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爱健身的跑步鞋  ·  spyder 缩进指南、 ...·  4 月前    · 
失望的鸵鸟  ·  用matplotlib的Animation画 ...·  11 月前    · 
逼格高的伤痕  ·  java - How do you ...·  1 年前    · 
彷徨的铁链  ·  swift或OC中NSURLConnecti ...·  1 年前    · 
讲道义的鸡蛋  ·  python - PyModbus RTU ...·  1 年前    · 

关于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与你分享什么是表达方式?为什么要使用表达方式?如何选用表达方式?

一、什么是应用文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如何使用材料表达主题或者观点。

表达方式就是我们在初中时期所学的五种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

应用文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只使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

这是因为应用文主要是表达客观事物,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具体工作的,所以主要使用反映客观现象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在撰写论文、调查报告或者经验材料等文体时,才使用议论。

下面分享这三种表达方式:

1.叙述。

定义:叙述就是直接叙说、交代和介绍。

叙说、交代什么呢?

人、事、物。

人即人物的特征和经历;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物即场景、空间的转换情况。

特点就是客观介绍和交代。

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影响说清楚即可。

叙述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应用文主要用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及结果,先后顺序叙述。按照现状、原因及对策的逻辑顺序叙述。

有时也用倒叙。先叙述结果,再叙述原因和经过。

其他叙述方式很少使用。

为什么要叙述呢?

叙述是客观真实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传递经营管理信息首先需要把信息客观叙述出来,才能进行传播、利用。

叙述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可以说任何一篇应用文都要用到叙述。

叙说、介绍和交代概念、人物、事件、场所等所有材料信息都需要叙述。观点和主题,也是在叙述信息基础上产生的。


2.说明。

说明就是解说,即解释和说明。

为什么要说明呢?

因为叙述的人、事、物等对象,可能存在不具体、不直观、不明了、印象不深刻等现象,需要再具体、直接、明确地解释一下,让读者理解更加清晰准确、印象更加具体深刻。

理解准确、印象深刻了,就更加有利于达成应用文的目的和效果。

说明的目的是让人理解准确,印象深刻,关键词是理解。

说明什么呢?

说明人物的特征,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事件的发展过程等。有时,也说明道理、概念、现象等。

主要有几种说明方法吗?

6种说明方法

(1)定义说明:

什么是定义说明?

定义说明就是下定义,用简练的语言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确切的说明。

为什么要用定义说明?

一是解释新事物。为了让读者明白新出现的事物、概念、现象。如果你不说明,别人不知道什么意思;

二是统一旧事物的理解。虽然是已知事物或者概念,但是可能有多种理解。为了防止别人理解为其他意思,用定义说明一下,就能统一理解。固定这一概念或事物或现象的理解。

三是更能揭示事物本质。

怎么作用定义说明?

常用于科技说明书、新产品介绍等。

使用场景:凡是新出现的名词概念,专业术语,新出现的事物,就要给予定义说明;或者不说明,就容易产生不同意思理解的时候,都要用定义说明明确一下这个概念、术语、事物的确切意思。

一般是:用一个大家都明白的词语说明解释不明白、不常用的、或者是有多种意思的概念词语。

即能说明白,又比较准确。

准确的标准是: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可以互换。反过来也能通顺。

比如:定义说明就是下定义。下定义就是定义说明。

定义说明是用简洁的语言对一个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确切的说明。

用简洁语言对事物或者概念内涵和外延作出确切说明的做法就是定义说明。


(2)分类说明:

什么是分类说明?

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其不同类别进行分门别类说明的方法。

为什么要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能突出事物的共同特点或者相同属性,能够反映出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方便作者表达,也让读者容易理解。

如何分类?

用结构化方法,根据某一关键因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

按照时间、重量、外部特征、用途、来源、对象等事物的重要、明显且易表达的特征要素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进行说明,让作者有思路,让读者易理解。

如:说明存款的用途,可以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类说明。

说明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可以用大、中、小银行机构分类说明或者“四个梯队”分类说明等。


(3)举例说明:

什么是举例说明?

就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特点、本质及其规律。

为什么要举例说明?

