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的一本新书,《穿越债务危机》,在金融圈引起了广泛讨论。

书中,达里奥研究了人类史上历次经济危机,远至五世纪罗马帝国的崩塌,近至2008年的大型去杠杆,通过对这些危机背后因果关系的探求,达里奥给出了穿越债务危机的建议之法。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央行释放7500亿资金,国内的去杠杆似乎进入新阶段,而对于放水和去杠杆的争论,随着达里奥新书的传播,也越发激烈。

而作为权威人士,达里奥其实很早前,就在其撰写的深度长文《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中提出,去杠杆应当保持和谐状态的观点,仔细会看,就可以明白,当下的经济,就处于一边去杠杆,一边找平衡的状态中。

以下为《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原文节选:

短期债务周期

我们谈谈短期债务周期,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扩张,这是短期债务周期的第一阶段。支出继续增加,价格开始上涨,原因是导致支出增加的是信贷,而信贷可以即刻凭空产生。如果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所出售商品的生产速度,价格就会上涨。

我们把价格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央行不希望通货膨胀过高,因为这会导致许多问题。央行在看到价格上涨时就会提高利率,随着利率上升,有能力借钱的人就会减少,同时现有的债务成本也会上升,就等于你每个月的信用卡还款额会增加。

由于人们减少借债,还款额度增长,剩下来用于支出的资金就减少,因此支出速度放慢,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环环相扣,人们的收入将下降。由于支出减少价格将下跌,我们称之为通货紧缩,经济活动减少,经济便进入衰退。如果衰退过于严重,而且通货膨胀不再成为问题,央行将降低利率,使经济活动重新加速。

随着利率降低,偿债成本下降,借债和支出增加,出现另一次经济扩张。可见经济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行。

在短期债务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和借款意愿。如果信贷易于获得,经济就会扩张,如果信贷不易获得,经济就会衰退。

请注意,这个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8年,在几十年里不断重复,但是请注意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超过前一个周期。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促成的。

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

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形势一片大好,人们仅注意最近出现的情况,最近的情况是什么呢?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用借来的钱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很划算,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

因此尽管债务一直增加,但收入也以相近的速度增加,从而抵消了债务。我们把债务与收入比率称为债务负担,只要收入继续上升,债务负担就可以承受。

与此同时,资产价值迅猛上升,人们大量借钱来购买资产,因为投资促使资产价格日益升高,人们感觉自己很富有。因此尽管积累了大量债务,收入和资产价值的上升帮助借贷人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信用度。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永久持续下去,也确实没有持续下去。

几十年来,债务负担缓慢增加,使偿债成本越来越高。到了一定时候,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迫使人们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开始下降,人们的信用因此降低,致使借贷减少。偿债成本继续增加,使得支出进一步减少。

周期开始逆转,这时到达长期债务顶峰,债务负担变得过重。

美国欧洲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在2008年发生了这一情况。日本在1989年和美国在1929年因同样原因发生了这一情况。

现在经济进入去杠杆化时期,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紧张加剧,整个过程开始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收入下降和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随着信用消失、信贷枯竭,借款人再也无法借到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 借款人竭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斥待售资产,这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能够提供的抵押物的价值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人们觉得自己很穷。

信贷迅速消失,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等等随之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看起来与衰退相似,但不同之处是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挽回局面。

在衰退中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借贷,但是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由于利率已经很低,接近0,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

美国国内的利率在1930年代的去杠杆化期间下降到0,在2008年也是如此。衰退与去杠杆化之间的差别在于,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债务负担变得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失去偿贷能力,其抵押物失去价值,他们觉得受到债务的极大伤害,不想再介入更多债务。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整个经济体与个人一样都失去了信用度。

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去杠杆化?问题在于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

为此可以采用四种办法:

1. 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削减支出

2. 通过债务为约和重组来减少债务

3.财富再分配,将财富从富人转给穷人

4.最后央行发行更多货币

这四种办法被用于现代历史上的每一个去杠杆化过程。

通常第一个措施是削减支出,勒紧裤带削减支出从而能够减少债务。 我们经常把这称为紧缩,当借款人不再介入新的债务,并开始减少旧债务的时候,你会以为债务负担会减轻,但情况正好相反。支出减少了,而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就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速度超过还债的速度,因此债务负担实际上更为沉重。

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削减支出的做法引起通货紧缩,令人痛苦。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这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这导致下一个步骤,即必须减少债务。

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而借款人的债务是贷款人的资产,如果借款人不偿还银行贷款,人们会担心银行无法返还其存款,因此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受到挤兑,而个人、企业和银行出现债务违约,这种严重的经济收缩,就是萧条。萧条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们发现他们原来以为属于自己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存在。

我们再次以酒吧为例,当你用赊账的办法买一瓶啤酒时,是在承诺今后偿还酒吧的赊账,你的承诺成为酒吧的一项资产。但是如果你不兑现承诺,不偿还酒吧的赊账,实际上是债务违约,那么酒吧的这项资产实际上一钱不值,它实际上是消失了。

