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内曾经风靡一时的老字号,你还记得吗?
“黄春和的粉,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说道长沙的特色美食,大家想到的好像只有这几家,似乎长沙除了这些名牌特色就别无可谈;其实不然,据一些老长沙讲,昔日长沙吃和用的特产还真不少。
1883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甘长林的汨罗人,在长沙闹事药王街开了一家面馆,取长治久顺的意思,将面馆名“甘长顺”。
开张伊始便生意兴隆,但不久后因为资金短缺、市场萧条,经营出现危机。正当面馆难以维持的时候,正好有一位邻居富翁做寿,在“甘长顺”订了一千碗面,大开宴席;恰逢光绪20岁御寿,长沙城内都以吃寿面为荣,甘长顺借机摆脱困境,大获其利。
民国六年,甘长林之子接手甘长顺,开始大力整顿,因其用料讲究,坚持薄利多销,甘长顺得以再次重振,成为长沙城内一流面馆;蟹黄面、寒菌面亦由该店起始,后逐风行全市。 “文革”期间,甘长顺面馆一度被更名为“东方面馆”,1986年复用旧名。
老字号招牌下的产品当年都是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在几十、百余年前,手工制作极具匠心精神,人工也便宜。到了今天,要保留老味道,还得用传统工艺,但人力成本今非昔比。
甘长顺的鸡蛋面,不是通过添加鸡蛋素在面粉里溶入鸡蛋味,而是继续保持着传统技艺以100斤面粉配8斤鸡蛋的比例,而高汤的熬制必须在四个小时以上,甘长顺就是以这样的技艺赢得了消费者的喜欢。
老字号承载着一座城市文化和美食的味道,在城市发展变迁以及现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近年来,甘长顺老店一搬再搬,老顾客慢慢将这个品牌遗忘,而这座城市的大拨年轻人,更喜欢的是从百度地图中找星巴克等咖啡馆了。这个被顾客遗忘的老字号,又该如何让消费者重归怀抱?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老号营征集老字号文章、图文、图集、品牌故事、人物访谈;把您身边的老字号故事告诉我们,一经采用,必有重酬;征文邮箱:ghzb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