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关灯,我怕黑” --《绿里奇迹》
劝退字数: 8779 阅读时间: 27 分钟
前天看了电影《绿里奇迹》,很有感触,借着机会写出来一篇关于这部电影和宗教的关系。
因《绿里奇迹》是以信仰为主题的电影,故本文将从基督教世界观出发来分析影片细节,描绘基督信仰价值,质疑和追问基督信仰的阴影。文中将大量引用圣经。若读者对基督教缺乏了解或感到抵触,不妨从文化角度来阅读本文,权当获取零星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部分细节将援引原著内容,但影片若有与原著相冲突之处,以影片为准。文中「基督教」指广义的基督宗教,非指代新教。中文圣经「 神」照惯例空一格。
本文结构如下:
-影评部分引用
-谈谈我的感想
以下出自La Folia 2020-06-01 14:43:38
《绿里奇迹》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导演为弗兰克·德拉邦特,他也执导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冷山监狱。The Green Mile 指死刑犯从牢房到行刑室的路,因地砖是绿色而得名。
part1目录:
-宗教背景
-约翰·科菲形象分析
-梅琳达、濒死体验与女性之信仰
-人的平等:种族、LGBTQ与珀西
-恶之救赎:比利、德尔、普救论之迷思
-死刑争议以及普通人的正义
-苦难、神迹与等候死亡
-附录
1.宗教背景
影片开始后不久,监区长官保罗(汤姆·汉克斯 饰)回到家中,妻子第一次出场。导演在这里给了一个特写:妻子戴着一条银质十字架项链。这表明了两人的基督徒身份。1930年代的美国,基督信仰尚算普遍,从狱警们在保罗家聚餐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基督徒,大概率是新教徒。
影片后半部分,约翰·科菲复苏了脑瘤病危的梅琳达,梅琳达把自己的圣基多福项链送给他。从此处可以看出,梅琳达有可能是天主教徒,或对天主教感兴趣的新教徒,非常虔诚。而她丈夫、典狱长哈尔是一个不大虔诚的教徒——保罗家的花园聚餐中提到,狱警们都在同一间教堂聚会。哈尔自梅琳达病后很久不去教堂,而且狱警们带约翰去治疗梅琳达之前有过疑虑:「他是那种人……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相信的。」
圣基多福(St. Christopher),又译圣克里斯托弗,是天主教和东正教中的圣人,被尊为旅客、水手、运动员的主保。中世纪黑死病(鼠疫)流行之时,他也被奉为十四救难圣人,护佑人们渡过水灾、瘟疫、猝死和交通事故。
圣基多福是一个身材极其魁梧的人,头脑简单,和约翰·科菲一样。他年少时立志服侍世界上最伟大的君王,于是找到一位国王。国王惧怕魔鬼,基多福就认为魔鬼是最伟大的君王。后来基多福遇到了魔鬼,魔鬼言辞中流露对基督的惧怕,基多福想,那么基督一定是最伟大的君王了。基多福在寻找基督的路上遇到一位修士,修士教他守斋和祷告,他都做不来,所以最后修士教他去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背人们过河。有一天,他背了一个小孩,在河里越走越觉得重,差点淹死。基多福就说,这辈子第一次遇到这么重的人,好像整个宇宙的重量压在我的背上。小孩说,基多福,你不必惊奇。你刚才背负的,不仅整个宇宙,连创造宇宙的主宰,也背在你肩上了。我就是耶稣基督,你所事奉的主人。你既然忠心事奉了我,现在你把木杖插入土里,明天就会开花结实。[1]
基多福跑到里西亚城,把杖插到土里,木杖开出花来,基多福也劝诫了许多人归信基督。国王为此逮捕和处决了他。行刑前基多福告诉眼瞎的国王说,把他的血和了泥涂到眼睛上就能复明。基多福死去,国王复明,并归信了基督。
2.约翰·科菲形象分析
约翰是个孤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到处打短工维生。他智力不高,虽然理解力没问题,但表达能力很差,也不识字(除了自己的名字)。许多影评中都会写,约翰是耶稣的化身,约翰是神派来的天使,人们没有珍惜,等等。我想说的是,约翰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确实是也是耶稣的化身。
耶稣的化身和耶稣的化身,看起来一样,其实中间有很多曲折需要解释。
在基督教里,人本应永生,却因原罪(sin)而有了死亡。神全知全能,但祂对完美的理解与我们不同,祂没有创造一次性的完美世界,而是在创世以先定下救恩计划,让圣子耶稣降世体验死亡、战胜死亡,用耶稣的血洗净世人的罪,于是,人得以在死后回归到神,回归到永恒的生命和幸福。(注:本段仅为基础知识说明。关于三位一体教义,此处暂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需要说明的是,人格神和拟人神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很重要,先写在这里)
我们引用两段经文: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加拉太书2:20 和合本)
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腓立比书 1:20-21 和合本)
人信了基督,是要照着基督的样式去活,而且基督/圣灵也驻于人的灵魂中。这样,人就分享了神性。圣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 1225 - 1274)有言:「天主的独生子,为了要使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便取了我们的人性,为的是成了人之后的他,能使人成为天主。」约翰为什么既像耶稣,又像圣基多福?其实他还像圣经里的施洗约翰和使徒约翰——因为耶稣的所有信徒,都像耶稣。
我们再说约翰的智力问题。引用《圣经》: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哥林多前书1:27 和合本)
这段经文一直让我困惑。我很喜欢不信神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对「精确」的追求无人能及。我学了维特根斯坦,就想问:什么样的算是愚拙?取多少百分比?数据模型怎样构成?
