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走来的黄埭老街,人间烟火也风雅

2022-12-21 14:47
江苏

文图/应志刚

家在苏州,如何度冬?

天气晴好的辰光,孵太阳,逛园林,是常态。

和老朋友们约着去老街走一走,慢笃笃地从街头逛到街尾,感受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味。

也是一种闲情。

苏州有很多老街,逛一次逛不够,年年都想去。

比如黄埭老街。

老早以前,老街上店铺林立,电影院、打铁铺、油漆店、新华书店、茶馆、饭店,应有尽有。

穿镇而过的市河上,舟楫云集,八方商贾过往,是苏州西北部最热闹的街道。

老街上的民居临河而建,多为清朝和民国建筑,粉墙黛瓦、面街枕河,石埠错落有致、水色清澈,河上原有13座古桥联系两岸交通,勾勒出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

老街的烟火气,是从清早氤氲开的。

天刚蒙蒙亮,一排排店铺相继开了门,烧壶茶的功夫,阳光从明瓦天棚斜射进店铺,温暖、舒适。

包子铺前老早就有人围着,掀开蒸屉的盖,水汽袅绕,白白胖胖的包子鲜香气四溢。

第一笼包子最好吃,不知道这是什么生活哲学。

反正老街上的人喜欢喝茶馆里的第一炉水,吃面馆里的第一锅面,抢烧饼店第一根炸出的油条,颇有些“讨彩头”的意味。

老街上铺的青石板有些年份了,走几步,便有几块嘎吱作响。

青色的墙,青色的屋檐,青色的瓦,青色的路,像是氤氲着一个青色的梦。

在这样一个青色的梦里,还能见到睽违已久的老街坊、老板凳、老石桌、老石井。

晴日里,老人带着孙辈,三五人凑在一起,孵着太阳,说着家长里短。

偶尔有拍写真的年轻姑娘穿着汉服,打着油纸伞走过,老人们浑浊的眼睛会盯上很久。

此时他们的心里,也许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穿着旗袍的曼妙身段,也许是念起了老早老早以前,曾让自己心动过的那个“阿娣”。

黄埭人是骄傲的,因为黄埭人是经过世面的。

这座因楚相春申君黄歇以水筑埭而得名的古镇,光拿出两样宝贝,就足以令文艺青年们为之尖叫。

老街上有株活了800多年的古银杏,每到初冬时节,一派“纷纷坠叶飘香砌”的诗意景象。

这时候去拍几张照片晒到朋友圈,是要被朋友们点赞点到手软的。

老街西首的熙馀草堂也是要去逛逛的,这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香山帮活标本”,是“黄埭书场”遗址。

以前的说书人要想在苏州城立足,首先要到黄埭“轧轧苗头”。

“说书跑码头,先过黄埭关”,黄埭人青睐评弹,口味更是挑剔,从清同治年间至民国末年,老街上曾有叙园、畅园、万福园、三景园等九爿书场。

被历史古老的风吹拂过,经过世面的黄埭人,总给人一种肚子里藏着风雅的感觉。

那年我去黄埭老街寻访故友归来,天阴沉沉的似要下雪,一只猫踏过矮矮的屋顶,风很紧,几株瓦松倔强地挺立着。

几个汉子从身边经过,身上的酒气,发散着江南黄酒的味道。

他们唱着古老的歌,歪歪斜斜地走远。

空气越发地清冷,几粒雪花飞落,看那几人搓着手,裹紧了围巾,彷佛把头缩进了唐宋的某个冬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