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周阿姨带着孩子回娘家看望父母。本来想着大家高高兴兴地聚一聚,却没想到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争吵声。原来,父母又在为钱的问题和大儿子争吵。
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但麻烦的是,周阿姨的父母一直在偏袒着好吃懒做的小儿子,一边用自己的养老金帮小儿子还赌债,一边打着“孝敬父母”的旗号不断问大儿子索要生活费。大儿子顾念父母恩情只能开只眼闭只眼,但是当得知父母竟然把自己给他们的几万医药费都拿去帮小儿子还债时,大儿子彻底怒了。
周阿姨的父母却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子,现在向儿子要钱也是理所当然的。只要大儿子稍微表现出不情愿,父母就会说:“如果把你花的钱全部都还给我,我一辈子都花不完,你欠我们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在人们的意识里,父母于子女有两恩:生之恩,养之恩。
“父母于子无恩”论早在三国孔融时就已经提出过:
大概意思是父子之间没什么亲情可言,其本意只是因为父亲的情欲才生下儿子的;母子之间也没什么亲情,生孩子就像把东西放在瓶子里,倒出来就分离了。
胡适在《父母有恩于子女吗》一文中曾这样说:
父母未曾因为想给孩子一条生命而冒险生孩子,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个可爱的孩子,或者更多其它理由: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害怕孤独……甚至根本没有理由,只是个意外,但因某些因素又不得不把孩子生下来。
有些父母自己稍有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老子生你养你,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我就奇怪了,谁稀罕这条天天挨鞋板底的烂命了?
就在今年8月,四川省通江县一位13岁花季女孩与母亲争吵后,从酒店4楼跳下,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生前与父母的聊天记录随之曝光。一个曾经身体心智都正常的孩子,到底得有多绝望才下得了决心离开这个世界?
争吵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父母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日程月累的冷漠、疏离、打压和不理解才是杀死孩子的元凶。
父母生下一个毫无生存能力的婴孩,父母不管谁管?养不教,父之过,请允许我再私自加多一句,生不养,父之过!
弃婴罪在国内及至全世界都是比较严重的罪行,父母生下孩子,理应负担起自己的抚养义务,但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只是觉得我生你养你,你就得成为我的傀儡,凡事听从我的安排。
父母不断强调自己对孩子的生养之恩,凡事让孩子屈服,否则就给孩子扣上不孝的罪名,其实是种道德绑架。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本文重点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道德绑架。
语言是奇妙的东西,语言可以让关系变得简单或复杂。父母直白的语言对孩子比较简单,也容易沟通。但很多父母爱说“反话”,让沟通变得复杂。因此,父母对孩子的道德绑架也有两种形式。
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父母可能会生气地对他说:“你这个不孝子,我这么辛苦赚钱帮你交学费,你居然告诉我不上学,你对得起我吗?”
当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填报志愿时,父母可能会教训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是不是想气死我呢?白养你这么大!”
当孩子没有做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时,父母或许会骂:“我为了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类似这些情况,父母让孩子感到不愉快,孩子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和拒绝,就像别人对你说:“我讨厌你”,你可以直接回击:“我也讨厌你!”
然而,假如父母好言好语,说的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呢?你会觉得无法反驳,只能乖乖顺从,但自己没办法真正快乐。这就是父母另一种道德绑架的行式
隐性形式会让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对方的“攻击”,却往往难以抗议。
再次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周家父母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母亲在多次向大儿子索取钱财救济小儿子无果后,只好和大儿子说:“放心吧,你们小家庭过得好就可以了,以后我不再拖累你的。”
听起来真的很好,你以为周母想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她只是换了种方式对大儿子实施道德绑架。
周母确实做到了不再对大儿子提出过分要求,但是她自己的养老金照样倒贴给啃老族小儿子,然而自己又要生活,怎么办?一个快75岁的老人只好去帮别人打杂,在街上捡垃圾赚生活费,弄得外面的人都在说三道四,谴责周家的儿子不孝,不赡养老人。
这些流言蜚语对一个败家子来说倒没什么,但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来说,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大儿子希望母亲能安享晚年,不要再为啃老的小儿子操心,但母亲口上说不会再连累你,实际上却在用行动给大儿子施压,隐含意思是说:“你看,你不管我,我就要去捡垃圾维持生计了。你眼睁睁地看着我累死,你真的做得出来吗?你怎么这么不孝呢?”
