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绅士的凉面  ·  Win10(CPU)+ Anaconda3 ...·  6 月前    · 
直爽的机器人  ·  Course Reserves·  11 月前    · 

为适应高考改革形势,加强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进一步向中学生展示我校在信息科技领域的专业特色,使更多的中学生能够认识北邮、了解北邮,感悟信息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我校持续开展专家进中学科普讲座活动,专家简介及讲座主题详见附表。

如中学有举办讲座意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预约信息,我校将根据中学的预约内容,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专家,落实讲座举办事宜。

【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孙松林,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 会员。目前研究内容包括 H.264 视频编码、 CDN/IPTV 等多媒体通信技术、 OFDM 无线通信技术及信号处理、 DSP/FPAG/ARM 等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等。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合作出版教材、专著 3 部,先后承担或参与了 10 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移动通讯的发展】

啜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作为主研或支持人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 863 ”项目和多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相关理论以及无线通网络的性能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和软件开发等。

【无线通信漫谈】

刘丹谱,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 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参与和主持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计划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已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 3 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33 项。

【互联网 + 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袁超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及其应用、网络巡检与测试、无线网络优化等。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其他协作科研项目 ,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 3 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 7 部。

【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态势展望】

王莹,女,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网络资源管理和系统性能评估、通信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 5G 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次,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次, 工业与信息化部重大技术发明奖 1 次, 2007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009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通信改变世界】

邹卫霞,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及电磁兼容等工作。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80 多篇,其中 EI 检索 60 多篇, SCI 检索二十多篇,申请专利 14 项。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崔鸿雁,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 高级会员。发表 SCI/Ei 论文 50 余篇,参与和主编著作 4 部,申请专利 10 余项。曾主持和参与 973 计划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 10 余项。研究方向:大数据科学与可视化、未来网络智能资源管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信息时代的通信技术及其他】

谢刚,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 IEEE 会员, IEICE 会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 )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 TC5 )成员。受邀担任 IEEE PIMRC CrownCom WCNC 等国际会议无线通信领域的 TPC 委员;担任 IET Communications 和电子与信息学报杂志的审稿人。

【区块链与信用社会漫谈】

李屹,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区块链、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物联网与云服务、网络科学等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10 篇, EI 论文 70 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4 项,已授权 14 项;出版专著 1 本。

【互联网、物联网与网络科学】

【人工智能】

彭岳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主持 / 主研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十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50 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 项,美国发明专利 1 项,专著 / 译著 3 部。

【未来网络与大数据时代】

许方敏,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未来网络,物联网与大数据。

【邮传世界,电邮未来】

孙文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技术、物联网、计算机科学和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通信之路】

高月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与挪威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 / 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也与中国移动、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了长期和广泛的合作研究,在 3G/4G/5G 关键技术、 3GPP 标准化进程、系统仿真理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编写出版英文著作两部、中文著作一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浅谈对抗式生成模型及其应用】

尹斯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 973 计划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 10 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20 篇。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系统优化设计、认知无线电及频谱共享技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大规模数据中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

【走进元宇宙: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图形】

黄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毕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 年博士后出站, 2013 年美国访学归国,研究方向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 863 计划等科研项目 10 余项,参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 20 余项,发表 SCI EI 检索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移动通信新技术】

郑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学位。曾经主持或参与过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多项,北京邮电大学青年科研创新计划专项 2 项。作为第二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参与 863 计划项目 2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1 项,信息产业部软科学项目 1 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以第一作者身份论文 10 余篇, SCI 期刊 1 篇, EI 期刊 8 篇,国际会议论文 5 篇。合著论文 13 篇,其中 EI 期刊 3 篇,国际会议论文 10 篇。

【无线电简史】

尹良,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 7 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课程:《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随机信号分析》。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特等奖” ( 1) 和“一等奖” ( 1)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2), “教学活动创新奖” ( 2) ;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 2)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 6G 移动通信技术、通信 / 雷达中的统计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

胡鹤飞,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曾任贝尔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 863 计划、重大专项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 50 余篇,研究方向为空间网络、虚拟计算和区块链等

【从万物互联到泛在智能】

秦晓琦,女,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基础理论及性能分析、基于信息时效性的网络化认知与智能决策技术等,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 40 余篇 , 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获中国通信学会科技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2/9) ,入选“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作为核心成员建设高新标杆本科课程《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 , 获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五届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 , 北京市第十二届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未来的你们——通信工程们在做什么?】

