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上的企鹅 · As a reader --> ...· 4 月前 · |
有爱心的杯子 · 由Matlab绘制二阶传递函数单位斜坡响应- ...· 1 年前 · |
不要命的西装 · 不可忽视的打印机漏洞研究 - ...· 1 年前 · |
犯傻的小蝌蚪 · java - Impossible to ...· 1 年前 · |
不拘小节的自行车 · 基于websocket的实时通告功能,推送在 ...· 1 年前 · |
2023年,由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主办的“守护绿水·逐梦幸福河”——第五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湖”2023年度主题摄影、书画和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自7月20日正式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届大赛关注度再创新高,共征集到作品2345件,其中征文作品542篇,摄影作品1307幅,书画作品495件。
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层层评选,优中选优,第五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湖”2023年度主题征文入围作品已经评出。11月17日起,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在“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上对各市(州)入围作品陆续进行刊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入围作品中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的征文作品。
《水乡时光》
作者:孙国贤
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决定从大城市回到故乡——平昌水乡长住了。朋友是一位文化人,我想必有他的深沉思考和对于水乡的终极理想。
这使我不得不对平昌水乡投去探询的目光。
平昌是大巴山深处一座宁静的县城。自然而然,因为躲在大山深处,集聚了山的灵性。世代以来,这里居住的先辈,习惯与山打交道。“山对山,岩对岩,婆娘娃儿穿草鞋。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块子柴。”就是对山里人的历史写照。因为大山高峻,方能体现山里人豪迈爽朗的性格,也更能彰显他们走出大山的雄伟抱负。
山有佳构。仅到佛头山去一趟,你就会油然而生移步换景、气象万千的感慨。云雾重中,山一层一层直上云霄。著名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和“红军石刻标语园”就掩藏在绿树浓荫之中。山顶之上,庙宇林立,法象森严。站在山崖,俯瞰巴山跌宕,状如游龙,“荡胸生层云”,可谓不假。如有机缘,你还能欣赏到佛光日出的胜景。这里,山与历史、宗教贯通了和谐的气场。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与水结缘,是平昌人的大智慧。近年来,平昌这个名字与“水乡”两个字连在一起,是他们对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的深情打量,并付诸艰苦努力、探索打造的一张崭新名片。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站在低处的姿态,并不一定就是劣势,而是一种造势,正如万流归海。平昌居巴中版图之南之最低处,巴河、通河注入其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域之乡。
水更有柔怀。白衣水乡,那是盛誉很久的了;驷马水乡,近年来更是风行水上,声名远播。其实,在平昌,你随便走到哪条河边,都有船只离岸。那里的农人最能领会你的心思,早已在岸边系好舟楫,只等你跳上木船,桨橹声便会撑开一片氤氲的山光水色。
有一日,与三五文友,寻访小宁城,也是一位船公相渡。只见他用竹篙往水里轻轻一拨,船便向对岸飘去。人与水乡,俱归宁静,正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共生、阴阳交汇的哲学意蕴,展现了平昌水乡动静结合、包容灵动的新气象,勾画了巴中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迎来了纷至沓来的脚步和人们流连的目光。
近年来,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回到巴中后,都要求我带他们到平昌水乡“看看”。从他们热切的眼光中,我领会到,他们不仅仅想去饱览一下那里的水乡美景。
当看到巴山新居像一行行诗歌,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水乡两岸,当看到水乡四处都是渔歌唱晚、炊烟袅袅的景象,当看到水乡就像是从南国画坊里走出来的温婉女郎,当纯正的农家菜摆放在木桌上,当品尝起家乡的“十大碗”,当欢快的“翻山铰子”跳起来,当端上农家自制的“苞谷酒”,他们不由得唱起了儿时的歌谣,幸福地流着热泪,兴奋地给孩子们讲起了童年的趣事,带领他们去划龙舟、放风筝、蹬赛车、做游戏,自由而欢畅。
其实,不仅城里人在这里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水乡的建设模式一样适合农村人对于理想田园生活的寄寓。一个周末,我带上一直在农村居住的父母到平昌水乡一游。他们连称水乡布局统一、新居样式新颖、环境干净整洁,在这里养老,很是舒适。
谁不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将城市的生活方式移植到农村,或者说,如何实现农村城镇化,平昌水乡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范本。
或者可以这样说,水乡的建设模式是留住乡愁的良方。
有水就有诗。《诗经》中的佳句都兴起在“在水一方”,屈原与汨罗江的千古诗话,无一不与水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平昌地灵人杰,自古文化昌盛。吴道凝才写成了《巴灵台赋》,吴伟人又设计了“嫦娥奔月”。
每年端午,平昌水乡就会走来四面八方的诗客,他们怀揣一颗诗心,与平昌的诗友,切磋技艺,抒发平昌的发展变化,那情,那怀,因水而萌动,因水而歌吟。水乡欸乃的桨声和水乡妹子不经意的回眸,都会激荡成诗,成就一篇篇灿烂华章。
尤其是平昌一批文学追梦人成立了水乡文学社,更是为水乡架设起了一道人文虹桥。上至八旬的宿儒,下至十多岁的孩童,以诗唱和,以文会友,每逢清明、中秋大假,他们遍邀各地文友,前来水乡,或揽景议政,或煮茶论文,再饮上几圈水乡特酿的“小角楼”“江口醇”,一滴滴都是情,一杯杯都是意,水乡的汉子逸兴横飞,水乡的姑娘婀娜起舞,从容宁静、包容大气的诗章,不时飞溅出来,在水乡激荡起文化的波澜!
盛世著文章。在越来越需要文化濡染的心灵回归水乡之时,没想到与文学或诗歌“撞个满怀”。他们在惊喜流连之余,从此爱上这方水域,以及这块土地上热情、智慧、善良、纯朴的人民,并与他们诗意栖居。
走进平昌水乡,裁一朵白云给蓝天,舀一瓢星光给夜晚。这是奢侈而富含期待的生活。
“案上一寸月,帘外十里花”。你不仅可以触摸历史的波光,也可以感受突然造访的小情绪。它们就像从树上筛下的阳光一样,偶尔跳进你的怀里,倏而又逃得无影无踪。
忙起来时,你可以到田野去植树,最好是果树,什么季节挂果的都要有,这样,亲友来了,随时都可以待客。或者到田间去劳动,该插秧时,挽起裤腿,下到软软的泥土中,插入嫩绿的稻秧。该点小麦、油菜时,就精心耕作一番,来年春天,麦苗青青菜花黄,一定不会少了来客。最好,就在房前舍后,种点小菜,韭菜、蒜苗、菠菜、芹菜、白菜,什么样的,都种一点儿,想吃什么,就去摘些什么来。客人来了,还可以到田间去寻点折耳根、荠荠菜、车前草、鱼鳅串什么的,自是另一番野趣。
闲起来时,也可以枕上书本,不再为生计奔忙。你可以到湿地公园去漫步,也可以到河边去垂钓,或者到草地上懒懒地晒个太阳,或者游到河流当中,看一看随水流动的卵石,又牵住了哪朵悄悄下凡的白云的裙裾?如果看到岸边的高楼也在水里晒影子,你就可以笑话他们,看哪个能够把身子晒暖和?
总之,要忙有忙的:科技园里的蔬菜今年又有哪些新鲜式样?南天门今年又有哪些赛事活动?水乡建设是不是需要我这样的帮手?要闲也有闲的:那本还未读完的大部头,可以一读了;邻家小儿今年要考大学,可以踱过去说:“你小子,别紧张,考不考得出去都一样,耕读随心,好不自在!”
日子里流着日子,正如水流着水。
这绝不是刻意的生活,改变生活而又顺应自然,是最好的时光丝绸。温暖着,宁静着,在用水滋养的心灵原乡里,树影,鸟鸣,鱼跃,牛哞,哦,还有暖烘烘的太阳和清凉凉的月光……怎还有其他奢望呢!
我想,朋友回到水乡,自是快乐幸福,这倒可以安心了。只是,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嗔怪:他为什么不邀我一同去沐浴水乡时光呢……
《雷文组诗》
作者:雷 文
恩阳河,超越修辞的美
在水流平缓的气息中
想自由,伐木为舟;想向上,逆水举帆
事实上,我早已沉醉到一种自恋
不慕远方,不问人间纷争
是有些旧了。每当意识到这个问题
河水便让我的身体,在惊蛰过后发出新芽
绿叶满枝时,我又开始向平凡的时光深深地致敬
而昨天河面上,那些被我忽略的情节
今天又逐一再现:比如舟楫,比如白鹭
比如一条从渔夫手里滑落的大鲤鱼,调皮地回到水里
比如这条河本身的意义
比如修辞在这里表现出的,无能为力
红鱼洞水库
六年筑坝,浪花更接近天空
碧波如镜,米仓山又多出更一个自己
蓄,为积聚,为储存
为心里藏着。红鱼洞水库,为群山
藏峻峭倒影,藏留恋佳话
高山出平湖,防洪、灌溉、供水
山还是老的,景色却焕然一新
阳光下,波光粼粼
开闸后,奔腾是一种力量
现在它静止向上,蓄出高度
也是一种力量
乘船游三江水乡
你是三条河流的青睐之处,不布道
亦不传经。如果,你以巴州的名义
原谅我迟到的理由,那我就承借—条船
摇橹,在微风吹开的鳞片里
寻找你千年不减的魅惑
你那不动声色的美,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照着我不敢自视的面容。我怕
—不小心,“就被加速的风,揉碎影子”
三江,你静无止境的烟波,又何止
淹没了我—个人虚无的感叹
四十多年的抗争,抵不上你一滴的重量
我这世俗的身体,还在幻想
去做一条鱼,在你深远浩渺的水波里
摆动自由而幸福的鳍
河水流经白衣古镇
从苟家坝,巴河就铁了心
它一定要弯向白衣,弯向岸上望眼欲穿的眼睛
除了与濛溪河有约
还在回头沟,留下最后的叮嘱
流水带走了秦汉,还依次带走了很多朝代
清末那场大火后的别出心裁
告诉世人:凡是能留下的,都值得去爱
风浪来过,风浪还会沿河岸再次袭来
可供比较的是
柳州的叫法是从山水的本真出发
白衣的称谓,是让人靠近神的觉悟
而所谓积淀:就是感叹之余
你可以穿越时间的障碍,来验证已经远去的人
在白衣的古码头上,种下的宏图与梦想
在诺水河的一次遐想
我看见河床中的水
我看不见的是暗河里的水
一条在眼里,一条在我的意识里
但它们都在逝去
所谓存在,无非是从我的记忆开始
再到我的记忆结束
岸上的喧哗,对于河水本身
都是不屑记住的虚无
我也在随水而逝,却不懂得
用流水之柔,去对抗悬崖和漩涡
水,不仅仅是经过
在经过的同时,它还削去了暗礁身上
飞扬跋扈的棱角
《家乡与河》
作者:向伦均
80年代,我出生在一座山上的院子里。周边十几户人家,傍着山,围着一口堰塘,便是我幼年全部的世界。
乡亲们真诚友善、相互帮助,未必都是至亲,但却胜似亲人。每年的农忙时节让人记忆深刻,又特别是给水田收秧水,给这平静的院子增添了别样的紧张与喧嚣。因为要抢水、抢时节,平日里和睦的邻居们也会相互掣肘,偶生嫌隙。
大家耕种于此、生活于此,仿佛悲欢离合都围着这口堰塘打转。年幼未曾想过,后来才明白,依山傍水,是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密码。正是这一塘水,滋养着这个院落的一切,包括我。
在老家,每年春节都有回娘家的习俗。我是比较喜欢去外婆家的,虽然要走很远的路,但快到外婆家的时候,要经过一段小河,河底全是鹅卵石,我们则要踩着大块鹅卵石一步步地跨过河。那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条河,清冽又凉爽的溪流,让疲惫燥热的脚丫子欢喜不已。
几乎每次,爸妈都会在河边驻足,一边歇口气,一边讲述着外婆家的柴米油盐。而我则喜欢听着小河优雅的声响,踩着圆润的鹅卵石,透过波光粼粼,寻找水底的鱼儿。后来,这条小河,便成为外婆慈祥与温暖的注解。
后来在县城上高中,第一次看到了大河,远远地,便被他令人咋舌的宽广和独具一格的咆哮声震撼到了。河水似千军万马从天边奔来,振聋发聩,不歇不休,仿佛时刻向世人提着醒,不要忽略他的力量。
城里的故事很多都和大河有关,对年少的我来说,显得有些光怪陆离。有时候是河水冲毁了谁家的庄稼,那家的老太婆却跑去政府讨要粮食;有时候是洪水淹没了民房,甚至全淹了对岸的那栋老房子,还死了人;我则亲眼见过一头可怜的水牛被河水裹挟,随波逐流,任凭它拼命叫唤。
我不是很习惯县城的生活。大家都用淋浴房洗澡,水龙头那么一直开着,方便,却浪费。但后来到底是习惯了。比如喜欢在滨河路买小吃,特别是夏天,就着凉爽的河风,好不惬意。抑或和同学们三五做伴,在河边玩闹嬉戏。到底是大河接纳了我,我也接纳了他。在这里,我长了见识,收获了知识。
后来才发现,县城其实很小,和书里的大河相比,县城的河还不够宽广,但那条河却是这座城的全部。
后来继续外出读书,工作,走的地方更多了,见过更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有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的恢宏;有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的俊秀;亦有珠江美酒笙歌迷座客,高楼霓虹耀云霄的繁华。几乎每一条河流都有不同的底色和情怀,但同样的是,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义无反顾地哺育我的身体,并用不用的内涵滋养我的灵魂。大河于我,就像另一位母亲。
母亲也会生病。
大概是从读大学开始,随着足迹的增多,开始察觉到河流在悄然变化。最明显的是,到处的河流都透着一副脏兮兮的模样,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大河与小河。
在城郊接合部或者小城市的河边,随处可见肆意排泄的污水、垃圾。到处都是褐色、红色、黑色的污水,从各种管道、洞口往河道里排,把整条河流都污染了,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烂菜、塑料袋、纸巾、各种垃圾更是随意丢弃在河滩。
不仅仅是城市,村镇尤甚。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未对污水垃圾进行系统的收纳处理,随处可见排放的污水、垃圾。还有河底那些漂亮的鹅卵石,随着频繁采砂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会由衷惊叹于人类排泄的能力如此强大。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小城,竟能产生那么多污水和垃圾,时刻不停歇。仿佛,人们都在向河流宣泄着他们的情绪。
这让人感到困惑,到底是人类在河流面前渺小了,还是河流在人类面前渺小了。
说来也怪,好像在某个时间节点,大大小小的河流忽然之间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如初,河道变干净了,河水慢慢地也不再发臭。那个集体向河流宣泄不满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往,不堪已然成为回忆。
时间一晃就是十多年。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巴河呈S形从中间穿过,在地图上仿佛绘就了一幅太极图,隐晦地映衬着我们上下五千年含蓄与辩证的哲学。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晚饭后遛娃,带着三岁儿子在滨河路转转,可以从城的这头,一直转到城的另一头,当然一个傍晚是不可能逛完的,那要花一整天功夫。在滨河步道上走一走,不用担心车来车往,两旁是整齐的河堤、翠绿的草地,没有污水、没有臭味,只有清澈干净的河面和欢声笑语的人们,还有沁人心脾的河风。
对了,关于风,最近儿子每次看到河边的垂柳,都要不自觉地背上一首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我心想,虽然你只是鹦鹉学舌,但真心希望你在这样的河风里尽情摇曳。
《在黄石盘,与水的一次对话》(组诗)
作者:孙澜僖
■滨河东路70号
这样写,是不想错过爱着的巴河
像一节繁忙的车厢
竟然能在这里停留这么久
巴河,对于你
我的诗集再也装不下秘密
但我有一世的浮华,和苍茫
卸在这里。你递给我
一城七色的烟火
又递给我一竿涉向远方的船篙
便将我移植在这里
与你并肩矗立在巴河之东
从此,扎根的地方就长成故乡
■白衣,月光如水
我可否给白衣的月光取个名字:白衣
这样,她才配穿一件白衣裳
也才能,和星星一起
为黑夜送去一些光芒
白衣的水也可沾些光了
一衣带水,还带的白衣之水
白衣之水是月光之水
站在月光下,我的衣服是白衣的
眼波也是白衣的
天上,地下,均被我的白衣统一在一起
我深深地提一下白衣
路上的石子全都是星子
■在黄石盘,与水的一次对话
此时此刻,正在推进历史
如湖面的微澜,不断折叠时光
我有幸成为波光照耀中的某缕光线
或一种更为细小的声响
像黄石盘水库的水,起兴了多次
始终清澈,明净,并为游鱼留出了回溯的通道
我们也会像游鱼,被时光追逐,回溯
像无垠的水面
偶尔辨不清是上游,还是下游
这些,都不影响水的辽阔,与安静
反而增加了某种趣味
就像历史,有时也需要某种反刍
■高明湖即兴
高明湖占地1000余亩,织成一幅盛世图
白鹤、鹭鸟、野鸭,不用昭告天下
就分别抢占了湖中盛景
通江人的高明之处不仅于此
他们更善于用典
只将“春江花月夜”的“春”字改成“通”字
就把通江变回了唐朝
又把千年前的月亮请进了湖水
步道,桥阁,亭台,不过是让人间
更便于通达天上
也便于让仙人,更接近人间烟火
■鸟类的另一个天堂
人们集体走上观景台,而我
独自一人下到湿地
与河水、绿洲亲近
一只白鹤在河边散步
它的嘴张开着
不停地跳跃
似乎在寻找什么
我边同它说话边向它靠近
试图与它交流
它也与我相向而行
突然,一声长吟让它转身
扑棱棱向河边一名男子飞去
在龙潭溪湿地公园
我发现一个秘密——
一个人可以是一片湿地
也可以成为鸟类的天堂
《我身体里流淌的南江河》(散文诗五章)
作者:刘景智
米仓山南麓,大山的怀抱里,静卧一座小城。
因水势而为“几”,一段江水曲折,组成5个“几”字,是小城的血脉。
因山形而为“公”,梓潼宫山一撇,塔子山一捺,是小城的筋骨。
隋朝因公山置镇(即今南江镇),称“巴西外户,蜀北岩疆”。而转过最后一个山脊,鼻子触到几户茅屋人家,才能面识小城。
小城是几盏昏黄的油灯,小城是外婆的桂花树。公山几水,宛转一座小城,宁静而安详。
不知何时,小城的欲望膨胀了,骨殖增生般地倒腾原始古朴的血肉。疼痛的青山仿佛远去,失意的荒草绕着山坡痛苦地盘桓。鱼儿何处去寻一口清冽的呼吸,心潮倒映的无奈是一圈圈渐小渐无的涟漪。
又一个春天来临,小城拿起精神的大笔,饱蘸几水的浓墨,涂描公山的一撇一捺;捆扎绿枝大帚,擦拭几弯堆积的尘垢。小城像朵朵彩色的蘑菇沿山沿河沿沟肆意伸展。
而山又青了,水又绿了。霓虹坦然地掩盖了儿时的灯火,当年的孩子又回到了外婆的桂花树下,笑意荡漾的人们跨步格外高远。
在时空里会晤公山几水,我便温暖如初,梦有所依。
大雨袭进心中的河流
我渴望一场大雨,穿过燃烧的七月,洗涤巴山千山万壑,让南江河挥舞灰黄的大袖,裹挟两岸堆积的尘垢,谱写一曲高涨的歌谣。
我渴望扑进每个浪花的目光,驱使命运之楫,划动童年嬉戏的波纹,让身体里永远流淌的命运之水,走进泥土,润泽乡村,美饰城市,汇入辽阔的大海。
把七月的阳光尽收怀里,一场大雨袭来,河流奔腾着巴山的激情,姿态汹涌,茫茫水域冲出飞扬的高度,卷动大地疲惫的灵魂。枕着波涛远行的声音,聆听红色游击刀戟的碰撞,岁月里飘逝无数纸页的快意恩仇。滋长在深山的信仰泅向远方,生命的脉络在泥滩里深结。
我的热爱表达得如此纯粹。
两岸的山影静默在大雨过后,心中的河流完成了一场季节的颂歌,所有的律动向大地作了真诚的问候。南江河清了又黄,黄了又清,季节更迭,生命流逝,我却永远不曾离弃。
忽然我的眼里盈满了泪水。背负着南江河,我定然走进壮阔明亮。
站在南江河的岸边
在中国的版图上,难觅踪迹。
在我的生命里,是长长的流水。
我的眼眸浓缩了一条河,万里长江支流的支流。光雾山挤出的绿色的乳汁,青笼装点,高山护卫。水鸟的羽翅撩动童年的浪花,沉默的高山忍受岁月的冲撞。平静时,清清浅浅,美妙蜿蜒;怒吼时,浩浩汤汤,力势劈山。一脉深沉的荣辱,没有改变奔走的姿态和模样。
从山那边来,又到山那边去,不知远方在哪里。沧桑的历史告诉我,大巴山的这块土地,曾经流淌改天换地的鲜血,唇齿间却依然流动着清甜,古老的喉咙里依然吟唱着歌声。大山里来的石头,河水雕成了鹅卵,沉默永固了一腔深情。拍岸的河水打湿了梦想的翅膀,我心中便到处都是河岸。
把清流注射漂泊无定的身心,命运注定我永远游不出这条河。每一天太阳升起,都是一个新的航程。背上精神的行囊,牵着光雾山的手,有一天,心中的河流会抵达浩瀚的大海。
红叶与流水的交响
五百里娇艳,光雾山原始的血肉之躯,在秋天的风声里,浩荡在云雾的深处。
问红叶燃烧了,情将归于何处?
