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清远市清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清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
[
1
]
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表
1
:清城区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2023
年预期目标
|
2023
年完成情况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7.0
|
4.8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5
|
0.3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2.5
|
9.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8.0
|
-1.1
|
进出口总额增速(区辖部分)(%)
|
3.7
|
34.0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区辖部分)(%)
|
5.0
|
18.6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
≤103.0
|
99.9
|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5.34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8.04亿元,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466.05亿元,同比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94亿元,同比下降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辖部分)19.88亿元,同比增长18.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合理区间运行。
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
全区新引进项目88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46.67%,计划投资额155.9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5.92%。新增动工产业项目77个、竣工项目30个。
外经外贸形势喜人。
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4.2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出口额49.5亿元、同比增长50.9%,进口额174.7亿元、同比增长29.8%。拼多多跨境电商清远仓、抖音清远项目落地运营。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政银保”基金撬动授信1.1亿元,为企业退税减税缓费31.36亿元。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5.32亿元、同比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61%。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产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完成征地2866亩,成功申报2023年专项债14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近480家,组建工作专班扎实做好园区用地和配套保障,出台电商扶持、招引稳岗等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一针一线”裁缝工匠人才工程,建立“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工业反哺农村发展模式,建成卫星工厂8个,全国首个数码印花产业园落户,电商基地入驻企业5家。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累计投(试)产工业企业137家,初步形成“3+2”产业集群
[
2
]
。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已引入16个物流项目(园区),总投资约158.3亿元,(试)运营项目5个。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引进项目8个、投资总额50.23亿元,简带工业园、虾仔塘工业园等新产业发展平台有序建设,龙塘镇、石角镇村级工业园改造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联系包干,成立重点项目服务小组跟进服务保障。全区5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1亿元、完成率123%。普洛斯项目主体工程进度超40%,金发科技NC膜项目正在预排产,远洋项目签约落地,励泰EB电子束项目部分竣工试产。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与花都区合作共建广清旅游合作先行示范区,清远市和秧合社农文旅项目正式动工,清远长隆项目计划2024年上半年试运营。推动“演唱会+旅行”文旅新模式,5场演唱会带动效益明显。创新推出“智游清城”小程序,建立“清城好礼”本土电商平台。成功举办清远鸡美食旅游文化嘉年华、横渡北江、首届凤城百里徒步等系列活动,推出5条清城区旅游精品路线。全区累计接待游客543.08万人次、同比增长54.58%,实现旅游收入59.62亿元、同比增长82.61%。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成功纳入广州都市圈,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58个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3.88亿元,76家企业完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12家企业入选2023年“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6家企业通过清远市上市后备企业认定,江西铜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17家企业进入粤东西北创新百强榜,累计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新增省级博士工作站4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4.3%。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区新增博士8人、硕士89人、高级职称人才219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35.42万元。
(三)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优化行政审批程序。
推行“信用承诺”审批服务模式,共办理49宗“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4宗“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1176宗“不见面+无纸化审批”项目。有序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改革,西都储能项目首创10个小时内实现五证齐发。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区38个部门1779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行政许可事项可网办率、一窗受理率均达100%;实现区域“跨省通办”、“跨城通办”事项共959项。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发挥首席服务官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配套、审批等问题29个,清城区营商联席服务平台正式运行。
重点改革持续推进。
广清接合片区清城片区7项改革试验任务有序推进,21个城乡融合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3.78亿元。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完成127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整合流转土地20万亩,实现农村产权“线上”交易416宗、成交金额4.09亿元。深入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新增惠青政策13项。
(四)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品质形象全面提升。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
3
]
,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提供基本依据。积极推动“三铁工程”
[
4
]
建设,广清城轨北延线省职教城站顺利封顶,磁浮旅游专列上线试运营,佛清从高速公路清城段全线通车,广清大道南延线、清花高速项目稳步推进,北江千吨级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全面完成。省职教城三期文德路、文博路完成土地征收,“四馆一中心”全面竣工。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
完成511个老旧小区改造续建,累计建成5G基站1805个、电动汽车充电桩352个,新增公交线路7条,人民西路、海逸路、职教一路等项目建成通车。新马电排站扩容改造工程、E17号区垃圾中转站扩容项目投入使用。加快推进石角污水处理厂二期、美林湖片区污水管网等工程,新建污水管网78.5公里。北江生态文明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推出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7个,稳步推进中环广场、美林湖大家元等商圈建设,泓丰·缤纷天地商业体开业运营,建成朝阳里历史文化美食街区。
城市文明建设更为精细。
投入2725万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整治违法建设面积24.4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158栋农村“赤膊房”美化工作。中心城区居民小区100%完成“楼道撤桶”工作,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文化主题公园正式投入使用。投入约8200万元扎实开展108项文明创建项目,搭建“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清城区获评全市首个广东省信用县建设优秀单位。
(五)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