韦再雪,女,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为《通信原理 I 》、《移动网络仿真与规划课程设计》。曾获“全国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大赛”优秀奖、北京邮电大学 " 信通院第一届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 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一项校高新课建设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 SCI 论文 10 篇(一、二作、通讯作者), EI 论文 35 篇,译著一部(二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10 项。历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纵向项目 1 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 10 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网络的性能评估与规划,信道建模、无线定位等。

【数学机械化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郁文生,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无处不在的信号】

尹霄丽,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内蒙古海拉尔。 1993 年、 1996 年和 2008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分别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各 1 项,校级和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等十余项,主持“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获得首届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科研方向为光通信和信号处理,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 SCI /EI 检索科研论文七十余篇。

【奇妙的无线通信技术】

刘凯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宽带无线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院产学研、国际合作等项目十余项,并作为主研人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63 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

【空天地海一体化 - 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形态】

王朝炜,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信息电子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5G 移动通信技术、基于新材料的传感器、面向智慧服务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李巍海,男, 1974 年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信号、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外聘专家, 5G 消息工作组赛事评委,中国电工新技术委员会常任委员。教育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任理事。自 2004 年起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通信协议软件研发、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获得北京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科技基金项目 1 项和企业项目 4 项;

【数据信息的可视化】

刘刚,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 2011 年公派留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信息科学专业, 2012 年获得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授予的春晖杯归国留学人员优胜奖; 2017 年应芬兰拉普兰应用科技大学邀请讲学三个月, 2018 年应邀短期访问德国 20 余家大学。在智能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 SCI 论文 20 余篇,曾担任国际期刊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的专职审稿人一年,获批发明专利 8 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和航空航天类信息处理和智能测试系统研发类等项目十余项。

【裸眼三维光显示】

高鑫,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型三维显示、新型光学系统设计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863 ”计划等。在 “ Optics Express ” 、 “ Optics Communications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动态实时三维光显示、新型光学系统设计及加工工艺。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应用】

罗红,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物联网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IEEE ACM 会员, CCF 高级会员,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事业合作项目。

【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孟祥武,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出版教材 3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承担和参与完成过多项科研项目。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吴斌,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信息化与信息安全】

姚文斌,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朝阳大学联合支部副主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科技医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朝阳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省市优秀论文评审专家等。《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主编、《计算机与现代化》编委。

【以网上商城为例谈数据库技术的演变】

郭文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独立或参与纵横向科研 50 余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出版书籍 9 本。

【移动计算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物联网关键技术】

赵方,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软件系统与工程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移动计算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和工信部项目评审专家。长期坚持在移动感知与智能、全时空多源融合定位、时空大数据挖掘核心算法理论及技术开展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 3 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项、工信部物联网专项等省部级纵向课题 30 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华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项目 80 多项,相关研发成果荣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 )、二等奖( 2018 )、三等奖( 2013 )、教育部第二届中国科技成果交易会特别金奖及最佳路演奖( 2018 )、国际室内定位比赛第三名( IPIN2020 惯导组以及 IPIN2016 手机组)、成果入选“献礼建党 100 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 2021 ),部分成果在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得到实际落地。在国内外知名期刊( IoT TII TITS TVT TIM 等)及重要会议发表论文 150 余篇,编(译)著书籍 4 册,软件著作权 18 项,参与制定国家实时定位技术标准 3 项,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评审;评审北京市经信委、科技冬奥项目;中关村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主评审; SCI 论文 40 余篇,授权专利 39 项; 2021 IPIN 第四赛道冠军;项目受邀参展教育部建党 100 周年科技成果展。教学方面,荣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 2021 )、北京邮电大学第八届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第五名), 2012 2013 年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2012 年度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突出贡献指导教师奖,作为指导老师获得 2011 年度微软 Image Cup 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2 年度三等奖, 2013 年度中国第一届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2 年度三等奖,高通电子商务竞赛前十名。作为一名长期坚持一线教学、科研教师,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奖教金”( 2018 年)、评为北京邮电大学“教职工与学子牵手”标兵( 2011 年)。

【大数据分析:点石成金的奇妙之旅】

牛琨,女,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大数据与云服务教研中心主任。第一批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邮 - 用友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教育部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用友特聘 iuap 云平台大数据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移动教学创新奖”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党员。致力于人工智能引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算法等相关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 7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6 项,出版专著《纵观大数据:建模、分析及应用》。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 50 余项。