后来我发现,这段经文似乎可以这样扩展: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自以为)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自以为)强壮的羞愧。
约翰真的笨吗?不见得。他对痛苦的感知,并不能一概划分到「超能力」,那是洞察力。他是一个洞察力和感受力很强的人。他的词汇简单,不上台面,但又很精确。重要的是他谦卑温驯,只在人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显示能力。成功了,他会很高兴,却是为了受助者而高兴,而不是自傲自矜。
约翰最后求死。他为所有人的痛苦而痛苦,他的人生太沉重了。走过绿里之前,他有一段小小的演讲。智力不高的约翰,为什么最后能说出那么长一段话?或许是因为,那些感受,早已在他心头盘旋了一生。
然而约翰求死,仅仅是为了自己吗?双胞胎女孩是比利杀的,他请求不要把真相告诉丧女的夫妇。因为说出真相,那对夫妇就会知道,是自己善待的帮工比利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比利被狱警珀西杀了。他们将永远活在自责的痛苦和无法亲眼看到比利死去的遗憾中。约翰被行刑,这对夫妇才能好好活下去。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拉太书6:2 和合本)
约翰还说: 很抱歉我是这样的人(I'm sorry for what I am.) 。约翰是仅仅为了安慰这对夫妇吗?他是真的抱歉。因为他没有治好两个小姑娘。他也没能把所有需要医治的人都医治了。
临死前几天约翰请求狱警们带他看了电影。男女主角沉浸在爱情中,边跳边唱:「天堂,天堂,我就在天堂。」坐到电椅上的时候,约翰也小声重复着这句话。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后书1:7 和合本)
约翰怕黑。然而他会知道——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约翰一书1:5 和合本)
3.梅琳达、濒死体验与女性之信仰
梅琳达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她得了脑瘤,确定无法手术。保罗把狱警兄弟们喊到家里聚餐,商量要让约翰去救她。这件事风险很大,以至于一位狱警说,我敢肯定她是位美好的女性。保罗妻子说,最美好的(the finest)。
最美好的梅琳达的大脑被癌细胞侵占,在极度痛苦之中,她整天说些她根本无从听闻的脏话。这里契合了圣经:耶稣曾经从抹大拉的玛利亚身上赶出七个污鬼。那时常有人被污鬼/污灵附身。我一直不太理解魔鬼(撒旦)、污灵这些意象,太神话了,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确实难以解释。也许确有魔鬼,也许又是一种所谓的象征手法。我们顺着电影的叙事看下去。
约翰把病毒从梅琳达身上吸了出来。梅琳达醒后说,我梦见了你,我梦见我们在黑暗中相遇。
我读过很多濒死体验自述(其中基督徒只占少数),大多数人会谈到黑暗的隧道,之后是永恒的光。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梅琳达与约翰交换病毒的时候,就是在死亡的隧道中相遇。
然而既然死后是永恒的幸福,为什么约翰要把梅琳达带回来?我读过的濒死体验自述里,有相当多的人是自愿回来的,因为在世上还有放不下的人。神(有些人的描述仅仅是「那道光」)听到人是为了别人,为了要爱别人而回地球,就会批准,并且给予赞许。而有些人是想要立刻留在天堂,结果被神送回地球,因为地球上的人非常需要他们的爱,他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完成,只是他们之前不知道。几乎所有濒死体验自述者都会想念天堂,但也更安住于当下,因为既然现下就有去爱的机会,当然要马上去爱。