恢宏的飘落无言而深沉,是一种悲壮的过程
腐于大地,孕育生命的循环,是最朴素的归宿。
而我伫立南江河的岸边,接受精神的叩问。从山那边淌过来的河水,轻轻摇摇载来一盏盏不灭的灯,在清流的律线上跃动红色的斑点,优美地回旋动人的情歌。是一片片红叶亮在我潮湿的眼眸里,又消失在了又一座山的那边。
秋天写上苍凉在成熟的心事上,我生命的时间里总印满浮躁的声响。细数三百六十五日的轮回,叶脉沉重的呼吸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我真正要寻找的只是能够漂流的勇气。
寂静里呼唤的光亮,河水回应了层层涟漪。离开红色的故乡,消失在岁月的深处,因为漂流,红叶的生命也有了最后的灵性。
我想要涉水捡拾片片红叶,又怕打湿伸出去的手。何时我才有无愧无悔的心情。
红叶节开幕式
赤橙黄蓝。我在红色的方阵。
恍如梦境里来,在大巴山深处,在南江河岸边,在宽阔的广场,为红叶唱的颂歌,醉落无数记忆。
绵绵细雨洗亮了金黄的田野,红色的山岗,清绿的河水。一声礼炮回响,云散了,雨歇了。采集金色的阳光,潮起潮落搏动千万心脉。
如果心灵没有震撼,情绪就不会激昂。踩上铿锵的节拍,无限的感慨红亮了驻足的时光。我以湿润的目光拨动心灵吹来的风。我是沉默的。
沉默的是光雾山的历史,南江河的历史。先辈们染红的叶仍在大山燃烧,绵延五百里辉煌,南江河清流如许,再没有血的流淌。
沉默的是山岗草屋的历史,一马平川碾平了童年的嬉戏。有了这纯粹的创造,我庆幸母亲晚给了我好多年的生命。
挥动手中红色的小旗,呼应涌动的潮音。看夜空中,璀璨的礼花向广场向人们的头上铺天盖地而来。
《巴中水韵》(组诗)
作者:杨 通
《南江·小巫峡》
小巫峡,你的河床里,是否也积满了岁月的沉沙
风行水上,你的涟漪总是那么细小么
细小得无法让山外的行云看见你温柔的起伏
今天,我来了,不带疲惫的酒壶,不带庸俗的诗稿
只带来干净的身体,与你耳鬓厮磨一刻好时光
我的心情,一如雨后的树梢,微倦,但清丽
小巫峡,这沿途的鸟语,是谁不谢的前生
在你的灌木丛中,等我浮现,闪烁,或者出类拔萃
我听见昨夜月光与石头亲切交谈的声音
被浇铸成芬芳亘古的归宿
时间,持续安静
我已暴饮过无数红尘烈酒,朴素的本质败坏在即
请你的清风玉露圈养,是我返青的命
如果我的飞翔可以选择离尘逸世
我愿意卸下被欲望弄脏的翅膀
成为一片干净的落叶,向着繁荣的来生
飘坠,沉睡在你宠辱不惊的水中
小巫峡,你的任何一季,风景都完好无可挑剔
阳光雨露或者云雾,这些交替出现的词
演绎精彩无限。亿万年的心事
曲折静美,而不宜张扬
像是被谁不小心弹出的音符
飞鸟,在隐秘的午后,谱写旷世的情歌
探幽者的足迹丈量着你峡谷里一些最柔软的细节
一些花朵,时常被虫鸣吐纳
芬芳,氤氲你每一寸不老的肌肤
而我仍然难成为你众多倾慕者中的主角
所以,我对心上人说:“给你小巫峡,给你
世间最美的闺房。待我迷途时,我要在这里金屋藏娇”
《在驷马水乡,与一滴优秀的水心心相印》
剔掉为生计匆匆奔跑的杂音
将心从市井中抽出来,放进一滴水的光芒中
让失散的时间汇聚在一起,让我们享受短暂的安静或一尘不染的漾动
即使,有些春风,仿佛是我们前世的过错,因为今生的偶尔陌生而谨小慎微
透过驷马掀起的心扉,我们也能闻到大地密布的炽热的花香
今天,我们不说“一滴水在向另一滴水转移的途中
我们仍然看见了干枯的落日”;也不说
“混迹于嚣张的人间,我们
都已无处躲藏”
你看,昨夜的春风,掖着月光的婚纱刚刚甜蜜地离开
水乡便在一绺青翠的柳丝上招蜂引蝶
自足的日子,招摇炊烟与酒幌
悄然卸下迎娶新娘的舟楫,闲牧一隅鸟语和阳光
今天,我们仍然以诗歌的名义,坚持来水乡应聘托运美好人生的船夫
或植情水岸,听被晨雾擦拭过的朝阳说出坚守若初的清白
看被波光豢养的微风织出一汪渊博的澄明
我们不再那么格格不入
因为,我们仍然爱着我们堕落于灰尘时代的卑微的生活
既然像戒酒一样戒不掉抒情的秉性;既然也决不向俗世投降交出干净的灵魂
那就让我们在一首诗歌中安放自由的真身
在驷马这一滴优秀的水中
《巴州·水韵化湖》
灯火阑珊处,风平浪亦静。我至今还浸泡在潋滟昼夜的水里
摸不到你摇摇晃晃的岸
更别说看见花草跳上了别人的船只
水,没有垂直的高度,但有平铺直叙的无限魅力
逡巡在艾草底部,那些水,有浩瀚叵测的忐忑
白鹤悠扬,用扇动的翅翼努力提升我一碧如洗的欢愉
你从我的瞭望上面轰鸣而去
像急性子的波浪,搂不住月光的银子
我在抒情的马达声中,被你的心有旁骛漏在了梦的深渊
万物皆有纰漏。一旦被美颠覆,水的归途也将注定万劫不复
所以,我只想向你租借一个爱的抽屉,存放一部分无所作为的人生
在化湖,我不再以为“世界的中心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地方”
只要有一滴水叫故乡,我就可以在这个日子里
像爱你一样,爱生活一辈子,不泛滥
阳光弄乱柳风,水也是有阴影的
游人如织时,鱼群连篇累牍地学会了深宅简出
暂别喧嚣的市井,我也离群索居在化湖微波荡漾的水里
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船只,自言自语:“时间,是你涉足的花笺”
《通江诺水河·楼子听水》
退潮的时候,我谛听远古的足音,自洪荒而来。天地静
泥沙无声,翠色泛滥,晖染落日的传说
渔火不再来,渔火不再来
点燃那支悠远的渔歌
苇草疯长,流水不浊,白云为蓝天洗衣,破宁静的山影
月光的敲击之声,拽回那些风流倜傥的花和雾
流连忘返的,却仍然是呕心沥血的水鸟
在金童山上为“大美通江”欢鸣
涨潮的时候,我想,河滩很怀旧。谁在问
“故乡在哪里?”“在云下,跟着云走,就到了”
虽然国画屏缄默不语,但它知道从新桥上进出景区的人
他们闲适松弛的姿势肯定是被诺水河尽情荡漾过的
《三江·梦里水乡》
已经有很多先人的脚步在牵引着我
逆水而行了数十年
至今,我也未走进一滴水的深度
我被你血脉里生生不息的麦苗、黄桷树以及花草柳絮
越拽越沉,已难于打开内心浩渺的语言和光芒
你这匹漾动在我灵魂里的丝绸
我该如何在你美丽的纤维里,找到我
被尘世淹没的清澈的生命之根
三江,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流动的,我不知道
我是在牙牙学语时,才看见你的婀娜多姿
那时的天马山村,开尽了花,有结不尽的果
而三江,你只在冬夏两季,浅了深,深了浅
岁月轮回中,天马山村里,我的亲人们
一个一个相继离去,三江,却一直没有走远
我在你的波光里,是一丛被圈养的芦苇
多么亲切,多么值得信赖,白鹤们安居乐业
三江,或澄澈微澜,或激流浩荡,左顾右盼
润泽万物,宠辱不惊,荡漾着我一生的热爱
今天,当一阵秋风吹散我的长发,透过那些
纷纷扬扬的芦苇花絮,我突然有些恍惚
有些情不自禁。鱼跃鹤鸣,或水涨船高
或水落石出,这些河水,还是从前的河水么
那些从前的河水,是否也像逐浪而去的亲人
梦想“海阔天空”,再也回不来了
《清晨,一只白鹤站在三江河水边》
那只白鹤低头的瞬间
我仿佛看见湖水中有一些漂浮的惺忪的影子
沉寂的往事在水丝上缠绕。时间,那么久远了
是不是我的爷爷又逆水举帆,回到了天马山的脚下
我还记得那丛芦草里的几个鸟窝
一声新锐的啁啾让三江辽阔的水域充满成熟的味道
我家的渔舟在静谧的波光里缠绵着我懵懂的心事
像月牙儿在拂晓里扑闪着不眠的低飞的翅膀
天马山就这样坐在三江的河水边,一动不动
只有她怀中的那几缕微白的炊烟在散淡地飘着
春风的脚步依然很轻很慢,早起的桨橹依然声色缱绻
怕打扰了那些疏影横斜的柳枝,怕打扰了那些卧在蔓上的花蕾
怕打扰了岸上那几只花斑狗身上慵懒而亲密的阳光
清晨,一只白鹤站在三河的河水边。我知道它并不孤独
因为它守着的那片澄澈的水域,是我的故乡最动人的容颜
是稻田、油菜花和桃树林千百年沧桑里不变的巨大而美丽的身影
时间,那么久远了。我也知道那只白鹤迟迟不肯离去的原因
像天马山在等待我走水路的爷爷魂归一样
白鹤,在等待我远离水湄的回望
那只白鹤低头的瞬间
一声荡醒三江河水的清脆的婴儿啼哭
是一滴温馨的晨露,是春天流下的又一滴感动的泪水
《三江,一个人的水,一个人的王国》
在三江,川流不息的水,是否断言:儿孙们都不会回来
那些走向远方的水,一部分消逝在途中
至今,我们仍是淌在水里的水
在自己的波光上安居
相信日子,总会顺水顺风
而这些水,这些湿润的火焰,见证过我们曾经的疑虑
一株站在水边的芒草,内心安静得没有边际
像你,从不道破,水的枯荣与生死
当最后一张素帆落下高贵的翅膀
追逐真理的生活,停止了疲惫的飞翔
那些远走的水,被留下来的水,日夜怀念
而你,是在远大理想途中沉沙折戟的那一滴水
守着渔舟,在水上轻度时光;牧着白鹤,在水上颐养天年
三江,一个人的水,一个人的王国,从未想过被厄运圈养
三江的水,一生孤芳浩然,一路恩泽众生
即使不授权,你也是胸怀澄明的王
率领我们,做水的臣民
《南江玉湖·清晨听雨》
昨夜,仿佛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
不要沉睡,睡久了,会失去随遇而安的知觉
虽然,湖水无论如何深,鱼儿的情爱也能跃出水面
虽然,夜晚无论如何黑,鸟儿的啼鸣也能穿越尘世风烟
在这里,你要习惯神的召唤,选择做一粒草籽,归依朴素的草丛
一生有多少次朦胧,如这满目烟雨
让一只失眠的幼虫无法看清更远更辽阔的世事
而湖是明白的,即使昨夜寂寥得一塌糊涂
它也知道,有人几乎一夜无眠
一棵努力开花的树,被雨滴轻敲细打
仿若岸边,一只被花香弄醒的灰猫行走的影子
迷离中的唯美,安之若素,衬托出江山易容后的暂时安详
在湖畔,我已经放弃人生大部分可以叫做美好的时光
只是还有一小部分,退隐于心,难于割舍
比如,那些从梦的高处落下来的雨滴
在水的怀抱里种植的这片经久不息的虫声和鸟鸣
比如,昨夜熄灭的星光在枝头伫立成的玫瑰叶的背影
乡间物事逝去的往昔,从烟雨迷蒙中回来时洗净尘埃的模样
2023年初夏,某一个清晨,在湖畔,听雨
让眠失枕,让手离诗书,让心关掉嚣张的微信
借伊人诗歌中的一声问候,趁“印于唇上的吻痕还未冷却”
拉开时间偷闲的门闩,听神关于爱的唠叨,看人间漫漶开去的温润
《5月初5,在白衣河上泛舟》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漾动在岁月氤氲的丝绸中,散发着潋滟的光
迷倒多少旱路不走走水路的追梦人。你的衣袂飘飘里地灵人杰
弯弯的白衣河,是时间用月亮为你锻制的一只白银手镯
安静的古镇,是岁月用太阳为你铸造的一枚黄金胸花
你的水秀山青里渔茂田丰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今天我不带龙舟来,今天我不带粽子来
我只想在五月为你打开的这一段阳光灿烂的水路上
看看你把曾经风流倜傥的诗人藏在了哪一隅柔软的心事上
请把流浪到你怀里的屈原喊出来,让我与他谈谈岸上的草长莺飞
让我看看,他老人家还是不是因为始终解不开江山社稷忧国忧民的千古愁肠
而沉溺在你活色生香的爱恋中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你在水一方,秀甲一隅;我风声鹤影,闻水起舞
我以五月击掌以两岸鸡犬桑麻为盟以两千多年的时光结绳记事
哦,屈原,你不须再逆流而上你不必再随波逐流你不应再悲愤吟诗
请抛开往事堆积在心上的尘垢,站到水面上来
与这个叫白衣的妖娆女子,情系古今
把清澈的行走坚持到底
《巴河》(外三首)
作者:张 华
米仓山南麓起源
一路蜿蜒曲折
一路惊涛拍岸
一路唱响长歌
一路浩荡奔流
奔流在平缓的坡地
奔流在陡峭的峡谷
奔流在城市的内心
奔流在村庄的臂弯
容纳大大小小的溪涧沟渠
汇聚波澜壮阔的千里巴河
繁荣水上之路的舟船帆影
巴河,巴河儿女的母亲河
孕育了两岸的
也孕育了两岸的
辽阔的黄土地上
构成,一幅幅巴河两岸
动感的鲜活的醉美的
凸现,一代代巴河儿女
厚重的博大的淳朴的
巴河,源远流长
流逝了沧桑
流逝了苦难
流来了聪颖
流来了欢乐
巴河儿女,在新时期
红色大旗引领下
争渡,争渡
《故乡的那条河》
作者:张 祥
孩童时期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而又深刻,记不清又忘不掉,隐约而来,朦胧而去。无数的记忆碎片跨时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现在的聊以慰藉的童年。
90年代初,我出生在大山深处,母亲说我是她在“逃亡”过程中的早产儿,我也不知道真假。打我记事起,就一直在东躲西藏,直到父亲失了业,我才有了户口。童年是孤独的,所幸距离我家200米的山下有条河,他虽没有宽阔的河面,整齐的堤防,豪华的游船,但风中摇曳的芦苇,水中冲刷的卵石,河底飘荡的水草却是我儿时的玩伴,陪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河滩,是天然的游乐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空调是闻所未闻的东西,电风扇也只是有钱人家的摆设,所以玩水就成了我不得不学会的娱乐项目。父亲知道河里危险,总是严令禁止去河边玩耍,母亲是很疼我的,总是趁父亲午睡的时候带我去河边玩耍。那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鹅卵石上是天然的积木,那随风摇曳的芦苇秆是我最闪亮的算术工具,躺在40℃的沙子上,让冰冷的溪水冲刷着小脚丫,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乐园。母亲在岸边洗衣服,可是眼睛却在我身上,生怕我下去了就不上来。读初中的时候就自由多了,基本每个暑假都会去河边玩水,钓鱼、挖沙、搭桥、冲滩是夏天必玩项目,那个时候天蓝水清,岸绿鱼肥,微风吹拂,河边的芦苇翩翩起舞,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丝清凉和甜意。
读初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县虽属于重灾区,但我家房子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唯一损失的就是水源,那口传承几代人的老水井干涸了。老家在山脊之上,属于远近闻名的旱山村,父亲每天早上一大早就出去找水,但都是空手而归,很快,家里水缸的水见底了,三头猪、两头牛、一家人面临生存问题。“去河里挑水”,母亲的声音振聋发聩,现在想起来都铿锵有力,肆意流淌的河水突然间变得甘甜爽口。
一切繁华过后,生活终将是宁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忙碌起来,高中去了县城读书,一学期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我都要去河边坐一坐,但是都没有了当年那种感觉,可能是岸边树梢上挂满的垃圾影响了风景;可能是上游新开的养殖场让河水没有了那么清澈;也可能是采砂船挖走了我心爱的鹅卵石。特别是上了大学,我离开了生活18年的地方,一起带走的还有童年的快乐。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用普通话交流,与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们聚在一起,每每谈及家乡,我都会自豪地对着同学们介绍,我家住在秦岭南麓,四川盆地东北部,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屋后果树成林,房前溪水长流,这里有淳朴勤劳的人民和养育陪伴我成长的河……
慢慢地,他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树枝上终究还是挂满了白色口袋,像一个个恶魔在宣示主权;河水终究还是浑了,臭了,断流了;鹅卵石终究还是挖走了,留下来大窟窿,那里再也没有了从前的热闹与宁静,我想,我再也找不到童年的味道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附近城市找了一份工作,平时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去了也只是走亲访友,很难在河边去走走、看看、坐坐。听老家的人说,新农村建在了不远处,河上游也建起了闸坝,养起了鱼,除了几个在河边烧香祭祖的人,我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背影……在最后还能造福一下老百姓,我想这也算寿终正寝吧。
今年的夏天和童年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现在我已经实现了空调自由。躺在沙发上刷着抖音,欣赏着贵州“村超”的精彩直播,一条标题为《又一个避暑好去处:马尔代夫巴中分夫》的视频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我好奇的点开它,陌生的画面、陌生的面孔让我耳目一新,但是熟悉的山势,让我瞬间认出了他!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被污染破坏的儿时的游乐场竟然成了网友们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十年后我再次邂逅脚下的鹅卵石,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就像战火年代几经周折重逢的故人。这里好不热闹,小朋友们带着救生圈在浅滩处玩着水枪,喧闹的声音和知了的嘶鸣交相辉映;大朋友们在河岸搭起了帐篷,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不知谁的西瓜和啤酒在水塘打着滚,似乎他俩也欢快了。我光着脚,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冰凉的溪水划过脚丫,夹杂着稻米香味的清风自河涧拂面,不知名的鱼儿在我脚下飘荡,我不敢动,生怕惊走了他们。
“天黑了,大家上岸回家咯!”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扭过头,是我们家亲戚。简单寒暄之后,他告诉我,他现在是这段河段的护河员,平时就负责这上下1公里的巡查、劝导工作。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他有了铁饭碗,当了官,他却说他是没有工资报酬的,这段河共有3名巡河员,全是自己自发组织的,而且县里和镇上当官的也是这条河的河长,每个月都来河边走一走,看一看,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从他嘴里我得知:2010年左右,回乡创业成为潮流,人们疯狂地奔向这里,先是在河道挖沙,砂石资源枯竭的时候就在河中间修建了拦河闸坝,搞起了网箱养鱼,后来又在河两岸建起来了养殖场、造纸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附近居民怨声载道。2017年夏天,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几个月后,采砂船被切割了,采砂场种了树;年底的时候在附近新农村修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也不直排入河了;18年底,政府拆除了拦河坝,取缔了网箱,两岸的养殖场和厂房也搬迁了;2020年,国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非法电、毒、炸鱼的情况没有了。现在这段河被当地百姓拍摄视频传到网络上以后,吸引了附近大量游客前来玩水纳凉,我家亲戚又承担了防溺水和义务救援的重任……
此刻,天色已晚,落日余晖照在河面上泛起点点星光,小孩的喊叫声逐渐远去,河长制公示牌像忠诚的护河卫士巍然屹立在不远处,我手捧疾驰的溪水,他依旧是童年的味道。
《双溪汇巴中 沧海留遗珠》
作者:袁 威
巴中乃是川北第一门户,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巴中,巴河环绕,城在其中,因水得名,流传至今。
化成湖,就是这样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宝石,宛如四川盘地的掌上明珠一样,山明水秀,隽秀宜人。就是这片神秘的土地,正是我的家乡,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热爱的地方。
它恰似一个恬静温婉的少女,藏着多少巴中儿女的乡愁,牵动多少巴中游子的心弦,静谧安详地躺在巴中东北,与这片富饶的土地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每当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湖面上就会泛起金色的光芒,那丝丝阳光就像是少女的长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柔的光线所拥抱,被这份柔情的暖阳所浸润。
如果非要问我,如何评价化成湖,我只能说,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因为这是养育我的地方,更是值得向世人推荐的胜境。
山的硬朗,水的柔美
这片土地既有山的巍峨,也有水的柔美。化成湖便成为了川东北的一处胜景,却更与众不同。
它源于千年前的地质变迁,经过漫长的岁月,最终形成了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湖泊。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如同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似山一般巍峨,似扇一样曲折,重山叠岭之间最是沁人心脾。
似水一样潺潺,似泉一样悠悠,旖旎清秀之间更是耐人回味。
谁的家乡能有这样的美景,能享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下所造就的奇迹?谁的家乡会有如此大自然赏赐无章的绮丽风光?化成湖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自豪,因为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
有关于化成湖的成因,传说是来自天宫一位仙女的下凡,她为了拯救干涸的土地和无辜的百姓,用自己的身体化成甘甜的湖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因此,每当月夜幽静的夜晚,人们总觉得这迷人的湖面上会浮现出仙女娇柔婀娜的身影,与皎洁的月光相互辉映,诉说着千百年间的动人传说。我想,这天宫的仙女其实就是巴中游子的乡愁,是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家人的思念吧。
湖区周围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湖面与群山绵延相连,似乎延伸到了天边。这里各种植被繁茂生长,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安静地守护着这片水域。
如果有人问我,这山像什么?那必定是翠绿圆满的荷叶。
如果有人问我,这湖像什么?那必定是荷叶心尖里的露珠儿。
化成湖的湖水滋养了这片土地,同时也让巴中山水变得富有柔情和蜜意。湖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更涵养了宝贵的资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各类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天地山水之间便是鱼儿、鸟儿们的乐园,美若瑶池一样的人间仙境,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人的灵动,心的悸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巴中,正是人的灵动赋予了这里的一切文明气息和劳动智慧。我想正是这山的灵气和水的活力,交织着几千年来的巴中故事。
据说巴中化成湖的美丽风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他们以湖为家,和鱼作伴,日月同辉,山水为邻。这样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岂不就是你我求之不得的神仙日子嘛?这里的美食是以各类鱼制品为主,那唇齿相依的鲜香不只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辛勤劳作后对琐碎人生的释怀。软糯的鱼肉配上甘霖一样的汤汁,尝的是菜肴的美味,品的是生活的滋味,念的是情感的回味。
如果说化成湖的美,是大自然的馈赠,那必定也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祖祖辈辈们在这里依山而建,以湖而筑,骨子里有巴山的坚毅与豁达,性子里有巴河的睿智与柔和,藏不住的更是巴中山水养育的纯净和朴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挚爱着化成湖的巴中儿女们谁不是竭尽全力守护这里的宝贵资源?谁不是尽忠职守地肩负这里的治理职责?草木有情,滴水皆恩。这里的原居民们正是重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深谙自然规律的天道循环,用自己滚烫的热血成为家乡的环保长城。
每逢夕阳西下,驻足在湖边,看着湖水的荡漾和山峦的连绵,迷雾飘洒,光影交错,仿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韵律。似乎脑海里面也泛着波光,仿佛血脉深处也波涛汹涌。起伏连绵的群山和化成湖水天水相连,谱写着巴中河湖长治,护航清水绿岸的决然!
名的由来,魂的传承
我们从小就听到很多很多关于家乡的传说,其实化成湖这个名字背后,的确有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和双溪汇巴中一样,也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一说是在民国29年,巴中县参议长赵济刚在此办学,名为“化成中学”,因当时学田居的一副对联写道:“化民成俗必有学,温故知新必有师”,于是“化成”一名沿用至今。
又说是在1941年,川北地下党在这里创办了“奇章中学”,办学书联上写道:“储英才期作霖雨孝于家忠于国树人已奠百年基,兴学校以挽颓风民可化俗可成愧我未偿三乐愿”。
两个说法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出现,说明了当时的化成湖已经接受了“教育救国、办学为民”的新思想。革命的火种已经在化成湖边生根发芽,所以红色的旗帜让化成湖焕发了时代的生机。革命的春风吹到了化成湖,所以金色的时代让化成湖染上了鲜红的底色。
1932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成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这里曾经有12万人参加红军,青山绿水之间也曾掩埋过4万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忠骨英烈。
因此,在今天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当中就有馆藏文物2万余件,静静地在流逝的岁月中诉说着当年的铮铮铁骨。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以此铭记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共同抛头颅、洒热血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所以我们每一位巴中儿女的血脉与革命英雄紧密关联,我们每个巴中家庭当中都有在那个年代守卫家园的英雄。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对故乡的热爱毫不逊色,我们对家乡的忠诚有增无减。
假若岁月沧桑,日月交替,硝烟散尽也割舍不掉那份军民鱼水情;倘若光阴如歌,血脉相连,革命热忱也难以忘却这颗赤胆忠魂。
当时代的晨曦拉开辉煌的帷幕,劳动人民的勤劳再次上演人类文明的开局大戏。化成湖是我们巴中子孙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人间宝藏,势必要通过我们对环保的重视和对环境的呵护来生死相依。
劳动孕育智慧,科学联系实际。近年来实施的河湖长制,就是保障化成湖的水质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用“天人合一”的谋略,向天再借千百年。
山川间的号子声,生生不绝;湖面上的行舟影,幻彩流辉。这里的山水草木变得激情澎湃,这里的风土人情正在悄然改变。红色教育让化成湖畔的人民展露笑颜,革命精神让化成湖边的百姓未来可期。
炮火早就淡去,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时光加速飞逝,传承着数不尽的人文佳话。古诗词早在人们的心田耕种文化的剪影;好文章更在人们的记忆赓续美德的典故。这里是化成湖,还是承载文化的宝藏;这里是化成湖,更是洗涤灵魂的春光。
湖的价值,城的意义
从先秦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川北的繁盛之地,用人杰地灵来形容这里的话,不足为奇,可见化成湖的富饶资源让这里成为了宜居宝地。
隋唐至今的南龛石窟让巴中石窟之乡的美名传遍天下,这样的盛唐彩雕,谁不说是华夏第一呢?所以我的家乡---巴中,这化成湖应该就是福地洞天吧!
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化成湖的静谧和美丽,让人们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这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璀璨文明的展示舞台;巴中的古迹名胜,体现出了千百年来巴蜀文化的独有特色;这里的青山绿水成为了浑然天成的天然氧吧。宜居环境和生态康养让巴中和化成湖成为蜗居在钢筋混凝土城市居民心底的乌托邦。湖边的民宿让我们暂时抛弃无边的烦恼、康养小镇成为了我们灵魂的寄居乐土。
新时代的浪潮让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文景观焕然一新。化成湖的存在,也让巴中这座城市更加生动和富饶。
化成湖的今天,时代的号角早已吹响,保护我们家园的环境,守卫我们山水的纯净是当代巴中儿女的职责。每当我踏足在这片土地上,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而当我离开这里时,心中时刻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满怀着眷恋和期待,让我割舍不下这份乡愁和真切。
巴中化成湖,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一池碧水恰是山水画廊的慧眼,亦是秀美巴中的明珠。好像天宫的那个仙女散落到人间的宝珠,更是水韵山情下的资源长卷。
化成湖的美,值得我们前去探寻和体验。更是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它的妙,值得人们不断呵护和怜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水源纯良,是不可多得的活水源头,更是青山碧水间的人间瑶池。
今时今日的化成湖,鲜红的底色加上绿色的环境,构建出自然与众生之间的相处之道,谱写出人类敬畏自然的礼尚往来。我们誓将与自然为伍,与天然为基,与山水携手,共同谱写新时代长治久安的动人诗篇!
