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青年原创音乐团队 RAiNBOW 计划 2017 年发布的最新专辑《黄》?
47 个回答
1.
Rainbow计划的存在,其中一个特别重大的意义在于:比之放弃自己的人生中的其他可能,孤注一掷的将所谓的“音乐事业”和“音乐梦想”暂时当成自己生涯唯一的选择而言,年轻的音乐创作者们,也有其他一些方式,能够尝试去坚持他们的理想。
计划的团队成员们,大多数都是在校的学生(而且可以列出一系列众所周知的名校),一面做着他们的好学生,一面坚持着自己的热爱。某种程度而言,这种坚持或许更加难得和可贵。
2.
这张专辑从创作到制作到设计,全部是诞生于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人手里。如果知乎里有人要问,独立制作一张专业品质的音乐专辑是什么体验,我觉得他们一定是最适合回答的一群人。一群穷学生,以最低的预算,花尽心思寻找各种专业的资源,在绝对符合行业标准的制作水平之下,完成了16首歌的专辑录制和实体专辑的灌录印刷。他们最知道这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曲折以及个中辛酸。
是的,最低的预算和专业的水准是我想强调的事情,如果说第一张《红》是简陋,上一张《橙》还有些粗糙,那么这张《黄》即使以挑剔的标准来看,即使仍然有些遗憾(主要是因为穷),但也足够精良了。
3.
我个人一直认为,十来二十岁听过的歌,会最藏匿在心里的角落。而若是这些歌创作自同龄人,大抵最能说透心里的想法。
《黄》这张唱片,每一个创作者都是有很强烈的个人表达的,甚至是有那么一点野心的。公允的说,这些小心思在年纪稍大,或者更资深的从业者那儿看来,会觉得有些幼稚。但谁让他们年轻呢!所以尽管以后他们也会嫌弃当年自己的矫情,仍然能无所顾忌的放肆去唱,去说,去做。
4.
可能很多年后,Rainbow计划正如他们所计划的一样从红橙黄绿一路出到了《透明》。也许那时这帮小伙伴们有些人一面在做着他们的律师、医生、建筑师、设计师,一面仍然顽固的坚持着他们当年的那些热爱和理想;并且他们做的这些歌真的陪伴了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成长。这就足够是人生里无法想象的美好了。
当然,从他们目前展现出来的能力来看,一定能够从中诞生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来。
5.
基于以上,以及更多我所能知道和不能知道的可能性,我真的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朋友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
正如展秋在《You are also here》里所说:先等他们出来吧。
利益相关:Rainbow计划《黄》专辑的Sponsor
好啦,终于有时间,也到了我心里觉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就不说这张专辑所有的歌曲了,我还是觉得,作品在发布之后,故事和评价就留给了听者,作者们能越少干预和主导越好。
在我心里,《黄》是对团队的一次洗礼、检验,我很骄傲、知足、感恩了,但原谅我可以说,还不满足,对一些事情,还是恨自己做得不够好。
最近在陆续跟各方结尾款,目前从账面上来看呢,很幸运的是本已经都收回来了,然后还小赚了一点点,作为下一张《绿》的启动资金应该还OK,所以已经很感激了!哈哈哈,RAiNBOW真的是命很好的一群人。
之所以在乎盈利和收入情况,不讳谈和避言,也是我们从2012年第一张作品《红》开始的时候的一个态度,我们从来不认为商业化这件事情和所谓的梦想、理想是冲突的,重点是你要去往哪里。那么也同样,一张作品绝对不能只是做完做好就算了,它还要尽可能地卖好一点、卖得多一点。在我心里,除开作品表达之外,有另外一个体系来评价我们自己的每一张专辑,那就是微亏→不赔→小赚。很幸运就是这3张专辑,我们都能收回成本,略有盈余,虽然这也建立在几乎团队的大家都几乎是无偿地付出的前提下,但,这种和大家不断在做东西且能一步一步证明和扩大价值的感觉,真的很好,也很幸运了。
