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8时至24日上午,我市境内遭遇强降水,西阎、焦村、阳平等乡镇和城区一带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西阎乡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突破了我市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暴雨造成多处房屋倒塌,渠道溢漫,城区镇区低洼地带积水严重,多处门店、住户家中进水,同时还造成道路塌陷和冲毁,交通、电力、通信部分中断,大面积农作物被淹,灾害损失严重。
灾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险救灾,防汛办、应急办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防汛责任单位的有关人员和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全面进入紧急戒备状态。三门峡市、我市主要领导还亲临现场查看灾情并组织指导群众抗击严重洪涝灾害。
西阎乡西阎村中心处于低洼地带,强降雨导致半数以上群众家庭进水。23日晚7时许,看到突如其来的灾情,群众拨通了“110”,并向党委、政府进行报告。西阎乡立即召集党员干部奔赴西阎村,同时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在雨水深达40厘米的村部里成立了抗击洪涝灾害指挥部,入户排查、转移安置、工程排水、后勤保障等四个小组迅速展开工作。
李润生今年62岁,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低保户,乡村干部首先想到了他。当干部们趟着齐膝的雨水将老人从破旧的老土房内抬出不到5分钟,这间老房便倒在了雨中。当时,李润生被安排在村部的一间办公室内,村干部拿来了衣物、被褥和食品。
王拴子一家在这次暴雨中房屋全部倒塌,村党员活动室成了他临时的家,课桌成了一家人临时的床铺,民政干部给他们送来了被褥和面粉。
68岁的赵香云老人说:“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雨,当我邻居的房屋后墙倒在我院子里时,我的屋里都灌满了水,由于家人都不在家,当时心急如焚,在感觉无望时,乡村干部都来无声地帮助我,是党员干部救了我,救了我全家。灾情发生后,三门峡、灵宝的领导都到我们村看望慰问,指导抢险,我们很感动。”
杨家湾村同样是西阎乡的重灾村。该村在向乡党委汇报后,两委干部分组深入土房户进行动员。当暴雨来临时,乡村干部已经出现在第一线指挥群众转移了。
据杨家村党支部书记牛好斌介绍,当时,村里的巷道内积水达70多厘米,在党员干部带领下,几乎是全村出动进行排水,并帮助沿街居住在土坯房内的群众转移物品。水越来越深,眼看房子已不能保全,乡村两级干部便分组排查所有在室内的老人和小孩。当最后一名妇女仅带了部手机从屋内跑出时,沿街的一溜土坯房轰然倒塌,幸无一人伤亡。凌晨4时左右,街上的水终于排出,当牛好斌回到家中时,所有的家具和粮食都泡在10厘米多的水中,只有家人在往外排水。
暴雨还造成陕西潼关县一水库垮坝,豫灵镇古董、太张等6个村260户1200人被紧急转移,1000亩农田、300亩果园被淹。
26日下午,烈日当空,湿热难耐。豫灵镇太张村的河道内,上百名群众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清理田地中的淤泥,培高河道,以防御上游再次出现险情。23日的暴雨让这里的河道涨水2.5米以上,险情发生后,多数镇村干部都是驾着自己的车辆转移群众。
豫灵镇古董村是豫陕交界的第一村,上游的洪水使该村深受其害。这里,玉米伏没在淤泥中,河沟里碗口粗的杨树倾斜着,像是向人们述说着刚刚过去的灾难。由于310国道古董桥改造,临时的便桥被洪水化为乌有。为不影响国道交通,群众冒着酷暑自发组织起来修桥补路,一幕幕场景令人感动。
据了解,此次暴雨共造成我市708户居民家中进水,倒塌房屋1559间,损坏房屋454间,转移安置2240人,淹没农田18072亩,40930亩玉米、10480亩蔬菜、4200亩西瓜受损,101万袋香菇受浸泡,8395亩烟叶倒伏,倒塌蔬菜大棚162座。暴雨造成了310国道豫灵段古董村便桥被冲毁,交通中断;310国道阌东新改建路段被水冲毁100余米,高速公路灵函连接线函谷关出口向南100米处发生局部沉陷,交通部门已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并设置警示标志;暴雨致使我市城区部分区域供电、通信中断,跃进渠5处决口,黄河路、新华西路、弘农路积水严重,老城区大面积住宅楼、小院进水,由于疏散转移及时,均未造成人员死亡。目前,民政部门已向严重受灾户发放了临时生活用品,并协同乡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登记受灾群众财产损失情况,为下步的灾后重建打好基础。





主办单位:灵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三门峡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灵宝市金城大道中段 电话:0398-8869682 邮编:472500

网站标识码:4112820001 豫ICP备2021005782号 豫公网安备 41128202411372号
本站举报办法:三门峡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