《微波荡漾的通江水系》(组诗)
作者:蒲 苇
◎碧溪水域
从河水里舀出晶莹的辞藻
无需惊悚云雨,鸟雀的啼鸣
翻山越岭。乱石在河底
穿空,跌宕的波澜
皆为五味杂陈的末路
在溪边观水,涟漪是鱼游动的
音符,发达的水草根系
卧在倒映的山色里,滋润
昨夜的梦话,和羞涩的桃红
陡峭的心,有时也敛起刀光剑影
包谷酒让船桨更有豪气
渔夫走在街市,短促的叫卖声
似乎在狠狠兜售春光明媚的幸福
◎中华沟水库
中华沟的森林,翩翩欲仙
中华水库收藏了万仞壁画
风雅颂掠过深邃的夜空
三千弱水,沉寂亘古箜篌
渠水流觞,白鹤渲染了
翩翩舞姿,鲫鱼轻咬水草
石碑上的名字少了温暖
润泽,构建了成片的茂密
月光守着苔藓和枝头的鸟鸣
格桑花开遍庄稼地的梦乡
不同地域的中华谣
蛰伏在美瞳里,回声嘹亮
◎陈河滋养的兴旺产业
一条河姓陈,就曼妙起来
银耳,是陈河响亮的外包装
频频微笑在大小商城的陈列里
一条河,像根飘逸的彩带
缓缓流淌在崇山峻岭的怀抱
孕育了地木耳,花菇,野百合
竹笋,金银花和富硒的山茶
多么富饶的村庄,依然祥和的家园
云蒸霞蔚庇护着娇贵的耳花
悠扬的山泉与鸟语花香,琴瑟和鸣
农事的地图上,朵朵笑靥如花
岁月的车轮颠簸在朗照的日光里
优雅的水雾点缀着碧波的润泽
别致的陈河多像年富力强的小伙
利索地修饰着万顷田垄的丰硕
◎临江渠水流畅
临江不是江,渠水的流淌
却分外悠扬
它放弃怒涛,搁下了彩贝
放低圆滑的身段
交融在星光的乳汁里
循石而上,临江的水
步态婉约,渐净了一池荷塘
水生植物的荒芜,与水波不兴
惊飞的鸟语,并未惊扰
栀子花的天然色泽
却意外晶莹了银耳姑娘的心房
◎诺水划筏
撑起竹筏,也是在悬念自己
从下游上来的人,迭进我的眼眸
冲撞我的微澜,极大可能
我是诺水溅起的一朵小小水花
无路可退?其实并非如此
有时,我们也可退进自己的孤单只影
让灵魂的桨轻荡一泓碧波
秋天的河面,无限辽阔
光阴落在泥沙俱下的竹筏下
躲过暗礁,我才是稳稳的自度者
诺水河的风一直不急,浪也不吼
蓝天掉在水中,最适合河水搬运云朵
也运载山的嶙峋和夜幕下的荡漾
斗转星移,小的参照物模糊
江口的小或窄,云的绳索丈量不了
匆忙的车轮,无从知晓
潺潺的流水,给时间牵线搭桥
频频出现在渡口,腾起层层细浪
两个沙石场,阔别了小江口的寂寥
都说岁月静好。而江口呈现的态度
恰似动态的作坊,用水的柔和脆
送别翻卷的浪花
流水真的可以征服苦难,也可忍饥解渴
甚至疗伤。矛盾的星体并非麻木不仁
即便抽刀断水,谁能聚集更多的词汇
小觑水的力量对于万亩良田的分量
《巴水七百里》
作者:夏晓蓉
题记:我的人生,与一条河有关。
处暑过后,一场秋雨下了起来,雨下得很大,在窗玻璃上横扫,形成了一道一道的雨痕。这场雨之前有过预告,上了微博热搜:“四川陕西等地将成暴雨中心”。一整个夏天因为惧怕高温,不想出门,难得运动,渐渐疏懒。雨歇之后,秋高气爽,正是外出走走的好时机。和孩子商议,是去南龛坡爬山,还是去河边走走。居住在南龛坡山脚,爬山很便利,到半山只要8分钟。离最近的巴河,也只要12分钟,有一天去河边跑步时特意计时过。最终决定去河边,自小未曾在河边长大,便少了很多乐趣。萦绕在我心头多年的小说《边城》,就是植根于水边的文学。巴河近在咫尺,我得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不能让他做一个对河流一无所知的人。
驻足秋天的巴河畔,大雨后的河水惊涛拍岸,颇有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意。孩子说:“别看这条河这么宽,在卫星地图上,它只是一条线。”我说:“是呀,一件事物放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就变得小了,放在地球的角度、乃至宇宙的角度就更加小了。”作为渠江支流的巴河,又称北水、巴水、巴江,全长350公里。论起来,半生旅程,我还没有走出这条河的距离。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幼年时居住在500米低海拔的刺八寨下,离河道还有一重岩坡的距离,老家的农田灌溉依赖于铜罐山半腰的何家水库,一口水井养育着一个大院的人家,间或筑有小池塘,以清洗红苕萝卜一类,冬水田用来储蓄雨水。这一方水土,徐徐铺陈,与大江大河无关,但也许我的身上早就融入了巴河的气息。姑母住在曾口和芦山之间,沿着木莲溪一直往上走,到了双石桥,姑母家也就到了。暑假表姐带我去河边游泳。其实也不会游泳,就是在桥下石堆缝里的河水中泡着,这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人生中第一次下河泡冷水的“旱鸭子”当晚就感冒了,无精打采地嚼了几口苞谷杆,便呕吐不止。知道是偷偷去河里游泳的缘故,表姐被姑母好一顿骂。
读初中时,经常徒步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从陡嘴子或百灵岩下去就到了公路,沿公路流淌的是梭滩河。这是一个有着特别历史地位的地方。根据《平昌县志》记载,1948年7月1日,中共川北工委巴中中心县委在梭滩坝建立第一个支部。沿着这条河就能走到读书的小场镇——澌岸沱,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巴河水流至梭滩河时,盘旋为沱,其声嘶嘶,建场于沱岸,以嘶为澌,故名澌岸。岸上经年芳草萋萋,三年的初中生活里,偶尔也曾从书堆里偷得闲暇,和同学们到河边撒欢,走过漫水桥。但又和它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作为从小生活在只有池塘、冬水田一类水资源环境的人,对一条河不了解,只有敬畏,不敢轻易走近。这条河再往下走,就是外婆家,从一重松林坡下去,即可到达河边,外爷喜欢捕鱼,外婆家里干鱼河虾从未断过,在外婆家,我第一次尝到河产品另类的滋味。那时从不知道这条河对我意味着怎样的意义,它离我亦远亦近。
澌岸至巴中县芦山乡公路于1985年12月通车,公路与河流并驾齐驱,沿着这条河流逆流而上,2002年我走到了巴中。孩子出生后,我们会时常带孩子去大东外街的巴河边玩。夏日黄昏,扶老携幼,穿过一片陈旧而杂乱的老房子和青石板路。那时桑园坝还是一片葱绿的田野,连接着狭窄的巴河堤埂,穿着小背心小短裤的孩子就在沙地挖沙子,大人们便摇着蒲扇坐在堤埂上纳凉,享受着乡野的乐趣。有一次我们乘船渡河到达对岸,穿过岸边的油菜花田、胡豆田进入中坝的城中村,在那里我第一次认识了玉兰。后河桥上下都有渡口,花一块钱就能乘船到对面,乘客犹如过江之鲫。只是三号桥和后河桥下偶尔也会干涸,露出大片的沙滩和鹅卵石。有时也会怀揣疑问,每年春风一度,绿了江南岸,野鸭嬉戏,白鹭翻飞,湖光山色,倒映水中,如诗如画。丰水期的巴河是最美的,为何不蓄水呢?
在平昌乡下居住15年,如今在巴中这一块冲积平原又居住了21年,巴中已经成为比老家居住更长的地方。见证了巴河与这个城市共同成长。2016年,李家湾闸坝下闸蓄水,巴河告别曾经不时干涸的情景。从污水处理厂到李家湾闸坝拓宽了马路,沿路遍植花草树木,微风拂来,杨柳依依,花团锦簇。谓之“巴中柳津湖水利风景区”。对岸全线建设了步行道,几年间便形成了树木蓊茂、花草葱茏之势,漫步于碧波荡漾的巴河之畔,一天的疲劳便烟消云散。早上去跑步,晚春时节的一丛蔷薇,抑或初冬的一树黄叶都让人欣喜。有时还会遇上有人手执画板写生,有人摆开成套的乐器吹拉弹唱。总想写一篇文字,题目就叫河边故事多。
《老子》里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为脉,以绿为魂。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巴河有“日出江花红似火”之景,更多的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滨河之畔还在不断改造提升,要让巴河变“5A”景区。大佛寺饮用水保护区下游,碧水青天,长堤缀翠,每到夏天聚焦了诸多来此纳凉的市民,游泳爱好者携带着“跟屁虫”畅游过江,人们称这里为巴中的马尔代夫。新闻上称巴河大佛寺至李家湾闸坝段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将于今年十月完成,有巴山夜雨、花堤廊桥、回风疏影、巴人飞天、悠乐碧滩等景点。光听这些名字,已叫人向往。
光雾山是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支柱,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本身对光雾山有诸多向往。2018年,市属国企改革,随后我也机缘巧合进入文旅行业工作,与光雾山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沿着这条河流多次往返。
有水的地方才有家园。乡村扶贫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饮用水符合标准,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高山出好水,从光雾山玉泉源头喷涌而出的水是值得信赖的。三汇镇是最能证明这一渠河水的纯净的。多年前,还没有开展环保治理,据说那时站在渠县三汇镇的三条河流汇入之处,能明显看到巴河水较之另外两条河流的澄澈,饮着巴河水的我立即幸福感爆棚。
少年时,总把希冀的目光放在一座城市的灯红酒绿、市井繁华之中,很少关注一条河怎样朴素地流淌着。当我得知巴河从川陕省界处米仓山系铁船山北段(巴中市光雾山镇)源头到巴中,在曾口镇左纳木莲溪后流入平昌县境内澌岸镇,这条河竟然构成了我生命历程的直线。从年幼求学到成家立业,巴河早已彻底地融进我的血脉。半生旅程,我还没有走出巴河的距离。日复一日从柳津桥到东门大桥沿河而行,我有过小收获,也有大失意。巴河用它博大的胸怀,接纳我的成败得失,陪我度过人生的欢喜悲忧。认清这个事实,它瞬间就变得亲切,似乎知道为什么有个名字叫“母亲河”。我无法不对它满怀深情,也许,它不亚于家乡的父老,也许从不闪亮,但也从未缺席。
《沦陷,或与玉湖书》
作者:李常青
原谅我,人到中年依旧对于扑面而来的美好无法抗拒
再次沦陷在一湖山水动荡不安的春色里
一双野鸭惊起的小小的波澜
和一朵黄花搅动的晚风,像我无意间回首的
玉湖·夜饮
还要有酒,来一壶炙热的诗意与火光
与玉湖夜色微澜的美好相互印证
幸好,酒后失言时我们没有忘记守住各自的秘密
幸好,命运没有在我们遗失的剧本里埋伏下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春天
不再为一次唯美的抒情各执一词
在玉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中
我们内心的悸动如出一辙
只是当我们穿过烟雨楼台望向湖岸的
人间烟火时,你有不曾醒来的梦
我有仍旧执迷不悟的孤独
如同最后,在希望小镇,没有陪你邂逅到那株饱含诗意的米兰花,是我的失误
小镇※随想
上岸的石头书生般秀气,发髻湿润
他面朝的山下春色一湖
远方初阳升起
纸舞流云,墨香依旧
空着的龙泉书院仍有绕梁的琅琅书声
寄语桑麻,吟唱明月
※玉湖东岸,有华润希望小镇及龙泉书院。
水上行船,岸上开花
你给我的,都是人世间最好的美
如同此刻,我不能亲口说出的爱
包含了最好的青春和秘密
像一只从诗歌中出走的蝴蝶,朝一湖命运的深蓝
轻轻叩响关于爱情的憧憬与风吹草动
玉湖·夜游
最好在月光下,沿一条小路
每一片叶子,都深情地绿过
每一朵花,都有明净的灯盏
还好,醉了,没牵你的手
在人间安宁的夜色里
我们都是赎罪的人
栖息与告别
不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不忍惊动那些忘忧的水鸟
在彼岸,米兰花开
赋诗的人,纯洁得恍若隔世的香草和美人
多么想就此安顿下来
在开阔的水上
种下晨光、庄稼、晚风和牛羊
种下对一片炊烟和蛙鸣按捺不住的向往与热爱
这一生,无须忘却、怀念与安葬
我就栖息在你的水湄或者树上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杨 蕊
西南小城荥经,河流纵横交错,有一段被叫作杨柳河,河名源于河岸边一排排挺拔的垂杨柳,倒与大词人柳永《雨霖铃》里的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异曲同工。我出生且成长在这杨柳河岸边,想来如今从事水利工作,大抵是从出生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至而立之年,也算走过一些山川,感受过额尔齐斯河的清澈凛冽和秋意渐浓,也在如玉的赛里木湖岸信步而游,看雪山与湖面的神奇碰撞,曾泛舟在如画的漓江上,体会过“远山青如黛,寒水碧生烟”,也曾去过洱海那样有风的地方,蹬着自行车,闻着各种花香气味,看鸥鸟在水面上空自由来去……但每每回想,走遍万水千山,最好的山水还是来自故乡,来自故乡的杨柳河岸。
杨柳岸,有风有月。荥经小城夹在汉源的清风和雨城的雅雨之间,素有“家在清风雅雨间”之名,小城既有凉风习习的干爽,也有雅雨纷纷的湿漉,这清风与雅雨的交汇最直接体现在夏天傍晚的杨柳河岸。
闷热的夏夜,一排排垂杨柳摇曳生姿,像给绵长的河岸挂了一大串碧绿的珠帘一般,长长短短又层层叠叠,如果逢着下弦月末,残月如梢,河岸边有晚风伴着杨柳,有歌声伴着舞蹈,有汗水伴着嬉闹,有灯光伴着残月,乘凉的人、散步的人、跳舞的人、摆摊的人……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老人们三三两两,摇着蒲扇,坐在藤椅上,借着月光聊着岁月漫长也短暂;中年人结伴而行,或推着婴儿车享受天伦之乐,或甩着手膀子大踏步前进在绿道上,边走边聊着一天的过往与得失;小孩子们则是在新建成的宽敞河堤旁你追我赶,好像河风在追着他们捉迷藏一般快乐,又或是在岸边坐着摇摇车、玩着挖沙子,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摆摊的年轻学生们打着充电灯,小桌子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在月色的衬托下显得很是好看,如果遇上买卖了,往往也要讨价还价一番;小吃摊位前的人来来往往,端上一碗红糖冰粉,一天的炎热也就挥之而去了;最是热闹要数河岸边跳广场舞的嬢嬢,跟着音乐,吹着河风,大方又自信地随着音乐节拍跳跃,向一天之疲倦挥手再见,也向明日之到来致以期待。
往来于杨柳河岸,偶然遇见熟人,大家点头一笑,寒暄几句,互相问候,又各自走去,汗水随着河风吹散,笑意写满双眼,若是抬头望望月儿,再看看平静的河面,不免会有“此处西南待好风”之意。
在杨柳岸伫立而望,还能清晰地看见近处兰家山上的文严塔,夜晚塔面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十分夺目。文严塔日日夜夜俯视着脚下流淌而过的杨柳河,虽无言语,却好像老朋友之间,情感只可意会,无需多言。两者,一个光彩靓丽,一个安静流淌,一个立于高处,一个蜿蜒在低处,一个动,一个静,一个屹立而坚挺,一个逝者如斯夫……给夜晚的荥经县城带来了不一样的碰撞感。人们往来于杨柳河岸,总要不自觉看看高塔,又看看河面,好似帮两位老友传递着情意一般,想来很有些意境。
杨柳岸,还有一碗特别的面,荥经人民亲切而形象地叫它挞挞面,“挞”字使得做面的动作感油然而现。吃挞挞面的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一点,一茬茬地来,一茬茬地走,络绎不绝。在荥经有这么个说法,随意挑一家挞挞面店,你都不会失望。面要挞,类似鞭挞之意,通过反复拉伸、反复与案板的亲密接触,面条越来越软,也越来越筋道,往往几根面也就是一碗面,再加上口味多样的原汤牛肉、红烧大肉、清汤杂酱、美味三鲜等臊子,一碗热气腾腾又充盈着勤劳致富的挞挞面便生成了,荥经人民元气满满的一天也自此开始。
坐在杨柳河岸边的挞挞面店里,挞面声与吆喝声此起彼伏,汗衫与西装比邻而坐,清汤与红汤交相辉映,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小小的一方天地,目的统一而简单,都是为了这小小的一碗挞挞面所带来的舌尖上的快乐。吃完面往往还要喝几口面汤,不管红汤还是清汤,喝过才算把这一碗挞挞面给吃透彻了,这里的人民习惯用一碗面来迎接美好的一天,朴实又充满仪式感。
大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独特的那碗面,它不仅开启了一天的新日程、承载了味觉的美好体验,更是游子心中的一方圣物,好比炸酱面之于北京,热干面之于武汉,小面之于重庆,牛肉面之于兰州,有面食文化的地方,往往更有烟火气,也更容易牵动在外游子的心吧。
依托多年河湖长制工作的耕耘成果,如今的杨柳河水,比往昔更加清洌可鉴、澄澈明净。再次站在杨柳河岸,看恣意潇洒而去的一江碧水,似能体会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落清秋意味,但更多的是人间皆安的烟火味道,是绿意、是平和、是心安、也是归处,承载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杨柳岸,还是一样的晓风残月,却也不是一样的晓风残月。
《青衣碧波》
作者:张小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水,总是会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铭下融入骨血的记忆。
在雅安雨城,有一条贯穿整片城区的江。
青衣江,又名羌江,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流经宝兴在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又如血脉支流一般汇入浩荡长江。
青衣江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名叫青衣水,又称沫水、大渡水,以青衣羌国而得名。
记得很小的时候,入夏晚饭之余,父母就会带上哥哥和我来到青衣江畔纳凉。
江岸有很多鹅卵石,被不知疲倦日夜奔流的江水打磨得圆润光滑。我们喜欢捡各种有着好看图案的石头当作“宝石”带回家——这块是一匹骏马,那块是一位仙女,这块是一群山峦,那块是一棵青松……大自然用抽象的图画语言为孩童的想象注入源源不断的惊喜。还有奇特的“打火石”,是一种纯白的大理石,两块这种石头相互摩擦碰撞后就会很容易擦出火星,这可是野外求生的好器物!暮春初秋,我们也会拾些木柴,带着锅碗食材到江边,用大石头支起一个简易的炉灶野炊,不管自己包的抄手饺子有多难看,就着江水煮沸后都是儿时最爱的美味。
那时的青衣江主干清澈冷洌,蹚水时偶尔会见到小指头长的鱼苗,伶俐地在没膝的水里窜来窜去,人们都喜欢在河岸玩耍。但江流自西向东流入青衣江大桥以下后,便是多数人不愿去的所在。因为青衣江大桥东面建有一个造纸厂。彼时为了经济发展,各地都在搞厂矿,造纸厂的臭气是雅安城里所有人的噩梦,一旦到了放气时间,大人小孩都掩鼻捂嘴,而且每天都得来上这么几遭,惹得人们怨声载道。青衣江大桥下的回旋湾里也因此时常堆积着泛黄的泡沫,水位一降,裸露的石头上就凝着一层壳一样的污垢,那里别说鱼儿了,连水草都不能生长。
抱怨是抱怨,但也没有人会反对些什么,似乎那便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宣布造纸厂撤厂,雅安人才又享受到清新宜人的空气。
人们对江河的利用还有取沙取石。青衣江的河沙质地细腻、卵石众多,是建筑用的好材料。很早以前,谁家要砌个墙盖间房,都可以背上竹篾背兜去挖沙背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渐渐地采沙采石成了一项产业,再后来,产业渐渐向少数人手上集中,一台台挖沙机碎石机开始对河道进行疯狂地采集。大家看着大大小小的机具在河床上密布,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后来政府提出这么做对河道生态的危害,才完善了对采沙石的控制管理政策。
有江河的地方,便需有渡船或桥梁。据《雅安市志》记载,解放前,政府是没有能力修建跨江桥的。在青衣江上设有平羌渡、宋村渡、麒麟渡,并在周公河上设有澄清渡、周公渡,合称为“雅安五渡”。每逢节庆乡场,渡口人头攒动。可渡船的通行量毕竟有限,雅安人多么希望能有座大桥沟通南北啊。50年代,在青衣江上,终于建起一座由苏联专家援建的桥——雅安大桥,那也是当时西康省内最长的一座现代化公路桥梁。然而绵延数十公里的河面仅有一座桥是远远不够的,80年代,雅安人开始自己规划建桥!西门大桥的设计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雅安人为了这座桥也是“拼”了,当时雅安地区交通局的高荣清担任了西门大桥指挥部的负责人,50多岁的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晒得皮都脱了两层。那时也没有多少现代化机具,人们肩抬背扛手推车,一包一包一桶一桶地运砂石混凝土,工地上始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但如期完工,还生生将原本打算只建一座西门大桥的钱省出来又建起了一座人行便桥——北门大桥!我还记得读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本上都报道了这个“一桥变两桥”的故事,堪称中国桥梁界的一段佳话。
后来,雅安大桥承载负荷过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5年,雅安人在相同的位置上拆旧新建了彩虹桥;再后来,北门大桥几经扩建修葺,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极具特色的“雅安廊桥”;再后来,青衣江大桥、西康大桥、大兴一桥、大兴二桥……一座座桥梁在青衣江上相继建起……有江河,一座城市便有了灵气,有桥梁,一座城市更有了骨骼。
那架古色古香的廊桥,成为雅安的一个地标,外地友人来雅,我们总爱带他们到桥上逛逛,看看清晨升腾的雾气,品品禹贡蒙山的香茗。
2003年,腾讯“灯下文字”文学社区的朋友相聚雨城,从繁杂拥挤的大都市来到这个虽小巧但精致的小城。一群诗人诗性大发,连连称赞雨城水美山秀、空气清新、宜人养心,在这里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名文友说,雅安好美,特别是这条江,两岸灯火霓虹,夜深欢宴渐散,让他不禁想起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用如画的句子构造出在静谧的羌江上与友人惜别的场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临江袭风,似乎也能感受到千年前的江水穿越时空,将相同的情愫带给怅然别离的人。
他说这话时,江水在脚下轻缓地流过,碧波在静夜里潺潺应声,仿佛回应着,它亦能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情感相似的喜愁悲欢。
《神奇多彩的大川河》
作者:王尧江
大川河如莽汉般穿峡咆哮而出,在飞仙阁大坝前竟然像淑女般文静地放缓脚步,形成了一大片水域。这里青岚环绕,碧波涟漪,野凫戏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方有故事的水土。相传大禹根治了水患,妖龙便四处流窜,寻访安身之地,见此地山明水秀,便欲堵江造海盘踞于此。它从昆仑山搬来形似石笋的巨石置于峡口山峰上,意欲施法将两山合拢后,再插入巨石堵江。岂料被二郎神察觉,妖龙弃石仓皇逃窜,二郎神紧追不舍,追至都江堰终于擒获妖龙并将其囚于江底。二郎神担心两山合拢后山民无声息之地,急急赶回。但见一白髯老翁已经施展法力将两山牢牢锁定。二郎神大为感动,正欲道谢,老翁已化为仙鹤驾云飘然而去。此后,人们便称此山为石笋峰,山峰上的巨石为飞仙石,山下的这片湖为石笋湖。
1990年,政府在此筑建飞仙阁大坝蓄水发电。石笋湖的水域更广、更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芦山北部的深山中,成了鸟儿们栖息的天堂。
距石笋湖数里的峭壁公路下是冒石子。此处乃旧时邛州始发至宝兴盐井(古称夏阳)的茶马古道必经地,其南北两面分别是高耸入云的断口山、九鼎山,下面是汹涌咆哮的大川河。商旅背夫穿过崖壁羊肠小道,越过天生石桥,在大拐弯处,一株粗壮的酸枣树兀然映入眼帘。枝丫繁密,盘根如虬,顽强地生长在道旁岩石缝中。行人手扶大树,俯身便可见树下数米处一股汩汩涌出的泉水。冲泉眼疾呼“冒——石——子”,立时,粒粒小石子便随泉水喷涌而出,声音越是高亢,喷石越多越高,令人啧啧称奇。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七彩宝石冲天冒,天生石桥通夏阳。俯身疾呼冒石子,男女老幼笑弯腰。”说的正是这一奇观——甘泉喷玉,当地人称冒石子。清咸丰八年的《天全州志》对此奇观专门有记述:“甘泉喷玉,即冒石溪泉,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大川之大岩窝。水涌出有五色小石,随水常涌不竭,光洁如玉,人多取以观玩。”
传说泉底有泉眼七孔,中间冒孔略大,呈众星拱月之状。冒出的石子,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内嵌暗花,有的通绿如翡,有的洁白如玉,红豆粒般大小,温润细腻。更为神奇的是,取石粒冷敷眼睛,治疗火眼有奇效。也有村民填充石子为枕,改善睡眠质量。甘泉喷玉,源源不绝,日积月累,逐渐堆积起一座座彩色的小石子山,村民用以铺路,俯瞰如彩缎,绵延数里,蔚为壮观。清嘉庆年间的天全知州杨道南曾赋诗《甘泉喷玉》:“涌池何来百斛泉,中涵美石跃深渊。桑田沧海原无定,疑是当年种玉仙。”令人惋惜的是,1984年修快乐至南宝山公路的时候无法避开,这个奇观被掩埋在了路基下,唯余散落在周遭的七彩细石。
往前,弯更急路更险。每疑峭壁阻隔无路,总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抬头仰望,援通桥凌空高悬,横架在两山之间。桥下是近百米的深渊,夏、秋季节,一碧绿、一赭黄的两条河水在此汇合交融,呈现出一幅奇异的青绿泼彩山水画。倚桥远眺,怪石奇峰隐现于缥缈云雾,七彩的河水缓缓流入云雾深处,恍若瑶池仙境!
傍晚,回到石笋湖边一农家乐食宿。开门推窗,眼前便是一幅绝美的超级油画。主景是泛着霞光的石笋湖和暮霭中苍莽的石笋峰。晚霞的余晖将近湖、远山和瘦长的飞仙阁大坝渲染成炫目的金色。
近些年,政府科学合理地开发大川河景区,实实在在惠及了当地百姓。像我们今晚食宿的这种农家乐,在大川镇还有近二百家。接待游客的收入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理念。
《我是一尾白鲦鱼》
作者:李 靖
《庄子.秋水》中记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这是23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与惠子关于鱼乐与否千年之争,文学家兼哲学家庄周见鲦鱼出游从容便断定这是一群快乐的鱼儿,政治家兼惠施以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周借力打力怼了一句:你又不是我,咋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漂亮!千年争论,万载回怼!