用例子说明,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事物特点、本质和规律。可让读者产生联想,加深读者理解,让读者容易接受。

如何使用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任何事物、任何观点、任何概念,都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要典型、生动、有代表性。用典型有代表性的例子,能够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观点或者主题,增强直观性,让读者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主题相关。用与主题或者观点强相关的例子,例子足以说明和反映主题观点。用大家都普遍认可的例子,都熟悉的例子,更容易让读者相信。

如:说明写作是职场必备知识。就用公认的职场成功者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


(4)引用说明:

什么是引用说明?

就是引用有关文献资料或作品片断来说明事理。也可用名言名句、公理、定理、格言,公式等说明事理。

为什么要用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可以加深对需要说明事理的理解。更有证明意义。

用已经成功或者被认可资料、道理、格言、名句等,能让读者更加相信;

如何使用?

使用时,要引用文献或他人原话。用引号标明。要确保准确。

如:说明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就引用,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努力和1%的灵感”。


(5)比较说明:

什么是比较说明?

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质、构造等。

为什么要用比较说明?

比较可以加以区别,加强印象,加深理解。

如何使用?

用于比较相近或者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说明,特别读者容易混淆的事物或者概念,用比较说明,更容易让读者加以区别,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事物特征比较,还有数字比较。

如请示与报告,通知与通报等,都是相关或者相近的两个概念,进行比较说明之后,就加深了印象。更加容易理解。

再如,张三的身高是李四的三倍。用数字比较说明张三的高度。

另外,常用的数字要有6个方面的比较,与基期比、同期比、计划比、同行比、市场比、监管要求指标比,更加能够说明进步情况、水平情况、目标完成情况等。

(6)数字说明:

定义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等。

用途是:这种定量描述的方法,能使行文表述大大简化,立意更加清晰,让事物状态更加直观,印象更加深刻。

使用场景:是最常见的说明方法。数字最有说服力。所有工作总结、经验材料、领导讲话、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等都需要用数字说明。效益指标要用利润数字说明;存款营销成效要用存款增长数字说明;提高资产质量要用不良率说明等等,所有事物状态、概念变化、经验做法、指标完成等都需要用数字说明。

(7)图表说明:

定义是:用图像或表格来说明事物。

用途是:表格能显示事物的某种体系,图像能辅助文字说明并使之形象化,直观化、使行文大大简化。

使用场景:表格和图表都值得提倡的说明方法。

两个以上的概念或者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时,可以表格说明;相互联系的一组事物进行多因素、多角度比较时可用表格说明;

各指标历年增长情况用柱状图,各个支行横向比较也可用柱状图;各要素结构占比可用饼状图;分析影响因素可用因果图;查找最佳方案可用决策树等等。

也可根据需要使用PPT、视觉影像等多媒体方式说明。


3.议论。

什么是议论?

议论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做出评价或判断,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

议论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就必须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论点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对事物的观点与见解。它是议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论点的成立与否,需要论据来证明。

在应用文中,论点可以在开头出现,开宗明义,让读者先明确议论的中心;也可以在结尾点明,即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也是议论的基础。

在应用文中,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作者调查研究得到的事实、文献检索获得的事实、数据、网上搜索得到的事实、数据等;理论论据包括已被证实和公认的原理、定律、结论和观点等,还有名人名言、典故、谚语等;在某些应用文体中,也包括已被公布、实施的法律和法规。


论证是摆事实、讲道理,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本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只有通过论证的过程,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构成一段完整的议论。


有效的论证公式是基本情况+数目字+典型人和典型事。

基本情况就是把观点具体描述一下,数目字就是用总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一情况的总体效果,典型人就是说明这个论点的典型性代表人物,典型事就是说明这个论点的典型性代表事件,有时候典型人和典型事是统一的。


在应用文写作中,论证是叙述和说明的补充手段,处于从属地位,往往只是点到即止。

议论就是证明和论证,是证明作者提出观点和表达结论的正确性,让读者更加相信。


为什么 要有议论呢?

