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走了25条鲜活的生命,震中附近的数个村庄成为废墟,县城建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内伤”。

17日,云南盈江进入震后第八天,《�望》新闻周刊记者现场追踪采访看到,救灾与安置工作均在有条不紊进行,需要安置的近13万群众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当地救灾指挥部门要求加快进行财产损失的灾害评估,并着手制定恢复重建规划。

现在,这座边陲小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抗震”,还有即将到来的雨季、未收割的甘蔗、帐篷里日益焦急的情绪,以及当地群众搭积木一样的建房习惯和经济能力。

不同寻常的泼水节

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盈江县平原镇拉勐寨村民组长金小四抽着闷烟。

“我想是给村民办好今年的泼水节,但是又有人说住进新房最要紧。”金小四对本刊记者说。在他背后,一排排蓝色的救灾帐篷格外显眼,不远处的解放军官兵正奋力将一堵危墙推倒,腾起团团灰尘。

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盈江县世居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和德昂族,泼水节是每年当地傣族群众最隆重的节日。如今,一个月后的泼水节有了比往年更重大的意义。

3月10日,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这个位于震中附近的傣族村寨毁于一旦,全村56户人家中有51户的房屋倒塌,7人受伤。

当地村民朴实极了。地震发生后,妇女们帮着救援队伍洗菜、做饭,男人们帮忙拆除危房。空闲时,他们就到家里收拾家当,坐在羊奶果树下聊天。但一讲到此次受灾损失和今后的打算,不少人仍然泪流满面。

顺着拉勐寨的小路走下去,本刊记者看到沿途每家每户的房屋均不同程度损坏,很多村民家的砖墙、土木瓦房坍塌下来,狭小的街道上铺满破碎的瓦砾、砖块和房梁。村委会的大门和外墙已经完全倒塌,院子里堆着被砸坏的桌椅。

“家里的房子是刚刚建好的,还借了7万多块钱,但是一地震什么都没有了,借的钱也不知道怎么还。”53岁的拉勐寨傣族村民金贺明眼睛通红。已经成为废墟的家门口,记者看到三间房子都在地震中震垮,土坯、砖块、木梁散落一地,只有守家的小狗看到他时依然摇着尾巴。

离开金贺明家,金小四悄悄告诉记者,群众住进安置点后吃住有保障,但情绪越来越焦急。“盈江的雨季最早在4月份就要到来,群众都想早点住进结实的板房。全村还有近2000吨甘蔗要砍,追肥也不能太迟,否则今年甘蔗苗长不好。”细数这些火烧眉毛的事情,金小四不由得叹了口气。

“最近,村里想办好泼水节,给大家提振精神,也有利于重建家园,但又不清楚是否会影响抗震救灾。”金小四说。

小成本下的大损失

曾有媒体报道,多名盈江地震遇难者被空心砖墙和空心砖简易房屋砸死,使用空心砖建造的房屋大量倒塌。这使得不少人将盈江地震人员伤亡的“头号杀手”归咎于空心砖。但金小四并不这样认为:“村里许多由青砖、红砖建造的主房也都倒塌了。之所以看到空心砖比较多,是因为村民的厨房、猪圈、围墙大多数都由空心砖建造。”

盈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尹安强也表示,不能将伤亡原因“本末倒置”。“房屋倒塌的客观原因首先是处在地震带上,1月1日以来盈江经历了一千多次地震,别说空心砖建造的房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都已经被震‘酥’了。”

至于村民为何使用空心砖,尹安强算了一笔账:从大小来讲,1块空心砖的体积为0.014079立方米,1块红砖体积为0.0014628立方米,一块空心砖相当于9.6块红砖。而从价格来讲,一块空心砖1.3至1.5元,一块红砖0.5元,一块空心砖相当于3块红砖。也就是说,要盖同样的房子,用红砖所花的钱是用空心砖的3倍。

这与本刊记者在震区现场了解的情况差不多。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盈江农村用空心砖建造三间房屋大约需要三四万元,而红砖、青砖建造的话要8万元左右,花费远超过空心砖。

“面临这两样选择,家里不宽裕,肯定要选花钱少的,空心砖建房省劳力、省钢筋水泥、省时间。”尹安强说。

此外,建筑业内人士介绍,符合标准的空心砖,由于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音、消耗原材少等优点,是国家近年来推广的建筑行业常用墙体主材,本身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但是,使用空心砖要求依照科学程序,包括地基勘察、建筑设计、施工配料等一系列环节的严格把控。