庄惠之争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这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一尾白鲦鱼,他们说的那群白鲦鱼就是我祖先一族,我就是那群鱼的子孙后代。
我是一尾白鲦鱼,沫水河中的白鲦鱼,虽然是一种初级淡水鱼,但对水质要求很高,多少年来我们从容不迫自由自在游弋在青山间的绿水里。
青衣江溯流而上就是我的故乡—芦山。芦山,地处神秘的北纬30°,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因多雨,气候温润和湿润,罗纯山逶迤绵延百里,沫水河汩汩流向雨城,这里山环水绕,林木葱茏。清风雅雨,汲泉承露,千年文化的底蕴,酝酿出带有诗韵的浪花,堆积起创造奇迹的沃土。
沫水河,古时候称作“青衣水”。沫水河中游,看远山翠峰,最后一抹彩霞退去,祥云绯红印染天际;近水含烟,波光潋滟中一帘月色,静谧的让人不能心跳。
我在河中徜徉,休闲地吐着水泡。晓春,与垂柳共舞,舞姿婀娜曼妙;盛夏,在荷莲下嬉戏,荷叶田田青照水;浅秋,捡点点落红,在诗词中缱绻;隆冬,衔半片雪花,品流年的欢笑。
与沫水河相恋千年,百里桃花红两岸,与尔共婵娟。都是这条河赐予我鱼生,我甘愿十世为鱼,只因我对这条河爱的太深、太真、太多,是岁岁年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爱到天荒地老,从未疲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水面,波光粼粼,远远看去,河面上好像一匹流淌的绸缎。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捉迷藏,在水草里嬉戏,在岩缝中穿梭,时而潜到水底向大螃蟹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把小鸭子们吓一大跳……哈哈哈,别提有多快乐啦!
正午,火辣辣的太阳高照,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红花都倒映在水面上。我穿梭在倒影中,游进了他们的怀抱。“嗨,我爱你们,美丽的大自然”我挥着鱼鳍向他们一一问好。
黄昏,倦鸟归家,羽毛掩映出落日的余晖,把河水浸染成了金黄。于是,岩石金黄,水草金黄,小虾金黄,我也成了金黄。我用尾巴用力划水,河水流淌,把一抹金黄镕进了天边的夕阳。
夜晚,微风轻拂,月如银盘,星光璀璨。月亮、星星都迫不及待地“跳”入河里,和我一起水中旖旎荡漾。我和她们从未如此之近,就在眼前,就在唇边,伸鳍可及月华星轨的边缘。我枕着星月恬恬睡去,梦见跃过了龙门飞上了九天。
我的鱼生本就该如此地幸福下去,但鱼生宛如人生,天有不测风云,鱼有旦夕祸福。那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天变得很黑很黑,我晕头转向感觉喘不上气,我以为生病了。我挣扎着探出水面一看,天哪!是世界末日吗?河水怎么变成臭气熏天的黑色?而且,水面上层层叠叠漂浮着同伴的尸体,水鸟的尸体,小动物的尸体,还有好多好多的泡沫和白色的垃圾,其他河流情况也如此的糟糕。
人类的贪婪欲壑难填,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涂炭生灵。他们在河的上游违规修水电站、建工厂、盗采砂石、侵占河道、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特别是简陋不堪的造纸厂,排出熏天的恶臭气和酱油般黑水,在水面上形成巨大的浮沫,被风吹起漫天飞扬……我的同伴们要么被排污废水窒息缺氧而死;要么被水电站大坝阻断其洄游通道撞坝而死;要么被盗采砂石破坏生态环境被活活饿死,要么被拦河网、绝户网一网打尽;即便侥幸躲过这些,电鱼器、毒鱼药、“迷魂阵”步步惊心,样样要命,我们做鱼真的太难了!
看着同伴的尸体,我心像针扎了一样,痛苦极了,回想起在清澈的河水中玩耍的情景,不禁流下了眼泪,眼泪多了,河水便有了咸咸的味道。
那条曾经美丽的河,臭气熏天流淌得毫无生气。我爱他,但不得不忍着痛拼命地逃离,离开了家乡,去他乡流浪,流浪远方……
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环境被破坏在无限地恶性循环。最终,将无人能幸免而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人类也在反思,也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听说,人类为了保护我们,下定决心要恢复那些曾经美丽的河。2017年他们推行河长制,从治理源头抓起,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体系,并鼓励设立村级河湖长,这组织体系可谓是细到了枝梢叶脉。同时将河湖长的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监督考核都是深抓实干落实到位,
他们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推出了河湖体系、河长体系、制度体系、推进体系、信息管理等“五大体系”,使河湖有了守护者和代言人。每位河湖段的河湖长严格做到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的六个大任务。
他们不辞辛劳地坚守岗位,在对河湖巡视中注重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湖“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监管、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码头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禁捕禁渔、水源涵养区管理保护、河道岸线及沿江森林或湿地保护等河湖长制“5+9”重点工作推进。他们还在重点辖区水域用监控、无人机、遥感卫星等辅助设备,做到万无一失,常抓不懈。
在他们的努力下,沫水河流域,天蓝了,河畅了,水清了,岸绿了,花香了,蜻蜓飞来了,蝴蝶飞来了,蜜蜂飞来了,白鹭飞来了,丹顶鹤飞来了,中华秋莎鸭飞来了,鸳鸯结伴飞来了,光屁股踩水的娃娃也来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盛满了整条小河。我,也停下了流浪的脚步逆流而上,对着小河深情地呼唤:“小河,您好!我回来了!回来了……”
我们白鲦鱼在芦山叫白条子,我的伙伴们真不少:桃花鱼、十八子、麻鱼子、雅鱼、石钢鳅、黄辣丁,娃娃鱼、江威鱼、虫口,和猫子鱼(芦山独有),对了还有大螃蟹小虾米他们都回来了。我们和从前一样无忧无虑,在小河里捉迷藏嬉戏,时而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沫水河又热闹而祥和起来……
两岸杨柳由枯枝到发芽,是春天到了。柔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拼命地伸到河中间,“喂,小鱼,快醒醒春天来了”她把春汛第一时间告诉我。于是,我顺流而下悠游雅河,将春天的消息告诉了青衣江,告诉了大渡河,告诉了长江,告诉了大海……“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芦山县就有2300多年的鱼乐与否的庄惠之争,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耶?然也然也!庄子说得一点不错:出游从容,自由自在就是鱼乐的最高境界,比如在爱河护河严管河的当下,我们雅安市长期位列全国水质第一,空气质量第三的好名次。我们在这山明水秀,空气清新,风和日丽的家园生长,怎不自由自在,怎不放声歌唱?!
我是一尾白鲦鱼。深沉地爱着故乡,爱着美丽的生我养我的河—沫水河,她,清澈见底,无论好与不好我都在这里,对她不离不弃,河水带着我们生生不息……
《心泊黑龙滩》
作者:王力钧
湖波映晴空,岁月缭回音。
日月星辰落,一盏烟波清。
盘引时光,得历史之底蕴,不负山水,育一方钟灵毓秀。
在黑龙滩,去踏青,在鸟鸣啁啾中觅得一缕春意;
去闲坐,在沧海桑田中寻得一丝悠闲。
二月下旬开始,根植于大地的自然力量蓄势勃发,春的生机浸润着陵州的每一缕风、每一方土。
大清早从县城出发,顺着天府大道一路向西北方向开车行驶,绿意泼洒,流淌在清晨刚刚苏醒的烟火气之间。穿过车水马龙的主城,穿过流水潺潺的公园,穿过英雄广场正在打太极的人群,一条绿色清澈的河流渐渐映入眼帘,并且越来越宽,越来越壮阔,路上的山林在桥那头高高耸起,云雾缭绕,霞光微照,映衬着白白的房屋,一切宛如仙境。心中暗暗提醒:“不要贪恋路上的风景”,还要继续向前走个大概几公里,才真正来到了湖山共融的自然区,也即平原边陲的“川西第一湖”——黑龙滩。
水光潋滟晴方好,黑龙碧水画中游,黑龙滩的春天,有梅花绽放的暗香浮动,有桃花盛开的灼灼其华,有樱花吹落的唯美浪漫,还有油菜花田“穿透肺腑”的热情怒放,“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数不尽的春花,看不完的春色,在湖畔张开手,随手抓一束风,流过指尖的,便是一整个春天。
在爱默生的《海岸》中,他这样描写对海的热爱:“你洁白、丰富、坚强,却依然宛如六月的玫瑰娇艳美丽,恰似七月的彩虹绚烂多彩,你的呼吸创造了温和宜人的气候,你冲刷了人们记忆中的创伤与忧愁”。多数人对湖海的想象,似乎都是澎湃宽广的,但黑龙滩这片“海”,却默默无闻地滋养着陵州这一方水土,神秘、广袤、干净、治愈,比起澎湃的都江堰、汹涌的岷江,黑龙滩多了一份浅笑安然的温柔。人生不同岁月,或许我们都有热爱它的理由。
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黑龙潭镇,任凭在何处登高望远,都会觉得悠悠青山触手可及,森森碧水荡漾脚边。她的绝色,就在于湖岛芊芊,无处不有且永远不凋的青黛;她的天骄,也在于水天相连,山水林湖皆是一派碧翠!
于是,无论上山还是入湖,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深有“将身蓬莱岛,疑是天外客”的飘忽和悠然;于是,你更会感知:在山水相浸浓绿无底的黑龙滩,无处不是人间福地,步步能聆山水清音。不要说做她的山树湖草,即令是赤石秃雏,不消多少时日,也会被她的无边无沿的大青绿,炼染成一块碧玉,羽化成美丽无比的翠鸟。
可谓,“岛生万物,浩浩阴阳移,年岁化绿洲”。黑龙滩这片“海”,充满着灵动、真实的生命力,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群岛星罗棋布,似一把撒向水面的珍珠,散落水中,变身为一座座千娇百媚的小岛,娴静如玉。数十座小岛如水上盆景,各自伸展,各有生态,又浑然天成,俯视时俨然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潜藏着不可分割、妙不可言的默契。
曾有幸目睹过黑龙滩的日落,虽然是好几年前,但当时的光景,回想起来仍然每每触动——朦胧的光线充斥着整个睡梦中的湖面,水天一色的远方,西沉的太阳露出半个若隐若现的脸庞,橘红色的晚霞像一层薄纱铺在水面上,泛着淡淡红光。湖水与碧岛好似恩爱千年的神仙眷侣,水缠绕着岛,岛庇护着水……那时就惊觉:“这画中的景色,不曾想到真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大家一起在坝上拍了很多照片,笑着闹着,直到太阳完全落山才从岸对面赶回山庄。
那天晚上,就着星空、虫鸣、抚岸的波涛,大家聊至半夜,谈童年,谈学生时代,也谈如暗夜一般捉摸不清的未来,但暗夜里终究也是有光的,虽然熹微,却足以慰藉孤独的灵魂。下次的再聚,不知是何时,日落天天有,但已不是那天的日落,重逢也会有,却也不如当初约定的那么简单。
每一次虽然都是轻轻走过,但黑龙滩会在一直这里,守护我们的记忆。我一个人之前在仁寿时,也经常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去黑龙滩沿着公路走一走,不管是遇到了什么挫折,有时光是到岸边坐在椅子上发发呆,看看刚被“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剪出来的柳枝或者刚刚“出墙来”的红梅,再不济俯下身子,和湖水来个亲密接触,内心便渐渐平静。即使有再大的难处,也会被抛于脑后,所谓“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一直都觉得,黑龙滩包容了我很多情绪,也包容了我的青春和成长。
行于在自然之中,看诗意滋长,任岁月悠长。黑龙滩的美景,黑龙滩的四季,黑龙滩的温情,黑龙滩的历史人文,共同作用,才最终构成了她的完美无瑕。
黑龙滩是一个生命的机体,她在历史中诞生,将来也可能在时间中消亡。假如把黑龙滩的兴衰放在宇宙的时空中,她又短促得使我几乎来不及对她投出一瞥,犹如将我的生命与黑龙滩相比一样。然而如若截取她生命史中的一个片段,使我们能够直面她的存在,那么她匆匆的步履便骤然慢了下来,慢得与我的生命同步,我就能够接近和理解她了。对于她,这个最小的单位,是一次大水漫灌,或一度草木枯荣。
于是我跟随一阵湖畔的风,一起走过这个短小的历程,写下这一点小的感悟,聊以自慰,聊以回敬时光。
《那滴奋斗的水》
作者:苏万娥
父亲蹲在田坎上,看着已经裂开口子的稻田,还有那稻田里一条条发臭的鲫鱼。父亲用他那黝黑的双手捂住他的脸许久,只是,在父亲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到目光里的坚定。
这时,父亲起身快步走到屋后面,在水井边停下,打开水井盖准备提水时,遭到母亲的阻挠,说水都被用光了一家人煮饭喝水洗衣咋办?父亲却还是固执地把抽水管子拖到了稻田边,开始抽水到稻田。那刻,我看到父亲眼里带着希望。
后来的那一个月,每天晚上,父亲抽水井里的水去灌溉稻田,而每天早上,母亲抽水井里的水,给一家人煮饭。只是,每次抽起来的水很浑浊,用完一缸的水时,水缸底往往是一层厚厚的淤泥。有天,我看到母亲一边清洗水缸里的淤泥,一边抹眼泪,还一边抽泣着自言自语,说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有个头。说完,我看到母亲的一滴眼泪滴进了水缸里。那段时间,一家喝不上干净的水不说,衣服也洗的跟泥一样的颜色。
还好,那年,稻谷勉强有点收成,只是许多谷子最后成了秕谷。为了填饱肚子,一家老小不得不连米糠一起弄来吃。吃得大家肚子有时胀气,有时干呕发吐。
第二年,父亲早早地把田坎加高,蓄了满满一田的水,插好秧,等待一年的大丰收时。可是,那年发生了洪灾。一夜之间,冲垮了田坎,冲倒了稻谷,甚至有些稻谷还被连根拔起。
洪水退去,父亲弯着腰,站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扶起那一根根快要成熟的稻谷。父亲的叹息是一声接着一声,而我在父亲的叹息声中,深深体会到农民的不易,也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这靠天吃饭的日子。
所以,辍学在家干了半年农活的我,再次走进课堂。只是,母亲含泪卖了家里那头要下崽的母猪,父亲拿着家里唯一的一块腊肉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希望校长能接受我。最后校长没有收下那块腊肉,但同意我读书。走出校门口时,我从父亲的眼里看到了憧憬。
后来的三年里,每个月,我背着母亲给我准备好的三十斤米,走二十里的山路去学校。每月每周放假回来,我用背米的木桶从半路的山间一个滴水井里背一桶水回家去。因为屋后那水井不知何时早已经干枯,一家能喝到一碗干净的水,感觉都是一种奢望。
那些年,父母在家拼命干农活,我在学校努力地学习。多年之后,当初为了不让洪水冲垮田坎,父亲在稻田边栽的那些果树,如今枝头已经硕果累累。而我也考上了大学,当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后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有了补贴,还有了医保,稻谷的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村里还专门修了几个蓄水池,用于灌溉稻田,当初靠天吃饭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今年,老家竟然安装了自来水,这水来自黑龙潭水库的。而当年修黑龙潭水库时,父亲曾挑过碎石,抬过石块,炸过山包。当父亲用他那曾经修水库而残疾的右手,轻轻拧开那自来水的水龙头,自来水从水龙头缓缓流出时,我从父亲眼里看到了幸福。
那刻,我突然想到了亦舒的一句话:流过泪的眼睛会更明亮,努力过的人生才更完美,而奋斗过的水才更珍贵。
《毛河颂歌》
作者:范学清
那流逝的悠悠岁月,
那清清亮亮的毛河,
承载了太多的情思,
流淌着浓浓的思念!
哪怕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
在你的面前,是这样的万般无奈。
如天真纯朴的少年,
投入你温馨的怀抱,
畅游,嬉戏!
如花季少女,
日夜陪伴你流淌,
深情地为你歌唱!
如垂柳鲜花,
妩媚你的身姿,
灿烂你的衫裳!
我该如何懂你,
我该如何赞你,
我该如何护你,
我该如何爱你!
啊!毛河,我的母亲!
您是否听闻三级河长丈量您身长频繁的脚步声?
您可否目睹保洁员冒酷暑,战严寒为你美容梳妆?
您可否感知“清四乱”为你卸载轻装?
您是否知晓15公里生态水域岸线为你披上盛装?
您是否与人类公园,鱼类家园,鸟类憩园共享?
啊!毛河!亲爱的毛河!
李密故里的孝文化传承,
是否伴随你日渐辉煌;
漫水桥头的蛙鸣鸟语,
是否唤醒了你青春年华的回忆;
昔日臭不可闻的“猪市坝”
而今毛河院子旁潺潺清流,
是否洗涤净你昔日心灵的忧伤;
昔日垃圾遍地蚊蝇飞舞的“漏罐子”,
而今的生态湿地公园花香草绿,
是否抹平了你岁月刻下的皱纹;
昔日劣五类黑臭水体,
而今稳定的三类以上水质清流,
是否滋润了你曾经枯寂的身心?
啊!毛河!幸福的天使!
在你慈母般的胸怀里,
我童心般陶醉,
情有独钟般痴迷!
如浅底的小鱼,
在你的怀抱里游弋,
你用甜蜜的乳汁抚养了我,
你用母亲的柔情滋润了我,
让我对你慕拜如仪,
而我,却唯能,
从诗歌的韵律里,
将你的清澈托起,
用手掌感知时空的流逝!
我如歌如诉,
我如慕如泣,
我之与毛河,
又岂止隔断了岁月的距离,
而那歌咏毛河的老人,
又俱何等的浓情,
把你描绘得如此妩媚!
那波心,让我似乎看到了你慈祥的脸庞,
那涡流,又分明荡漾着你宽广的胸襟!
我醒也甜蜜,醉也逸兴!
我心已醉,我情已醉……
《有一种春天叫中华水库》
作者:杨馥瑜
上下千年,地阔天圆,有一方水土,有一块地方叫中华。泱泱华夏大地,川南仁寿,有一个湖光山色盈盈秋水的地方叫中华水库。借中华之寓意,显田园山水之绝美……
似碧玉般剔透,静卧于群山之中;若清雅诗意的女子,行吟于云卷云舒之处。山、水、林浑然一体,勾勒出中华水库别样的神韵。
中华水库(现名劳武水库)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100亩,常年蓄水330万方,库内有情人岛、凤凰岛、仙女岛等六座岛屿,岛上有植被面积100余亩,多种鸟类栖息,风景秀丽。中华水库原先属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华乡管辖,因而得名中华水库,1992年7月,中华乡并入双堡乡;2019年12月,双堡乡划归禾加镇管辖。
时光的脚步,总是这样匆匆。不觉间,离开禾加镇快四十年了。而回眸处,最美的风景,不过是与禾加中学的同学们骑自行车游玩中华水库相依相伴走过的那一程风雨。
那一年暮春,空气清新,阳光正好,我们十几辆二六自行车,浩浩荡荡沿着石子公路向中华水库进发。静静的风咬碎了宁静,树影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不断地向后倒;一座座小山突地耸立,抛回到天边……
中华水库在春天里变得滋润起来,梦乡变得甜蜜起来,笑容变得迷人起来,乡村变得诗意起来。风一吹,湖面的水,撕碎了天空之蓝。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俯身,掬一捧中华水,洒满人间都是爱。屋檐下,浮起袅袅炊烟,门楣里传出银铃般的笑声,惊醒迟飞的鸟儿。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战旗飘扬,人们肩挑背抬,一锹一锄,战天斗地,修建起了中华水库。
在春风里,中华水库有了律动的喜悦;喜悦之上开出了花;花朵之上映衬着笑脸;笑脸之上溢出了幸福。你看远远近近的山顶上,人们种植了排排茶树,弯弯曲曲,伸向湖水中央。层层雾气笼罩着山头,雾蒙蒙的岛子上,那排排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长长的乌龙穿梭在半山腰上,隐隐约约,若隐若现。那采茶的姑娘,长长的辫子,小小的背篓,花格子衣衫在风中飘逸,每一片茶叶都挟着香,占卜着明天的生活。水天一色,树枝摇曳,树影婆娑;鸟声清脆,鸟翅扑腾,带起一阵乐声。
春风里,我就是中华水库岛子上迎风站立的一棵松,不疾不徐,静静聆听湖水呼吸的声音。拾起一朵蒲公英,深深吹出一口气,让飘飞的蒲公英,在春色里拨动希望的音符,飘向远方。再采撷一朵湖岸柳枝,用柳叶的露珠,润润唇,那湖水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们的领队同学俊茹,她家就在中华水库边。她尖起嗓子,朝对面小岛上喊:“哎……哎……,黄叔,我们要上岛,把船儿划过来哟!”“来啰——来啰!”随着回声,头戴草帽的黄大叔撑起了搞,小船悠悠向岸边驶来。
我们十几个同学跳上船,晨雾在山谷间、水面上,随着风儿,轻轻地飘浮;放眼望去,这一池湖泊,就像冒着蒸汽的大锅,整个湖面,都被蒸汽淹没了;微风吹来,蒸汽随着风儿飘散,越来越薄,越来越远……,远处的岛子悄悄地露了出来,在烟波浩渺的水雾间,轻轻晃动。
渐渐地,太阳露出了头,照耀着湖泊山巅。水波间,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缕缕金光闪闪耀动;此时,那一排排茶树,一排排松枝也映在了水中,和着风儿吹动的湖面一起晃悠着;那些头戴草帽,背着背篼采摘茶叶的身影,映在了这个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登上岛子,只见松树成林,碗口大的松树一棵挨着一棵,笔直伸向蓝天,密密的松林就是中华水库一道独特的风景。松林中央,一块又一块巨石矗立,我们欢天喜地爬上巨石玩耍,在石头上找寻枯枝、松果和松针……
水库边,渐渐地有村民来洗衣、洗菜、打水;调皮的小男孩,挽着裤脚,提着笆笼,在浅水里、石缝间,捉螃蟹,抓小虾……
再一次骑上自行车,沿着碎石乡村路,穿过水渠天桥洞子,一股股小水流沿着条石缝隙往外滴,正是育秧季节,水库已开闸放水了。小山坡上,桑果挂满了桑树枝头,一粒粒在水渠的边上昂着头;我们一群小伙伴,跑到水渠边上采桑果吃,虽然绿绿的,还没有成熟;中华水库的水正沿着水渠,浩浩荡荡通往各乡各村的田野;水渠那边,中华茶厂的大烟囱正冒着缕缕青烟。俊茹同学说,刚刚岛子上摘的早茶,马上送去茶厂炒茶了。要趁露水没有干就要赶紧炒,这样炒出来的茶才是上品。炒制的温度,靠的是师傅的感觉;而且自始至终要用手翻炒;全凭手掌感知温度,结合看茶叶颜色的变化,才能炒出好茶来。炒出的茶叶,再按制作茶叶的品种,进行发酵等工序逐步完成……
春风柔柔,拂面而来;茶花朵朵,沁香满径。一树松针,缀满梦境;一汪湖水,靓丽了青春;一段岁月,晕染了回忆。
漫漫人生路,山一程、水一程,那刻骨铭心的同学情谊,是红尘中最美的相遇,也是青春年华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那山长水远的深情,蹚过沧海,越过桑田,在时光深处抵达我的心间,贮存于中华水库那窄窄的情人岛、仙女岛……
转眼,离开家乡好多年了。听同学说,中华水库禁止人工养鱼了,环境越来越美了,一种叫白鹭的小鸟,把家安在了那片乡野地;一群又一群的野鸭在水中遨游,夕阳西下,太阳半个脸落在了湖泊里,湖面清波上,星星点点的野鸭、白鹭在那儿展开自由的翅膀,欢快地扑腾着……
前几日回故乡,透过车窗,远远望见了熟悉的水库,心一下子激动起来:静静的湖水望着我,湖边垂钓的人们望着我,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望着我,那些松林排着队望着我……那些心心念念的茶树呢?似乎没了踪影?