【计算机思维与人工智能】

王晓茹,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教授。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跨媒体网络大数据分析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馆特聘教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特约撰稿人及科普导师,《院士专家讲科学》栏目特约专家。已获得 6 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际重要刊物和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被 SCI EI 等收录 70 余篇。编写学术著作 6 部,参加了 CCF CSP 认证教材撰写工作。参加制订了全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服务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1 项;作为网络专家负责了国家“南水北调 - 中线工程”的网络方案的评审工作; 2016 年安徽省技术领军人物。

【人机交互中的态势感知 SA

刘伟,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预见控制的发展及应用】

王迪,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预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广义系统、时变系统、离散多采样率系统的预见控制,多模型自适应预见控制。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发展】

张曼,博士,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25 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 IEEE TPAMI TIP AAAI 等)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已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 33 项,授权 15 项。张曼博士于 2018 年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获得北京市青年骨干个人项目资助。 2019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并获得北京市科协金桥工程种子资金资助。 2020 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张曼博士现任北京市青联十二届委员、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首任会员。现为 IEEE WIE 北京分会主席、 IEEE 北京分会执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组织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和视觉检测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

【智能与控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蔡宁, 1991 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分别获该系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平行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知名期刊 PLOS ONE Complexity 编委、美国数学学会评论员。长期从事网络化复杂动态系统建模、分析、预测、控制与智能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些原创成果被国内外同行追踪研究,或帮助同行解决理论问题。

【脑机接口的技术与发展】

徐光远,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A 类引进人才,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博士毕业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师从皇家科学院院士,奥克兰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研究激光诱导石墨烯制造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建立了神经递质检测的介观电化学分析方法。首批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国际交流引进项目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骨干参与科技创新 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清华博士后出站评定优秀。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负责开拓研究基于水凝胶脑电极的便携式脑机接口原型机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分析脑重大疾病与生命现象的脑电等生物标记物特征。徐光远博士还担任欧美同学会产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委员,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学术部长,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

罗新龙,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信评议专家,国家二级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 SIAM (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 会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信评议专家,华为技术公司建设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宽带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合作项目需求评审专家,国际杂志“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SCI 检索 ) ,“ Chi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编委会成员。

【大脑中的小世界 -- 浅谈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魏永斌,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20 年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21 年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共发表 SCI 论文十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6 篇,被引用 200 余次。担任 Biological Psychiatry Human Brain Mapping 等期刊审稿人,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连接组学,神经影像,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精神病学等。

【无人驾驶的未来 - 智能网联驾驶技术及应用】

朱孔林,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 年和 2014 年分别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4 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 FP7 H2020 、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三十余篇;多次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2017 年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为“优秀青年工程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联网、边缘计算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安全研究等。

【浅谈 fpga 技术及应用】

姚燕,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深度强化学习与智能体】

乔媛媛,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2014 年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毕业。 2019-2020 国家公派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用户行为分析,时空数据挖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转化和应用,获 2019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 2021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讲课程《深度学习》,获 2019 年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工科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出版专著《人工智能核心 - 神经网络(青少科普版)》。现为北京大数据协会理事会理事。

【智慧医疗 -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周芮西,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 2016 年和 2021 年分别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磁成像,医学图像处理,智能医疗。

【当城市感知遇见人工智能】

刘亮,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智能感知技术,在相关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励。

【元宇宙与信息技术】

郭莉,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认识人工智能】

肖波,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温莎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网络管理与应用、信息融合等。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 4 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了论文 60 余篇。出版《数据结构与 STL 》、《面向对象方法和 C++ 程序设计》等教材 5 部。 2014 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 2018 年被评为信通院“我心中的好导师”, 2017 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

AI 时代的海量信息分析与应用】

杨洁,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建设北京市首批精品课程《信息论》,并担任主讲。主持和参加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研究方向为:电信及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用户行为分析、公共卫生大数据智能分析等。

【人工智能简史】

王小捷,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多模态计算。

【人脸识别的前世今生】

邓伟洪,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脸识别和情感计算。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