我们再来说梅琳达的病,当下治好梅琳达,她还是会死。耶稣治病救人,与其问耶稣为什么只治了那么几个人而不把全世界的病人都治好,不如问,耶稣治好的那些人,此生会不会再得别的病?当然还会。所有人也都会死。原著梅琳达确实在十年后死于心脏病。那时,正如濒死体验自述者们所说,她将回到光中,那是她真正的家乡。约翰也一样。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希伯来书11:13 和合本)
梅琳达把圣基多福吊坠送给了约翰。除了前文「宗教背景」一节中所述内容,这里还反映了圣经中伯大尼的玛利亚膏抹耶稣的故事。伯大尼的玛利亚拿了一瓶极贵重的香膏来抹耶稣,被人斥责说这瓶香膏卖了可以救济多少穷人,但耶稣说她做的是一件美事,你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去救穷人。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马可福音14:9 和合本)
耶稣当时快要上十字架了,约翰此时也快要上电椅了。用膏油抹身,后来成为天主教七件圣事之一,称为「傅油」。[2]
在梅琳达的身上,可以找到新约中那些伟大女性的信德。保罗的妻子也一样,她很快就懂得了约翰的能力。她们是新约女性的当代版:敏锐,坚固,更直接和迅速、却更寡言地与圣灵相通。她们往往超越语言。梅琳达的拥抱,是约翰一生中最温暖的瞬间。
4.人的平等:种族、LGBTQ与珀西
1930年代的美国仍处于种族隔离时期。约翰是一个黑人,孤儿,愚拙。我有段时间好奇,西方人早早接受了基督教,还能干出黑奴贸易和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事。后来我知道,具体有三:
①时间尺度。神的时间尺度和人不一样。你觉得到了二十世纪人类还能搞出世界大战,其实两千年算什么呢?哪怕从人类直立行走开始算起——两百万年都不算什么。人类有的是时间要去进化,提升整体的道德水准。一千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都算不错了。当然,在神那里,时间更可能是不存在,或者至少不是线性。它只是人类所在的宇宙坐标系中的一条坐标轴。在神那里一切都是同时发生。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得后书3:8 和合本)
② 承上,人类一千年能提高一个道德水准百分点已经不错。我们不打仗了,还是会干很多别的坏事。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1:9 和合本)
③基督教也是在动态发展的。尽管我们一千年只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提升。天主教或许从前对种族歧视袖手旁观,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修改了许多教理,普世的平等就是真理。它还接纳了宇宙大爆炸和进化论,阐述了信仰与科学的关系。[3]去年,现任教宗方济各还修改了多项梵蒂冈法律,迈出了天主教神职人员性犯罪问题上最重要的一步。
和种族问题一样严重的是性少数问题。影片中的虐待狂狱警珀西,应是一个同性恋者——也可能是一个因为女性化而受到霸凌的直男,或逃避自己性取向的边缘者。Percival 原来是一个高贵的名字,但它的简体 Percy 后来变得不太好,Percy 一般给人的印象是阴柔、尖酸刻薄。珀西的气质确实如此。他还懦弱、亢奋、歇斯底里。珀西被杀人狂比利摸下体的时候,除了失禁,他也勃起了。我倾向于认为珀西仍在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逃避自己的同性恋倾向。
斯蒂芬·金是在丑化 gay 吗?我认为不是。珀西的形象或许恰好反映了那个年代同性恋者的处境。《云图》里的同性恋作曲家,与珀西处于同一年代,抛开他的才华与爱情不提,他也非常的鸡贼和刻薄。压抑的环境会把人深层次的恶激发出来。
