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恢复上架的一周前,基于长期对网约车行业的观察,陈礼腾撰文复盘移动出行2022年的看点。他在文章导读部分写道,“2022年我们没等来滴滴出行重新恢复上架的消息,也没等来其他网约车公司的上市,一切看起来十分平和。然而,看似平静的网约车市场实则暗潮涌动,纷争四起。”
这从何说起?先来回顾滴滴成长史。2012年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嘀嘀打车App,两年后更名为滴滴打车。早期网约车业务发展的主要“打法”是烧钱,玩家们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加快各自“跑马圈地”的步伐。但在仍处于亏损的状态下,通过融资继而大规模发起价格战的模式难以持续,后来滴滴先后和快的、优步合并,至此奠定中国网约车市场的霸主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一度引发垄断质疑。
不过,在滴滴被按下拉新“暂停键”的一年半里,网约车市场格局已有明显变化。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90%下滑到70%~80%。
南都记者梳理交通部官网披露的网约车监管平台运行数据发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9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相较于滴滴下架时(即2021年7月31日披露的数据),新增57家。
可以看到,滴滴下架后,有更多“玩家”进入网约车市场。但是在巨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新兴网约车平台入场除了前期软件的投入,后期还要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维持运营、获取用户、扩大城市布局等,要想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就算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玩家”要借机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也绝非易事。
根据交通部1月12日披露的数据,网约车市场订单量排名前10位的平台,按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如祺出行、携华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花小猪出行。
另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网约车出行市场总体订单量达到5.08亿单,环比下降11.4%。其中滴滴出行的订单量达37154万单,T3出行5137万单,曹操出行2433万单,紧随其后的是美团打车、享道出行、万顺叫车、花小猪。
如果仅看市场订单量,滴滴可谓一骑绝尘,T3出行、曹操出行位居行业第二、第三位。尽管与滴滴仍有差距,但这些后来者们在过去一年也铆足了劲追赶,并获得资本青睐。
2021年下半年,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和南京领行的T3出行先后宣布完成融资,其中T3出行的A轮融资达到77亿元,这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当时T3出行公司还透露,内部已经启动IPO计划。
这股资本热度延续到2022年。陈礼腾盘点发现,2022年4月26日,广汽集团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2022年8月15日,享道出行也宣布完成由上汽集团等机构投资的超10亿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跻身行业“独角兽”行列。
就目前的情况看,即便历经下架整改风波,滴滴凭借十余年积累的用户量、技术及运营优势,仍稳占行业龙头地位,处于第二梯队的“玩家”想后来居上,还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陈礼腾告诉南都记者,当下网约车市场基本难有新增量,更多的是存量精耕细作。随着滴滴出行的回归,在这日益收紧的网约车监管环境下,其他网约车平台争夺市场份额的难度上会有所增加。
事实上,滴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纯运营的出行平台,还包括以高德地图等为代表的第三方聚合平台。这类平台凭借技术、算法以及流量优势,聚合多方运力,让用户可以同一时间内呼叫多家品牌的网约车。这种模式也被业内称为“平台的平台”。
根据交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12月聚合平台订单量已达到1.31亿单,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美团打车、高德打车、携程用车、花小猪出行、百度打车、腾讯出行。
可以看到,在这些聚合网约车平台中,不乏头部巨头的身影。早入场的玩家包括高德、美团、百度等与出行或消费场景密切相关的企业,后来华为、腾讯也纷纷瞄准这块市场。
南都记者此前报道,2022年9月,华为网约车“Petal出行”公测版上线,这是华为推出的一款聚合网约车服务商的出行服务平台。和华为一样,微信也有打车功能——用户点开微信的“交通出行”板块,即可通过小程序体验网上叫车服务,已接入的打车平台覆盖阳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
近期有用户发现,抖音上出现“滴答顺风车”“T3打车”等多家出行服务商,通过出行服务商在抖音上的小程序,即可使用打车服务。目前抖音日活用户超过6亿,出行服务商入驻这样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意味着多了用户触达、品牌曝光和交易转化的机会。
中小网约车企业在“聚合平台”找到了新的增长空间,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强大生态系统和巨大流量优势,也更容易发展诸如“聚合平台”等新业务,预计未来网约车行业会有更多流量方入局。
“这实际上隐含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本质变化。”顾大松告诉南都记者,过去像滴滴这样的平台需要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获取流量和打通业务模式;但像华为、腾讯这些企业本身就是流量入口,通过发展聚合网约车等业务,可更好地实现流量变现。
顾大松进一步提到,除了聚合平台,运力平台也值得关注,一些持有车辆的车管公司或租赁公司在网约车行业的话语权有所上升。在他看来,当前滴滴、聚合平台和运力平台已形成网约车市场的三大主要力量。市场结构已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行业竞争加强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滴滴已经回不到曾经一家独占市场90%份额的情况。
那么未来如何发展?顾大松告诉南都记者,滴滴的产品力突出,在市场竞争中应深耕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而非只看过去的“烧钱”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约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自动驾驶服务日益走向台前,包括滴滴出行、享道出行、曹操出行、百度等众多企业已布局这一赛道。
以百度“萝卜快跑”为例,截至2022年7月已进入10个城市,累计订单量达到100万单。百度计划至2023年底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汽车,为3000万用户提供服务。
陈礼腾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熟落地,自动驾驶出租车逐渐转变为具有商品属性的服务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数千亿网约车市场规模以及数亿级的用户群体,也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场景。
接下来在疫情影响减弱、人们出行恢复正常的背景下,网约车将迎来需求增长,可以预见市场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滴滴如何守住自身优势地位,网约车市场格局又将有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出品:南都反垄断研究课题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李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