在中华水库的春风里,我宁愿做一只凌空飞翔的鹰,捕捉湖里跃动的每一个音符;用我划下的弧线在天空搭建一座彩虹桥,一边连着金色的太阳,一边牵着洁白的云朵。
《眉山,美丽河湖入画来》(组诗)
作者:祁应旭
碧波传送着幸福和浪漫
曲桥是历史的一个蝴蝶结
石桥垫高春光
鹭鸟的腿脚
探着生活的诗意
白鹭滑下水声
芦苇摇醒传说
躲到渔歌里
青瓦是记忆的旧疤
岁月的烟云
散落在苏轼的诗篇
檐角勾住春汛
花香压低烛光
飞檐挑高月牙
旖旎的波光
映着名人雅士的传说
荷香里拔节着楼影
芦苇抖落烟雨
柳丝缠绕着花期
野兔的脚印
浸润着眉山人的生活
蝶翅的火苗
在诗行里燃烧
牵动了小径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青碧的芦苇
摇落一帘烟雨
脚探进野史
是宋词探出的花朵
飞檐挑落历史的风云
逗留着古代诗人的脚印和余温
橹声退到唐宋的月光里
鱼儿的梦乡
绕着桥影的玉镯
音乐水舞喷泉
变幻着时间和心情
商业水街。红墙青瓦之间
徘徊着古月
檐角荡起蓝空
一把油纸伞
浮现出丁香女子的笑容
婉约的烟雨桥
缠绵着千年的文脉
黑龙滩水库
碧波映着传说
桃花的指尖
掠过的鸟群
如一抹皎洁的月光
布谷声裁剪着霞光
花香拖慢了布谷声
一行水鸟挡住夕阳的去处
暮色从悦耳的鸟鸣里渗出
是唐诗宋词里散落的文字
掬起一朵荷花的记忆
霞光抖落了鸟影
灰鸭的翅膀上
粘着荷花的情调
小船从花期里摇出
鸟雀发出唐时的啼叫
秋光中摇曳的柑橘
镀亮了东坡人的乡愁
叶片样排列的鸟影啄着霞光
星星在浓密的橘林里闪烁
云朵落在笛声上
落花滑下水墨画里的密林
高大的桔树抖蓝天空
记忆翻出婉约的石径
无边的柑橘
如一团团金色的云朵
挨着童年的时光
报恩寺。一缕香火
丈量着山间的春色
摇曳的花朵
是经书里散落的文字
大雄宝殿的檐角
勾住唐宋的暮色
苍劲的古树
抖开历史的风霜
摇曳的风铃
空出花香和传说
2023年,由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主办的“守护绿水·逐梦幸福河”——第五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湖”2023年度主题摄影、书画和文学作品征集活动自7月20日正式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届大赛关注度再创新高,共征集到作品2345件,其中征文作品542篇,摄影作品1307幅,书画作品495件。
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层层评选,优中选优,第五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湖”2023年度主题征文入围作品已经评出。11月17日起,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在“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上对各市(州)入围作品陆续进行刊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入围作品中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的征文作品。
《水乡时光》
作者:孙国贤
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决定从大城市回到故乡——平昌水乡长住了。朋友是一位文化人,我想必有他的深沉思考和对于水乡的终极理想。
这使我不得不对平昌水乡投去探询的目光。
平昌是大巴山深处一座宁静的县城。自然而然,因为躲在大山深处,集聚了山的灵性。世代以来,这里居住的先辈,习惯与山打交道。“山对山,岩对岩,婆娘娃儿穿草鞋。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块子柴。”就是对山里人的历史写照。因为大山高峻,方能体现山里人豪迈爽朗的性格,也更能彰显他们走出大山的雄伟抱负。
山有佳构。仅到佛头山去一趟,你就会油然而生移步换景、气象万千的感慨。云雾重中,山一层一层直上云霄。著名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和“红军石刻标语园”就掩藏在绿树浓荫之中。山顶之上,庙宇林立,法象森严。站在山崖,俯瞰巴山跌宕,状如游龙,“荡胸生层云”,可谓不假。如有机缘,你还能欣赏到佛光日出的胜景。这里,山与历史、宗教贯通了和谐的气场。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与水结缘,是平昌人的大智慧。近年来,平昌这个名字与“水乡”两个字连在一起,是他们对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的深情打量,并付诸艰苦努力、探索打造的一张崭新名片。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站在低处的姿态,并不一定就是劣势,而是一种造势,正如万流归海。平昌居巴中版图之南之最低处,巴河、通河注入其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域之乡。
水更有柔怀。白衣水乡,那是盛誉很久的了;驷马水乡,近年来更是风行水上,声名远播。其实,在平昌,你随便走到哪条河边,都有船只离岸。那里的农人最能领会你的心思,早已在岸边系好舟楫,只等你跳上木船,桨橹声便会撑开一片氤氲的山光水色。
有一日,与三五文友,寻访小宁城,也是一位船公相渡。只见他用竹篙往水里轻轻一拨,船便向对岸飘去。人与水乡,俱归宁静,正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共生、阴阳交汇的哲学意蕴,展现了平昌水乡动静结合、包容灵动的新气象,勾画了巴中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迎来了纷至沓来的脚步和人们流连的目光。
近年来,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回到巴中后,都要求我带他们到平昌水乡“看看”。从他们热切的眼光中,我领会到,他们不仅仅想去饱览一下那里的水乡美景。
当看到巴山新居像一行行诗歌,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水乡两岸,当看到水乡四处都是渔歌唱晚、炊烟袅袅的景象,当看到水乡就像是从南国画坊里走出来的温婉女郎,当纯正的农家菜摆放在木桌上,当品尝起家乡的“十大碗”,当欢快的“翻山铰子”跳起来,当端上农家自制的“苞谷酒”,他们不由得唱起了儿时的歌谣,幸福地流着热泪,兴奋地给孩子们讲起了童年的趣事,带领他们去划龙舟、放风筝、蹬赛车、做游戏,自由而欢畅。
其实,不仅城里人在这里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水乡的建设模式一样适合农村人对于理想田园生活的寄寓。一个周末,我带上一直在农村居住的父母到平昌水乡一游。他们连称水乡布局统一、新居样式新颖、环境干净整洁,在这里养老,很是舒适。
谁不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将城市的生活方式移植到农村,或者说,如何实现农村城镇化,平昌水乡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范本。
或者可以这样说,水乡的建设模式是留住乡愁的良方。
有水就有诗。《诗经》中的佳句都兴起在“在水一方”,屈原与汨罗江的千古诗话,无一不与水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平昌地灵人杰,自古文化昌盛。吴道凝才写成了《巴灵台赋》,吴伟人又设计了“嫦娥奔月”。
每年端午,平昌水乡就会走来四面八方的诗客,他们怀揣一颗诗心,与平昌的诗友,切磋技艺,抒发平昌的发展变化,那情,那怀,因水而萌动,因水而歌吟。水乡欸乃的桨声和水乡妹子不经意的回眸,都会激荡成诗,成就一篇篇灿烂华章。
尤其是平昌一批文学追梦人成立了水乡文学社,更是为水乡架设起了一道人文虹桥。上至八旬的宿儒,下至十多岁的孩童,以诗唱和,以文会友,每逢清明、中秋大假,他们遍邀各地文友,前来水乡,或揽景议政,或煮茶论文,再饮上几圈水乡特酿的“小角楼”“江口醇”,一滴滴都是情,一杯杯都是意,水乡的汉子逸兴横飞,水乡的姑娘婀娜起舞,从容宁静、包容大气的诗章,不时飞溅出来,在水乡激荡起文化的波澜!
盛世著文章。在越来越需要文化濡染的心灵回归水乡之时,没想到与文学或诗歌“撞个满怀”。他们在惊喜流连之余,从此爱上这方水域,以及这块土地上热情、智慧、善良、纯朴的人民,并与他们诗意栖居。
走进平昌水乡,裁一朵白云给蓝天,舀一瓢星光给夜晚。这是奢侈而富含期待的生活。
“案上一寸月,帘外十里花”。你不仅可以触摸历史的波光,也可以感受突然造访的小情绪。它们就像从树上筛下的阳光一样,偶尔跳进你的怀里,倏而又逃得无影无踪。
忙起来时,你可以到田野去植树,最好是果树,什么季节挂果的都要有,这样,亲友来了,随时都可以待客。或者到田间去劳动,该插秧时,挽起裤腿,下到软软的泥土中,插入嫩绿的稻秧。该点小麦、油菜时,就精心耕作一番,来年春天,麦苗青青菜花黄,一定不会少了来客。最好,就在房前舍后,种点小菜,韭菜、蒜苗、菠菜、芹菜、白菜,什么样的,都种一点儿,想吃什么,就去摘些什么来。客人来了,还可以到田间去寻点折耳根、荠荠菜、车前草、鱼鳅串什么的,自是另一番野趣。
闲起来时,也可以枕上书本,不再为生计奔忙。你可以到湿地公园去漫步,也可以到河边去垂钓,或者到草地上懒懒地晒个太阳,或者游到河流当中,看一看随水流动的卵石,又牵住了哪朵悄悄下凡的白云的裙裾?如果看到岸边的高楼也在水里晒影子,你就可以笑话他们,看哪个能够把身子晒暖和?
总之,要忙有忙的:科技园里的蔬菜今年又有哪些新鲜式样?南天门今年又有哪些赛事活动?水乡建设是不是需要我这样的帮手?要闲也有闲的:那本还未读完的大部头,可以一读了;邻家小儿今年要考大学,可以踱过去说:“你小子,别紧张,考不考得出去都一样,耕读随心,好不自在!”
日子里流着日子,正如水流着水。
这绝不是刻意的生活,改变生活而又顺应自然,是最好的时光丝绸。温暖着,宁静着,在用水滋养的心灵原乡里,树影,鸟鸣,鱼跃,牛哞,哦,还有暖烘烘的太阳和清凉凉的月光……怎还有其他奢望呢!
我想,朋友回到水乡,自是快乐幸福,这倒可以安心了。只是,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嗔怪:他为什么不邀我一同去沐浴水乡时光呢……
《雷文组诗》
作者:雷 文
恩阳河,超越修辞的美
在水流平缓的气息中
想自由,伐木为舟;想向上,逆水举帆
事实上,我早已沉醉到一种自恋
不慕远方,不问人间纷争
是有些旧了。每当意识到这个问题
河水便让我的身体,在惊蛰过后发出新芽
绿叶满枝时,我又开始向平凡的时光深深地致敬
而昨天河面上,那些被我忽略的情节
今天又逐一再现:比如舟楫,比如白鹭
比如一条从渔夫手里滑落的大鲤鱼,调皮地回到水里
比如这条河本身的意义
比如修辞在这里表现出的,无能为力
红鱼洞水库
六年筑坝,浪花更接近天空
碧波如镜,米仓山又多出更一个自己
蓄,为积聚,为储存
为心里藏着。红鱼洞水库,为群山
藏峻峭倒影,藏留恋佳话
高山出平湖,防洪、灌溉、供水
山还是老的,景色却焕然一新
阳光下,波光粼粼
开闸后,奔腾是一种力量
现在它静止向上,蓄出高度
也是一种力量
乘船游三江水乡
你是三条河流的青睐之处,不布道
亦不传经。如果,你以巴州的名义
原谅我迟到的理由,那我就承借—条船
摇橹,在微风吹开的鳞片里
寻找你千年不减的魅惑
你那不动声色的美,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照着我不敢自视的面容。我怕
—不小心,“就被加速的风,揉碎影子”
三江,你静无止境的烟波,又何止
淹没了我—个人虚无的感叹
四十多年的抗争,抵不上你一滴的重量
我这世俗的身体,还在幻想
去做一条鱼,在你深远浩渺的水波里
摆动自由而幸福的鳍
河水流经白衣古镇
从苟家坝,巴河就铁了心
它一定要弯向白衣,弯向岸上望眼欲穿的眼睛
除了与濛溪河有约
还在回头沟,留下最后的叮嘱
流水带走了秦汉,还依次带走了很多朝代
清末那场大火后的别出心裁
告诉世人:凡是能留下的,都值得去爱
风浪来过,风浪还会沿河岸再次袭来
可供比较的是
柳州的叫法是从山水的本真出发
白衣的称谓,是让人靠近神的觉悟
而所谓积淀:就是感叹之余
你可以穿越时间的障碍,来验证已经远去的人
在白衣的古码头上,种下的宏图与梦想
在诺水河的一次遐想
我看见河床中的水
我看不见的是暗河里的水
一条在眼里,一条在我的意识里
但它们都在逝去
所谓存在,无非是从我的记忆开始
再到我的记忆结束
岸上的喧哗,对于河水本身
都是不屑记住的虚无
我也在随水而逝,却不懂得
用流水之柔,去对抗悬崖和漩涡
水,不仅仅是经过
在经过的同时,它还削去了暗礁身上
飞扬跋扈的棱角
《家乡与河》
作者:向伦均
80年代,我出生在一座山上的院子里。周边十几户人家,傍着山,围着一口堰塘,便是我幼年全部的世界。
乡亲们真诚友善、相互帮助,未必都是至亲,但却胜似亲人。每年的农忙时节让人记忆深刻,又特别是给水田收秧水,给这平静的院子增添了别样的紧张与喧嚣。因为要抢水、抢时节,平日里和睦的邻居们也会相互掣肘,偶生嫌隙。
大家耕种于此、生活于此,仿佛悲欢离合都围着这口堰塘打转。年幼未曾想过,后来才明白,依山傍水,是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密码。正是这一塘水,滋养着这个院落的一切,包括我。
在老家,每年春节都有回娘家的习俗。我是比较喜欢去外婆家的,虽然要走很远的路,但快到外婆家的时候,要经过一段小河,河底全是鹅卵石,我们则要踩着大块鹅卵石一步步地跨过河。那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条河,清冽又凉爽的溪流,让疲惫燥热的脚丫子欢喜不已。
几乎每次,爸妈都会在河边驻足,一边歇口气,一边讲述着外婆家的柴米油盐。而我则喜欢听着小河优雅的声响,踩着圆润的鹅卵石,透过波光粼粼,寻找水底的鱼儿。后来,这条小河,便成为外婆慈祥与温暖的注解。
后来在县城上高中,第一次看到了大河,远远地,便被他令人咋舌的宽广和独具一格的咆哮声震撼到了。河水似千军万马从天边奔来,振聋发聩,不歇不休,仿佛时刻向世人提着醒,不要忽略他的力量。
城里的故事很多都和大河有关,对年少的我来说,显得有些光怪陆离。有时候是河水冲毁了谁家的庄稼,那家的老太婆却跑去政府讨要粮食;有时候是洪水淹没了民房,甚至全淹了对岸的那栋老房子,还死了人;我则亲眼见过一头可怜的水牛被河水裹挟,随波逐流,任凭它拼命叫唤。
我不是很习惯县城的生活。大家都用淋浴房洗澡,水龙头那么一直开着,方便,却浪费。但后来到底是习惯了。比如喜欢在滨河路买小吃,特别是夏天,就着凉爽的河风,好不惬意。抑或和同学们三五做伴,在河边玩闹嬉戏。到底是大河接纳了我,我也接纳了他。在这里,我长了见识,收获了知识。
后来才发现,县城其实很小,和书里的大河相比,县城的河还不够宽广,但那条河却是这座城的全部。
后来继续外出读书,工作,走的地方更多了,见过更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有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的恢宏;有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的俊秀;亦有珠江美酒笙歌迷座客,高楼霓虹耀云霄的繁华。几乎每一条河流都有不同的底色和情怀,但同样的是,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义无反顾地哺育我的身体,并用不用的内涵滋养我的灵魂。大河于我,就像另一位母亲。
母亲也会生病。
大概是从读大学开始,随着足迹的增多,开始察觉到河流在悄然变化。最明显的是,到处的河流都透着一副脏兮兮的模样,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大河与小河。
在城郊接合部或者小城市的河边,随处可见肆意排泄的污水、垃圾。到处都是褐色、红色、黑色的污水,从各种管道、洞口往河道里排,把整条河流都污染了,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烂菜、塑料袋、纸巾、各种垃圾更是随意丢弃在河滩。
不仅仅是城市,村镇尤甚。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未对污水垃圾进行系统的收纳处理,随处可见排放的污水、垃圾。还有河底那些漂亮的鹅卵石,随着频繁采砂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会由衷惊叹于人类排泄的能力如此强大。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小城,竟能产生那么多污水和垃圾,时刻不停歇。仿佛,人们都在向河流宣泄着他们的情绪。
这让人感到困惑,到底是人类在河流面前渺小了,还是河流在人类面前渺小了。
说来也怪,好像在某个时间节点,大大小小的河流忽然之间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如初,河道变干净了,河水慢慢地也不再发臭。那个集体向河流宣泄不满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往,不堪已然成为回忆。
时间一晃就是十多年。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巴河呈S形从中间穿过,在地图上仿佛绘就了一幅太极图,隐晦地映衬着我们上下五千年含蓄与辩证的哲学。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晚饭后遛娃,带着三岁儿子在滨河路转转,可以从城的这头,一直转到城的另一头,当然一个傍晚是不可能逛完的,那要花一整天功夫。在滨河步道上走一走,不用担心车来车往,两旁是整齐的河堤、翠绿的草地,没有污水、没有臭味,只有清澈干净的河面和欢声笑语的人们,还有沁人心脾的河风。
对了,关于风,最近儿子每次看到河边的垂柳,都要不自觉地背上一首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我心想,虽然你只是鹦鹉学舌,但真心希望你在这样的河风里尽情摇曳。
《在黄石盘,与水的一次对话》(组诗)
作者:孙澜僖
■滨河东路70号
这样写,是不想错过爱着的巴河
像一节繁忙的车厢
竟然能在这里停留这么久
巴河,对于你
我的诗集再也装不下秘密
但我有一世的浮华,和苍茫
卸在这里。你递给我
一城七色的烟火
又递给我一竿涉向远方的船篙
便将我移植在这里
与你并肩矗立在巴河之东
从此,扎根的地方就长成故乡
■白衣,月光如水
我可否给白衣的月光取个名字:白衣
这样,她才配穿一件白衣裳
也才能,和星星一起
为黑夜送去一些光芒
白衣的水也可沾些光了
一衣带水,还带的白衣之水
白衣之水是月光之水
站在月光下,我的衣服是白衣的
眼波也是白衣的
天上,地下,均被我的白衣统一在一起
我深深地提一下白衣
路上的石子全都是星子
■在黄石盘,与水的一次对话
此时此刻,正在推进历史
如湖面的微澜,不断折叠时光
我有幸成为波光照耀中的某缕光线
或一种更为细小的声响
像黄石盘水库的水,起兴了多次
始终清澈,明净,并为游鱼留出了回溯的通道
我们也会像游鱼,被时光追逐,回溯
像无垠的水面
偶尔辨不清是上游,还是下游
这些,都不影响水的辽阔,与安静
反而增加了某种趣味
就像历史,有时也需要某种反刍
■高明湖即兴
高明湖占地1000余亩,织成一幅盛世图
白鹤、鹭鸟、野鸭,不用昭告天下
就分别抢占了湖中盛景
通江人的高明之处不仅于此
他们更善于用典
只将“春江花月夜”的“春”字改成“通”字
就把通江变回了唐朝
又把千年前的月亮请进了湖水
步道,桥阁,亭台,不过是让人间
更便于通达天上
也便于让仙人,更接近人间烟火
■鸟类的另一个天堂
人们集体走上观景台,而我
独自一人下到湿地
与河水、绿洲亲近
一只白鹤在河边散步
它的嘴张开着
不停地跳跃
似乎在寻找什么
我边同它说话边向它靠近
试图与它交流
它也与我相向而行
突然,一声长吟让它转身
扑棱棱向河边一名男子飞去
在龙潭溪湿地公园
我发现一个秘密——
一个人可以是一片湿地
也可以成为鸟类的天堂
《我身体里流淌的南江河》(散文诗五章)
作者:刘景智
米仓山南麓,大山的怀抱里,静卧一座小城。
因水势而为“几”,一段江水曲折,组成5个“几”字,是小城的血脉。
因山形而为“公”,梓潼宫山一撇,塔子山一捺,是小城的筋骨。
隋朝因公山置镇(即今南江镇),称“巴西外户,蜀北岩疆”。而转过最后一个山脊,鼻子触到几户茅屋人家,才能面识小城。
小城是几盏昏黄的油灯,小城是外婆的桂花树。公山几水,宛转一座小城,宁静而安详。
不知何时,小城的欲望膨胀了,骨殖增生般地倒腾原始古朴的血肉。疼痛的青山仿佛远去,失意的荒草绕着山坡痛苦地盘桓。鱼儿何处去寻一口清冽的呼吸,心潮倒映的无奈是一圈圈渐小渐无的涟漪。
又一个春天来临,小城拿起精神的大笔,饱蘸几水的浓墨,涂描公山的一撇一捺;捆扎绿枝大帚,擦拭几弯堆积的尘垢。小城像朵朵彩色的蘑菇沿山沿河沿沟肆意伸展。
而山又青了,水又绿了。霓虹坦然地掩盖了儿时的灯火,当年的孩子又回到了外婆的桂花树下,笑意荡漾的人们跨步格外高远。
在时空里会晤公山几水,我便温暖如初,梦有所依。
大雨袭进心中的河流
我渴望一场大雨,穿过燃烧的七月,洗涤巴山千山万壑,让南江河挥舞灰黄的大袖,裹挟两岸堆积的尘垢,谱写一曲高涨的歌谣。
我渴望扑进每个浪花的目光,驱使命运之楫,划动童年嬉戏的波纹,让身体里永远流淌的命运之水,走进泥土,润泽乡村,美饰城市,汇入辽阔的大海。
把七月的阳光尽收怀里,一场大雨袭来,河流奔腾着巴山的激情,姿态汹涌,茫茫水域冲出飞扬的高度,卷动大地疲惫的灵魂。枕着波涛远行的声音,聆听红色游击刀戟的碰撞,岁月里飘逝无数纸页的快意恩仇。滋长在深山的信仰泅向远方,生命的脉络在泥滩里深结。
我的热爱表达得如此纯粹。
两岸的山影静默在大雨过后,心中的河流完成了一场季节的颂歌,所有的律动向大地作了真诚的问候。南江河清了又黄,黄了又清,季节更迭,生命流逝,我却永远不曾离弃。
忽然我的眼里盈满了泪水。背负着南江河,我定然走进壮阔明亮。
站在南江河的岸边
在中国的版图上,难觅踪迹。
在我的生命里,是长长的流水。
我的眼眸浓缩了一条河,万里长江支流的支流。光雾山挤出的绿色的乳汁,青笼装点,高山护卫。水鸟的羽翅撩动童年的浪花,沉默的高山忍受岁月的冲撞。平静时,清清浅浅,美妙蜿蜒;怒吼时,浩浩汤汤,力势劈山。一脉深沉的荣辱,没有改变奔走的姿态和模样。
从山那边来,又到山那边去,不知远方在哪里。沧桑的历史告诉我,大巴山的这块土地,曾经流淌改天换地的鲜血,唇齿间却依然流动着清甜,古老的喉咙里依然吟唱着歌声。大山里来的石头,河水雕成了鹅卵,沉默永固了一腔深情。拍岸的河水打湿了梦想的翅膀,我心中便到处都是河岸。
把清流注射漂泊无定的身心,命运注定我永远游不出这条河。每一天太阳升起,都是一个新的航程。背上精神的行囊,牵着光雾山的手,有一天,心中的河流会抵达浩瀚的大海。
红叶与流水的交响
五百里娇艳,光雾山原始的血肉之躯,在秋天的风声里,浩荡在云雾的深处。
问红叶燃烧了,情将归于何处?