珀西面临怎样一个环境?他是州长夫人的侄儿,权力放纵了他,也限制了他。在权力之下珀西不得不压抑自己内心美好而小众的那一面,他的欲望畸形生长,在权力的可利用范围里,他长成了一个虐待狂。但同样地,珀西也会受到欺凌。狱警同事们已经是心性成熟的男人,他们排斥的是已经变态了的珀西,但在珀西的少年时代,直男同学们毫无疑问会欺凌他。珀西无法向上、向下、向同等的人寻求友谊和慰藉。狱警们偷运约翰那一晚,珀西在看一本很低级的色情漫画,那是监狱预备了给犯人们消遣的。此外,珀西没有个人事业追求,他的工作都是州长夫妇安排,他逃避自我成长。懦弱与虐待狂,权力与孤独,缺爱与性欲,共同构成了珀西。
英剧《唐顿庄园》中的仆人托马斯·巴罗也是一个很糟糕的 gay。但与珀西不同,巴罗出身卑微,他从来没有高处不胜寒;他到贵族庄园里当仆人,环境又恰好比较优雅和开放。庄园里三小姐去世的时候,巴罗第一次痛哭,因为三小姐很善良,她是当时唯一并非出于贵族风度、而是出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真诚——来对待他的。巴罗从这以后慢慢地调整自己放下自负与刻薄。尽管主人们不喜欢他的性格,但他还是靠努力、靠专业技能一步步成为优秀的管家。他不逃避成为自己。他还发现,他和大小姐的儿子可以相处得很好,就像当年的卡森管家和大小姐一样——只要他释放善意与温柔,还是会有人喜欢他、需要他。
基督教最令我不解的地方就是关于同性恋的教导。和种族平等一样,这一点也是到了二十世纪才得以修正。天主教现在认为,同性恋者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没什么不同,也是神所爱的儿女。教会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但同性性行为仍是罪,教会希望受洗归主的同性恋者不再行同性性行为。我查阅了一些关于古希伯来文和古希腊文圣经中同性恋字句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注释者把经文框得很细,例如所谓禁止同性恋其实仅仅是禁止圣殿男妓、索多玛和蛾摩拉最大的罪是骄傲和滥交,等等。我进一步思考:若果真如此,神学最发达的梵蒂冈为什么不修改教理?我也试着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天主教的释经权柄在梵蒂冈,梵蒂冈说的最接近神的教导;另一方面,梵蒂冈一向严谨、滞后,就算真的有可能进一步调整,也要到很多年后。这就又回到时间尺度上。
我听过很多教徒说,异性恋才有爱情,同性恋是缺爱、是寻求依赖,愿主赐给同性恋们恩典,让他们知道只有神配合的(异性恋)爱情才是真的。但我并不缺爱,我最先感受到的纯粹的吸引就是来自女性。我也尝试了异性恋,总觉得差点什么。有些教徒似乎被神扭转了性取向,但我想,和当个纯粹的异性恋相比,我倒宁愿选择独身。
我也尝试问神这个问题,每次都听到一个答案:爱我。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正来自神的答案,但我想这个答案没错,因为爱神的幸福确实是最高的幸福,属世的幸福没有更完满的。然而我还是经常会问这个问题,也没有决定从此不再喜欢同性。也许这个困惑将始终跟随我。
除此之外我还想问,你们让跨性别者怎么办呢?虽然极为稀少,但有的人确实生来有两套生殖系统,有的人体内激素错配。你说神造男造女,为要男女配合,那神造的双性人呢?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约翰福音 9:2-3 和合本)
假如一个人是跨性别者,从小沉浸在痛苦之中,后来他做手术变成女性,她感到自己在女性的身体里平静自如,她也全力以赴用女性的身份去爱人,许多人因她的劳作而得到帮助。我们又怎么能判定说,这不是神的作为呢?
5.恶之救赎:比利、德尔、普救论之迷思
珀西和比利是全片花了最多篇幅来描述的坏人。
比利想要一块玉米面包,保罗和约翰没有给他。不想被关在黑暗的地方,没有人理他。受害者一家对他很善意,他奸杀了人家两个女儿。犯罪究竟是从哪一步开始的?如果天生基因有缺陷,神造他又是为何呢?邪恶与无爱,是不是一条莫比乌斯带?
