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爱喝酒的草稿纸  ·  Excel ...·  2 月前    · 
八块腹肌的西瓜  ·  Mariadb galera ...·  9 月前    · 
气宇轩昂的眼镜  ·  PL/SQL ...·  1 年前    · 

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核心功能。

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普及与高层次尖端研究两个层面同时改变着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方面,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高等教育助力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高校这些年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但仍然面临在一些领域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的挑战。

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充沛的人才资源。最近二十多年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进一步增加,如今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1300万,其中相当部分知识人群进入社会与市场。这一近年来的新变化,为多种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学习能力更强的一代从业者人群。

同时,高等教育在应对科技“卡脖子”难题方面的工作,引发了更多的社会关注,承载了更集中的社会期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两个着眼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新变化,一是将主动与产业、企业对接,把科研的前沿阵地建到企业去,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派到能看得见硝烟,能够真刀实枪进行实践的“战场”上去,把技术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产业;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资源,更多地投向青年科研人员,教育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进行战略合作,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口前移,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同时一起开展资助优秀本科生的试点。

这些改革举措的方向是正确的,充分吸纳了近年来有关科研体制的社会讨论的合理意见,呈现了高等教育领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锐气。青年研究人员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生力军,是最富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群体,但这个群体有时在争取科研资源支持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位置,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专门关注。可以相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口前移,将有力地鼓舞青年研究群体的士气,助推更多有突破力和创新力的研究成果的涌现。

适度把科研的前沿阵地建到企业去,也可以有力改变以往科研评价过于强调国际期刊论文发表这类导向,有利于形成“把科研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研究氛围。中国的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需要在解决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尤其是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方面展开竞争,在实实在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有效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些促使科研体制“更接地气”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更好地激发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形成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生态,也有助于在知识人群规模庞大的当下培育青年知识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青年知识群体的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正是年轻人的个人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与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潮流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