很多贷款人不希望自己的资产消失,同意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意味着贷款人得到的还款减少,或偿还期延长,或利率低于当初商定的水平。

无论如何,合约被破坏,结果是债务减少,贷款人希望多少收回一些贷款,这强过血本无归。债务重组让债务消失,但由于它导致收入和资产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债务负担继续日趋沉重。削减债务与减少支出一样,令人痛苦和导致通货紧缩。

所有这些都对中央政府产生影响,因为收入降低和就业减少,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失业率上升,中央政府需要增加支出,很多失业者储蓄不足,需要政府的财务支助,此外政府制定刺激计划和增加支出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

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政府的预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你在新闻中听到的预算赤字,正是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税或者举债以填补赤字,但是在收入下降和很多人失业的时候,应该向谁融资呢?

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钱,而且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政府自然而然地对富人增加收税,以帮助经济中的财富再分配,把财富从富人那里转给穷人。正在困苦当中的穷人开始怨恨富人,承受经济疲弱和资产贬值和增税压力的富人,开始怨恨穷人。

如果萧条继续下去,就会爆发社会动荡。不仅国家内部的紧张加剧,而且国家之间也会这样,债务国和债权国之间尤其如此。这种局势会导致政治变革,有些是极端的变革。1930年,这种局势导致希特勒掌权,欧洲爆发战争和美国的大萧条。要求采取行动解决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要忘了人们心目中的货币大多数都是信贷,因此信贷消失,人们的钱会不够花,人们迫切需要钱,而你一定记得谁可以发行货币。

中央银行可以。

央行已经把利率降到已经0的水平,现在不得不发行更多货币。发行货币与削减支出、减少债务和财富再分配不同,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中央银行不可避免地凭空发行更多的货币,并使用这些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和政府债券,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期间,并于2008年再次爆发。

当时美国的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增加发行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各地能够这样做的其他央行也增发了很多货币。央行通过用这种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帮助推升资产价格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信用,但这仅仅有助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

央行可以发行货币,但是只可以购买金融资产;中央政府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向人民送钱,但是无法印钞票。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必须合作。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运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但这种办法将降低经济中的总债务负担,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刻,决策者需要平衡好降低债务负担的四种办法,必须平衡兼顾通货紧缩的办法和通货膨胀的办法以便保持稳定。如果取成适当的平衡,就能带来和谐的去杠杆化。所以说去杠杆化是痛苦的,也是和谐的。

怎样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

尽管去杠杆化是艰难的,但以尽可能好的办法来处理艰难的局势是一件好事。这比杠杆化阶段大量举债产生过度失衡现象要好得多。 在和谐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债务收入比率下降,经济实际上是正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并不是一个问题,这是通过适当地平衡所取得的。为了取得适当的平衡,需要结合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转移财富和发行货币的办法,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有人问发行货币是否会加剧通货膨胀?

如果增发的货币抵消信贷的降幅,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不要忘记重要的是支出,每一块钱的支出无论支付的是货币还是信用,对价格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消失的信贷。央行为了扭转局面,不仅需要推动收入的增长,而且需要让收入的增长率超过所积累债务的利率,这是什么意思?主要意思是,收入一定要比债务增长地快。

例如我们假设有个国家正在经历去杠杆化,其债务收入比率是百分之一百,这意味着债务量相当于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假设这些债务的利率是百分之二,如果债务以百分之二的利率增加,而收入的增长率只有大约百分之一,那么债务负担永远不会减轻,必须发行更多货币,使收入增长率超过利率。

然而发行货币太容易,而且比其他办法受欢迎,因此这个办法可能易于被滥用,关键是避免像1920年代去杠杆化的德国一样,发行过多货币,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如果决策层取得适当平衡,去杠杆化过程就不会那样激烈,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债务负担会下降,这就是和谐的去杠杆化。

当收入上升的时候,借款人的信用度提高,借款人一旦显得更有信用,贷款人就会开始恢复贷款,债务负担终于开始下降,人们可以借到钱,就可以增加消费,经济终于开始恢复增长,长期债务周期开始进入通货再膨胀阶段。去杠杆化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非常可怕,但如果处理得当,最终将解决问题。

为了使债务负担下降和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有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

综上所述,经济当然要比这个模式复杂一点,然而把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和生产率增长轨迹结合起来分析,我们会得到一个不错的模式,可以看清我们在过去和当前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希望大家学到三条经验法则:

1. 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因为债务负担最终将把你压垮。

2. 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使你失去竞争力。

3.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内起的最关键的作用。

这就是我给大家,也是给决策者们简单的建议,大家也许会吃惊地发现,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决策者都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模式对我很有用,希望它也将对你们有用。

来源 / 易简财经

· END ·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转载均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