过了几年是携程、百度,又过了几年就是微博、京东、拼多多,最近几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比较成功的是国内的理想汽车和BOSS直聘等公司,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取得了成功。纳斯达克是2007年12月份在中国正式设立代表处,也是全球第一个外资交易所在国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我个人是2011年加入纳斯达克的,到现在12年多的时间,见证了过去十几年国际资本市场周期以及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周期。
我们跟全国工商联以及浙江省工商联一起做了民营经济国际化百强企业的研究,给大家分享几个数据。 前100家国际化比较强的企业当中,最低的海外资产总量是48亿,而百强企业的平均海外资产是254亿,占他们总资产规模的17.68%;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百强企业差不多有2.3万亿的海外营收,海外营收占25%左右,所以你要想入这个榜,差不多平均需要有225亿的海外销售;境外员工的人数,平均是4972人,占总员工的17%;从行业分布来讲,前100强非常令人欣喜,71家是制造业,这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数据 ;从地域来看,浙江排第一,这是由于浙商走出去比较早等各种原因,广东省有20家,江苏省13家,北京市8家,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有企业在百强国际化榜单里。
如果说要真正走出去,我感受到,刚刚大家也谈到,制造业基本会选择泰国、印尼、墨西哥等。如果是国企走出去的海外企业总部,往往比较偏香港。而民企海外总部,往往会选新加坡。从产业上,我观察到的是,在不同的阶段,比如资源企业,可能会远到非洲,我们浙江的青山集团在津巴布韦就有较大的公司,还有一些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方面也是我们“走出去”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小)家电,从海尔到美的,都是全球非常领先的。到最近非常令人欣喜的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一季度我们已经是全球出口汽车最多的国家了,这个速度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其他的一些领域,像电商、相关的物流,包括游戏、电竞,多多少少都是在中国经过14亿人市场的锤炼,这种商业模式走向了全球,令人欣喜,非常受鼓舞。
第一,这个趋势最明显,也是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品牌出海。 但是大家有时候讲品牌出海,有点太高大上,我转换成大家可以更好理解的角度,就是高客单价。过往中国更习惯的是性价比出海或做外贸,但这两年大家开始尝试做高客单价,这背后的原因,有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我先谈主动的原因,用一个词来讲,就是企业家的不甘心。渊普早上也讲了,中国有底气说“我想做世界第一”,这股气很重要。我接触了大量的客户,有一类客户是说,我今天在中国的产品做得越来越好,凭什么要卖低价?那天我也跟很多客户在聊,为什么中国一直要用性价比的优势往外去走?因为过往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工厂,我们每次都是代加工出去的,每一次开广交会,都是国外的采购商到中国来采购,你更多是被采购权,而且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过来之后跟你讲的就是功能、性能、价格。正因为有这么多被选择以及代加工的过程,大家更习惯讲我的产品功能有多好,性能有多好,价格有多便宜。
现在新一代创业者的不甘心来自于几个方面。首先,有很多人是国外回来的,我接触到大量的创业者,是读品牌营销和工业设计回来的,他们就想做一个品牌。第二,很多是大企业出来的人去做。第三,厂二代。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温州的客户,是做电焊机和电焊帽的,他以前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推销,非常不甘心,他觉得凭什么要做低价?所以做了一个品牌,前两天他发了一个朋友圈,Youtube的粉丝数达到了10万。另一个例子,前两天我刚刚去佛山一个客户那边,他们做的是供应链,做了二十多年的户外露营椅,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在港科大读环保工程,另一个女儿在上海读设计,他就说希望两个女儿做品牌,他会赋能供应链资源给他的女儿。还有一家企业,在上海几十年做丝绸服装的,苏州有几十个绣娘,但是设计比较传统、比较中式。女儿和女婿都是牛津、剑桥回来的,他们进行技术创新,解决“丝难打理”的问题,现在做的丝产品可以机洗,设计更加年轻化、时尚化。