李蕾,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在医疗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祝闯,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目前从事智慧医疗领域的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图像处理相关研究工作。曾获得博士后面上一等,获得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荣誉资助。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各一项。曾指导学生获得 CCF-CV 联合举办的 RACV 2016 专题竞赛一等奖 , 获得医疗影像顶会 MICCAI 2019 结直肠分类和分割任务冠军。在图像视频领域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如 TMI, TMM ECCV 等。是 TIP,TMM TCSVT 等期刊的审稿人 ,  AAAI PC 成员。

【神经网络基础】

刘军, 1976 年生人,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数据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开设课程《海量信息处理技术与实践》、《深度学习》,已发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 SCI/EI 检索论文十余篇,包括 SCI 影响因子大于 7 的高影响力论文。编写《 Hadoop 大数据处理》、《 Spark 大数据处理:原理、算法与实例》、《人工智能核心 - 神经网络》三部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著作,已被多所高校的相关课程作为参考教材使用。

【遥感与人工智能——天基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尤亚楠,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遥感图像理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预研基金项目。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Remote sensing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等期刊审稿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成像探测与感知专委会委员,中国国际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计算机视觉与手绘草图】

齐勇刚,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萨里大学视觉语音与信号处理研究中心( CVSSP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重点研究类脑视觉感知、基于草图 - 图像的跨越检索、基于草图的表达性研究及应用等问题。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 项。近五年发表了包括国际顶级学术会议 CVPR ICCV ECCV 及期刊 TIP TCSVT 在内的 20 余篇学术论文。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视觉专委会主办的 CCF-CV “视界无限”系列研讨会(第九期)执行主席, ICCV 2021 研讨会 Sketching for Human Expressivity (SHE) 联合主席, PRCV 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专题论坛“手绘草图理解算法及其前沿应用”论坛主席。担任了多个重要会议及期刊的审稿人,如 ICML 2022 CVPR 2022 ICCV 2021, BMVC 2020/2021, TIP, TNNLS, TMM 等。

【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

何叶,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系博士后,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主要利用磁共振成像研究人脑功能网络的发育变化,并结合深度学习应用于孤独症的影像学标记物的转化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人脑图谱领域旗舰刊物《 Cerebral Cortex 》和《 Human Brain Mapping 》。

【人机对话及建立在人机对话之上的遐想】

袁彩霞,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与多智能体对话。

【浅谈人工智能及智能时代的思考】

贺志强,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移动通信、智能医疗、高速水下通信。

AI4AD AI+ 磁共振影像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行性】

刘勇,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医学图像处理。

【人工智能与网络大数据】

马占宇,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博士后,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IEEE 高级会员,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杰出讲者,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级会员、理事兼副秘书长、青工委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计算机视觉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基础理论与方法,及其在计算机视觉、城市大数据分析、多媒体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在包括 IEEE TPAMI CVPR 在内的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 / 录用论文 150 多篇,担任 IEEE TNNLS IEEE TVT 等国际期刊编委( Editor ),和 CVPR AAAI AC 等国际会议职务或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创新联合重点、面上项目等以及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10 余项纵向项目;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入选 " 北京市科技新星 " 计划、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等;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然语言处理与聊天机器人】

陈光,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理论。

AI 生成图像】

门爱东,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是音视频信号处理和传输。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发展现状】

李雅,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音识别与合成、情感计算、多模态人机交互等研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语音对话与听觉专委会委员、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常设机构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情感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也曾担任领域内重要会议 PC 主席、分委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 863 项目,重点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与百度、腾讯、搜狗、三星、中科深智、云知声等多家企业展开深入合作。研究成果曾获 2018 年中国电子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指导研究生获语音领域顶级会议 INTERSPEECH 2016 的最佳学生论文奖、全国人机语音通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等。

【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唐玲,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与智能机器人领域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动力学与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目标检测与识别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防 B 类横向项目 8 项,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 2 项;参与 4 项国家重大宇航型号项目 4 项,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基金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新一代智能便携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应用】

宗芳荣,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科学研究方向围绕“磁共振成像及波谱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核心深入展开,专注于“生物组织水分子扩散精细表征、钠磷代谢成像及磁共振系统研制”。作为第一和第二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 7 项和实用新型专利 3 项;在 Stroke Diabetes Care Theranostics MRM 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担任 IEEE TMI Radiology Scientific Reports QSMI 等期刊审稿人。曾参加新西兰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 2 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基金项目 3 项,医院横向课题 3 项。

【智能监控保护储粮安全】

周慧玲,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

【无处不在的电连接器】

林雪燕,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连接与连接器可靠性检测技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设计。