恢宏的飘落无言而深沉,是一种悲壮的过程
腐于大地,孕育生命的循环,是最朴素的归宿。
而我伫立南江河的岸边,接受精神的叩问。从山那边淌过来的河水,轻轻摇摇载来一盏盏不灭的灯,在清流的律线上跃动红色的斑点,优美地回旋动人的情歌。是一片片红叶亮在我潮湿的眼眸里,又消失在了又一座山的那边。
秋天写上苍凉在成熟的心事上,我生命的时间里总印满浮躁的声响。细数三百六十五日的轮回,叶脉沉重的呼吸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我真正要寻找的只是能够漂流的勇气。
寂静里呼唤的光亮,河水回应了层层涟漪。离开红色的故乡,消失在岁月的深处,因为漂流,红叶的生命也有了最后的灵性。
我想要涉水捡拾片片红叶,又怕打湿伸出去的手。何时我才有无愧无悔的心情。
红叶节开幕式
赤橙黄蓝。我在红色的方阵。
恍如梦境里来,在大巴山深处,在南江河岸边,在宽阔的广场,为红叶唱的颂歌,醉落无数记忆。
绵绵细雨洗亮了金黄的田野,红色的山岗,清绿的河水。一声礼炮回响,云散了,雨歇了。采集金色的阳光,潮起潮落搏动千万心脉。
如果心灵没有震撼,情绪就不会激昂。踩上铿锵的节拍,无限的感慨红亮了驻足的时光。我以湿润的目光拨动心灵吹来的风。我是沉默的。
沉默的是光雾山的历史,南江河的历史。先辈们染红的叶仍在大山燃烧,绵延五百里辉煌,南江河清流如许,再没有血的流淌。
沉默的是山岗草屋的历史,一马平川碾平了童年的嬉戏。有了这纯粹的创造,我庆幸母亲晚给了我好多年的生命。
挥动手中红色的小旗,呼应涌动的潮音。看夜空中,璀璨的礼花向广场向人们的头上铺天盖地而来。
《巴中水韵》(组诗)
作者:杨 通
《南江·小巫峡》
小巫峡,你的河床里,是否也积满了岁月的沉沙
风行水上,你的涟漪总是那么细小么
细小得无法让山外的行云看见你温柔的起伏
今天,我来了,不带疲惫的酒壶,不带庸俗的诗稿
只带来干净的身体,与你耳鬓厮磨一刻好时光
我的心情,一如雨后的树梢,微倦,但清丽
小巫峡,这沿途的鸟语,是谁不谢的前生
在你的灌木丛中,等我浮现,闪烁,或者出类拔萃
我听见昨夜月光与石头亲切交谈的声音
被浇铸成芬芳亘古的归宿
时间,持续安静
我已暴饮过无数红尘烈酒,朴素的本质败坏在即
请你的清风玉露圈养,是我返青的命
如果我的飞翔可以选择离尘逸世
我愿意卸下被欲望弄脏的翅膀
成为一片干净的落叶,向着繁荣的来生
飘坠,沉睡在你宠辱不惊的水中
小巫峡,你的任何一季,风景都完好无可挑剔
阳光雨露或者云雾,这些交替出现的词
演绎精彩无限。亿万年的心事
曲折静美,而不宜张扬
像是被谁不小心弹出的音符
飞鸟,在隐秘的午后,谱写旷世的情歌
探幽者的足迹丈量着你峡谷里一些最柔软的细节
一些花朵,时常被虫鸣吐纳
芬芳,氤氲你每一寸不老的肌肤
而我仍然难成为你众多倾慕者中的主角
所以,我对心上人说:“给你小巫峡,给你
世间最美的闺房。待我迷途时,我要在这里金屋藏娇”
《在驷马水乡,与一滴优秀的水心心相印》
剔掉为生计匆匆奔跑的杂音
将心从市井中抽出来,放进一滴水的光芒中
让失散的时间汇聚在一起,让我们享受短暂的安静或一尘不染的漾动
即使,有些春风,仿佛是我们前世的过错,因为今生的偶尔陌生而谨小慎微
透过驷马掀起的心扉,我们也能闻到大地密布的炽热的花香
今天,我们不说“一滴水在向另一滴水转移的途中
我们仍然看见了干枯的落日”;也不说
“混迹于嚣张的人间,我们
都已无处躲藏”
你看,昨夜的春风,掖着月光的婚纱刚刚甜蜜地离开
水乡便在一绺青翠的柳丝上招蜂引蝶
自足的日子,招摇炊烟与酒幌
悄然卸下迎娶新娘的舟楫,闲牧一隅鸟语和阳光
今天,我们仍然以诗歌的名义,坚持来水乡应聘托运美好人生的船夫
或植情水岸,听被晨雾擦拭过的朝阳说出坚守若初的清白
看被波光豢养的微风织出一汪渊博的澄明
我们不再那么格格不入
因为,我们仍然爱着我们堕落于灰尘时代的卑微的生活
既然像戒酒一样戒不掉抒情的秉性;既然也决不向俗世投降交出干净的灵魂
那就让我们在一首诗歌中安放自由的真身
在驷马这一滴优秀的水中
《巴州·水韵化湖》
灯火阑珊处,风平浪亦静。我至今还浸泡在潋滟昼夜的水里
摸不到你摇摇晃晃的岸
更别说看见花草跳上了别人的船只
水,没有垂直的高度,但有平铺直叙的无限魅力
逡巡在艾草底部,那些水,有浩瀚叵测的忐忑
白鹤悠扬,用扇动的翅翼努力提升我一碧如洗的欢愉
你从我的瞭望上面轰鸣而去
像急性子的波浪,搂不住月光的银子
我在抒情的马达声中,被你的心有旁骛漏在了梦的深渊
万物皆有纰漏。一旦被美颠覆,水的归途也将注定万劫不复
所以,我只想向你租借一个爱的抽屉,存放一部分无所作为的人生
在化湖,我不再以为“世界的中心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地方”
只要有一滴水叫故乡,我就可以在这个日子里
像爱你一样,爱生活一辈子,不泛滥
阳光弄乱柳风,水也是有阴影的
游人如织时,鱼群连篇累牍地学会了深宅简出
暂别喧嚣的市井,我也离群索居在化湖微波荡漾的水里
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船只,自言自语:“时间,是你涉足的花笺”
《通江诺水河·楼子听水》
退潮的时候,我谛听远古的足音,自洪荒而来。天地静
泥沙无声,翠色泛滥,晖染落日的传说
渔火不再来,渔火不再来
点燃那支悠远的渔歌
苇草疯长,流水不浊,白云为蓝天洗衣,破宁静的山影
月光的敲击之声,拽回那些风流倜傥的花和雾
流连忘返的,却仍然是呕心沥血的水鸟
在金童山上为“大美通江”欢鸣
涨潮的时候,我想,河滩很怀旧。谁在问
“故乡在哪里?”“在云下,跟着云走,就到了”
虽然国画屏缄默不语,但它知道从新桥上进出景区的人
他们闲适松弛的姿势肯定是被诺水河尽情荡漾过的
《三江·梦里水乡》
已经有很多先人的脚步在牵引着我
逆水而行了数十年
至今,我也未走进一滴水的深度
我被你血脉里生生不息的麦苗、黄桷树以及花草柳絮
越拽越沉,已难于打开内心浩渺的语言和光芒
你这匹漾动在我灵魂里的丝绸
我该如何在你美丽的纤维里,找到我
被尘世淹没的清澈的生命之根
三江,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流动的,我不知道
我是在牙牙学语时,才看见你的婀娜多姿
那时的天马山村,开尽了花,有结不尽的果
而三江,你只在冬夏两季,浅了深,深了浅
岁月轮回中,天马山村里,我的亲人们
一个一个相继离去,三江,却一直没有走远
我在你的波光里,是一丛被圈养的芦苇
多么亲切,多么值得信赖,白鹤们安居乐业
三江,或澄澈微澜,或激流浩荡,左顾右盼
润泽万物,宠辱不惊,荡漾着我一生的热爱
今天,当一阵秋风吹散我的长发,透过那些
纷纷扬扬的芦苇花絮,我突然有些恍惚
有些情不自禁。鱼跃鹤鸣,或水涨船高
或水落石出,这些河水,还是从前的河水么
那些从前的河水,是否也像逐浪而去的亲人
梦想“海阔天空”,再也回不来了
《清晨,一只白鹤站在三江河水边》
那只白鹤低头的瞬间
我仿佛看见湖水中有一些漂浮的惺忪的影子
沉寂的往事在水丝上缠绕。时间,那么久远了
是不是我的爷爷又逆水举帆,回到了天马山的脚下
我还记得那丛芦草里的几个鸟窝
一声新锐的啁啾让三江辽阔的水域充满成熟的味道
我家的渔舟在静谧的波光里缠绵着我懵懂的心事
像月牙儿在拂晓里扑闪着不眠的低飞的翅膀
天马山就这样坐在三江的河水边,一动不动
只有她怀中的那几缕微白的炊烟在散淡地飘着
春风的脚步依然很轻很慢,早起的桨橹依然声色缱绻
怕打扰了那些疏影横斜的柳枝,怕打扰了那些卧在蔓上的花蕾
怕打扰了岸上那几只花斑狗身上慵懒而亲密的阳光
清晨,一只白鹤站在三河的河水边。我知道它并不孤独
因为它守着的那片澄澈的水域,是我的故乡最动人的容颜
是稻田、油菜花和桃树林千百年沧桑里不变的巨大而美丽的身影
时间,那么久远了。我也知道那只白鹤迟迟不肯离去的原因
像天马山在等待我走水路的爷爷魂归一样
白鹤,在等待我远离水湄的回望
那只白鹤低头的瞬间
一声荡醒三江河水的清脆的婴儿啼哭
是一滴温馨的晨露,是春天流下的又一滴感动的泪水
《三江,一个人的水,一个人的王国》
在三江,川流不息的水,是否断言:儿孙们都不会回来
那些走向远方的水,一部分消逝在途中
至今,我们仍是淌在水里的水
在自己的波光上安居
相信日子,总会顺水顺风
而这些水,这些湿润的火焰,见证过我们曾经的疑虑
一株站在水边的芒草,内心安静得没有边际
像你,从不道破,水的枯荣与生死
当最后一张素帆落下高贵的翅膀
追逐真理的生活,停止了疲惫的飞翔
那些远走的水,被留下来的水,日夜怀念
而你,是在远大理想途中沉沙折戟的那一滴水
守着渔舟,在水上轻度时光;牧着白鹤,在水上颐养天年
三江,一个人的水,一个人的王国,从未想过被厄运圈养
三江的水,一生孤芳浩然,一路恩泽众生
即使不授权,你也是胸怀澄明的王
率领我们,做水的臣民
《南江玉湖·清晨听雨》
昨夜,仿佛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
不要沉睡,睡久了,会失去随遇而安的知觉
虽然,湖水无论如何深,鱼儿的情爱也能跃出水面
虽然,夜晚无论如何黑,鸟儿的啼鸣也能穿越尘世风烟
在这里,你要习惯神的召唤,选择做一粒草籽,归依朴素的草丛
一生有多少次朦胧,如这满目烟雨
让一只失眠的幼虫无法看清更远更辽阔的世事
而湖是明白的,即使昨夜寂寥得一塌糊涂
它也知道,有人几乎一夜无眠
一棵努力开花的树,被雨滴轻敲细打
仿若岸边,一只被花香弄醒的灰猫行走的影子
迷离中的唯美,安之若素,衬托出江山易容后的暂时安详
在湖畔,我已经放弃人生大部分可以叫做美好的时光
只是还有一小部分,退隐于心,难于割舍
比如,那些从梦的高处落下来的雨滴
在水的怀抱里种植的这片经久不息的虫声和鸟鸣
比如,昨夜熄灭的星光在枝头伫立成的玫瑰叶的背影
乡间物事逝去的往昔,从烟雨迷蒙中回来时洗净尘埃的模样
2023年初夏,某一个清晨,在湖畔,听雨
让眠失枕,让手离诗书,让心关掉嚣张的微信
借伊人诗歌中的一声问候,趁“印于唇上的吻痕还未冷却”
拉开时间偷闲的门闩,听神关于爱的唠叨,看人间漫漶开去的温润
《5月初5,在白衣河上泛舟》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漾动在岁月氤氲的丝绸中,散发着潋滟的光
迷倒多少旱路不走走水路的追梦人。你的衣袂飘飘里地灵人杰
弯弯的白衣河,是时间用月亮为你锻制的一只白银手镯
安静的古镇,是岁月用太阳为你铸造的一枚黄金胸花
你的水秀山青里渔茂田丰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今天我不带龙舟来,今天我不带粽子来
我只想在五月为你打开的这一段阳光灿烂的水路上
看看你把曾经风流倜傥的诗人藏在了哪一隅柔软的心事上
请把流浪到你怀里的屈原喊出来,让我与他谈谈岸上的草长莺飞
让我看看,他老人家还是不是因为始终解不开江山社稷忧国忧民的千古愁肠
而沉溺在你活色生香的爱恋中
白衣,白衣——你这水做的女子
你在水一方,秀甲一隅;我风声鹤影,闻水起舞
我以五月击掌以两岸鸡犬桑麻为盟以两千多年的时光结绳记事
哦,屈原,你不须再逆流而上你不必再随波逐流你不应再悲愤吟诗
请抛开往事堆积在心上的尘垢,站到水面上来
与这个叫白衣的妖娆女子,情系古今
把清澈的行走坚持到底
《巴河》(外三首)
作者:张 华
米仓山南麓起源
一路蜿蜒曲折
一路惊涛拍岸
一路唱响长歌
一路浩荡奔流
奔流在平缓的坡地
奔流在陡峭的峡谷
奔流在城市的内心
奔流在村庄的臂弯
容纳大大小小的溪涧沟渠
汇聚波澜壮阔的千里巴河
繁荣水上之路的舟船帆影
巴河,巴河儿女的母亲河
孕育了两岸的
也孕育了两岸的
辽阔的黄土地上
构成,一幅幅巴河两岸
动感的鲜活的醉美的
凸现,一代代巴河儿女
厚重的博大的淳朴的
巴河,源远流长
流逝了沧桑
流逝了苦难
流来了聪颖
流来了欢乐
巴河儿女,在新时期
红色大旗引领下
争渡,争渡
《故乡的那条河》
作者:张 祥
孩童时期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而又深刻,记不清又忘不掉,隐约而来,朦胧而去。无数的记忆碎片跨时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现在的聊以慰藉的童年。
90年代初,我出生在大山深处,母亲说我是她在“逃亡”过程中的早产儿,我也不知道真假。打我记事起,就一直在东躲西藏,直到父亲失了业,我才有了户口。童年是孤独的,所幸距离我家200米的山下有条河,他虽没有宽阔的河面,整齐的堤防,豪华的游船,但风中摇曳的芦苇,水中冲刷的卵石,河底飘荡的水草却是我儿时的玩伴,陪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河滩,是天然的游乐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空调是闻所未闻的东西,电风扇也只是有钱人家的摆设,所以玩水就成了我不得不学会的娱乐项目。父亲知道河里危险,总是严令禁止去河边玩耍,母亲是很疼我的,总是趁父亲午睡的时候带我去河边玩耍。那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鹅卵石上是天然的积木,那随风摇曳的芦苇秆是我最闪亮的算术工具,躺在40℃的沙子上,让冰冷的溪水冲刷着小脚丫,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乐园。母亲在岸边洗衣服,可是眼睛却在我身上,生怕我下去了就不上来。读初中的时候就自由多了,基本每个暑假都会去河边玩水,钓鱼、挖沙、搭桥、冲滩是夏天必玩项目,那个时候天蓝水清,岸绿鱼肥,微风吹拂,河边的芦苇翩翩起舞,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丝清凉和甜意。
读初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县虽属于重灾区,但我家房子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唯一损失的就是水源,那口传承几代人的老水井干涸了。老家在山脊之上,属于远近闻名的旱山村,父亲每天早上一大早就出去找水,但都是空手而归,很快,家里水缸的水见底了,三头猪、两头牛、一家人面临生存问题。“去河里挑水”,母亲的声音振聋发聩,现在想起来都铿锵有力,肆意流淌的河水突然间变得甘甜爽口。
一切繁华过后,生活终将是宁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忙碌起来,高中去了县城读书,一学期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我都要去河边坐一坐,但是都没有了当年那种感觉,可能是岸边树梢上挂满的垃圾影响了风景;可能是上游新开的养殖场让河水没有了那么清澈;也可能是采砂船挖走了我心爱的鹅卵石。特别是上了大学,我离开了生活18年的地方,一起带走的还有童年的快乐。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用普通话交流,与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们聚在一起,每每谈及家乡,我都会自豪地对着同学们介绍,我家住在秦岭南麓,四川盆地东北部,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屋后果树成林,房前溪水长流,这里有淳朴勤劳的人民和养育陪伴我成长的河……
慢慢地,他变了,变得我不认识了!树枝上终究还是挂满了白色口袋,像一个个恶魔在宣示主权;河水终究还是浑了,臭了,断流了;鹅卵石终究还是挖走了,留下来大窟窿,那里再也没有了从前的热闹与宁静,我想,我再也找不到童年的味道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附近城市找了一份工作,平时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去了也只是走亲访友,很难在河边去走走、看看、坐坐。听老家的人说,新农村建在了不远处,河上游也建起了闸坝,养起了鱼,除了几个在河边烧香祭祖的人,我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背影……在最后还能造福一下老百姓,我想这也算寿终正寝吧。
今年的夏天和童年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现在我已经实现了空调自由。躺在沙发上刷着抖音,欣赏着贵州“村超”的精彩直播,一条标题为《又一个避暑好去处:马尔代夫巴中分夫》的视频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我好奇的点开它,陌生的画面、陌生的面孔让我耳目一新,但是熟悉的山势,让我瞬间认出了他!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被污染破坏的儿时的游乐场竟然成了网友们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十年后我再次邂逅脚下的鹅卵石,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就像战火年代几经周折重逢的故人。这里好不热闹,小朋友们带着救生圈在浅滩处玩着水枪,喧闹的声音和知了的嘶鸣交相辉映;大朋友们在河岸搭起了帐篷,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不知谁的西瓜和啤酒在水塘打着滚,似乎他俩也欢快了。我光着脚,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冰凉的溪水划过脚丫,夹杂着稻米香味的清风自河涧拂面,不知名的鱼儿在我脚下飘荡,我不敢动,生怕惊走了他们。
“天黑了,大家上岸回家咯!”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扭过头,是我们家亲戚。简单寒暄之后,他告诉我,他现在是这段河段的护河员,平时就负责这上下1公里的巡查、劝导工作。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他有了铁饭碗,当了官,他却说他是没有工资报酬的,这段河共有3名巡河员,全是自己自发组织的,而且县里和镇上当官的也是这条河的河长,每个月都来河边走一走,看一看,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从他嘴里我得知:2010年左右,回乡创业成为潮流,人们疯狂地奔向这里,先是在河道挖沙,砂石资源枯竭的时候就在河中间修建了拦河闸坝,搞起了网箱养鱼,后来又在河两岸建起来了养殖场、造纸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附近居民怨声载道。2017年夏天,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几个月后,采砂船被切割了,采砂场种了树;年底的时候在附近新农村修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也不直排入河了;18年底,政府拆除了拦河坝,取缔了网箱,两岸的养殖场和厂房也搬迁了;2020年,国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非法电、毒、炸鱼的情况没有了。现在这段河被当地百姓拍摄视频传到网络上以后,吸引了附近大量游客前来玩水纳凉,我家亲戚又承担了防溺水和义务救援的重任……
此刻,天色已晚,落日余晖照在河面上泛起点点星光,小孩的喊叫声逐渐远去,河长制公示牌像忠诚的护河卫士巍然屹立在不远处,我手捧疾驰的溪水,他依旧是童年的味道。
《双溪汇巴中 沧海留遗珠》
作者:袁 威
巴中乃是川北第一门户,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巴中,巴河环绕,城在其中,因水得名,流传至今。
化成湖,就是这样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宝石,宛如四川盘地的掌上明珠一样,山明水秀,隽秀宜人。就是这片神秘的土地,正是我的家乡,是我生命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热爱的地方。
它恰似一个恬静温婉的少女,藏着多少巴中儿女的乡愁,牵动多少巴中游子的心弦,静谧安详地躺在巴中东北,与这片富饶的土地水乳交融,生生不息。
每当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湖面上就会泛起金色的光芒,那丝丝阳光就像是少女的长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温柔的光线所拥抱,被这份柔情的暖阳所浸润。
如果非要问我,如何评价化成湖,我只能说,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因为这是养育我的地方,更是值得向世人推荐的胜境。
山的硬朗,水的柔美
这片土地既有山的巍峨,也有水的柔美。化成湖便成为了川东北的一处胜景,却更与众不同。
它源于千年前的地质变迁,经过漫长的岁月,最终形成了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湖泊。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如同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似山一般巍峨,似扇一样曲折,重山叠岭之间最是沁人心脾。
似水一样潺潺,似泉一样悠悠,旖旎清秀之间更是耐人回味。
谁的家乡能有这样的美景,能享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下所造就的奇迹?谁的家乡会有如此大自然赏赐无章的绮丽风光?化成湖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自豪,因为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
有关于化成湖的成因,传说是来自天宫一位仙女的下凡,她为了拯救干涸的土地和无辜的百姓,用自己的身体化成甘甜的湖水,滋养着这片土地。因此,每当月夜幽静的夜晚,人们总觉得这迷人的湖面上会浮现出仙女娇柔婀娜的身影,与皎洁的月光相互辉映,诉说着千百年间的动人传说。我想,这天宫的仙女其实就是巴中游子的乡愁,是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家人的思念吧。
湖区周围正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湖面与群山绵延相连,似乎延伸到了天边。这里各种植被繁茂生长,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安静地守护着这片水域。
如果有人问我,这山像什么?那必定是翠绿圆满的荷叶。
如果有人问我,这湖像什么?那必定是荷叶心尖里的露珠儿。
化成湖的湖水滋养了这片土地,同时也让巴中山水变得富有柔情和蜜意。湖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更涵养了宝贵的资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各类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天地山水之间便是鱼儿、鸟儿们的乐园,美若瑶池一样的人间仙境,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人的灵动,心的悸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巴中,正是人的灵动赋予了这里的一切文明气息和劳动智慧。我想正是这山的灵气和水的活力,交织着几千年来的巴中故事。
据说巴中化成湖的美丽风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他们以湖为家,和鱼作伴,日月同辉,山水为邻。这样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岂不就是你我求之不得的神仙日子嘛?这里的美食是以各类鱼制品为主,那唇齿相依的鲜香不只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辛勤劳作后对琐碎人生的释怀。软糯的鱼肉配上甘霖一样的汤汁,尝的是菜肴的美味,品的是生活的滋味,念的是情感的回味。
如果说化成湖的美,是大自然的馈赠,那必定也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祖祖辈辈们在这里依山而建,以湖而筑,骨子里有巴山的坚毅与豁达,性子里有巴河的睿智与柔和,藏不住的更是巴中山水养育的纯净和朴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挚爱着化成湖的巴中儿女们谁不是竭尽全力守护这里的宝贵资源?谁不是尽忠职守地肩负这里的治理职责?草木有情,滴水皆恩。这里的原居民们正是重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深谙自然规律的天道循环,用自己滚烫的热血成为家乡的环保长城。
每逢夕阳西下,驻足在湖边,看着湖水的荡漾和山峦的连绵,迷雾飘洒,光影交错,仿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韵律。似乎脑海里面也泛着波光,仿佛血脉深处也波涛汹涌。起伏连绵的群山和化成湖水天水相连,谱写着巴中河湖长治,护航清水绿岸的决然!
名的由来,魂的传承
我们从小就听到很多很多关于家乡的传说,其实化成湖这个名字背后,的确有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和双溪汇巴中一样,也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一说是在民国29年,巴中县参议长赵济刚在此办学,名为“化成中学”,因当时学田居的一副对联写道:“化民成俗必有学,温故知新必有师”,于是“化成”一名沿用至今。
又说是在1941年,川北地下党在这里创办了“奇章中学”,办学书联上写道:“储英才期作霖雨孝于家忠于国树人已奠百年基,兴学校以挽颓风民可化俗可成愧我未偿三乐愿”。
两个说法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出现,说明了当时的化成湖已经接受了“教育救国、办学为民”的新思想。革命的火种已经在化成湖边生根发芽,所以红色的旗帜让化成湖焕发了时代的生机。革命的春风吹到了化成湖,所以金色的时代让化成湖染上了鲜红的底色。
1932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成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这里曾经有12万人参加红军,青山绿水之间也曾掩埋过4万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忠骨英烈。
因此,在今天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当中就有馆藏文物2万余件,静静地在流逝的岁月中诉说着当年的铮铮铁骨。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以此铭记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共同抛头颅、洒热血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所以我们每一位巴中儿女的血脉与革命英雄紧密关联,我们每个巴中家庭当中都有在那个年代守卫家园的英雄。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对故乡的热爱毫不逊色,我们对家乡的忠诚有增无减。
假若岁月沧桑,日月交替,硝烟散尽也割舍不掉那份军民鱼水情;倘若光阴如歌,血脉相连,革命热忱也难以忘却这颗赤胆忠魂。
当时代的晨曦拉开辉煌的帷幕,劳动人民的勤劳再次上演人类文明的开局大戏。化成湖是我们巴中子孙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人间宝藏,势必要通过我们对环保的重视和对环境的呵护来生死相依。
劳动孕育智慧,科学联系实际。近年来实施的河湖长制,就是保障化成湖的水质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用“天人合一”的谋略,向天再借千百年。
山川间的号子声,生生不绝;湖面上的行舟影,幻彩流辉。这里的山水草木变得激情澎湃,这里的风土人情正在悄然改变。红色教育让化成湖畔的人民展露笑颜,革命精神让化成湖边的百姓未来可期。
炮火早就淡去,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时光加速飞逝,传承着数不尽的人文佳话。古诗词早在人们的心田耕种文化的剪影;好文章更在人们的记忆赓续美德的典故。这里是化成湖,还是承载文化的宝藏;这里是化成湖,更是洗涤灵魂的春光。
湖的价值,城的意义
从先秦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川北的繁盛之地,用人杰地灵来形容这里的话,不足为奇,可见化成湖的富饶资源让这里成为了宜居宝地。
隋唐至今的南龛石窟让巴中石窟之乡的美名传遍天下,这样的盛唐彩雕,谁不说是华夏第一呢?所以我的家乡---巴中,这化成湖应该就是福地洞天吧!
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化成湖的静谧和美丽,让人们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这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璀璨文明的展示舞台;巴中的古迹名胜,体现出了千百年来巴蜀文化的独有特色;这里的青山绿水成为了浑然天成的天然氧吧。宜居环境和生态康养让巴中和化成湖成为蜗居在钢筋混凝土城市居民心底的乌托邦。湖边的民宿让我们暂时抛弃无边的烦恼、康养小镇成为了我们灵魂的寄居乐土。
新时代的浪潮让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文景观焕然一新。化成湖的存在,也让巴中这座城市更加生动和富饶。
化成湖的今天,时代的号角早已吹响,保护我们家园的环境,守卫我们山水的纯净是当代巴中儿女的职责。每当我踏足在这片土地上,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而当我离开这里时,心中时刻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满怀着眷恋和期待,让我割舍不下这份乡愁和真切。
巴中化成湖,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一池碧水恰是山水画廊的慧眼,亦是秀美巴中的明珠。好像天宫的那个仙女散落到人间的宝珠,更是水韵山情下的资源长卷。
化成湖的美,值得我们前去探寻和体验。更是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它的妙,值得人们不断呵护和怜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水源纯良,是不可多得的活水源头,更是青山碧水间的人间瑶池。
今时今日的化成湖,鲜红的底色加上绿色的环境,构建出自然与众生之间的相处之道,谱写出人类敬畏自然的礼尚往来。我们誓将与自然为伍,与天然为基,与山水携手,共同谱写新时代长治久安的动人诗篇!