5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
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抓紧抓实,第一时间搭建指挥部及“办公室+6个专班+8个镇街指挥部”的组织架构,建立大抓“百千万工程”落实挂点村(社区)责任制,推动区领导下沉一线、全覆盖联系8个镇(街道)、165个村(社区),出台系列配套政策29项,创新开展“亮诺亮绩亮牌”行动
[
6
]
,形成竞标争先、改革创新项目70项,培育典型案例15项,黄布村等5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村,石角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清城区位列2023广东县域各区经济发展潜力第10位。
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提高。
抓好粮食稳产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34万亩,总产量8.3万吨。持续完善“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机制,6家企业入选省级“菜篮子”基地,广东锦邦冷链仓储物流园项目、城际清远源潭综合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清远配送中心项目成功取得项目用地,清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横荷库成功创建“AAA”级粮库。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00亩,推动15亩以上连片撂荒耕地种植农作物0.91万亩。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
清远鸡产业品牌化发展加快,编制清远鸡产业行动计划,清远市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清远鸡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十大畜禽优异种质资源名单,兴哥月子鸡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引进京东集团与本土4家企业设立清远鸡直营销售平台,清远鸡出栏2318.6万羽、同比增长6.7%。丝苗米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全市首次创新推广丸粒化+无人机高效精准播种技术,试验种植600亩巨型稻,丝苗米种植面积达16万亩,50亩以上较大连片规模化经营面积约1.1万亩。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发展,成功培育凤中皇、巧口等4个省级名特优新预制菜,“盐焗清远鸡”入选全国首批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清远市预制菜产业园引进企业3家。打造全市首个镇域级农业品牌“飞来壹品”。
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
在全市首创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四个一百”工程,推动办成55件惠民利民实事好事,联系97家企业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605户重点人群家庭访民情联感情活动。投入1.17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98个,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15万元。
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投入1.18亿元创建美丽乡村171个,其中特色村20个、示范村73个、整洁村78个。完成村内干路硬化建设18.47公里,支路硬化5.76公里,巷路硬化11.87公里。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391座,优化提升“四好农村路”92.2公里,建成农村“四小园”1560处,完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近1000栋,四镇成功创建“宜居圩镇”。东城、石角乡村振兴示范带高分通过市级验收获评优秀等次。石角镇黄布村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办好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民生类支出约41.83亿元。稳步提升低保、特困人员等补贴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08元、801元,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发放各类民生资金14373万元。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智慧养老运营服务中心有序运营,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98间、长者饭堂助餐点11个,完成适老化改造323户。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就业稳岗政策,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47万人。扎实推进“三项工程”,共7862人次参加培训。“订单式”开展纺织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累计培训2799人次。举办招聘会26场,提供招聘岗位超2.6万个。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投入20.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新(改、扩)建(接收)学校、幼儿园13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15030个、幼儿园学位1170个,同步谋划清城区“积分制”入学,实现学位优质均衡化。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高水平打造“广清教育帮扶美林湖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校长公开竞聘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先后竞聘中小学校长10名、安排360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招聘优秀师范毕业生816名,稳步落实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任务,全区中考成绩稳居全市榜首。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改善。
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人民医院新院投入运营,区疾控中心、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度过半,区“智慧医疗”项目动工建设,累计与广州5家医疗机构签订8对结对帮扶协议,深化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4个科目合作共建,加快打造特色专科联盟。率先在全市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全覆盖。以凤城街道、洲心街道和石角镇为试点,配合市积极开展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先导计划。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75%的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新增学习强国体验馆、博阅生活馆2家新型文化空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助力第十六届省运会圆满收官。
(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美清城建设展现新面貌。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严格落实道路扬尘管控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进10家企业落实NOx减排深度治理,督促指导41家涉VOCs企业开展升级改造,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2.6%,六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碧水攻坚战有序推进,河湖长制考核连续三年获评全市优秀等次,完成河湖“四乱”图斑销号478宗,乐排河上游水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沙埗溪、银盏河等流域整治逐步开展,2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扎实推进,5个国(省)考断面均达到考核标准,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考核目标。开展农用地、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分析及源头防治,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7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75家、面积约8.18万平方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措施到位率达到100%。龙塘利维石场、石角镇九腌村垃圾倾倒填埋点问题已整治销号,完成矿山修复约102.8公顷。
绿美清城建设持续推进。
深入实施“六大行动”
[
7
]
,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完成4.74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总任务,着力抓好林分林相改造提升,超75万人次义务植树近263万株,为全区209株古树名木购买保护救治保险,落实松材线虫防控防治4.75万株,选址南峡山打造清城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成森林乡村1个,全区森林面积达8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4%。
绿色产业着力发展。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石角90MW润远复合光伏发电项目、龙塘丰晟100MW渔农互补光伏项目和源潭兆兴100MW农光互补项目已动工建设。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装机规模达21.78万千瓦。继续实施钢铁、陶瓷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隆达铝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八)有序推进平安清城,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安全生产稳步推进。
