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汽-大众纯电SUV ID.4 CROZZ在新能源产品阵营中的表现?
120 个回答
一汽-大众ID.4 CROZZ发布后,我个人的总体感受是:
大众转型的步伐相当快,在智能电动车的时代重新诠释大众风格。
1、 三电系统整体水平较为优秀,热泵空调等配置相当成熟老道
先说各版本的基本参数吧:
单电机后驱款采用55度电池包,百公里加速7.9s,工况续航400km
单电机超长续航款换用84.8度电池包,工况续航达到550km
双电机四驱款同样采用84.8度电池包,百公里加速6.2s,工况续航500km
全系标配ESP、 AEB主动刹车、道路交通标志识别 、倒车影像以及驾驶员疲劳检测
全系标配全景天幕、12寸中控屏。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配置上略有区别。
前者入门款更偏向辅助驾驶,因此全系标配了 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车道偏离预警
后者入门款更偏向舒适性配置,因此全系标配了主副驾电动座椅、座椅加热和 腰部支撑。
我个人更偏向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全速自适应巡航,毕竟这个功能无论是城市道路跟车还是高速都比较实用。
但不得不说,座椅加热和腰部支撑也挺香。
想都要?得加钱,哈哈哈哈
得益于MEB纯电平台,一汽大众ID.4 CROZZ能够在A+级SUV的车身内塞下84.8度电池,表现相当不错。
电机方面,大众ID.4 CROZZ采用前电机异步感应+后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配置,这方面没太多可说的。
行业发展已经证明,目前技术下感应+永磁的组合就是最优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ID.4 CROZZ的电机均由大众自主开发和生产。
根据工信部数据,大众ID.4 CROZZ采用宁德时代三元811电池组,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了175wh/kg。
宁德时代三元811电池,本已经是行业内较为领先的技术水平。
一汽-大众ID.4 CROZZ还加入了液冷散热与电池加热,进一步改善极端温度下的整车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ID.4 CROZZ可以选装热泵空调(CO2选装包售价9000元)。
众所周知,纯电动车受限于电池物理特性,冬季续航表现相对缩水。
而且与传统燃油车冬季空调能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热不同,纯电动车缺少了发动机这一巨大的热源。
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利用PTC电阻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效率较低,进一步加剧了冬季空调耗电。
而热泵空调相比PTC加热器效率更高,无疑能够减少冬季电耗,提升低温下的续航表现。
当然,热泵空调也有缺点,主要是成本较高以及超低温环境下(零下10度以下)效率降低。
可能是考虑到这一点,大众ID.4 CROZZ将热泵空调作为选装,供有需要的车主选用。
如果选装的话,一汽大众ID.4 CROZZ冬季就相当于有PTC+热泵两套加热系统,必要时可以双管齐下,进一步保障使用体验。
因此,我个人比较推荐北方车主加购这个选装包。
总的来看,一汽-大众ID.4 CROZZ的三电系统各方面较为均衡,各方面没什么明显短板。
2、 正向研发的MEB纯电平台,不仅效率更高,且能衍生出众多车型
过去几年纯电车产品已经证明,基于燃油车平台的“油改电”车型普遍存在局限,难以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而正向研发的纯电平台效率更高,能容纳更大的电池组,降低电耗,提供更长的续航。
长轴距、短前悬、前后50:50的重量配比、无后排中通道……纯电平台的优势特性已经成为高端纯电车型的标配。
时至今日,主流自主品牌乃至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开发出了自主纯电平台。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众ID.4我个人认为意义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是采用MEB平台的首款量产车。
在燃油车时代,大众是如何将MQB平台玩出花的,我们大家都很熟悉。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大众重金打造MEB纯电平台,未来衍生出丰富的车型矩阵完全是明牌。
事实上,大众ID系列在国内拓展的步伐相对慢一些,首款产品ID.4才刚刚上市不久。
在欧洲老家,大众ID.3早在去年10月就已月销过万,登顶电动车销量榜首。
3、 AR HUD以及ID. Light互动灯带,结合大众风格的智能座舱打造差异化体验
传统的抬头显示,基本上只包含车速、导航等基础信息。
而一汽-大众ID.4 CROZZ支持AR HUD功能,在传统的抬头显示之外,还能够将屏幕显示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进一步提升观感体验。
比如AR导航,一些场景下能够做到将导航图标投射在对应的路口上。
又比如AR ACC功能,就能够在前车下方显示跟车距离的标记。
就我个人理解,AR HUD的技术原理倒是不太复杂。
将传统HUD抬头显示的范围扩大,并加入投射图标跟随真实物体移动的算法,理论上就能实现。
但相关的数据是否需要地图信息,国内是否支持,这点目前尚不得而知。