约翰说,他看到了珀西和比利的内心,这是两个真正邪恶的人。「 比利利用她们之间的爱杀死了对方。 」可是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参透爱的含义吗?我认为不会。他只看到了爱那层柔美的外壳,没有看到那颗光芒万丈的心。他只看到了爱可以利用的特质,没有看到爱可以涤荡万物的特质。比利与其他死刑犯的区别不是他的罪行格外恶劣(片中的死刑犯都很恶劣),而是他从无悔改之心。
在牢房里养小老鼠的法国人德尔,也是奸杀和纵火罪。他是法国人,天主教徒,双性恋(奸杀了女孩,原著中写到他入狱后曾试图猥亵珀西[4])。他和小老鼠金格斯先生相伴的时光,像是神赐的爱。狱警们也对他友善,撒谎说会把金格斯先生送到鼠村去,让它度过快乐的一生。德尔知道他们骗他,但这种欺骗里的善意,是他最最珍惜的东西。德尔到最后是真心悔过的,他也相信,神宽恕了他。
德尔上了电椅,海绵没浸水,他被烤了很久,整个人都烧焦了。约翰感受到他的痛苦,那种共振震碎了牢房的砖头。但是约翰最后说什么呢?他说,德尔是幸运的。不仅是因为德尔最终结束了痛苦,还因为,约翰知道神会宽恕真心悔过的人。
几天之后约翰把从梅琳达那里吸来的病毒吐给了珀西,珀西枪杀了比利。这些情节一方面预表了地狱——极恶且不悔改之人,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如何知道,神不会对他们施以怜悯呢?毕竟,他们的的确确受到了外来的伤害。我想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谜题:我们可以相信,神对恶徒有烈怒,会惩罚他们;我们也可以相信,恶徒被魔鬼所害,他们在世上的悲惨下场会以神的怜悯告终,无论是去炼狱炼净还是直接被接纳到天堂;我们还有第三种相信,那就是我们无法推测这些恶徒的结局,但等到我们也来到神面前,我们会折服于祂已作出的公义的判断。
6.死刑争议以及普通人的正义
德尔和约翰的死刑改变了保罗和狱警兄弟们。几位狱警后来全都申请调去了少管所。
纵观人类历史,直到19世纪,全世界还是死刑泛滥。1822年,英国有记录的死刑罪名达222项,包括偷猎、造假币、抢劫养兔场和伐树。每宗案件的庭审时间平均为8.5分钟,可以肯定有很多无辜的人被送上了绞架。据估计,从耶稣时代起到20世纪,1.9亿人因轻罪被判处死刑。[5]同时,根据2012年联合国大会A/RES/67/176号决议,「没有任何确切证据可证明死刑的威慑作用」,而「施行死刑的任何司法误判或失败都是无法逆转和补救的」。
废除死刑的理由,除了联大所提到的「没有任何确切证据可证明死刑的威慑作用」,还有两个常见理由:限制公权力和尊重生命权。有些国家认为,死刑虽好,但太容易被公权力滥用了,想捏造罪名处死任何人都轻而易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干脆取消这个权力。有些国家基督教信仰深厚,认为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生命——一个人杀了人并不代表他就该被另外的人杀。法理是不能完全基于人类情感来设置的。生命的主权在于神。[6]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废除了死刑,但几乎全世界都在推进「慎用死刑」。中国2007年由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并将多项罪名(以经济罪为主)从死刑罪名中除去。片中狱警们的选择代表了人性进步的方向。
狱警们的选择还意味着,普通人可以为社会公平和正义做些什么。最近有些粗糙利己主义者的事情给我很多感触——我认为他们很笨,他们甚至不懂怎样得体地去达成一个利己而不损人的结果。他们高估自己面临的风险,践踏别人的善意,对世界的复杂性毫无把握。我对他们的看法绝对不会停留在「体谅他们的难处」上。做人不要这么虚弱。这不是道德绑架——事实上,一味放任他们这样的人,反而会造成对正直者的道德绑架。片中的狱警有两次选择:第一次,大萧条时期,宁愿丢工作也要帮助约翰和梅琳达;第二次,离开死刑监狱去少管所,除了厌恶司法的不严谨,他们还希望能够切实去做些帮助他人的事情。这些阅历丰富、性格温厚的人,去少管所真的可以帮到很多孩子。这就是普通人的坚守和进取。
7.苦难、神迹与等候死亡
像所有人一样,保罗和约翰都追问世界的苦难。他们质问神,所有的基督徒也都质问神。我们都知道,苦难是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神也不会那么轻易地给我们解决苦难。[7]但在基督教,耶稣会说,也不是你犯了罪,也不是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你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神无所作为吗?对一些人来说,约翰就传递了神的爱。对少管所的孩子来说,保罗传递了神的爱。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加拉太书5:14 和合本)
我小时候很喜欢抱怨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我要是能有这个条件、那个条件,我就会过得好很多。后来我发现,没有一次苦难不是带着神的祝福而来的。没有一次苦难,我不能学到东西。我依然会努力去避免苦难,但新的苦难来了,我会接受和克服它,而不是与它共沉沦。
对苦难的理解和对神迹的理解也是一体的。[8]我不信当代现实中还有约翰那么玄乎的神迹。然而,就像天主教对诠释圣经时能象征就象征一样,约翰也是一个象征。正确的神迹观,不是光怪陆离,也不是当下就被给予完满的幸福,而是要认识到,种种平凡,皆为神迹。阳光是神迹,好天气是神迹,流浪动物跑来要饭求摸也是神迹。一次成功的手术,既是医生和科学的伟大,也是神迹的悄然降临。只是神迹常被忽略、误解和报复。医生接纳和治愈病痛,被砍死砍伤;儿童纯真美好,因此成为恶人的泄欲工具;改革者深谋远虑,总要到数代之后才能被理解。