是因为作者提出的观点、得出的结论,读者可能不一定能够接受、不一定真正相信。

所以,作者要证明观点和结论的正确性。

把观点和结论的正确性证明给读者看,让读者相信并接受。

读者相信了观点和结论,就能够从心里接受,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执行应用文表达的措施、建议和方案。从而能够达成应用文的目的。

因此说,议论的目的是让读者相信接受,关键词是相信!

在实际写作中,论证经常要使用下列方法:


(1)例证法:

定义:运用具体事例或统计数字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目的:一是说明观点是从例子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证明观点可信;

二是用例子证明观点和主题正确,增强说服力。

使用要求:

任何观点都需要用例子来证明。

一是使用例子,要切中主题和观点,与观点一致,能支撑观点;

二是例子要典型生动,能打动人、有说服力;

三是例子要有普遍性、被大众熟悉认可、有影响力;

四是例子要真实,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要真实准确,不能编造虚构。


同时,注意例证法论证与举例子的说明方式的区别。(详见我上一篇文章)

此处例证法的例子是提炼观点的来源,又反来支撑和证明观点。

说明的举例子,是先有观点,然后找个例子说明观点。

此处的例证法是证明论点的,起论证作用;

说明的举例子是说明事物特征的,起说明作用。

此处的例证法既有案例,又有数字;

说明的举例子只用例子说明;数字说明是另外一种说明方法。


(2)引证法:

定义是:引用名人名言、权威性的论述、科学上的公理和定律、生活中的道理以及国家公布的权威性统计数据等文字资料等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目的是:证明这个观点是已经被公认了。别人也是认可的。能增强观点的可信性。

使用场景:在用你自己的例证法的例子和数字论证你观点之后,再使用引证法,用一个名人名言,或者公理、或者权威统计数据补一刀,将更能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

或者,没有案例证明时,你可以分别用名人名言、权威论述、公理定律等几个侧面,同时证明观点的正确。


这里的引证法,与说明的“引用”有相似的作用。

都是使用名人名言、权威论述、公理定律等已经被证实或者公认的道理或者认知,

但是引证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引用是为了说明概念或者事物的某一特性、特征或者功用。


(3)对比法:

定义是:把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横向对比,辨明是非、优劣,或进行过去与现在的纵向对比,来说明论点。

目的是:充分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无论是正面和反面两个例子,过去现在两种情况,论证观点更有说服力。

如:写作能力强、沟通效果好,职业发展就顺利;写作能力差、沟通能力低,职业发展就不顺,这充分证明了写作能力是职场重要技能。


这里要与说明的比较说明相区别:

对比论证是用两个相反的事物或者观点,论证一个观点,让读者相信观点;

比较说明是用两个相近或者相似的事物相比较,突出其异同,说明其特征,让读者加深理解。


(4)反证法:

定义:是从相反的角度分析问题,假设一个与正面论点相反的观点,并通过议论推翻该观点,从而肯定正面论点的方法。

目的是:不能找到正面论证观点时,可以用反证法说明观点的正确。

例如:小李病了,当你无法正面证明他病了时,就只能用反证法,

假如小李没有病,他就不会去医院打针。今天他去医院打针了,说明他是病了。


(5)喻证法:

定义:通过打比方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目的是:用大家熟悉的事物的逻辑关系或者相同属性来论证你要论证的观点,更能论证观点的正确,让读者相信你的观点。

使用场景:你要论证的观点不容易证明时,就用另外一个相似或者相近的事物做比方,来证明你要论证的观点。

例如:你要论证多听少说才是正确的观点,就用人有两个耳朵、只有一个嘴巴来打比方。


(6)因果法:

定义:因果法是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并以此证明论点的方法。可由因及果,也可由果溯因。

目的:证明这个因必然导致这个果,或者这个结果的出现只能是这个原因。

如:从结果追溯原因,都是同一原因作用,就证明了这个因果关系的成立。

例如。纪律严明是取得胜利的原因。唐太宗盛世是因为有“杀人者斩”的纪律,岳家军胜利是因为“纪律严明”,毛泽东取胜是因为“三大纪律”。所以得出结论:纪律严明才能取得胜利。


(7)归谬法:

定义:归谬法是把错误的观点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引出其荒谬的结论,从而间接证明论点的方法。