大儿子虽然没受到语言的明确要求,但是他总有种窒息的沉重感,没有办法真正放松。他没有办法大声反驳母亲,毕竟母亲说了不再连累他,也确实做到了。
但是,母亲的隐性情绪暴力让儿子感受到沉重的负罪感,备受心理煎熬,最后不得不妥协。这其实比明确提要求更狠心!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自觉学习,但说出来的却是:“随便你学不学,你爱怎样就怎样了,我无所谓。”但实际上父母知道孩子即使不情愿也会乖乖去学,才会这么说,目的只是为了给孩子施压,让他们妥协。
假如孩子真的如父母所说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父母肯定要急红了眼。类似的种种,父母都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罪人,然后听从安排。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弗瑞达·弗罗姆-瑞茨曼有一句名言: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常常会站在“我都是为你好”的道德制高点上。“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就像一把心锁,会束缚对方的内心,成为控制对方的武器。
父母的道德绑架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呢?
每次在社交场合,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有轻微的社交焦虑,而这竟然与小时候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有关:“你学习再好也没用,嘴巴不行!”如今已过去30年了,但父亲说的话还时不时地在耳边回响,让我在人际交往时屡屡受阻。
虽然我成年后也理解父亲说话的用意是希望我外向一点,嘴巴甜一点,但是这么直白的打击对我造成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理解,也心有怨念。
父母的爱有时太沉重,孩子背不起。
我为了照顾你,辞掉了工作,购买了学区房,自己省吃俭用,对你的要求尽量满足,我动用了所有的关系为你铺好未来的路,但你却考不出我想要的成绩,考不进我希望的学校,没有走我希望你走的路。
我感觉我所有的付出都付诸东流,于是我失望,我愤怒,我疑惑,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话呢?不行,我生你养你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当没我这个爸(妈),我没你这个儿子(女儿)!
在这种相处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心情永远是沉重的,永远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负罪感,没有办法真正快乐。
生活中,不管是亲人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道德绑架都随处可见。
曾经有位母亲为了筹集孩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所需的4万元手术费,她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经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热议。
一位中彩票大奖的彩民被群众要求捐款,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一位爆红后的农民歌手被村民要求送房送车送钱,那么理直气壮,反正他赚钱容易。
2018年,浙江金华一辆电动车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电动车驾驶人受伤,但交警却认定伤者负全责。视频中看到交警一句话让伤者语塞:“法律依据拿出来!”交警公正执法的视频画面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获得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在法制时代,你弱你有理不再行得通了。
生活中显性形式的道德绑架往往比较容易察觉,也容易激起人的抵抗本能,但麻烦的是隐性形式的道德绑架,往往人们深受其害却不自知,等发现时才大梦初醒。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让自己受太多冤枉气,我们有必要学会几下几点。
面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尽量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做一个没有底线的烂好人。累了自己不说,还助长了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最后反而吃力不讨好。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超限效应":
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我们对别人的付出也是一样,当你每天都无条件帮助别人时,对方就会习已为常,渐渐地就会把你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了,也就没有了感恩之心,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当别人看你不顺眼时,你怎么做都是错的,做得多错得多。
如果你是那个一直都过得很压抑,凡事都觉得是自己错,是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人,那么也许你欠自己一句“对不起”,学会对自己说:“我没必要内疚,这不是我的错!”
特别是一直在遭受情绪暴力的人,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隐性的,请坚定地筑起你的保护墙,停止让别人把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我们再强大,也总会有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如果遭受情绪暴力,被道德绑架了无法自救,那么请专业人士帮忙是明智之举。
例如一些童年创伤,亲子关系的恶化,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咨询,当仁、义、孝、道与个人责任或义务冲突,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时,可以请律师为你保驾护航,无须为了仁义道德完全牺牲自己,也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完全丢了道德。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