谢谢宫博和肖潇,一位是我的师哥,一位和我们也是福建老乡。抛开投资人和出资方的身份和角度不谈,我觉得就像是两个兄长,谢谢给予RAiNBOW的倾听和相信,资源的对接和帮助,以及很大的宽容和耐心。当时因为最后混音和包装设计阶段的不断推敲,其实心里还蛮担心你们会不会挺着急,但很庆幸大家对待产品和内容的价值观都很一致。虽然这个项目不能给你们带来多少很可观的回报,但,希望我们真的做到没有在耽误你们的钱。我很在乎很在乎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我眼里,乱花钱和拿了别人给的钱就自以为自己可行了,都是不允许和不可接受的。然后这也是RAiNBOW第一次真的以一个制作案来完成投资的相关事宜,对我来说,希望我们有在这个圈子的第一次尝试真的是负到了「责任」二字。
然后我也知道,其实年轻人创业也好、做项目也好,越来越多(毕竟世界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发梦的)这几年资本市场上有很多层出不穷的项目,有很多的事情都远比RAiNBOW庞大和有价值,但是因为一些年轻人对待资本和投资人的事情,导致有一些污名化的声音,可我不想谈这个,我想和一些同样在做一些自己的项目也好、或者创业也好的同龄的朋友,甚至更年轻的朋友说,你们在做的事都远比RAiNBOW更有价值,无论此时此刻你能否拉到多少款项的金额,我想说的并不是不忘初心,而是,当没有人看见你的时候,能做一点是一点,安静地走下去;当别人开始有人愿意为你承担一些资金风险的时候,不要把那个当成理所当然,也不要特别惶恐,平常心,好好做事就行。一起加油吧!
谢谢团队里的每个人。自然包括在答案区出现的某几位。真的。我知道这几年,有时候我们都会难免抱怨、挫败,你们还要接受这900多个日子来我很多的垃圾话(这个必须得改,不是一件值得说的事)。但是,真的有很多很多时候,我心里面觉得你们很棒。有的时候哈哈哈,觉得,即使你们很棒,但就是不想再夸你们了,怕你们会松一口气,怕你们觉得OK,enough。事实是,我们远远还不够。
我觉得这很像硬币的两面,取决于你看到什么,或者你在什么场合场景需要什么。比起这几年大家的变化、进步、成长,或者说我们做的还不匹配的地方,我有时候真的会在想从2012年开始,那群人到现在都不变的地方。某种程度上,这些不变的东西,这五六年来,已经沉淀成RAiNBOW的一些性格、脾气。可是啊,要不断地拓展一个团队的边界、管理好团队,不断地和大家一起取得新的成绩,这是一件比写歌词押韵难得多的事,我还需要学习和修炼,但我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很想对团队里的很多朋友们说抱歉,可能没有教给你很多东西,甚至有时候你还要被我突然叫住提心吊胆,但很谢谢你们都很包容我。我也知道,即使这几年我对你们说的事情对事不对人,但也不能拿来当情绪管理失控的借口。
和你们一起长大,真的是很妙的事。看着女生们一个个短发变长发,男生们陆续发福(哈哈哈),还是很感慨的,人生会遇到很多朋友,能一起做事的朋友最难得也最难把握,但我们一起走过了这5-6年,留下的那些照片、视频啊,够老的时候放好久好久了。
去年夏天在北京开启最后阶段的录音前,我自己才真的第一次让自己进入“谁都不相信、谁都不依靠”的状态了,抱着一颗“不管最后还有谁一起做完这张专辑,我一定能cover完”的心,同时也在想“不知道下一张的时候,这张的这些朋友还有多少会继续在团队里,所以一定要给大家都有一个很完满的留证”。就是这样两种混合的心态,把自己交出去了。
一期一会,一会不悔,大概就是这样的想法。可是寒假看到你们在身边的时候啊,又觉得好像这群人身上有胶水,怎么老黏在一起,可烦了。
未来的变数太多了,人事有聚散,这个团队里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来不会再继续做RAiNBOW,会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如过去几年一些陆续离开的朋友、同学们一样,但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一起认真过,开心过。所以我也很怀念2012年、2014年的那些伙伴,没有曾经的那些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朋友来来去去,作品会留下;RAiNBOW会有结束的一天,希望大家的问候却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这两件事都想要,可能会有点贪心;但谁说就一定非得取舍呢?