《微波荡漾的通江水系》(组诗)
作者:蒲 苇
◎碧溪水域
从河水里舀出晶莹的辞藻
无需惊悚云雨,鸟雀的啼鸣
翻山越岭。乱石在河底
穿空,跌宕的波澜
皆为五味杂陈的末路
在溪边观水,涟漪是鱼游动的
音符,发达的水草根系
卧在倒映的山色里,滋润
昨夜的梦话,和羞涩的桃红
陡峭的心,有时也敛起刀光剑影
包谷酒让船桨更有豪气
渔夫走在街市,短促的叫卖声
似乎在狠狠兜售春光明媚的幸福
◎中华沟水库
中华沟的森林,翩翩欲仙
中华水库收藏了万仞壁画
风雅颂掠过深邃的夜空
三千弱水,沉寂亘古箜篌
渠水流觞,白鹤渲染了
翩翩舞姿,鲫鱼轻咬水草
石碑上的名字少了温暖
润泽,构建了成片的茂密
月光守着苔藓和枝头的鸟鸣
格桑花开遍庄稼地的梦乡
不同地域的中华谣
蛰伏在美瞳里,回声嘹亮
◎陈河滋养的兴旺产业
一条河姓陈,就曼妙起来
银耳,是陈河响亮的外包装
频频微笑在大小商城的陈列里
一条河,像根飘逸的彩带
缓缓流淌在崇山峻岭的怀抱
孕育了地木耳,花菇,野百合
竹笋,金银花和富硒的山茶
多么富饶的村庄,依然祥和的家园
云蒸霞蔚庇护着娇贵的耳花
悠扬的山泉与鸟语花香,琴瑟和鸣
农事的地图上,朵朵笑靥如花
岁月的车轮颠簸在朗照的日光里
优雅的水雾点缀着碧波的润泽
别致的陈河多像年富力强的小伙
利索地修饰着万顷田垄的丰硕
◎临江渠水流畅
临江不是江,渠水的流淌
却分外悠扬
它放弃怒涛,搁下了彩贝
放低圆滑的身段
交融在星光的乳汁里
循石而上,临江的水
步态婉约,渐净了一池荷塘
水生植物的荒芜,与水波不兴
惊飞的鸟语,并未惊扰
栀子花的天然色泽
却意外晶莹了银耳姑娘的心房
◎诺水划筏
撑起竹筏,也是在悬念自己
从下游上来的人,迭进我的眼眸
冲撞我的微澜,极大可能
我是诺水溅起的一朵小小水花
无路可退?其实并非如此
有时,我们也可退进自己的孤单只影
让灵魂的桨轻荡一泓碧波
秋天的河面,无限辽阔
光阴落在泥沙俱下的竹筏下
躲过暗礁,我才是稳稳的自度者
诺水河的风一直不急,浪也不吼
蓝天掉在水中,最适合河水搬运云朵
也运载山的嶙峋和夜幕下的荡漾
斗转星移,小的参照物模糊
江口的小或窄,云的绳索丈量不了
匆忙的车轮,无从知晓
潺潺的流水,给时间牵线搭桥
频频出现在渡口,腾起层层细浪
两个沙石场,阔别了小江口的寂寥
都说岁月静好。而江口呈现的态度
恰似动态的作坊,用水的柔和脆
送别翻卷的浪花
流水真的可以征服苦难,也可忍饥解渴
甚至疗伤。矛盾的星体并非麻木不仁
即便抽刀断水,谁能聚集更多的词汇
小觑水的力量对于万亩良田的分量
《巴水七百里》
作者:夏晓蓉
题记:我的人生,与一条河有关。
处暑过后,一场秋雨下了起来,雨下得很大,在窗玻璃上横扫,形成了一道一道的雨痕。这场雨之前有过预告,上了微博热搜:“四川陕西等地将成暴雨中心”。一整个夏天因为惧怕高温,不想出门,难得运动,渐渐疏懒。雨歇之后,秋高气爽,正是外出走走的好时机。和孩子商议,是去南龛坡爬山,还是去河边走走。居住在南龛坡山脚,爬山很便利,到半山只要8分钟。离最近的巴河,也只要12分钟,有一天去河边跑步时特意计时过。最终决定去河边,自小未曾在河边长大,便少了很多乐趣。萦绕在我心头多年的小说《边城》,就是植根于水边的文学。巴河近在咫尺,我得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不能让他做一个对河流一无所知的人。
驻足秋天的巴河畔,大雨后的河水惊涛拍岸,颇有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意。孩子说:“别看这条河这么宽,在卫星地图上,它只是一条线。”我说:“是呀,一件事物放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就变得小了,放在地球的角度、乃至宇宙的角度就更加小了。”作为渠江支流的巴河,又称北水、巴水、巴江,全长350公里。论起来,半生旅程,我还没有走出这条河的距离。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幼年时居住在500米低海拔的刺八寨下,离河道还有一重岩坡的距离,老家的农田灌溉依赖于铜罐山半腰的何家水库,一口水井养育着一个大院的人家,间或筑有小池塘,以清洗红苕萝卜一类,冬水田用来储蓄雨水。这一方水土,徐徐铺陈,与大江大河无关,但也许我的身上早就融入了巴河的气息。姑母住在曾口和芦山之间,沿着木莲溪一直往上走,到了双石桥,姑母家也就到了。暑假表姐带我去河边游泳。其实也不会游泳,就是在桥下石堆缝里的河水中泡着,这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人生中第一次下河泡冷水的“旱鸭子”当晚就感冒了,无精打采地嚼了几口苞谷杆,便呕吐不止。知道是偷偷去河里游泳的缘故,表姐被姑母好一顿骂。
读初中时,经常徒步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从陡嘴子或百灵岩下去就到了公路,沿公路流淌的是梭滩河。这是一个有着特别历史地位的地方。根据《平昌县志》记载,1948年7月1日,中共川北工委巴中中心县委在梭滩坝建立第一个支部。沿着这条河就能走到读书的小场镇——澌岸沱,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巴河水流至梭滩河时,盘旋为沱,其声嘶嘶,建场于沱岸,以嘶为澌,故名澌岸。岸上经年芳草萋萋,三年的初中生活里,偶尔也曾从书堆里偷得闲暇,和同学们到河边撒欢,走过漫水桥。但又和它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作为从小生活在只有池塘、冬水田一类水资源环境的人,对一条河不了解,只有敬畏,不敢轻易走近。这条河再往下走,就是外婆家,从一重松林坡下去,即可到达河边,外爷喜欢捕鱼,外婆家里干鱼河虾从未断过,在外婆家,我第一次尝到河产品另类的滋味。那时从不知道这条河对我意味着怎样的意义,它离我亦远亦近。
澌岸至巴中县芦山乡公路于1985年12月通车,公路与河流并驾齐驱,沿着这条河流逆流而上,2002年我走到了巴中。孩子出生后,我们会时常带孩子去大东外街的巴河边玩。夏日黄昏,扶老携幼,穿过一片陈旧而杂乱的老房子和青石板路。那时桑园坝还是一片葱绿的田野,连接着狭窄的巴河堤埂,穿着小背心小短裤的孩子就在沙地挖沙子,大人们便摇着蒲扇坐在堤埂上纳凉,享受着乡野的乐趣。有一次我们乘船渡河到达对岸,穿过岸边的油菜花田、胡豆田进入中坝的城中村,在那里我第一次认识了玉兰。后河桥上下都有渡口,花一块钱就能乘船到对面,乘客犹如过江之鲫。只是三号桥和后河桥下偶尔也会干涸,露出大片的沙滩和鹅卵石。有时也会怀揣疑问,每年春风一度,绿了江南岸,野鸭嬉戏,白鹭翻飞,湖光山色,倒映水中,如诗如画。丰水期的巴河是最美的,为何不蓄水呢?
在平昌乡下居住15年,如今在巴中这一块冲积平原又居住了21年,巴中已经成为比老家居住更长的地方。见证了巴河与这个城市共同成长。2016年,李家湾闸坝下闸蓄水,巴河告别曾经不时干涸的情景。从污水处理厂到李家湾闸坝拓宽了马路,沿路遍植花草树木,微风拂来,杨柳依依,花团锦簇。谓之“巴中柳津湖水利风景区”。对岸全线建设了步行道,几年间便形成了树木蓊茂、花草葱茏之势,漫步于碧波荡漾的巴河之畔,一天的疲劳便烟消云散。早上去跑步,晚春时节的一丛蔷薇,抑或初冬的一树黄叶都让人欣喜。有时还会遇上有人手执画板写生,有人摆开成套的乐器吹拉弹唱。总想写一篇文字,题目就叫河边故事多。
《老子》里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为脉,以绿为魂。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巴河有“日出江花红似火”之景,更多的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滨河之畔还在不断改造提升,要让巴河变“5A”景区。大佛寺饮用水保护区下游,碧水青天,长堤缀翠,每到夏天聚焦了诸多来此纳凉的市民,游泳爱好者携带着“跟屁虫”畅游过江,人们称这里为巴中的马尔代夫。新闻上称巴河大佛寺至李家湾闸坝段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将于今年十月完成,有巴山夜雨、花堤廊桥、回风疏影、巴人飞天、悠乐碧滩等景点。光听这些名字,已叫人向往。
光雾山是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支柱,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本身对光雾山有诸多向往。2018年,市属国企改革,随后我也机缘巧合进入文旅行业工作,与光雾山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沿着这条河流多次往返。
有水的地方才有家园。乡村扶贫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饮用水符合标准,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高山出好水,从光雾山玉泉源头喷涌而出的水是值得信赖的。三汇镇是最能证明这一渠河水的纯净的。多年前,还没有开展环保治理,据说那时站在渠县三汇镇的三条河流汇入之处,能明显看到巴河水较之另外两条河流的澄澈,饮着巴河水的我立即幸福感爆棚。
少年时,总把希冀的目光放在一座城市的灯红酒绿、市井繁华之中,很少关注一条河怎样朴素地流淌着。当我得知巴河从川陕省界处米仓山系铁船山北段(巴中市光雾山镇)源头到巴中,在曾口镇左纳木莲溪后流入平昌县境内澌岸镇,这条河竟然构成了我生命历程的直线。从年幼求学到成家立业,巴河早已彻底地融进我的血脉。半生旅程,我还没有走出巴河的距离。日复一日从柳津桥到东门大桥沿河而行,我有过小收获,也有大失意。巴河用它博大的胸怀,接纳我的成败得失,陪我度过人生的欢喜悲忧。认清这个事实,它瞬间就变得亲切,似乎知道为什么有个名字叫“母亲河”。我无法不对它满怀深情,也许,它不亚于家乡的父老,也许从不闪亮,但也从未缺席。
《沦陷,或与玉湖书》
作者:李常青
原谅我,人到中年依旧对于扑面而来的美好无法抗拒
再次沦陷在一湖山水动荡不安的春色里
一双野鸭惊起的小小的波澜
和一朵黄花搅动的晚风,像我无意间回首的
玉湖·夜饮
还要有酒,来一壶炙热的诗意与火光
与玉湖夜色微澜的美好相互印证
幸好,酒后失言时我们没有忘记守住各自的秘密
幸好,命运没有在我们遗失的剧本里埋伏下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春天
不再为一次唯美的抒情各执一词
在玉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中
我们内心的悸动如出一辙
只是当我们穿过烟雨楼台望向湖岸的
人间烟火时,你有不曾醒来的梦
我有仍旧执迷不悟的孤独
如同最后,在希望小镇,没有陪你邂逅到那株饱含诗意的米兰花,是我的失误
小镇※随想
上岸的石头书生般秀气,发髻湿润
他面朝的山下春色一湖
远方初阳升起
纸舞流云,墨香依旧
空着的龙泉书院仍有绕梁的琅琅书声
寄语桑麻,吟唱明月
※玉湖东岸,有华润希望小镇及龙泉书院。
水上行船,岸上开花
你给我的,都是人世间最好的美
如同此刻,我不能亲口说出的爱
包含了最好的青春和秘密
像一只从诗歌中出走的蝴蝶,朝一湖命运的深蓝
轻轻叩响关于爱情的憧憬与风吹草动
玉湖·夜游
最好在月光下,沿一条小路
每一片叶子,都深情地绿过
每一朵花,都有明净的灯盏
还好,醉了,没牵你的手
在人间安宁的夜色里
我们都是赎罪的人
栖息与告别
不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不忍惊动那些忘忧的水鸟
在彼岸,米兰花开
赋诗的人,纯洁得恍若隔世的香草和美人
多么想就此安顿下来
在开阔的水上
种下晨光、庄稼、晚风和牛羊
种下对一片炊烟和蛙鸣按捺不住的向往与热爱
这一生,无须忘却、怀念与安葬
我就栖息在你的水湄或者树上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杨 蕊
西南小城荥经,河流纵横交错,有一段被叫作杨柳河,河名源于河岸边一排排挺拔的垂杨柳,倒与大词人柳永《雨霖铃》里的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异曲同工。我出生且成长在这杨柳河岸边,想来如今从事水利工作,大抵是从出生起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至而立之年,也算走过一些山川,感受过额尔齐斯河的清澈凛冽和秋意渐浓,也在如玉的赛里木湖岸信步而游,看雪山与湖面的神奇碰撞,曾泛舟在如画的漓江上,体会过“远山青如黛,寒水碧生烟”,也曾去过洱海那样有风的地方,蹬着自行车,闻着各种花香气味,看鸥鸟在水面上空自由来去……但每每回想,走遍万水千山,最好的山水还是来自故乡,来自故乡的杨柳河岸。
杨柳岸,有风有月。荥经小城夹在汉源的清风和雨城的雅雨之间,素有“家在清风雅雨间”之名,小城既有凉风习习的干爽,也有雅雨纷纷的湿漉,这清风与雅雨的交汇最直接体现在夏天傍晚的杨柳河岸。
闷热的夏夜,一排排垂杨柳摇曳生姿,像给绵长的河岸挂了一大串碧绿的珠帘一般,长长短短又层层叠叠,如果逢着下弦月末,残月如梢,河岸边有晚风伴着杨柳,有歌声伴着舞蹈,有汗水伴着嬉闹,有灯光伴着残月,乘凉的人、散步的人、跳舞的人、摆摊的人……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老人们三三两两,摇着蒲扇,坐在藤椅上,借着月光聊着岁月漫长也短暂;中年人结伴而行,或推着婴儿车享受天伦之乐,或甩着手膀子大踏步前进在绿道上,边走边聊着一天的过往与得失;小孩子们则是在新建成的宽敞河堤旁你追我赶,好像河风在追着他们捉迷藏一般快乐,又或是在岸边坐着摇摇车、玩着挖沙子,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摆摊的年轻学生们打着充电灯,小桌子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在月色的衬托下显得很是好看,如果遇上买卖了,往往也要讨价还价一番;小吃摊位前的人来来往往,端上一碗红糖冰粉,一天的炎热也就挥之而去了;最是热闹要数河岸边跳广场舞的嬢嬢,跟着音乐,吹着河风,大方又自信地随着音乐节拍跳跃,向一天之疲倦挥手再见,也向明日之到来致以期待。
往来于杨柳河岸,偶然遇见熟人,大家点头一笑,寒暄几句,互相问候,又各自走去,汗水随着河风吹散,笑意写满双眼,若是抬头望望月儿,再看看平静的河面,不免会有“此处西南待好风”之意。
在杨柳岸伫立而望,还能清晰地看见近处兰家山上的文严塔,夜晚塔面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十分夺目。文严塔日日夜夜俯视着脚下流淌而过的杨柳河,虽无言语,却好像老朋友之间,情感只可意会,无需多言。两者,一个光彩靓丽,一个安静流淌,一个立于高处,一个蜿蜒在低处,一个动,一个静,一个屹立而坚挺,一个逝者如斯夫……给夜晚的荥经县城带来了不一样的碰撞感。人们往来于杨柳河岸,总要不自觉看看高塔,又看看河面,好似帮两位老友传递着情意一般,想来很有些意境。
杨柳岸,还有一碗特别的面,荥经人民亲切而形象地叫它挞挞面,“挞”字使得做面的动作感油然而现。吃挞挞面的人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一点,一茬茬地来,一茬茬地走,络绎不绝。在荥经有这么个说法,随意挑一家挞挞面店,你都不会失望。面要挞,类似鞭挞之意,通过反复拉伸、反复与案板的亲密接触,面条越来越软,也越来越筋道,往往几根面也就是一碗面,再加上口味多样的原汤牛肉、红烧大肉、清汤杂酱、美味三鲜等臊子,一碗热气腾腾又充盈着勤劳致富的挞挞面便生成了,荥经人民元气满满的一天也自此开始。
坐在杨柳河岸边的挞挞面店里,挞面声与吆喝声此起彼伏,汗衫与西装比邻而坐,清汤与红汤交相辉映,五湖四海的人相聚在小小的一方天地,目的统一而简单,都是为了这小小的一碗挞挞面所带来的舌尖上的快乐。吃完面往往还要喝几口面汤,不管红汤还是清汤,喝过才算把这一碗挞挞面给吃透彻了,这里的人民习惯用一碗面来迎接美好的一天,朴实又充满仪式感。
大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独特的那碗面,它不仅开启了一天的新日程、承载了味觉的美好体验,更是游子心中的一方圣物,好比炸酱面之于北京,热干面之于武汉,小面之于重庆,牛肉面之于兰州,有面食文化的地方,往往更有烟火气,也更容易牵动在外游子的心吧。
依托多年河湖长制工作的耕耘成果,如今的杨柳河水,比往昔更加清洌可鉴、澄澈明净。再次站在杨柳河岸,看恣意潇洒而去的一江碧水,似能体会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落清秋意味,但更多的是人间皆安的烟火味道,是绿意、是平和、是心安、也是归处,承载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杨柳岸,还是一样的晓风残月,却也不是一样的晓风残月。
《青衣碧波》
作者:张小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水,总是会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铭下融入骨血的记忆。
在雅安雨城,有一条贯穿整片城区的江。
青衣江,又名羌江,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流经宝兴在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又如血脉支流一般汇入浩荡长江。
青衣江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名叫青衣水,又称沫水、大渡水,以青衣羌国而得名。
记得很小的时候,入夏晚饭之余,父母就会带上哥哥和我来到青衣江畔纳凉。
江岸有很多鹅卵石,被不知疲倦日夜奔流的江水打磨得圆润光滑。我们喜欢捡各种有着好看图案的石头当作“宝石”带回家——这块是一匹骏马,那块是一位仙女,这块是一群山峦,那块是一棵青松……大自然用抽象的图画语言为孩童的想象注入源源不断的惊喜。还有奇特的“打火石”,是一种纯白的大理石,两块这种石头相互摩擦碰撞后就会很容易擦出火星,这可是野外求生的好器物!暮春初秋,我们也会拾些木柴,带着锅碗食材到江边,用大石头支起一个简易的炉灶野炊,不管自己包的抄手饺子有多难看,就着江水煮沸后都是儿时最爱的美味。
那时的青衣江主干清澈冷洌,蹚水时偶尔会见到小指头长的鱼苗,伶俐地在没膝的水里窜来窜去,人们都喜欢在河岸玩耍。但江流自西向东流入青衣江大桥以下后,便是多数人不愿去的所在。因为青衣江大桥东面建有一个造纸厂。彼时为了经济发展,各地都在搞厂矿,造纸厂的臭气是雅安城里所有人的噩梦,一旦到了放气时间,大人小孩都掩鼻捂嘴,而且每天都得来上这么几遭,惹得人们怨声载道。青衣江大桥下的回旋湾里也因此时常堆积着泛黄的泡沫,水位一降,裸露的石头上就凝着一层壳一样的污垢,那里别说鱼儿了,连水草都不能生长。
抱怨是抱怨,但也没有人会反对些什么,似乎那便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宣布造纸厂撤厂,雅安人才又享受到清新宜人的空气。
人们对江河的利用还有取沙取石。青衣江的河沙质地细腻、卵石众多,是建筑用的好材料。很早以前,谁家要砌个墙盖间房,都可以背上竹篾背兜去挖沙背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渐渐地采沙采石成了一项产业,再后来,产业渐渐向少数人手上集中,一台台挖沙机碎石机开始对河道进行疯狂地采集。大家看着大大小小的机具在河床上密布,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后来政府提出这么做对河道生态的危害,才完善了对采沙石的控制管理政策。
有江河的地方,便需有渡船或桥梁。据《雅安市志》记载,解放前,政府是没有能力修建跨江桥的。在青衣江上设有平羌渡、宋村渡、麒麟渡,并在周公河上设有澄清渡、周公渡,合称为“雅安五渡”。每逢节庆乡场,渡口人头攒动。可渡船的通行量毕竟有限,雅安人多么希望能有座大桥沟通南北啊。50年代,在青衣江上,终于建起一座由苏联专家援建的桥——雅安大桥,那也是当时西康省内最长的一座现代化公路桥梁。然而绵延数十公里的河面仅有一座桥是远远不够的,80年代,雅安人开始自己规划建桥!西门大桥的设计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雅安人为了这座桥也是“拼”了,当时雅安地区交通局的高荣清担任了西门大桥指挥部的负责人,50多岁的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晒得皮都脱了两层。那时也没有多少现代化机具,人们肩抬背扛手推车,一包一包一桶一桶地运砂石混凝土,工地上始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但如期完工,还生生将原本打算只建一座西门大桥的钱省出来又建起了一座人行便桥——北门大桥!我还记得读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本上都报道了这个“一桥变两桥”的故事,堪称中国桥梁界的一段佳话。
后来,雅安大桥承载负荷过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5年,雅安人在相同的位置上拆旧新建了彩虹桥;再后来,北门大桥几经扩建修葺,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极具特色的“雅安廊桥”;再后来,青衣江大桥、西康大桥、大兴一桥、大兴二桥……一座座桥梁在青衣江上相继建起……有江河,一座城市便有了灵气,有桥梁,一座城市更有了骨骼。
那架古色古香的廊桥,成为雅安的一个地标,外地友人来雅,我们总爱带他们到桥上逛逛,看看清晨升腾的雾气,品品禹贡蒙山的香茗。
2003年,腾讯“灯下文字”文学社区的朋友相聚雨城,从繁杂拥挤的大都市来到这个虽小巧但精致的小城。一群诗人诗性大发,连连称赞雨城水美山秀、空气清新、宜人养心,在这里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名文友说,雅安好美,特别是这条江,两岸灯火霓虹,夜深欢宴渐散,让他不禁想起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用如画的句子构造出在静谧的羌江上与友人惜别的场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临江袭风,似乎也能感受到千年前的江水穿越时空,将相同的情愫带给怅然别离的人。
他说这话时,江水在脚下轻缓地流过,碧波在静夜里潺潺应声,仿佛回应着,它亦能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情感相似的喜愁悲欢。
《神奇多彩的大川河》
作者:王尧江
大川河如莽汉般穿峡咆哮而出,在飞仙阁大坝前竟然像淑女般文静地放缓脚步,形成了一大片水域。这里青岚环绕,碧波涟漪,野凫戏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方有故事的水土。相传大禹根治了水患,妖龙便四处流窜,寻访安身之地,见此地山明水秀,便欲堵江造海盘踞于此。它从昆仑山搬来形似石笋的巨石置于峡口山峰上,意欲施法将两山合拢后,再插入巨石堵江。岂料被二郎神察觉,妖龙弃石仓皇逃窜,二郎神紧追不舍,追至都江堰终于擒获妖龙并将其囚于江底。二郎神担心两山合拢后山民无声息之地,急急赶回。但见一白髯老翁已经施展法力将两山牢牢锁定。二郎神大为感动,正欲道谢,老翁已化为仙鹤驾云飘然而去。此后,人们便称此山为石笋峰,山峰上的巨石为飞仙石,山下的这片湖为石笋湖。
1990年,政府在此筑建飞仙阁大坝蓄水发电。石笋湖的水域更广、更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芦山北部的深山中,成了鸟儿们栖息的天堂。
距石笋湖数里的峭壁公路下是冒石子。此处乃旧时邛州始发至宝兴盐井(古称夏阳)的茶马古道必经地,其南北两面分别是高耸入云的断口山、九鼎山,下面是汹涌咆哮的大川河。商旅背夫穿过崖壁羊肠小道,越过天生石桥,在大拐弯处,一株粗壮的酸枣树兀然映入眼帘。枝丫繁密,盘根如虬,顽强地生长在道旁岩石缝中。行人手扶大树,俯身便可见树下数米处一股汩汩涌出的泉水。冲泉眼疾呼“冒——石——子”,立时,粒粒小石子便随泉水喷涌而出,声音越是高亢,喷石越多越高,令人啧啧称奇。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七彩宝石冲天冒,天生石桥通夏阳。俯身疾呼冒石子,男女老幼笑弯腰。”说的正是这一奇观——甘泉喷玉,当地人称冒石子。清咸丰八年的《天全州志》对此奇观专门有记述:“甘泉喷玉,即冒石溪泉,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大川之大岩窝。水涌出有五色小石,随水常涌不竭,光洁如玉,人多取以观玩。”
传说泉底有泉眼七孔,中间冒孔略大,呈众星拱月之状。冒出的石子,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内嵌暗花,有的通绿如翡,有的洁白如玉,红豆粒般大小,温润细腻。更为神奇的是,取石粒冷敷眼睛,治疗火眼有奇效。也有村民填充石子为枕,改善睡眠质量。甘泉喷玉,源源不绝,日积月累,逐渐堆积起一座座彩色的小石子山,村民用以铺路,俯瞰如彩缎,绵延数里,蔚为壮观。清嘉庆年间的天全知州杨道南曾赋诗《甘泉喷玉》:“涌池何来百斛泉,中涵美石跃深渊。桑田沧海原无定,疑是当年种玉仙。”令人惋惜的是,1984年修快乐至南宝山公路的时候无法避开,这个奇观被掩埋在了路基下,唯余散落在周遭的七彩细石。
往前,弯更急路更险。每疑峭壁阻隔无路,总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抬头仰望,援通桥凌空高悬,横架在两山之间。桥下是近百米的深渊,夏、秋季节,一碧绿、一赭黄的两条河水在此汇合交融,呈现出一幅奇异的青绿泼彩山水画。倚桥远眺,怪石奇峰隐现于缥缈云雾,七彩的河水缓缓流入云雾深处,恍若瑶池仙境!
傍晚,回到石笋湖边一农家乐食宿。开门推窗,眼前便是一幅绝美的超级油画。主景是泛着霞光的石笋湖和暮霭中苍莽的石笋峰。晚霞的余晖将近湖、远山和瘦长的飞仙阁大坝渲染成炫目的金色。
近些年,政府科学合理地开发大川河景区,实实在在惠及了当地百姓。像我们今晚食宿的这种农家乐,在大川镇还有近二百家。接待游客的收入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理念。
《我是一尾白鲦鱼》
作者:李 靖
《庄子.秋水》中记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这是23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与惠子关于鱼乐与否千年之争,文学家兼哲学家庄周见鲦鱼出游从容便断定这是一群快乐的鱼儿,政治家兼惠施以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周借力打力怼了一句:你又不是我,咋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漂亮!千年争论,万载回怼!
庄惠之争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这点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一尾白鲦鱼,他们说的那群白鲦鱼就是我祖先一族,我就是那群鱼的子孙后代。
我是一尾白鲦鱼,沫水河中的白鲦鱼,虽然是一种初级淡水鱼,但对水质要求很高,多少年来我们从容不迫自由自在游弋在青山间的绿水里。
青衣江溯流而上就是我的故乡—芦山。芦山,地处神秘的北纬30°,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因多雨,气候温润和湿润,罗纯山逶迤绵延百里,沫水河汩汩流向雨城,这里山环水绕,林木葱茏。清风雅雨,汲泉承露,千年文化的底蕴,酝酿出带有诗韵的浪花,堆积起创造奇迹的沃土。
沫水河,古时候称作“青衣水”。沫水河中游,看远山翠峰,最后一抹彩霞退去,祥云绯红印染天际;近水含烟,波光潋滟中一帘月色,静谧的让人不能心跳。
我在河中徜徉,休闲地吐着水泡。晓春,与垂柳共舞,舞姿婀娜曼妙;盛夏,在荷莲下嬉戏,荷叶田田青照水;浅秋,捡点点落红,在诗词中缱绻;隆冬,衔半片雪花,品流年的欢笑。
与沫水河相恋千年,百里桃花红两岸,与尔共婵娟。都是这条河赐予我鱼生,我甘愿十世为鱼,只因我对这条河爱的太深、太真、太多,是岁岁年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爱到天荒地老,从未疲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水面,波光粼粼,远远看去,河面上好像一匹流淌的绸缎。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捉迷藏,在水草里嬉戏,在岩缝中穿梭,时而潜到水底向大螃蟹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把小鸭子们吓一大跳……哈哈哈,别提有多快乐啦!
