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长孙无忌篇
前言: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为君十几年的唐太宗从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步入了中年,年纪越大也就越怀念旧事,为了纪念当初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唐太宗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面北而立。凌烟阁总共三层,最内一层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为其他功臣。按照顺序这二十四人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首位的长孙无忌,成画时位居司徒、赵国公,时年46岁。
长孙无忌生年不详,一说出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祖乃鲜卑族拓跋氏,属于北魏皇族支系,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改为长孙氏。其父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其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也算是出身名门。长孙无忌与妹妹长孙氏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后妹妹嫁于李世民,自己也就成为了未来皇帝的大舅子。
隋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长孙无忌前往投奔,李渊见长孙无忌富有才略,十分喜爱,任命他为渭北行军典签之职,并辅佐秦王李世民。之后长孙无忌就追随李世民征战天下,成为李世民麾下重要成员。
由于唐高祖李渊没有平衡好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派势力,甚至十分偏袒李建成,助长了太子党的威风。太子李建成还屡次勾结齐王李元吉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无忌便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渊听信李建成的谗言,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了秦王府,导致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可这时的李世民还是犹豫不决,不忍对手足下手,长孙无忌则依旧坚持先发制人,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太子党也没闲着,他们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齐王李元吉督军北征,如此便有理由抽调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可这消息被李世民提前得知,这才下定决心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太子党伏诛。六月八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各种政务皆由李世民决断,八月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继位后册封正妻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长孙无忌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
李世民能够成功夺得皇位离不开长孙无忌的帮助,正是因为长孙无忌居功甚伟,才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不过长孙无忌身为外戚,于贞观二年初就回家避嫌,直到贞观二十二年首辅房玄龄病危之际才复出,接替了朝廷政务。次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临终前托孤于长孙无忌,让其好生辅佐太子李治。
可惜长孙无忌虽然得到了唐太宗的看重,却没有得到李治的信任。因为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同时得罪了李治与武则天。为了奉承武昭仪,中书令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也早想扳倒他这个权倾朝野的舅舅,便默许了长孙无忌的罪名,将其削爵流放黔州。没过多久李治又命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中书舍人袁公瑜便被许敬宗派去黔州审讯长孙无忌,结果袁公瑜刚到黔州就逼长孙无忌自缢了,之后长孙无忌的家产被全数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十几年后唐高宗李治又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让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这对君臣、郎舅共眠于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