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喜剧大面上有两种。一种是《没事儿偷着乐》、《耳朵大有福》那种,首先是人物生存环境的真实,然后是人物生存境遇的窘迫,继而,是在这种真实窘迫中寻找小人物的自嘲上的喜剧点。一种是《分手大师》、《美人鱼》这样的,人物生存环境是虚构的,生存境遇上又相对优越,不是小人物的自嘲,而是小资产阶级的自嗨,这种自嗨缺少窘迫感,倒是有很多故意的挠痒痒。
而《恶棍天使》更像是处于两种喜剧电影之间。第一点,是人物生存环境的虚构。这很像《分手大师》和《美人鱼》。我们很难在这种虚构里边直接解读现实主义的意义,只能搞很多引申义出来。《恶棍天使》里边,邓超和孙俪生活在地铁线路的下边,过着要账的生活,而且生活的方式并非现实的,显然是在虚构中存在。《分手大师》虚构动员别人分手的执业师,《美人鱼》则虚构一场人鱼恋。
第二点,人物生存境遇的窘迫问题。《恶棍天使》里边,邓超和孙俪饰演的角色都是窘迫的,都有着生存上的物质问题,甚至于有向母亲借钱还账的桥段。这一点,又很向《没事儿偷着乐》和《耳朵大有福》靠近。《分手大师》和《美人鱼》则全然没有生存窘迫问题。后两部电影更让人感觉有纸醉金迷之意。这种电影,在气质上,类似《小时代》系列。
第三点,是小人物的自嗨,还是小资产阶级的自嗨呢?我觉得,《没事儿偷着乐》、《耳朵大有福》都是底层小人物的自嗨,这种自嗨中其实带着对生活的一种积极面的悲苦的态度。而《分手大师》和《美人鱼》这种,则属于为赋新词强说愁,整个故事的矛盾点,都相对弱化,为矛盾点儿矛盾点。《分手大师》以如何让女方分手为矛盾点,《美人鱼》以杀死还是营救美人鱼为矛盾点,都是离地三千英尺的矛盾冲突,没有地气。
可《恶棍天使》显然又不属于后者,它的最重要的矛盾点,是接地气的:为欠薪工人讨薪。这个终极矛盾点,十分承接了太多的中国的现实。编剧俞白眉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在讲述一个匡扶正义的故事。也因此,《恶棍天使》的底色是不差的,甚至可以用好来评价一下。
这一点,也是我觉得《恶棍天使》强于《美人鱼》的地方。《恶棍天使》对男女主人公立体形象的交代,虽然略显套路化,但章法还是明确的,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也不差。尤其孙俪饰演的角色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对手戏,一下子把孙俪角色为何如此这般说的清清楚楚了。而反观电影《美人鱼》,便缺少这种三五个小桥段把人物形象完全立体起来的能力。在《美人鱼》中,邓超饰演的角色对美人鱼的情感转化太突然,而张雨绮饰演的角色第邓超角色的爱慕更是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立体感可言。这是剧本残缺的严重问题。
《恶棍天使》方面为很多评论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其夸张的表演。这种夸张,在《美人鱼》中也有各种呈现。尤其在《美人鱼》中邓超与美人鱼吃鸡唱歌的桥段,笑点基本为零,为夸张而夸张。当然,《恶棍天使》中,也有为夸张而夸张的各色桥段。影迷是否会心一笑,可以作为这黑猫白猫逮住老鼠与否的唯一标准。
纵观电影《恶棍天使》,我觉得编剧俞白眉是有向《没事儿偷着乐》、《耳朵大有福》这样的纯然的现实主义的喜剧倾斜的意思,它的底色不差,剧本编排上,仁者见仁,我觉得其还算不错。因此,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部烂片,可以一看。
——电影《恶棍天使》观后感
原本打算看唐人街探案的,进影厅的时候被告知票是明晚的,好吧,我也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摆了这种大乌龙了。想着既然来了,那就看看恶棍天使吧,闺蜜也说这电影很搞笑,于是又马上在糯米买了恶棍的票进场。
整部电影轻松幽默诙谐搞笑,一如既往地承袭邓白喜剧风格。影厅坐得很满,中途也没有人立场,笑声一阵接一阵,超俪夫妇为了引观众一笑可谓使尽了浑身力气。片中不少片段都有向经典致敬的痕迹,比如说岁月神偷、再比如说星爷喜剧、古惑仔系列等等。然而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与上一部分手大师所不同地是,除了那让人笑出眼里的梗,还有一份思考和呼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旧胡同、老槐树、邻里间的欢声笑语和亲情都随着滚滚车轮而逐渐远去,换来的是钢筋、水泥、大烟囱;蓝天白云没有了,雾霾占据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领空;科技拉进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心的距离却远了,人变得更加冷漠无情。思思旅馆就像是莫非里的一个世外桃源,他心中仅存的最后一片净土。这里充斥着莫非里所有关于童年、关于爱与家人的回忆。
如果你问恶棍天使是谁?恶棍不是莫非里,是潜伏在人心底的那只魔鬼;莫非里是查小刀的天使,他化解了小刀心中的雾霾;查小刀是天使,她驱走莫非里头顶的乌云,驱散了人们心里的阴霾,还与一片蓝天。这也许还是个梦,但梦也有成真的一天!
