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当全国老百姓还沉浸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时,乾隆皇帝病逝。
那时候,和珅还负责总管乾隆皇帝的丧事。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天之后,自己就被嘉庆皇帝传旨逮捕,以二十条大罪赐狱中自尽。幸运地是,嘉庆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儿女亲家的份上,允许他回到家里,用一匹白绫自尽。
许多人在想:和珅是一个聪明圆滑的人,懂得使用各种办法,对乾隆皇帝百般逢迎,获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他为什么不提前讨好和巴结嘉庆皇帝?难道他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一、在很长时间里,和珅并不知道乾隆皇帝将确立谁来担任皇位继承人
清朝入关之初,曾经因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发生过皇子之间自相残杀的悲剧,特别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雍正皇帝继位后,为了防止这种悲剧再次发生,确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将确立皇储的诏书,密封于一个锦匣内,收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另外,雍正皇帝又随身携带一份,用以对照。当雍正皇帝病逝后,由辅政大臣取下确立皇储的诏书,与皇帝身边的诏书对照后公布。
在雍正皇帝之后,清朝历朝皇帝都采用了这个办法。乾隆皇帝也不例外。乾隆皇帝儿子众多,共有17个皇子。他曾经秘密立过2个皇太子,即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七子永琮。永琏和永琮先后早夭,乾隆皇帝不得不另外寻找皇位继承人。1773年,乾隆皇帝将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的皇十五子颙琰秘密立为皇储——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颙琰从1773年秘密立为皇储,到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除了乾隆皇帝本人,外界谁也不知道颙琰的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和珅虽然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但同样不知道内情。因此,他绝无可能提前去巴结和讨好颙琰。
二、和珅不能无所顾忌地与皇子们结交
和珅的确不能事前知道谁是皇太子,那么能不能“广种薄收”,与尽可能多的皇子搞好关系呢?
这也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清朝初期,皇子们与大臣结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雍正皇帝还在当皇子时,就与封疆大吏年羹尧、步军统领隆科多常有来往,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乾隆皇帝即位后,却对皇子、皇孙结交大臣十分忌惮,不允许他们随意往来。一旦有人违反,将面临很严厉的处罚。
这里有一个故事。
乾隆皇帝的长子是定安亲王永璜,永璜是长子叫绵德。绵德生于1747年。1750年袭封为定亲王。1772年降为多罗定郡王。1776年,有人匿名检举揭发绵德与礼部郎中秦雄褒有来往,绵德还送给秦雄褒字画、食物等礼物。乾隆皇帝闻讯后,派兵部尚书福隆安前往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确有此事。
乾隆皇帝很生气,发布上谕称:“阿哥在内廷读书,理应谨慎自持,不当与外人交接。况秦雄褒不过一礼部汉司员,与阿哥等毫无干涉,非若书房行走之翰林等可比。”这是说绵德和秦雄褒一个在内廷读书,一个在礼部供职,没有工作往来,怎么可以擅自结交呢?乾隆皇帝最后说,“若不示以惩儆,恐诸皇子皇孙无所畏惮,渐失我朝家法”,将绵德的多罗定郡王爵位削去,由永璜的次子绵恩承袭爵位。
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是不可能随便和皇子们保持“友好”关系的。
三、和珅在乾隆皇帝确立皇位继承人之前,已经尽其所能地讨好嘉庆皇帝了
乾隆皇帝寿命很长,当了近60年皇帝后,身体还非常好。为了表示不超过康熙皇帝的意思,乾隆皇帝决定提前禅位,在1795年9月3日,宣布颙琰为皇太子,为举行禅位大典做准备。
和珅在9月3日之前,其实就获悉了这一内幕消息。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将这一内幕消息提前透露给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在这里,和珅的讨好、巴结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和珅的努力白费力气。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嘉庆皇帝是一个很重视祖制的人。他的手里有两个法宝:“圣人心法”和“祖宗旧制”。为此,他拒绝任何改革创新之举。
因此,和珅的这个做法,不但没有获得嘉庆皇帝的好感,反而让他起了厌恶的念头。以至于后来嘉庆皇帝扳倒和珅后,将此作为第一条罪名:“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和珅在将消息透露给颙琰时,怕是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么一出戏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