当然,我们也已经在今年年初,悄悄成立了公司。也希望未来,有新朋友加入,和我们一起,把一些事情从想法变成现实。这个过程注定无法一蹴而就,也不能不经历血与泪,但,很期待未来的伙伴们。
谢谢设计老伙计,郭旭峥。很大程度上,你一个人撑起了RAiNBOW的实体包装、平面设计。我想说的不只是你做的好、做得好看这件事。而是,这几年,你也经历了毕业离校就业又再辞职的过程,谢谢你还把一些心气留给RAiNBOW。我自己也做一些东西,所以我多少知道,任何一个设计师、视频拍摄剪辑……诸如此类的工作者们,【心气】和【珍视】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稀缺和宝贵的事,拥有即是荣幸,不可不好好对待。
这几年我们很多次在深夜里相遇、交流,我知道我们能做到的事远远不止现在这些,我们还可以更好的。我也希望,我能够也多努力,让更多人看到、用到你的设计。记得我说,我们要努力,看到郭旭峥你有生之年拿一座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设计奖!(别黑金曲奖,我也没在开玩笑哈哈哈)
至于RAiNBOW的实体专辑《橙》和《黄》,当我们开始决心在这个大部分人已经没有消费需求的物件上继续做到我们能做的好的时候,从福建到北京,到奇良海德印厂,不得不说有一些关于实体、实体行业的虚无的成就感一直在支持我想要在这些事情上做到更多。
不多夸实体专辑啦,但请记得,我们做实体专辑包括定价……
一个原则就是:
做同价格里,工艺和设计质量最好的(一档);
工艺和设计质感同档次里,价格最便宜的。
所以,一方面,大家都说实体谁还买啊,不景气啊,为什么不提高点价格,但我想说,这跟RAiNBOW对待设计和设计消费这件事上,是有背离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用相对不太有负担的价格,去买到市面上算是比较好的设计。设计不只是拿来看的,是拿来用的。如果拿来用的门槛可以低一点,让更多人享受到,有什么不好的吗?
而且,我觉得我们还蛮幸运有做到这一点,就是这几年我们不断地收到很多类似的反馈说:
有很多朋友第一次买实体专辑,买CD,就是因为RAiNBOW;
有很多比较大的朋友已经很多年不买实体专辑了,但RAiNBOW让他们重拾了这个物件的亲近。
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会很开心的。也希望这样给大家的第一次,体验很好,起点还蛮高。当然,RAiNBOW在实体专辑的物流体验上,还可以改进改进再改进。今年差点跟国内一家很大的电商平台达成合作,但因为一些很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放弃。但希望未来给大家更好的购买、配送的体验。
谢谢师傅,周龙。这几年陪着我们一路过来,也许,大家一开始都很蠢蛋,都很门外汉,但我想,我们都没有在做这件事情上骗自己,一点一点地花功夫,在仅有的预算里周旋。还记得,1月初混音最后结束,拿去做母带前的那天,师傅跟我说,展秋,2012年的时候,我们连软件都是盗版的(这不太值得提倡哈哈哈),到今年这一张《黄》,我们连插件都是正版而且专门去买,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还有噢,分享一个小事,就是实际上我真的对录音、混音的具体技术不懂,我只知道凭本能瞎做。可是,当我这次把我们的《黄》拿给我去年兼职的一个音乐(制作)公司的老板(也是我的一个师哥),他带我在他的制作间放了《黄》,他连着听完6首歌之后转过来问我这张专辑混音的人是谁,我那时候还蛮心惊说会不会混得不好,结果那个老板跟我说,这个混音师的水平,已经非常非常高了。(当然后来还有说一些其他方面可以继续提高的地方)那一下我真的超级开心,也很为师傅骄傲。
就感觉是从技术水平上,得到了确认和肯定。即使我是一个在这方面很门外汉的人,但我真的很在乎这些硬底子。
也要谢谢《黄》这几年遇到的各个环节、流程的合作伙伴,出版社(陆大哥)也好、印刷厂(星星姐)也好、还有各个平台方,网易云音乐(版权部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有眼下的这一切的。
虽然还是得说,RAiNBOW现有的一切都太弱小,包括我们在争取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得到的待遇和对待是区别很大的,可是,对已经拥有的事情,很知足了。