纵深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稳步推进55户危房改造,整治435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城镇燃气隐患2544个,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建立健全“一企一档”机制,完成各类企业(场所)日常监管台账25615间、建档比例达99.56%,全区工贸企业全覆盖建立“两个清单”。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提升。
全区所有行政村(社区)均已完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
[
8
]
建设,横荷街道荷兴社区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完成全区171个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其中对中山公园、向秀丽公园、江滨公园、沿江带状公园和东门塘公园等5个避难场所及周边应急指示标志标牌安装完善,进一步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2023年度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清东围北江干堤大有段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深入推进“平安清城”“法治清城”建设,在全市率先打造“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
9
]
建设试点,持续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试行全市首例“非接触性”执法,成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春风”工作中心,建立全市首个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多元化解中心,化解信访积案1059宗,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网上量化考核评估全省第一。国防动员、人民武装、“扫黄打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退役军人、双拥、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红十字、地方志、档案、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一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清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下降、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投资乏力,大宗消费缺乏有力支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二
是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传统产业、房地产相关行业依赖大,而纺织服装、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旅游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
城乡区域发展仍需增强,民生领域仍需补足短板,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仍有待加强;
四是
生态文明建设需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仍不乐观;
五是
防汛救灾、金属冶炼、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需继续加强防范排查,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对此,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4年是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奋进“十四五”的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区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落地,聚焦“一地、两区、三城”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清远高质量发展作出清城更大贡献。
结合考虑我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环境条件,建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进出口总额增长3.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六大方面工作:
(一)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培育发展新动能。
狠抓产业平台建设。
积极配合市深入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加强园区社会事务保障,有序推进园区二期开发建设,配套发展更多“一针一线”培训基地、卫星工厂,力争招引购买厂房项目超30个、租赁厂房项目超80个,助力打造中国快时尚智造基地。大力扶持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抓好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电商基地、蚂蚁数字经济园等园区培育,依托拼多多跨境电商项目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提质发展,抓好6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做好广清合作共建园区服务保障,积极探索双向“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加快大龙简带等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抓好中星·广清智谷园区等高标准厂房招商准入,以石角镇、龙塘镇作为先行启动区,推动村级工业园试点地块升级改造。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对重点项目落地全流程跟踪管理,协同联动解决项目问题,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出台,做实做细项目谋划、前期审批等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持续抓好励泰、普洛斯、赛美(广东)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51项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8.44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抢抓广清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做好大湾区优质产业承接工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招引,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充分发挥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百千万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扎实推动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围绕区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定向招商。不断优化招商机制,落实“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班”制度,大力推动优质招商项目落地,全面梳理招商项目库,加强项目跟踪,加快重点项目签约和落地进度,加大亿元项目的服务保障力度。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深入挖掘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潜力,重点支持有色金属、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抓好工业企业匹配度提升工作,推动55个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大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加快打造“3+1+N”产业体系
[
10
]
。重点依托建滔集团、江西铜业、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补齐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隆达铝业、钛美铝业等金属企业向汽车零部件制造转型,着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以蓝宝制药、新北江制药为依托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聚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0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发挥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作用,深化校企需求对接、推进校企有效互动,深入推进“扬帆计划”“起航计划”“雁归计划”,加快建设广东省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做强做优人才服务基地,不断夯实我区发展的人才支撑。
进一步抓好旅游提档升级。
增强区域互联互动,加强与花都区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广清接合片区旅游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和旅游合作区建设,强化“五区一县”合作联动
[
11
]
。抢抓清远长隆即将开园重大机遇,探索推广“长隆+清城本土景点”合作项目。做优做好本土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新银盏温泉、黄腾峡、狮子湖度假区等景区改造提升,加快清远市和秧合社农文旅项目、南峡生态旅游圈等特色项目建设,系统提升全区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配套服务。持续深化北江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打造东门塘片区、南门街等高品质示范商圈及特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琶醍步行街、酒吧街等项目建设,打造好2个清远市首批水经济试点项目。借助“清城旅游联盟”平台、演唱会、体育赛事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培育打造清城区消费旅游节庆品牌,力争全区接待游客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1%、51.6%。