第三个趋势,智能制造。中国有最强的制造能力、互联网科技技术能力,并且中国有大量的工程人员从大学毕业,有人,有制造,有数据,有应用,这就是智能制造的能力。另一个角度,智能制造在创建新的应用场景。 举两个例子,首先,以前有很多的产品是不带电的,现在把这些不带电的产品变成带电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今天有多少产品还在用电池?这些产品是不是可以完全被颠覆,重新再做一遍?第二个角度,这两年户外储能特别火,但户外储能代表的是户外新的可能性。以前的户外很简单,可能是帐篷、露营车,现在露营车可以是电动的,可以是助力的。户外如果有储能的话,就有灯,你可以过夜,场景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前两天我还跟朋友开玩笑,室内有软装、硬装,其实在室外的帐篷、露营也有硬装、软装,像烤炉、智能家居等,整个场景和想象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智能制造代表的是可以创造出新的机会。
第四个部分,全渠道 。我在谷歌七年,过往这么多年,全是电商为主,因为电商是最便携的途径,人都不用出去,我有支付、物流、图片,货就出去了。 这两年,我们明显看到全渠道模式,有线下门店、快闪店、海外分销商/零售商。大家以前会觉得进线下渠道非常难,但为什么现在美国以及很多大的分销商愿意做中国的产品?本质上就是两件事情。首先是品牌,线下渠道是有限货架,每一个货架放什么产品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是一个品牌,它不愿意让你进去,品牌对于线下非常重要。第二是独特而创新的品类,对于线下的有限货仓来讲,这个品类是否足够独特?像美容仪、脱毛仪、高速吹风机、泳池机器人等等,都是一些非常创新的独特品类,品牌跟全渠道是相辅相成的。
贲圣林 :我们有来自62个国家的学生,刚刚讲到人才,如果各位需要各类本土化的人才,欢迎跟我们浙大联系。我想补充一下刚刚说到的趋势。今天的全球化其实门槛很低,因为前面已经有像华为这样的公司给你至少撕开了一些切入口,让大家对中国的制造/质量/技术,已经有较好的认知了。2014年10月份,我在伦敦商学院给他们做演讲,当时我的题目就是《我的梦想——中国企业的崛起》,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国企业的品牌。短短的十年,中国母品牌的含金量在不断释放,我们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一带一路”政策也提出十年了,再加上“海创”,原来就是主要指海归回到中国来创业。现在我看到更多的是,海归又会到海外去创业,这些人可以说是中国最优秀、最有国际视野,而且又有中国实践的群体,我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非常多的希望,很受鼓励。
数字化时代,全球化门槛太低了,刚刚攀峰总也提到小微跨国企业、微型跨国企业, 只要你愿意选择做全球化,从第一天开始,你就是天生的全球化,这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视野,有没有这个想法 。其实语言没那么重要,AI现在可以帮你做,主要是你自己想与否。究竟是在国内躺平,还是让自己的商业模式,包括企业的经验、能力、才华,去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就是80亿人。当我们说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时候,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早就老龄化了,我们只不过刚刚进入这个门槛。但是在广大的南亚、东南亚、中东、西亚、非洲及拉丁美洲,人口都还在快速增长,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特别大的大国、强国,为人类做多点贡献,如果你要做一个更大的企业,你一定不能只盯着国内14亿人。
你还需要改变自己,大家都在讲Global Chinese很难,因为你的教育背景,决定了你看待事情的认知。比如国内很成功了,你可能会依赖你国内的路径去走。但出海其实就是二次创业,在国外你谁都不是。有很多品牌在国内很成功,我经常在讲,很多产品以及很多的SKU,当他出去的时候,他会说,我是一个品牌,所有的产品全部都出海,但对不起,在国外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你是谁,因为你当初在国内成名的时候,也是打某一个爆款产品的,这个心态要调整。第二,海外的人消费习惯认知跟国内差异非常大,到底什么叫环保,什么叫ESG,为什么大家会看待这些事情?你对于消费者的认知和了解,是否能放下你的心态重新去调整?第三,改变自己的习惯。我经常会看到,不管是在海外跟品牌商还是渠道的合作,很多时候拖欠账期,天天谈价格,所有这些一点一滴的行为变化,在海外是非常规范的,是非常流程化、标准化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对于自己的认知、行为、思想以及所有的改变,都是很难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怎么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认知,真正出去? 我一直在讲,大家今天出海做的每一件事情,能不能为中国加分?这样的话大家整体出海,中国的品牌才能越来越强。 我觉得这是“难”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