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逆水行舟,
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
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
节选
)作者/刘瑜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情。
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
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是说,它是自由。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我还挺结实的。总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还能在数到“九”之前重新站起来,再看到眼前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
在辽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
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谅让我变老变胖。因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孤单寂寞、怀才不遇、举世皆浊我独醒而深深叹息的话,那么让我告诉你:
你买不到那个彩票的,别再把你时间的积蓄两块、两块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
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身无分文而腰缠万贯。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
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图/视觉中国
轮椅也无法囚禁——
郁郁葱葱的生命
拔节
。
他,一个人,就是
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
“沅
(yuán)
有芷兮澧
(lǐ)
有兰”,这是出自屈原《九歌》中的诗句。人如其名,字如其意,轮椅困不住的前行者——矣晓沅,也如同沅澧两岸的芳草,高洁、不屈,继而盛放。
“大概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和一个小伙伴,慢慢地从教学楼踱步下来。夕阳西下,小伙伴说,我们来比比赛跑,看谁先跑到学校大门口。我现在依然记得那时候的情景,夕阳洒在我的身上,风在我的耳边呼啸,胸前的红领巾在飘荡,我能够感觉到速度,我能够感觉到心跳,我的每一步踏在大地上,仿佛是大地心跳的旋律,那幅情景这么多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是一个普通孩子不会在意的事情,然而对于矣晓沅说,却是始终难以忘怀、弥足珍贵的回忆。
图/视觉中国
矣晓沅,1991年出生于云南玉溪,6岁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永远无法站立。“一开始我只是跑不快,跳不高,走不远。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我跳不起来了,我跑不动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侵蚀破坏人体关节、无法治愈的疾病。
病痛,折磨身体,也折磨精神。矣晓沅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父母家人都出去办事了,家里就只剩他一个人。忽然要用到一本参考书,那个参考书在书包里,书包在地上,他够不到。
“当时我用尽手边一切能找到的工具,尺子、绳子,想方设法像钓鱼一样,把那本参考书从书包里钓出来,折腾了40分钟,终于拿到了那本参考书。”
矣晓沅说,“当那本参考书拿到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回来了,当时就觉得我这40分钟白忙活了。”
在男孩最活泼好动的年纪,矣晓沅却被困在了轮椅上。
挫败感是不言而喻的。
也曾有过悲伤和绝望,也曾面对过生与死的抉择。
“
对我而言,不努力未来就没有路可以走。
”矣晓沅没有放弃,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高考取得了679分、全省第16名的成绩。最终,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来到清华园时,已是晓沅坐上轮椅的第十个年头。他全身大小数十个关节都被破坏,甚至严重变形。连转头、抬手、弯腰等基本动作都变得十分困难。每到阴雨天,手脚还会疼痛,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活动。
矣晓沅术后在医院做康复训练
为了照顾他,母亲放弃了教师的工作来陪读。矣晓沅说,“我一直在从父母的手上索取他们的爱,而我无以回报,希望有一天,我最大的梦想能够实现,那就是站起来,独立生活,让母亲获得属于她的自由。
我希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用我的知识去改变世界以及他
人。
”
清华园不小,矣晓沅的求学之路,就是从“飙轮椅”开始,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大学本科,他没有缺席一堂课。加之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手指活动困难,他每天还得花两小时练习打字。
初入学排名靠后,到大一69名,到大二31名、大三第9名,四年级时,矣晓沅拿到了全校的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颁给10个本科生和10个研究生。
“我有身体的束缚。但是正因为这种束缚的存在,才让我真正想要去挣脱这束缚、追寻自由,这也是我参加很多活动的理由。”他参加辩论赛、站在鼓励贫困学生的演讲台、出现在前往腾冲的“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考察支队”中、在学生节舞台剧的排练场上……
特别是,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计算机自动集句作诗(S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开发了“Web端和移动端的集句作诗系统”。这个名为“九歌”的人工智能系统,将文学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生成集句诗,还可根据上传的照片自动生成符合照片内容的集句诗。
矣晓沅与本科同学毕业照
矣晓沅说,他们做这个系统,并不是期望让机器超越人类、碾压人类,而是希望人类从机器的视角去感受,诗词的美到底是什么,世界的美到底是什么。
“
或许一个人的可贵,不在于起始的高度,而在于他仰望星空的角度和脚踏实地的力度。
”凭借拔萃的表现,矣晓沅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主攻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方向。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能阅读,还能用双手编写程序代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身体比我更加不便的人。学习对他们来说,有更多阻碍。我希望将来能继续进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和输入法等领域,创造出能让他们更加方便使用的工具。”这也是
矣晓沅
的一个梦想。
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在推动残疾人事业、无障碍事业发展。矣晓沅他们也成立了一个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希望无障碍的理念深入校园每一个人,等将来这些学子走出校门,心中的无障碍理念生根发芽蔚然成林,蒙荫的就是整个社会。
矣晓沅说,
“
或许我们的世界曾经充满黑暗,但关怀与帮助是一支火炬,我们从各位的手中接过了它,照亮了我们小小的一方天地。那么,即使再难,我们也愿将这支火炬继续燃烧并传递下去,总有一天,星星点点的火光将会驱散黑暗。
”
在最新一期《朗读者》节目,矣晓沅朗读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选段。也许你会好奇,一个坐轮椅的青年,为何要读一篇和跑步有关的文章?
这本书,对
矣晓沅
来说是一个答案。
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渴望能够再次站起来,再次奔跑。他一直想知道,人在奔跑时是什么感觉。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对于生活来说,
矣晓沅就
是一个答案。
他的存在即在诉说:“
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
”。在人生之路中,必须战胜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过去的自己。
内容/《朗读者》节目组
清华大学新闻网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