(二)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城市建设管理。
配合市大力推动“三铁工程”,加快广清城际北延线建设,力促清远磁浮旅游专列建成通车,大力推动清花高速、国道107(新基至国泰段)扩建、广清大道南延线、清晖南路、飞来峡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配合完善“一江四轨、六纵四横”
[
12
]
交通网络,深度构建广清“半小时生活圈”。强化四街商贸服务中心作用,加快燕湖新城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围绕“四馆一中心”和广清城际燕湖新城站等重点功能区“筑巢引凤”,扎实做好樵顺广场、杨巢围片区等生活服务商圈建设,推动东门塘—先锋中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见效,着力将旧城片区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客厅”。加快职教基地生活垃圾转运站、石角污水处理厂二期、美林湖片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洲心、横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扎实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逐步修复文洞河、芋合冲排坑等水毁工程,配合市做好职教城防洪排涝工程、燕湖新城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微改造,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着力加强示范镇村建设
。坚持“一镇一策”、分类打造,狠抓典型培育选树,分类打造2个中心镇(石角、龙塘)、1个专业镇(源潭)、1个特色镇(飞来峡)。推进美丽圩镇“1+4+7+9+N”
[
13
]
建设,持续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推动龙塘河沿岸排污口整治工程等一批镇级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区镇交通路网和农村物流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优化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40公里以上,推动重点镇、村实现5G网络良好覆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增强镇、村内生动力。
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加快碎片化耕地整合流转,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生产,扎实推进3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撂荒耕地整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7万亩以上,加快推进迎咀重点中型灌区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聚焦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培育壮大清远鸡、丝苗米等农业产业,力争清远鸡出栏量达2350万羽、同比增长3.3%,连片规划打造一批标准化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预制菜产业园申报省级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村级优势特色产业,探索“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稳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流动红黄旗评比制度,持续推广“积分制”
[
14
]
和“清单制”
[
15
]
,推进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创联建。突出抓好龙塘片区“百千万工程”提升优化工作,推动源潭镇“十里风光·源来有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落实省、市、县三级帮扶协作机制,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四个一百”专项工程,大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13个乡村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抓好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实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有序推进广清接合片区7项改革试验任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上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粤居码”推广应用宣传,推动建立广清两地居住证互认制度,完善人才认定评价和政策支持。
(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一体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抓好“县区点菜、省市上菜”政策机遇,积极向省市争取权限下放,谋划项目资金支持。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推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一线,不断完善区镇两级管理体制。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一件事”主题式服务、“四免”优化
[
16
]
、等改革质效,持续拓宽跨省通办、跨域通办范围,着力推动镇(街道)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建立“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录库。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商会协会机制,充分发挥清城区重点企业、重点推进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清城区营商联席服务平台,优化CSO首席服务官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标广州等先进地区经验,科学谋划、合理制定符合清城实际的改革举措清单。配合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提升清城营商环境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应用,深入推动“数字财政”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分布,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制度。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好企业培育工作,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持续壮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力争兴海铜业产值破百亿,助力推动新亚光成功上市。
(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持续落实落细省稳就业十六条措施等政策,认真落实人才补助,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者等群体来清、返乡创业就业兴业。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加快“缝纫巧手”技能人才培训,推动技能培训达1250人次。积极申报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项目试点,继续做好“春风行动”“南粤春暖”等各类招聘会,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推动失业保险改革,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确保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办好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用足用好新的教育帮扶政策,推动广清教育帮扶美林湖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推动落实“积分制”入学,巩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成果,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确保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70个。深入开展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开展“先导计划”
[
17
]
“优质服务基层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活动,推动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共建项目,着力打造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力争区疾控中心等4个医疗卫生项目按期投入使用。全面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抓好“书香城市”建设,确保全区16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85%以上,办好“群众文艺百村行”等各类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实施青年优先发展促进工程,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综合试点工作纵深实施。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制度网,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抓好低五保、孤儿、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确保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参保全覆盖。深入实施“双百工程”
[
18]