约翰把一部分超能力给了保罗和小老鼠,具体表现为寿命增长。保罗认为这既是祝福也是惩罚——他执行了神使约翰的死刑,于是被惩罚看着所有爱的人死去,见证这世上此起彼伏的苦难。但我想,这仍然是祝福大于诅咒。圣经中耶稣死后,使徒保罗用一生去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神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去尽可能地传递爱。爱是永不止息。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 4:6-8 和合本)
惩罚是什么呢?是他还有那么久的时间才能回到天上的家乡。可那只是地上的惩罚。让我们回顾梅琳达一节的濒死体验内容——在天乡,时间失去意义。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所以 神被称为他们的 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 11:15-16 和合本)
— 正文 完 —
附:参考资料
[1]giwi.圣基多福殉道
[EB/OL]. https://www. douban.com/note/7521098 73/,2020-02-26 .
[2]天主教会.天主教教理[M].河北信德社:石家庄,2012:360.
[3]天主教会.天主教教理[M].河北信德社:石家庄,2012:43.
[4][美]斯蒂芬·金 著; 张琼, 张冲 译.绿里[M].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上海,2016:1.
[5][美]斯蒂芬·平克 著; 安雯 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M].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北京,2019:1.
[6]潇潇.只谈信仰
[EB/OL]. https:// weibo.com/1703919077/Hv 0Ha2fgn?from=page_1005051703919077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2019-05-20 .
[7]匿名用户.上帝为什么不立即消除地球上所有人心中的恶和罪并且1秒钟内让地球就变成天堂?
[EB/OL].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602 3577/answer/547833702,2020-03-09 .
[8]匿名用户.上帝和魔鬼打赌玩弄约伯的原因是什么?
[EB/OL].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036 5357/answer/623230181,2019-03-31 .
PART I -END
02
我的一点思考
《绿里奇迹》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隐喻和宗教色彩。里边的约翰我倒觉得是圣经里记载的耶稣爱徒。
他有野心、有热忱,但是有点暴躁。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圣灵的管制下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负债,就变成他的资产,他变得很成熟。最大的弱点变成最有力的资产。所以他成为我们在基督里成长的一个榜样。主的力量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显然也在他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也许绿里奇迹就是用这种较为明显的暗语,告诉我们片中的约翰是神的化身,是梦想中的天使,是下凡到人间的受难者。
可即便如此,他没能够救活开头的两个小女孩,没能够在第一时间惩罚狱中的“坏人”狱友。约翰最爱说的一句话 “I'm sorry for what I am.”
《绿里奇迹》虽保有史蒂芬金惯用的惊悚手法,但与他其他小说不同之处在于,这同时也是一则动人且充满哲思的寓言故事,无论是长生不死的聪明老鼠、面恶心善且拥有奇迹力量的黑人囚犯、看尽人生百态的狱囚,史蒂芬金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写出这个刻划人性的奇特故事。
绿色本来就代表希望的意思,当约翰被送进监狱里时就代表着希望降临到监狱了,而约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后来约翰被执行死刑时,他又回到了天堂。电影最后交代了保罗的年龄,他活到了108岁还没有死亡,那只老鼠也和保罗一样,那正是因为约翰的力量啊。可是正义绝不止在108岁,它会像约翰把力量传给保罗一样继续传给其他人生生不息。
约翰从头至尾说过一句话--“我怕黑”,可是“黑“的是什么呢?是黑色皮肤?是人心黑暗?是在1939年的种族歧视?是天使下降人间的黑色体验?
像剧中说的 是不是我诚心诚意的祈祷,我就能回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一直以为那就是天堂。那时侯,我最爱的女人陪在我身旁。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是上帝啊,有时候,这条路真的太长了。
《绿里奇迹》是个较为冷门的电影,小说反而更加流行一点。但是真心推荐大家心里安静的时候,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