目的是:先顺着对方观点推理,然后得出明显错误的结论,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

这样更具有讽刺意义!论证效果更加突出,让读者印象深刻。

使用场景:对方强调自己观点,无法反驳,或者没有办法找到反驳案例时,就用对方观点推理出相反或者错误的观点。最终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对方说:“流行音乐都是高尚的”“不高尚的怎么能流行呢?”,你说:“感冒也流行,难道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二、为什么要使用表达方式

1.表达主题的需要。材料不会自动说明和表现主题,只有采用一定的方式才能把材料串起来,根据主题需要,使用材料,突出和表现主题或者观点。

2.作者写作的需要。作者只有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才能表现主题,说明观点。叙述可以描述现象,说明可以解释特征,议论可以证明观点。

3.读者理解的需要。读者也只有借助适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准确理解应用文的主题及观点,才能自觉主动执行。叙述让读者了解事实情况,说明让读者加深理解主题和观点,论证让读者相信主题观点。


三、如何选择使用表达方式。

1.什么情况使用叙述?

需要叙说或者交代事物的特征,人物的特性和经历,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及发生原因、经过和结果,场所和空间状况等情况时,都要使用叙述的方式。

就是说需要叙说、介绍和交代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现象时,只能是叙述。即有一说一,是什么就写什么。

2.什么情况使用说明?

一是遇到专有概念、术语或者新鲜事物,有可能读者不明白、不清楚、或者有多种理解时,就要用定义说明。

二是遇到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或者事物,说不明白的要举例子说明。

三是对事物的质量特征、特性或者一个经验做法的效果,不能直观描述时,就要用数字说明。

四是遇到相近的概念或者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容易混淆时,就要给予比较说明。

五是遇到有相互联系、成系统的多个指标,需要多个维度,对相同特性进行介绍时,就要用表格说明。

六是需要介绍各指标增长情况、历史发展情况、占比情况等,就要用图形说明。显得更加直观。

说明让读者加深理解。

3、什么情况使用议论?

无论什么应用文,只要你需要表明观点,就要使用议论方式。

议论就是提出论点之后,使用论据证明观点。

论点是你想证明什么?

论据是你用什么证明?

论证是你怎么证明?

具体常用论证方法如下:

一是用具体案例证明观点时,使用例证法。

二是需要证明观点在历史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已经有历史说明,就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公理、定律、成功人士案例做证明的引证法;

三是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观点正确的,就用两个内容相近,但结果相反的案例,做正反对比的对比论证;

四是需要从多个方面证明某一现象的原因的,就用多个导致这一结果的相同的案例示论证的因果法论证;

五是当出现不容易找到证明观点的正面证据时,就用假如这个观点不成立,就会得到相反结果的案例,反向推理出正面结果的反证法;

六是当你遇到别人的强势观点,你就先顺着他的观点,然后归纳出明显的错误结果,反常识的结果,从而证明他观点错误的归谬法。

4、三种表达方式是同时使用的。

一般情况下,简报信息和表彰通报等记叙类文体用叙述,产品说明书用说明,言论用议论。

有些时候可以在一种应用文中同时使用二种、或者三种表达方式。

如调研报告写作,你描述事例时使用叙述;

介绍产品的说明书需要说明,在其他文种中说明事物特征或者新概念、新现象时,也要使用说明;

专门的评论文种需要议论,在其他文种中需要归纳提炼观点时,也要使用议论。用案例证明或者引用名人名言公理等论据证明,用对比、反证、因果、归谬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总之,叙述是介绍和交代,是让人了解知道事物的客观基本情况,目的是了解知道,关键词是了解;

说明是解释,是让人理解叙述事物的基本情况,目的是理解准确、印象深刻,关键词是理解;

议论是证明,是让人相信作者提出的观点和结论,目的是相信接受,关键词是相信;

如果,应用文通过这三种表达方式传递的信息,能让人了解、且理解准确、且完全相信,就能够让读者自觉主动执行和接受应用文传达的主题,就能够更加有利于应用文作用的发挥和目的的达成。

关于应用文表达方式,我给你说明白了吗?

明白了就帮助点赞、关注、转发,造福更多的人吧!

我是广议金融,谢谢!

编辑于 2022-05-26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