也需那些雾霾、那些冷漠、那些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的情与物在你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你只看到了电影中的笑梗,却对电影中那些关于钢筋水泥、扬起的尘土、看不见星星的天空、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情、各种尔虞我诈视若无睹。有人说,对于电影来说,票房就是硬道理。可是,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年代里,票房又能说明多少问题?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罢了。这部国产喜剧电影不是我眼中的一部上好佳片,也绝非是烂片之作。若论本年度国产电影烂片之最,煎饼侠首当其冲,港囧位居第二。(此排名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绕道便是。若是因此做人生攻击,那也绝非君子所为,谢谢!)
说在前,我的评分是3颗星,但和你们一样,绝对认同它是烂片。既然“烂”是事实,那事实就没什么好多讲的。接下来我要说它的优点了,觉得它一无是处的人可以关了,免得吐血。
从首映开始,到昨天的公映,它的评分一直维持在3.5上下,没上过4。微博上可以打半颗星,所以看到很多人给出0.5分0.3分,使足全力唾弃,好像别人不知道它是烂片一样。在这之前我认为2015年院线烂片之最要属《年少轻狂》当之无愧,但是《恶棍天使》的评分甚至比《年少轻狂》还低。但就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来讲,恶棍至少该拿个及格分,好于年少轻狂,好于港囧,好于前任2,今年还有什么国产烂片,不记得了。
看到有不少人给出差评的原因之一竟是因为邓超的粉丝太脑残,如果这也能成为评论电影的缘由,那给出这种“影评”的人也绝对不聪明。
要是有人问我是不是邓超粉丝,我觉得这倒也未必,成为一个人的粉丝具有多种可能,他所呈现出来的电影是好片还是烂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曹保平导演,邓超主演的两部作品,《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我都给了5星。而邓超导演的《分手大师》是给2星还嫌多的。所以一直认为邓超是好的演员,但当导演还不行,要是他追求的只是闹腾一场,博君一笑,有何不可。
《恶棍天使》是什么,答案还是烂片,没人会起疑,我相信就连邓超俞白眉和整个制作团队都心知肚明。所有给出1星2星的人,不过是再次强调一遍,它是烂片,烂得出奇。不过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罢了。
恶棍称不上电影,看到最后知道它是由舞台剧改变,那呈现在银幕上烂透的一切就变理所当然了。本来就是无聊透顶的低俗剧本,导演们自然也没有能力把它变成多么高尚的电影作品。确实胡闹,无厘头荒诞,低级趣味,廉俗笑点,无聊至极,一千个词汇可以吐槽它的糟糕,但人家至少闹得实在。比如,并没有在搞笑之余还硬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地说一番大道理,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整出一个什么毛病什么绝症来吓唬你。从一开始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你了,就是闹剧,无脑就无脑。类型就是纯喜剧,什么剧情爱情统统不要,多简单明了。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出闹剧可以放2个小时之久,电影除了想要体现莫非里和查小刀的不谙世事,拒绝循规蹈矩以外,还有多处向经典电影致敬的镜头,也可能只是借此嬉闹一场。比如《功夫》里的包租婆;《岁月神偷》和《巴黎淘气帮》里男孩把鱼缸戴在头上;邓超的橡皮头,孙俪的造型很像《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丽之类的。还有“等等”以及孙俪的“娘娘”,就连广告也是巧妙植入。另外,恶棍中的霓虹灯牌,钢筋水管,地下旅馆,结尾用霓虹和彩灯装点的“孤岛”等。它的色彩和场景构建其实不简单,至少是我喜欢的,假如碰上好的剧本未必会那么糟。
再是两个主演都没用到什么演技,纯粹靠个人魅力,换种说法就是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因为有些人看到邓超的眼神就想笑,即便他什么都没做。有人说邓超转型转偏了,但怎么能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是喜剧演员。无厘头的搞笑和胡闹也是一种天赋,本色出演的真实喜感,我相信水瓶男绝对是生来就具备这种能力的。端得起《烈日灼心》,放得下《恶棍天使》,谁都不能给他定型。
两个小时,有人如坐针毡,有人浑然不觉,各有所爱罢了。
《恶棍天使》和《老炮儿》同期上映,口碑确实需要拉开差距,越是批判恶棍的烂,就越是想要凸显老炮的好。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围着事实不停打转,但是事实有什么好多说的,要说的就是别人不敢说的,不想说的,懒得说的,不屑一顾的,翻着白眼看完还想要否定的。
预售票房9000万的恶棍,可以任由观众吐槽,无需据理力争,因为它本就如此。从邓超在微博上寻找拍搞笑视频的博主开始,就证明这部电影是划分在“搞笑视频”那一类里的。再到电影中出现的神医舔屎等粗鲁的画面,还有以及肆无忌惮的粗话,其实尺度很大,到底要怎么看它就是观众的事了。
公映前在北上广深四场大型的首映礼,何炅、韩寒助阵,你可以说《恶棍天使》的票房是依靠明星效应撑起来的,我也绝对不否认它是一部烂片,笑点也不足以捧腹。关键是有人愿意看,有人愿意笑。烂也烂得完整,烂得实在。
最后,因为自己是天秤座,所以邓超孙俪这对瓶男秤女的CP我给满分。他们站在一起,不用演,就是组合啊,就是爱情啊。
原文发表于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