这套程序是真正的“短板”。本刊记者在震区多日采访发现,囿于经济条件,村民不科学规范使用空心砖是一个普遍现象,建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没有设计图纸,更不用说能抗震”。

只有小学文化的拉勐寨村民金贺朗告诉记者,村里盖房子一般都是自己“想好一点,建一点”,盖房子的工人也都是附近找来的施工队,“工资低、听安排”。2007年,金贺朗家耗费近8万元的新房不到3个月就建好。但在今年3月10日,这座还不到4年的房屋瞬间变成废墟。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办公室专家毛俊松认为,空心砖房建盖,一是技术问题,一是经济问题。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没问题,但当地农村群众经济水平低,不一定做得到相应标准。同时,当地农村建房习惯并不科学,“用空心砖速度快、成本低,自己请人来就可以建房,但请来的人可能并没有这些专业知识”。

毛俊松表示,空心砖不能作为承重构件,或者作为承重构件不能盖太高的房屋,只能用于框架结构,承受力在梁柱上,墙体只是起到维护作用。如果墙体本身就是一个承重结构的话,用空心砖还是有问题。

“累卵”之城

盈江正在全力抗震救灾的同时,大大小小的地震并没有停息。至本刊截稿前,盈江县“3・10”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最新通报称,3月10日12时58分到3月18日12时,盈江共发生700多次地震。

而在这次“3・10”地震发生前的2个月,盈江县已经连续发生了4次较大的地震,小震持续不断,几乎每天都有。累计下来,今年3个多月已发生大小地震1900余次。

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说,过去一百多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云南每年平均发生三至四次5级以上地震。截至盈江3月10日地震发生之前,云南已经有380天没出现过超过5级的地震,这种情况比较异常,因此云南地震部门正严密关注着全省地震形势。

另有资料显示,盈江属于地震相对弱活动区。该县地理位置夹在密支那板块碰撞地震带和龙陵腾冲地震带之间,历史上没有多少破坏性地震,有记载的地震最高震级也就是5.9级,“3・10”地震已接近最高震级。“3・10”地震发生于盈江县城西北约2公里,地震序列震中覆盖盈江县城,位于大盈江断裂带西北。

“虽然此次云南盈江‘3・10’地震震级为5.8级,但震中区域烈度实际已达到八度,破坏性较强。”国家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说,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的地震震情总体呈衰减趋势。虽然发生较大震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近期有可能会发生4~5级地震。灾区部分建筑在3月10日发生的5.8级地震中虽未倒塌但受到“内伤”,遇到4~5级地震有可能会倒塌。

不过,也正因为此前发生过多次震级相对较低的地震,不少民众已积累不同程度的防震经验,也有许多房屋受损的村民搬到政府提供的简易棚中居住,这些因素促成了此次地震不幸中的万幸――震源浅、烈度高,人员伤亡却相对较少。

猛药治“内伤”

在盈江县城,除了永胜宾馆、天缘超市等在地震中倒塌,大部分房屋并未损毁,从外观上看无甚大碍。但走进建筑物内部,墙体裂缝、崩塌、地基下沉等“内伤”现象比比皆是。

“有些砖混的房屋,你看着没有什么大的破坏,但是它的墙体有很多看似很小的裂缝,这些裂缝将墙壁对穿,产生很多‘X’形裂纹,实际这栋房屋就不能使用。”毛俊松对本刊记者说,县城房屋虽然外观保持较好,但是一些内部承重部件实际上已被破坏。

“这些都已经成为危房。”已经搬到院子里办公的尹安强指着依然矗立的办公楼说,由于盈江历史上是弱震区,原来建的房屋是7度设防,防6级地震。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要提高房屋设防等级,“新修的房屋进行8度设防,防7级地震”。

相比之下,在2008年盈江地震后实施危房改造的房屋安然无恙。记者在实施该项工程的村民金小福家看到,绿白相间的平房在一片废墟中格外显眼,从外观、内部检查看尚未发现明显损害。此外,拉勐寨还有3家和金小福一起实施地震后危房改造的房屋基本完好。

尹安强告诉记者,地震危房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能力来设计建造。但当地村民建造一座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屋要10万元左右,政府部门只补贴1万元,中间的差额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这也是大批不合规范的空心砖房仍被建盖的重要原因。

“盈江县大约5万户农户,从2007年开始,农村抗震民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两个工程加起来才完成5100多户,还不足所有农户数的10%。”尹安强认为,在恢复重建中,当务之急是加大两项工程的实施面和扶持力度,“下猛药治顽疾”。□

(编辑:S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