还有就是,很谢谢,无论是购买支持了还是那些听了《黄》这张专辑的所有朋友。
谢谢喜欢RAiNBOW的朋友,无论你是2012,还是2017认识了我们,真的,都不晚。
如果有机会一起长大,一起做一个想象不到的梦,希望是和你们一起。
有人总说,怎么加入RAiNBOW。其实客套又真诚的说,在我心里,尤其这几年下来,我越来越觉得,其实是大家每个人都在完成RAiNBOW,不只是我们这些人。
还记得,有次学生采访,采访的学弟学妹跟我分享了他们学校的一个故事,说,他们报采访我们的选题的时候,他们的部长和同学很犯懵说这些人(RAiNBOW)是谁。报选题的学弟学妹把我们的歌放出来,结果,一个同年级大一的内蒙古男生,直接说,他们的歌我都会唱!而且还真的都会唱。这个内蒙古男生说,因为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啊,当时他们学校广播站的同学老在放,他都听会了。只是没想到原来就是我们写的、唱的。
所以,还能说什么呢?
当你在网上看到那些你不认识的遥远的人,在一些地方做着这样的事情,或许知道你们,或许不知道,但你们的歌曲,侥幸地被放了出去。你就知道,RAiNBOW就是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的创造和推动。
最后,说说《黄》给我的很感恩的地方:
一方面,即使灰头土脸地越做越久,接触了这个行业相关的、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拉投资一度不顺也好、冷遇也好,自己能力不足也好,一时实现不了一些事情也好。可是,这几年下来,我终究还是没有因此变得负面、没有怪罪。不是说变得更能理解别人了,而是,对待金钱、财富、事业、生活,我好像变得有一点平和。看见了这个世界的猖狂,才发现和了解那些不可为、不能为、自知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和让人心安。
另一方面,我不得不说,做到第三张了,我还是觉得做歌录歌这件事情好开心。你还是很确信自己还能写更多更好的,一定可以。虽然对于写歌、录音的惶恐和敬畏是变大了,但是更多的还是对于去创作、去做事、去完成和挑战自己的成就感越来越上瘾。最大的成就感和动力,并不来自于他人的褒奖和认可(因为他人的认可随时可以收回,只有自己的认可是恒定的),至少目前,我还是喜欢这种,我们去想、去做、我们偶尔做到了——的开心。
转眼,马上也要毕业了,学生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5年3张专辑,希望还不错,学生时代因为一些限制未能做到的事,希望进入成人世界后能够努力做到。
至于毕业之后是否会把RAiNBOW当作主要工作和未来的事业啊,我也想的很明白,我只是把上班当做一个不可割裂的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因为我在想,如果一毕业就全职做RAiNBOW,可能对于大家将来到了职场生活的年纪,我就写不出那个比较真实感觉的歌了。所以,我没有认为所谓的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这些一定是对立的。也希望同龄的朋友们,大家遇到类似的困难和纠结时,能一起放轻松一些。
我们已经是一群足够幸运的人,没有什么理由不安心踏实地继续做了。
虽然说,理想不大,但我总觉得,我们都要做一些担负起时代和世代的责任的小事。
虽然说,未来会很棒的,但我又抱持,“没有明天了”的感觉活着、挥霍着每一个当下。
上周六,和雨心去南京,到河海大学,第一次在福州之外做我们的活动,超级开心。那天下午和雨心从酒店出发,我那下心里莫名有一个声音就是:Our Time is Coming.
哈哈哈,有点中二和傻,但真这么觉得,虽然不知道我们的世代会不会到来,也一晃眼其实我们出发了很多年。可谁说,现在不也是刚刚开始呢?
让我们真正的走到你们身边,去见你们吧。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当时那群16-17岁的小孩儿,想做一些陪伴一代年轻人长大的音乐的那个愿望,其实不知不觉,很幸运地,已经实现了。那么现在换我们,去看你们,一起把各自的生活过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