【脑发育和儿童心理健康】

张晗,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5 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21 年加入北京邮电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发育和个体差异,共发表 SCI 论文近二十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Cerebral Cortex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8 篇,担任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cent Psychiatry, Human Brain Mapping 等期刊审稿人。

【打开 AI 的黑盒子: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涂丽云,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重庆大学, 2012-2014 年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 2017-2021 先后于美国国立儿童医院和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近五年内,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会议或期刊上发表出版物 12 篇(其中 11 篇为独立一作),并合著出版书籍 1 部,口头报告 4 次。包括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等。

5G/6G 移动通信:连接物理世界的神经网络】

许文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551 ”鸿雁人才; IEEE Senior Member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担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泛在无线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中心主任、 SCI 期刊《 China Communications 》编委、《通信学报》编委、《信号处理》编委、 IEEE/CIC ICCC 2018 本地组委会共同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国防大数据分会委员、 IEEE 无线通信领域旗舰国际会议 ICC Globecom 程序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 B5G 6G 等智能移动通信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IEEE ICC 2019 最佳论文奖、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价值合作成果奖”、《 China Communications 》杂志最佳编委奖、 IEEE ICCT 2012 最佳论文奖等。

【第六代移动通信能带给您什么?】

顾昕钰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2005 7 月至 2013 4 月,任爱立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工程师,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工作,包括国际通信标准化和未来演进预研。申请国际专利二十余项,参与国际标准化提案数十篇。 2013 4 月至今,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建模和智能优化。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常应用与基本原理】

姜竹青,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主编《计算机视觉中的深度学习》,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数据智能与应用】

别红霞,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媒体,数据智能,边缘计算。

AI 赋能未来】

苏菲,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

【用 AI 的眼睛看病理】

孟竹,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

【走进元宇宙】

王冬宇,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通信与物联网,区块链与资产数字化,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工融合。现任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委员。

【电连接可靠性——可靠连接你我他】

周怡琳,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专业负责人,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连接器与开关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电接触理论,连接器设计,电封装可靠性,寿命预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

李绍胜,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认知无线通信。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与趋势】

张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时空大数据解译、智慧教育与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刘雨,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处理。讲授课程:通信网理论基础,通信原理。

【数字人——元宇宙的主角破圈而来】

宋晴,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师德先锋。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专家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视觉检测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第六届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及最佳教案奖,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完成科研项目 40 多项,发表论文 90 余篇,带领实验室团队完成了第一款由中国大陆高校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平台,在国际权威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竞赛上多次荣获世界冠军。

【现实与虚拟,设计与表达】

徐晓慧,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方向:智能设计与制造,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处理等。主持或参与国家“八五”、“九五”攻关、“ 863 计划”项目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及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著)一等奖等科研奖励。主讲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学生评教曾三次列全校第一,获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主讲教师、校教学名师、“烛光奖”、师德标兵等。主持或参加国家、北京市及校级教改项目 13 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电教成果一等奖等 13 项教学成果奖;主讲及负责的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校首批高新标杆课、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指导学生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团体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5 次获得北京市教委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关于智慧物流的那些事】

庄育锋,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智慧物流与柔性供应链关键技术、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航天、军事物流等企业合作项目四十多项;发表 SCI EI 等论文三十多篇;申请或授权专利十余项。

【医疗机器人】

苏柏泉,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医疗机器人实验室创建人和负责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医疗机器人、智能医学、医工交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及面上项目。发表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TBME)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SCI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TS) IEEE JTEHM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BSPC) 等期刊论文和 IEEE ICRA IEEE IROS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CC) 等会议论文在内的论文 3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 60 万。获得会议论文奖包括 Honorable Mentioned Award APCMBE 2014 )和 Best Application Award (共同作者, 3M-NANO 2016 , Nomination of Outstanding Youth Paper Award (指导教师, PIBM 2017 ), Best Paper Finalists WRCSARA 2021 )。受《中国电子报》采访。获得包括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 次)、“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个人全能一等奖指导教师,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三维团体一等奖及个人一等奖指导教师等教学和科研奖励。