,有序细化社工服务站(点)管理机制,推广“社工+志愿”联动,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基础服务保障。持续推进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新建“长者饭堂”20个以上。完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稳定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50户以上。
(五)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绿美清城。
加快绿美清城生态建设。
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加快打造清城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落实县镇村三级林长巡林制度,确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39万亩。扎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力争开展“五边”“四旁”绿化2500亩。有序推进北江一路、人民东路等主干道风貌提升,做好广清接合片区旅游先行合作示范区道路绿化提升,加强飞来湖湿地公园、南岸公园等公园广场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四小园”、公共绿地和美丽庭院建设。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大3个国控站点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涉VOCs重点监管企业深度治理和分级管控,持续推进砖瓦行业升级改造、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等重点工作,加强扬尘、餐饮油烟面源污染防治,强化露天焚烧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推进乐排河、沙埗溪、银盏河流域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力争完成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确保5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加强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科学实施土壤治理与修复,着力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厉打击固废危废非法转移倾倒行为,下大力气开展“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持续巩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果,持续推进矿山修复工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推动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建设,推动3个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并网发电,力争西都储能项目、石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尽快投产。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和申报绿色工厂,指导陶瓷和有色金属等制造业通过技改实现绿色化发展。全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力争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100个。
(六)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强化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连片撂荒耕地整治和耕地“非粮化”清理整治工作成果,总结推广“双季稻+”试点工作经验,高质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优化“菜篮子”供给,确保完成畜禽、蔬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做好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公共卫生防控类和救灾物资等物资收储任务。
扎实推进法治清城、平安清城建设。
统筹推进法治建设,打造法治清城建设工作品牌,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两化两员”治理模式,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反诈、禁毒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年度安全生产重点任务,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抓好国防教育、征兵、民兵等工作,统筹抓好发改、物价、审计、统计、供销、粮食、市场监管、食品药品、消费维权、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退役军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青少年、红十字、档案方志、人防、气象、科学普及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听取各方良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贡献清城力量!
名 词 解 释
[
1
]省委“
1310
”具体部署
:2023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1”是指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指奋力实现“十大突破”。
[
2
]
“
3+2
”产业集群:
指以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高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食品美妆为重点发展产业的产业体系。
[
3
]
“三区三线”:
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
4
]
“三铁工程”
:
指“南部通地铁、中部通郊铁、北部通高铁”工程。
[
5
]
“百千万工程”
:
全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指的是广东省行政区内的122个县(市、区);“千”指的是1609个乡镇(街道);“万”指的是2.65万个行政村(社区)。
[
6
]“亮诺亮绩亮牌”行动:
指通过公开承诺、展示业绩、评选表彰等方式,激励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争先进位,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势头,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
7
]“六大行动”
:
分别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
8
]“十个有”
:
指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
9
]“
1+6+N
”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
“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它综治力量。
[
10
]
“
3+1+N
”产业体系
:
“3”是指新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和轻工消费品(食品加工、时尚产业等);“1”是指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区块链等);“N”是指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和安全应急与环保。
[
11
]
“
五区一县
”
合作联动
: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旅合作发展大会上,广州市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和清远市清新区、清城区、佛冈县签署合作联盟协议,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
[
12
]
“
一江四轨、六纵四横
”
:
“一江”指北江航道;“四轨”指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广清城轨、磁浮旅游专线;“六纵”指京港澳高速、广乐高速、广连高速、许广高速、佛冈高速北延线、二广高速;“四横”指韶贺高速、汕昆高速、汕湛高速、佛清从高速。
[
13
]美丽圩镇
“
1+4+7+9+N
”
:
“1”是指一个规划引领,具体是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乡镇建设工作方案;“4”是指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等四项攻坚任务;“7”是指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9”是指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物流等九项综合服务;“N”是指抓好美丽圩镇全面建设管理。
[
14
]
“积分制”
:是乡村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探索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实施农户“积分”制度,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和评定标准,以农户积分激活内生动力,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15
]
“清单制”
:通过村级事务清单化、流程化、公开化,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编制操作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
[
16
]
“四免”优化:
指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提交,政府部门形成的业务表单数据原则上免填写,可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
[
17
]
“先导计划”
:
全称“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先导计划”,该计划主要对慢阻肺、肺癌、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慢性病开展早期筛查,达到早预防、早诊治的目的。
[
18
]
“双百工程”
:
全称“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是指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