正午,火辣辣的太阳高照,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红花都倒映在水面上。我穿梭在倒影中,游进了他们的怀抱。“嗨,我爱你们,美丽的大自然”我挥着鱼鳍向他们一一问好。
黄昏,倦鸟归家,羽毛掩映出落日的余晖,把河水浸染成了金黄。于是,岩石金黄,水草金黄,小虾金黄,我也成了金黄。我用尾巴用力划水,河水流淌,把一抹金黄镕进了天边的夕阳。
夜晚,微风轻拂,月如银盘,星光璀璨。月亮、星星都迫不及待地“跳”入河里,和我一起水中旖旎荡漾。我和她们从未如此之近,就在眼前,就在唇边,伸鳍可及月华星轨的边缘。我枕着星月恬恬睡去,梦见跃过了龙门飞上了九天。
我的鱼生本就该如此地幸福下去,但鱼生宛如人生,天有不测风云,鱼有旦夕祸福。那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天变得很黑很黑,我晕头转向感觉喘不上气,我以为生病了。我挣扎着探出水面一看,天哪!是世界末日吗?河水怎么变成臭气熏天的黑色?而且,水面上层层叠叠漂浮着同伴的尸体,水鸟的尸体,小动物的尸体,还有好多好多的泡沫和白色的垃圾,其他河流情况也如此的糟糕。
人类的贪婪欲壑难填,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涂炭生灵。他们在河的上游违规修水电站、建工厂、盗采砂石、侵占河道、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特别是简陋不堪的造纸厂,排出熏天的恶臭气和酱油般黑水,在水面上形成巨大的浮沫,被风吹起漫天飞扬……我的同伴们要么被排污废水窒息缺氧而死;要么被水电站大坝阻断其洄游通道撞坝而死;要么被盗采砂石破坏生态环境被活活饿死,要么被拦河网、绝户网一网打尽;即便侥幸躲过这些,电鱼器、毒鱼药、“迷魂阵”步步惊心,样样要命,我们做鱼真的太难了!
看着同伴的尸体,我心像针扎了一样,痛苦极了,回想起在清澈的河水中玩耍的情景,不禁流下了眼泪,眼泪多了,河水便有了咸咸的味道。
那条曾经美丽的河,臭气熏天流淌得毫无生气。我爱他,但不得不忍着痛拼命地逃离,离开了家乡,去他乡流浪,流浪远方……
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环境被破坏在无限地恶性循环。最终,将无人能幸免而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人类也在反思,也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听说,人类为了保护我们,下定决心要恢复那些曾经美丽的河。2017年他们推行河长制,从治理源头抓起,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体系,并鼓励设立村级河湖长,这组织体系可谓是细到了枝梢叶脉。同时将河湖长的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监督考核都是深抓实干落实到位,
他们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推出了河湖体系、河长体系、制度体系、推进体系、信息管理等“五大体系”,使河湖有了守护者和代言人。每位河湖段的河湖长严格做到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的六个大任务。
他们不辞辛劳地坚守岗位,在对河湖巡视中注重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湖“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监管、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码头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禁捕禁渔、水源涵养区管理保护、河道岸线及沿江森林或湿地保护等河湖长制“5+9”重点工作推进。他们还在重点辖区水域用监控、无人机、遥感卫星等辅助设备,做到万无一失,常抓不懈。
在他们的努力下,沫水河流域,天蓝了,河畅了,水清了,岸绿了,花香了,蜻蜓飞来了,蝴蝶飞来了,蜜蜂飞来了,白鹭飞来了,丹顶鹤飞来了,中华秋莎鸭飞来了,鸳鸯结伴飞来了,光屁股踩水的娃娃也来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盛满了整条小河。我,也停下了流浪的脚步逆流而上,对着小河深情地呼唤:“小河,您好!我回来了!回来了……”
我们白鲦鱼在芦山叫白条子,我的伙伴们真不少:桃花鱼、十八子、麻鱼子、雅鱼、石钢鳅、黄辣丁,娃娃鱼、江威鱼、虫口,和猫子鱼(芦山独有),对了还有大螃蟹小虾米他们都回来了。我们和从前一样无忧无虑,在小河里捉迷藏嬉戏,时而吐着泡泡,时而跃出水面,沫水河又热闹而祥和起来……
两岸杨柳由枯枝到发芽,是春天到了。柔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拼命地伸到河中间,“喂,小鱼,快醒醒春天来了”她把春汛第一时间告诉我。于是,我顺流而下悠游雅河,将春天的消息告诉了青衣江,告诉了大渡河,告诉了长江,告诉了大海……“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芦山县就有2300多年的鱼乐与否的庄惠之争,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耶?然也然也!庄子说得一点不错:出游从容,自由自在就是鱼乐的最高境界,比如在爱河护河严管河的当下,我们雅安市长期位列全国水质第一,空气质量第三的好名次。我们在这山明水秀,空气清新,风和日丽的家园生长,怎不自由自在,怎不放声歌唱?!
我是一尾白鲦鱼。深沉地爱着故乡,爱着美丽的生我养我的河—沫水河,她,清澈见底,无论好与不好我都在这里,对她不离不弃,河水带着我们生生不息……
《心泊黑龙滩》
作者:王力钧
湖波映晴空,岁月缭回音。
日月星辰落,一盏烟波清。
盘引时光,得历史之底蕴,不负山水,育一方钟灵毓秀。
在黑龙滩,去踏青,在鸟鸣啁啾中觅得一缕春意;
去闲坐,在沧海桑田中寻得一丝悠闲。
二月下旬开始,根植于大地的自然力量蓄势勃发,春的生机浸润着陵州的每一缕风、每一方土。
大清早从县城出发,顺着天府大道一路向西北方向开车行驶,绿意泼洒,流淌在清晨刚刚苏醒的烟火气之间。穿过车水马龙的主城,穿过流水潺潺的公园,穿过英雄广场正在打太极的人群,一条绿色清澈的河流渐渐映入眼帘,并且越来越宽,越来越壮阔,路上的山林在桥那头高高耸起,云雾缭绕,霞光微照,映衬着白白的房屋,一切宛如仙境。心中暗暗提醒:“不要贪恋路上的风景”,还要继续向前走个大概几公里,才真正来到了湖山共融的自然区,也即平原边陲的“川西第一湖”——黑龙滩。
水光潋滟晴方好,黑龙碧水画中游,黑龙滩的春天,有梅花绽放的暗香浮动,有桃花盛开的灼灼其华,有樱花吹落的唯美浪漫,还有油菜花田“穿透肺腑”的热情怒放,“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数不尽的春花,看不完的春色,在湖畔张开手,随手抓一束风,流过指尖的,便是一整个春天。
在爱默生的《海岸》中,他这样描写对海的热爱:“你洁白、丰富、坚强,却依然宛如六月的玫瑰娇艳美丽,恰似七月的彩虹绚烂多彩,你的呼吸创造了温和宜人的气候,你冲刷了人们记忆中的创伤与忧愁”。多数人对湖海的想象,似乎都是澎湃宽广的,但黑龙滩这片“海”,却默默无闻地滋养着陵州这一方水土,神秘、广袤、干净、治愈,比起澎湃的都江堰、汹涌的岷江,黑龙滩多了一份浅笑安然的温柔。人生不同岁月,或许我们都有热爱它的理由。
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黑龙潭镇,任凭在何处登高望远,都会觉得悠悠青山触手可及,森森碧水荡漾脚边。她的绝色,就在于湖岛芊芊,无处不有且永远不凋的青黛;她的天骄,也在于水天相连,山水林湖皆是一派碧翠!
于是,无论上山还是入湖,都会感到心旷神怡,深有“将身蓬莱岛,疑是天外客”的飘忽和悠然;于是,你更会感知:在山水相浸浓绿无底的黑龙滩,无处不是人间福地,步步能聆山水清音。不要说做她的山树湖草,即令是赤石秃雏,不消多少时日,也会被她的无边无沿的大青绿,炼染成一块碧玉,羽化成美丽无比的翠鸟。
可谓,“岛生万物,浩浩阴阳移,年岁化绿洲”。黑龙滩这片“海”,充满着灵动、真实的生命力,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85座群岛星罗棋布,似一把撒向水面的珍珠,散落水中,变身为一座座千娇百媚的小岛,娴静如玉。数十座小岛如水上盆景,各自伸展,各有生态,又浑然天成,俯视时俨然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潜藏着不可分割、妙不可言的默契。
曾有幸目睹过黑龙滩的日落,虽然是好几年前,但当时的光景,回想起来仍然每每触动——朦胧的光线充斥着整个睡梦中的湖面,水天一色的远方,西沉的太阳露出半个若隐若现的脸庞,橘红色的晚霞像一层薄纱铺在水面上,泛着淡淡红光。湖水与碧岛好似恩爱千年的神仙眷侣,水缠绕着岛,岛庇护着水……那时就惊觉:“这画中的景色,不曾想到真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大家一起在坝上拍了很多照片,笑着闹着,直到太阳完全落山才从岸对面赶回山庄。
那天晚上,就着星空、虫鸣、抚岸的波涛,大家聊至半夜,谈童年,谈学生时代,也谈如暗夜一般捉摸不清的未来,但暗夜里终究也是有光的,虽然熹微,却足以慰藉孤独的灵魂。下次的再聚,不知是何时,日落天天有,但已不是那天的日落,重逢也会有,却也不如当初约定的那么简单。
每一次虽然都是轻轻走过,但黑龙滩会在一直这里,守护我们的记忆。我一个人之前在仁寿时,也经常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去黑龙滩沿着公路走一走,不管是遇到了什么挫折,有时光是到岸边坐在椅子上发发呆,看看刚被“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剪出来的柳枝或者刚刚“出墙来”的红梅,再不济俯下身子,和湖水来个亲密接触,内心便渐渐平静。即使有再大的难处,也会被抛于脑后,所谓“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一直都觉得,黑龙滩包容了我很多情绪,也包容了我的青春和成长。
行于在自然之中,看诗意滋长,任岁月悠长。黑龙滩的美景,黑龙滩的四季,黑龙滩的温情,黑龙滩的历史人文,共同作用,才最终构成了她的完美无瑕。
黑龙滩是一个生命的机体,她在历史中诞生,将来也可能在时间中消亡。假如把黑龙滩的兴衰放在宇宙的时空中,她又短促得使我几乎来不及对她投出一瞥,犹如将我的生命与黑龙滩相比一样。然而如若截取她生命史中的一个片段,使我们能够直面她的存在,那么她匆匆的步履便骤然慢了下来,慢得与我的生命同步,我就能够接近和理解她了。对于她,这个最小的单位,是一次大水漫灌,或一度草木枯荣。
于是我跟随一阵湖畔的风,一起走过这个短小的历程,写下这一点小的感悟,聊以自慰,聊以回敬时光。
《那滴奋斗的水》
作者:苏万娥
父亲蹲在田坎上,看着已经裂开口子的稻田,还有那稻田里一条条发臭的鲫鱼。父亲用他那黝黑的双手捂住他的脸许久,只是,在父亲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到目光里的坚定。
这时,父亲起身快步走到屋后面,在水井边停下,打开水井盖准备提水时,遭到母亲的阻挠,说水都被用光了一家人煮饭喝水洗衣咋办?父亲却还是固执地把抽水管子拖到了稻田边,开始抽水到稻田。那刻,我看到父亲眼里带着希望。
后来的那一个月,每天晚上,父亲抽水井里的水去灌溉稻田,而每天早上,母亲抽水井里的水,给一家人煮饭。只是,每次抽起来的水很浑浊,用完一缸的水时,水缸底往往是一层厚厚的淤泥。有天,我看到母亲一边清洗水缸里的淤泥,一边抹眼泪,还一边抽泣着自言自语,说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有个头。说完,我看到母亲的一滴眼泪滴进了水缸里。那段时间,一家喝不上干净的水不说,衣服也洗的跟泥一样的颜色。
还好,那年,稻谷勉强有点收成,只是许多谷子最后成了秕谷。为了填饱肚子,一家老小不得不连米糠一起弄来吃。吃得大家肚子有时胀气,有时干呕发吐。
第二年,父亲早早地把田坎加高,蓄了满满一田的水,插好秧,等待一年的大丰收时。可是,那年发生了洪灾。一夜之间,冲垮了田坎,冲倒了稻谷,甚至有些稻谷还被连根拔起。
洪水退去,父亲弯着腰,站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扶起那一根根快要成熟的稻谷。父亲的叹息是一声接着一声,而我在父亲的叹息声中,深深体会到农民的不易,也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这靠天吃饭的日子。
所以,辍学在家干了半年农活的我,再次走进课堂。只是,母亲含泪卖了家里那头要下崽的母猪,父亲拿着家里唯一的一块腊肉走进了校长办公室,希望校长能接受我。最后校长没有收下那块腊肉,但同意我读书。走出校门口时,我从父亲的眼里看到了憧憬。
后来的三年里,每个月,我背着母亲给我准备好的三十斤米,走二十里的山路去学校。每月每周放假回来,我用背米的木桶从半路的山间一个滴水井里背一桶水回家去。因为屋后那水井不知何时早已经干枯,一家能喝到一碗干净的水,感觉都是一种奢望。
那些年,父母在家拼命干农活,我在学校努力地学习。多年之后,当初为了不让洪水冲垮田坎,父亲在稻田边栽的那些果树,如今枝头已经硕果累累。而我也考上了大学,当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后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有了补贴,还有了医保,稻谷的产量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村里还专门修了几个蓄水池,用于灌溉稻田,当初靠天吃饭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今年,老家竟然安装了自来水,这水来自黑龙潭水库的。而当年修黑龙潭水库时,父亲曾挑过碎石,抬过石块,炸过山包。当父亲用他那曾经修水库而残疾的右手,轻轻拧开那自来水的水龙头,自来水从水龙头缓缓流出时,我从父亲眼里看到了幸福。
那刻,我突然想到了亦舒的一句话:流过泪的眼睛会更明亮,努力过的人生才更完美,而奋斗过的水才更珍贵。
《毛河颂歌》
作者:范学清
那流逝的悠悠岁月,
那清清亮亮的毛河,
承载了太多的情思,
流淌着浓浓的思念!
哪怕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
在你的面前,是这样的万般无奈。
如天真纯朴的少年,
投入你温馨的怀抱,
畅游,嬉戏!
如花季少女,
日夜陪伴你流淌,
深情地为你歌唱!
如垂柳鲜花,
妩媚你的身姿,
灿烂你的衫裳!
我该如何懂你,
我该如何赞你,
我该如何护你,
我该如何爱你!
啊!毛河,我的母亲!
您是否听闻三级河长丈量您身长频繁的脚步声?
您可否目睹保洁员冒酷暑,战严寒为你美容梳妆?
您可否感知“清四乱”为你卸载轻装?
您是否知晓15公里生态水域岸线为你披上盛装?
您是否与人类公园,鱼类家园,鸟类憩园共享?
啊!毛河!亲爱的毛河!
李密故里的孝文化传承,
是否伴随你日渐辉煌;
漫水桥头的蛙鸣鸟语,
是否唤醒了你青春年华的回忆;
昔日臭不可闻的“猪市坝”
而今毛河院子旁潺潺清流,
是否洗涤净你昔日心灵的忧伤;
昔日垃圾遍地蚊蝇飞舞的“漏罐子”,
而今的生态湿地公园花香草绿,
是否抹平了你岁月刻下的皱纹;
昔日劣五类黑臭水体,
而今稳定的三类以上水质清流,
是否滋润了你曾经枯寂的身心?
啊!毛河!幸福的天使!
在你慈母般的胸怀里,
我童心般陶醉,
情有独钟般痴迷!
如浅底的小鱼,
在你的怀抱里游弋,
你用甜蜜的乳汁抚养了我,
你用母亲的柔情滋润了我,
让我对你慕拜如仪,
而我,却唯能,
从诗歌的韵律里,
将你的清澈托起,
用手掌感知时空的流逝!
我如歌如诉,
我如慕如泣,
我之与毛河,
又岂止隔断了岁月的距离,
而那歌咏毛河的老人,
又俱何等的浓情,
把你描绘得如此妩媚!
那波心,让我似乎看到了你慈祥的脸庞,
那涡流,又分明荡漾着你宽广的胸襟!
我醒也甜蜜,醉也逸兴!
我心已醉,我情已醉……
《有一种春天叫中华水库》
作者:杨馥瑜
上下千年,地阔天圆,有一方水土,有一块地方叫中华。泱泱华夏大地,川南仁寿,有一个湖光山色盈盈秋水的地方叫中华水库。借中华之寓意,显田园山水之绝美……
似碧玉般剔透,静卧于群山之中;若清雅诗意的女子,行吟于云卷云舒之处。山、水、林浑然一体,勾勒出中华水库别样的神韵。
中华水库(现名劳武水库)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100亩,常年蓄水330万方,库内有情人岛、凤凰岛、仙女岛等六座岛屿,岛上有植被面积100余亩,多种鸟类栖息,风景秀丽。中华水库原先属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华乡管辖,因而得名中华水库,1992年7月,中华乡并入双堡乡;2019年12月,双堡乡划归禾加镇管辖。
时光的脚步,总是这样匆匆。不觉间,离开禾加镇快四十年了。而回眸处,最美的风景,不过是与禾加中学的同学们骑自行车游玩中华水库相依相伴走过的那一程风雨。
那一年暮春,空气清新,阳光正好,我们十几辆二六自行车,浩浩荡荡沿着石子公路向中华水库进发。静静的风咬碎了宁静,树影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不断地向后倒;一座座小山突地耸立,抛回到天边……
中华水库在春天里变得滋润起来,梦乡变得甜蜜起来,笑容变得迷人起来,乡村变得诗意起来。风一吹,湖面的水,撕碎了天空之蓝。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俯身,掬一捧中华水,洒满人间都是爱。屋檐下,浮起袅袅炊烟,门楣里传出银铃般的笑声,惊醒迟飞的鸟儿。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战旗飘扬,人们肩挑背抬,一锹一锄,战天斗地,修建起了中华水库。
在春风里,中华水库有了律动的喜悦;喜悦之上开出了花;花朵之上映衬着笑脸;笑脸之上溢出了幸福。你看远远近近的山顶上,人们种植了排排茶树,弯弯曲曲,伸向湖水中央。层层雾气笼罩着山头,雾蒙蒙的岛子上,那排排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长长的乌龙穿梭在半山腰上,隐隐约约,若隐若现。那采茶的姑娘,长长的辫子,小小的背篓,花格子衣衫在风中飘逸,每一片茶叶都挟着香,占卜着明天的生活。水天一色,树枝摇曳,树影婆娑;鸟声清脆,鸟翅扑腾,带起一阵乐声。
春风里,我就是中华水库岛子上迎风站立的一棵松,不疾不徐,静静聆听湖水呼吸的声音。拾起一朵蒲公英,深深吹出一口气,让飘飞的蒲公英,在春色里拨动希望的音符,飘向远方。再采撷一朵湖岸柳枝,用柳叶的露珠,润润唇,那湖水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们的领队同学俊茹,她家就在中华水库边。她尖起嗓子,朝对面小岛上喊:“哎……哎……,黄叔,我们要上岛,把船儿划过来哟!”“来啰——来啰!”随着回声,头戴草帽的黄大叔撑起了搞,小船悠悠向岸边驶来。
我们十几个同学跳上船,晨雾在山谷间、水面上,随着风儿,轻轻地飘浮;放眼望去,这一池湖泊,就像冒着蒸汽的大锅,整个湖面,都被蒸汽淹没了;微风吹来,蒸汽随着风儿飘散,越来越薄,越来越远……,远处的岛子悄悄地露了出来,在烟波浩渺的水雾间,轻轻晃动。
渐渐地,太阳露出了头,照耀着湖泊山巅。水波间,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缕缕金光闪闪耀动;此时,那一排排茶树,一排排松枝也映在了水中,和着风儿吹动的湖面一起晃悠着;那些头戴草帽,背着背篼采摘茶叶的身影,映在了这个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登上岛子,只见松树成林,碗口大的松树一棵挨着一棵,笔直伸向蓝天,密密的松林就是中华水库一道独特的风景。松林中央,一块又一块巨石矗立,我们欢天喜地爬上巨石玩耍,在石头上找寻枯枝、松果和松针……
水库边,渐渐地有村民来洗衣、洗菜、打水;调皮的小男孩,挽着裤脚,提着笆笼,在浅水里、石缝间,捉螃蟹,抓小虾……
再一次骑上自行车,沿着碎石乡村路,穿过水渠天桥洞子,一股股小水流沿着条石缝隙往外滴,正是育秧季节,水库已开闸放水了。小山坡上,桑果挂满了桑树枝头,一粒粒在水渠的边上昂着头;我们一群小伙伴,跑到水渠边上采桑果吃,虽然绿绿的,还没有成熟;中华水库的水正沿着水渠,浩浩荡荡通往各乡各村的田野;水渠那边,中华茶厂的大烟囱正冒着缕缕青烟。俊茹同学说,刚刚岛子上摘的早茶,马上送去茶厂炒茶了。要趁露水没有干就要赶紧炒,这样炒出来的茶才是上品。炒制的温度,靠的是师傅的感觉;而且自始至终要用手翻炒;全凭手掌感知温度,结合看茶叶颜色的变化,才能炒出好茶来。炒出的茶叶,再按制作茶叶的品种,进行发酵等工序逐步完成……
春风柔柔,拂面而来;茶花朵朵,沁香满径。一树松针,缀满梦境;一汪湖水,靓丽了青春;一段岁月,晕染了回忆。
漫漫人生路,山一程、水一程,那刻骨铭心的同学情谊,是红尘中最美的相遇,也是青春年华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那山长水远的深情,蹚过沧海,越过桑田,在时光深处抵达我的心间,贮存于中华水库那窄窄的情人岛、仙女岛……
转眼,离开家乡好多年了。听同学说,中华水库禁止人工养鱼了,环境越来越美了,一种叫白鹭的小鸟,把家安在了那片乡野地;一群又一群的野鸭在水中遨游,夕阳西下,太阳半个脸落在了湖泊里,湖面清波上,星星点点的野鸭、白鹭在那儿展开自由的翅膀,欢快地扑腾着……
前几日回故乡,透过车窗,远远望见了熟悉的水库,心一下子激动起来:静静的湖水望着我,湖边垂钓的人们望着我,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望着我,那些松林排着队望着我……那些心心念念的茶树呢?似乎没了踪影?
在中华水库的春风里,我宁愿做一只凌空飞翔的鹰,捕捉湖里跃动的每一个音符;用我划下的弧线在天空搭建一座彩虹桥,一边连着金色的太阳,一边牵着洁白的云朵。
《眉山,美丽河湖入画来》(组诗)
作者:祁应旭
碧波传送着幸福和浪漫
曲桥是历史的一个蝴蝶结
石桥垫高春光
鹭鸟的腿脚
探着生活的诗意
白鹭滑下水声
芦苇摇醒传说
躲到渔歌里
青瓦是记忆的旧疤
岁月的烟云
散落在苏轼的诗篇
檐角勾住春汛
花香压低烛光
飞檐挑高月牙
旖旎的波光
映着名人雅士的传说
荷香里拔节着楼影
芦苇抖落烟雨
柳丝缠绕着花期
野兔的脚印
浸润着眉山人的生活
蝶翅的火苗
在诗行里燃烧
牵动了小径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青碧的芦苇
摇落一帘烟雨
脚探进野史
是宋词探出的花朵
飞檐挑落历史的风云
逗留着古代诗人的脚印和余温
橹声退到唐宋的月光里
鱼儿的梦乡
绕着桥影的玉镯
音乐水舞喷泉
变幻着时间和心情
商业水街。红墙青瓦之间
徘徊着古月
檐角荡起蓝空
一把油纸伞
浮现出丁香女子的笑容
婉约的烟雨桥
缠绵着千年的文脉
黑龙滩水库
碧波映着传说
桃花的指尖
掠过的鸟群
如一抹皎洁的月光
布谷声裁剪着霞光
花香拖慢了布谷声
一行水鸟挡住夕阳的去处
暮色从悦耳的鸟鸣里渗出
是唐诗宋词里散落的文字
掬起一朵荷花的记忆
霞光抖落了鸟影
灰鸭的翅膀上
粘着荷花的情调
小船从花期里摇出
鸟雀发出唐时的啼叫
秋光中摇曳的柑橘
镀亮了东坡人的乡愁
叶片样排列的鸟影啄着霞光
星星在浓密的橘林里闪烁
云朵落在笛声上
落花滑下水墨画里的密林
高大的桔树抖蓝天空
记忆翻出婉约的石径
无边的柑橘
如一团团金色的云朵
挨着童年的时光
报恩寺。一缕香火
丈量着山间的春色
摇曳的花朵
是经书里散落的文字
大雄宝殿的檐角
勾住唐宋的暮色
苍劲的古树
抖开历史的风霜
摇曳的风铃
空出花香和传说
星星上的企鹅 · As a reader --> Diffusion Models for Imperceptible and Transferable Adversarial Attack - 阿洛萌萌哒 - 博客园 4 月前 |
有爱心的杯子 · 由Matlab绘制二阶传递函数单位斜坡响应-百度经验 1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