【走进千变万化的智能机器人世界】

李海源,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教师,副高级,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主任,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机器人”研究方向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在医疗、航天及工业领域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2016 -2018 年在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工作。 2014 -2015 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感知与机器人实验室联合培养。 2013 年随项目组访问英国 Jet 以及法国 ITER 遥操作相关机构。获得 “北京移动”教学创新奖,指导学生获得市级优秀毕设论文 1 篇、省部级竞赛 1 等奖 3 项,其它奖励 2 项。每年指导多项大创、雏燕项目,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为素质提升、升学留学与就业提供支持。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 / 子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横向课题 3 项,曾参加其它国家级及国防项目 5 项。发表 SCI\EI 等论文 30 多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 10 多项。现为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肿瘤微创联盟头颈专委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会员等。曾受邀与八十中学、 35 中、八一、人大附中以及海外中学生开展交流合作,进行科普讲座。

【互联网漫谈(发展历程,以及可能会怎样改变个人、组织和社会)】

杨学成,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主持 / 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若干。

【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战略思考——互联网思维】

张生太,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移动社交网络知识共享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互联网 + 自时代的机遇】

王立新,北京邮电大学 MBA EMBA 课程教授。《国际广告》编委。通信和 IT 互联网领域知名营销专家。《一部手机打天下》、《甜蜜与痛苦》作者。自媒体“立新说”创始人。

【大数据营销与社会化媒体营销】

胡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全球化时代的标准竞争与青年学生使命】

杜振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中心学科主任,教授。曾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称号。荣获北京邮电大学 2015 年“北京移动奖教金”。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烛光奖”提名奖。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通信评审专家,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在《改革》、《宏观经济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 100 多篇,著有《经邦济世与民富——经济学史话》等,主编过《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国际通信服务贸易》等教材。主持及参加的课题有 20 多项,包括国家部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移动通信》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数字经济与贸易等。

【金融科技概览、动向与趋势】

边雪莹,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就读于西班牙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博士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资产定价,公司金融,战略管理,能源经济等相关领域。其中,硕士论文 “ Incentives for Information Provision: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Spanish Rental Market ”于 2020 年发表在能源经济学顶刊 Energy Economics 。该论文研究了租房市场中房东向租客提供能源效率证书的意愿,并提出了有效提高房屋能源效率投资的政策性建议。现阶段,有 7 篇优秀的工作论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影响,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特征对公司绩效表现的影响,以及员工满意度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等。

【高中生的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

祝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1 项、省部级课题 4 项,发表 CSSCI SSCI 学术论文 20 余篇。

【网络编码的原理、起源、研究进展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

卓新建,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从元宇宙到智能交互设计】

侯文军,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智能交互设计专业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常务副主任。

【人工智能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

李学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数字媒体与智能处理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及横向项目等二十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跨界与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实践】

黄佩

韩婷

黄佩,传播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网络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近年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论文 30 余篇,撰写专著 2 部,参编教材 1 本。担任学术期刊特邀评审委员、担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及多所大学学位论文盲审委员、央视全媒体平台考核评审专家等。

韩婷,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得文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传播、新媒体技术与社会发展、认知神经传播学等。曾开展或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研究,在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新闻大学》、《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 1 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参与出版了 3 部学术专著,其中 1 部获得 2019 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年度杰出成果奖”。此外, 2020 年还获得了第三届青年新媒体研究“启皓奖”学术新秀奖。

【音乐×艺术×技术:智能时代的数字媒体声音设计】

陈思,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电子音乐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制作专业,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硕士。曾在环球音乐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人,从事作曲、编曲、录音、影视配乐等工作。现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影视配乐及声音设计等相关课程。

【元宇宙视角下“ XR+ 数字媒体”的创意应用】

王楠,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为虚拟现实应用与开发、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员, Adobe 中国认证教师, ACAA 中国高级数字艺术设计师;国家艺术基金艺术科技创新人才。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当代电影》等 CSSCI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等多个项目;主持、参与、指导创作多部艺术作品,并多次获奖。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访学交流。

【数字创意×信息科技:智能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

李萌

张若宸

郑晓发

李萌,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数字艺术系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儿童绘本的交互叙事、动态图形设计、动画批评。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纵向项目,作为原创绘本作者出版绘本作品 4 本;作为主创参与动画电影作品 1 部;作为主创参与动画短片 2 部、动画系列片 1 部。

张若宸,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专业方向为游戏动画美术设计与数字 3D 动画创作,参加创作三维动画电影《兔侠传奇》,该片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等奖项。并继续以美术设计的身份参加了《兔侠传奇》续集电影的创作。

郑晓发,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理事, DaVinci Resolve 国际认证培训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