另外,一汽-大众ID.4 CROZZ座舱内有一条贯穿式的灯带,能够根据交互进行反应,形成ID. Light互动灯带。
从目前消息来看,互动灯带不仅有导航、充电、电话、再见等模式,还能再语音交互时产生对应的亮度变化。
ID.4 CROZZ Light灯带应该不会提升太多硬件成本,但能有效提升仪式感和氛围感,算是比较讨巧的小心思。
关注车内的情感氛围,这个方向倒是与蔚来的Nomi Mate异曲同工。
总的开看,一汽-大众在智能化方面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
我记得知乎网友 @张抗抗 曾经提出一个观点:
传统车企跟在特斯拉身后固然可以避免踩很多坑,但同时也可能被前者抢走电动车时代“科技”、“豪华”等概念的定义权。
今日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努力,某种程度上也是试图夺回智能电动车定义权的尝试。
不得不感叹,面对智能电动车的大潮,作为传统巨头的大众转身步伐相当快。
如果要说一汽-大众ID.4 CROZZ有什么不足,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除了AR HUD之外,一汽-大众ID.4 CROZZ各项参数较为均衡,相比造车新势力缺乏爆点。
大众ID.4 CROZZ各项参数都不算弱,反过来也没有哪一项特别突出,整体较为中庸。
这也符合传统车企的一贯风格,但在电动车时代显得缺乏爆点。
当然,大众系车型的驾乘感受值得期待,不过我还没有试驾,这方面不敢说太多。
其次,一汽-大众ID.4 CROZZ车机互联和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仍然是稳健务实的传统车企风格。
就目前消息来看,一汽-大众ID.4 CROZZ在车机上努力做出了不少优化,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不亮眼但很务实。
只是这方面确实不是传统车企的长项,期待未来大众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力。
最后,相比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一汽-大众ID.4 CROZZ售价高半级。
其实燃油车时代就是如此,一汽大众的品牌号召力摆在那里。
我个人认为,即使换成智能电动车的赛道,大众的品牌优势也不会完全消失。
前几天恰好试驾了ID.4 CROZZ,来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这是一台“很大众”又“很不大众”的车。
为什么说它“很大众”,是因为这台车体现出的制造能力、工艺水平和细节与大众的传统能源车一样,属于行业标杆水准。
首先,从外观来看,ID.4 CROZZ和五六年前发布的I.D.CROZZ CONCEPT概念车的外观设计风格很像。
这是传统汽车集团一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一种工作推进方式。
从各个制造细节来看,做工精细,匹配优异,油漆质感优秀,与大众的传统燃油车标准一致。即使这是一台SOP之前的项目车,也一样体现了高水准。
大灯与大众LOGO两侧的灯带匹配良好,前盖与保险杠上方的两条缝隙,均匀性、对称度也很好。
后部的各种匹配关系很有“大众风”,其中后脱钩由两种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零件构成一个正圆型,算是一个工艺难点,不过解决的还是不错的。
侧面从翼子板贯穿到后侧围的棱线,匹配效果优秀。前后保、前后门、翼子板与后侧围色差控制优秀,而且几乎看不到橘皮。
这种几乎没人去仔细观察的位置,也没有马虎,顶棚把手的小盖板缝隙均匀,平度一致。
至于激光焊接、一体式冲压车门这种大家已经听烂了的基操就不多说了。
内饰方面,出风口和仪表板电镀饰条的使用非常有大众风格,很多车型都能看到类似的设计。
说完“很大众”的方面,下面来说说“很不大众”的地方。
整个仪表板区域,变得非常简单,完全没有了仪表盘的区域,取而代之的是一块非常简单的小屏幕。而且整个座舱完全没有了物理按键(中控的那几个只是模拟按钮,并不是实体按键),可以说在大众这种比较保守的品牌里,算得上是激进的设计风格了。换挡手柄变成了右侧怀挡位置的一个旋钮,副仪表板区域完全变成了储物空间,这也颠覆了大众一直以来的设计。
仪表板和门板都是包覆的,门板扶手附近甚至用了一大块真皮,这在20万出头的大众车里可不多见。
扶手的设计也与大众其他车型大不相同。传统的大众设计是把手的造型,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比较简约,比如这种:
而ID.4则是高光盖板覆盖的平面造型,并且与拉手位置的装饰件风格相呼应,后端则是与门板相连,真皮包覆。门板上的氛围灯,在后段与门板几乎平行,随着门板造型的内收,在前段凸了出来,这种非对称式风格,和以往大众那种“强迫症”一般严丝合缝的对称设计迥然不同。另外,驾驶位没有了后排车窗的控制按钮,说实话,我也猜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还有一个点让人有点惊讶,那就是被不少人吐槽的后排凸起,终于没有了!尽管这款车也是有四驱配置的。
座椅的面料设计与其他车型刚好相反。
以往大众车型的alcantara座椅,都是中间是翻毛,两边是真皮,这款正好相反。翻毛的触感很细腻,顺着毛捋和反着毛捋有不同的效果。
最后我们再说说外观件的大变化。门把手变成了“贴身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风格,也不是目前新造车势力喜欢的隐藏式。也许是设计向可靠性的一种妥协吧。
另外,整个车身外饰,没有一个零件是电镀的,原来经常使用镀铬饰条的位置,不是使用了灯,就是改用了仿电镀颜色的喷漆。
由于拍摄的时候天气晴朗,亮度比较高,看着不太明显,如果是晚上,这几组装饰灯的效果还是很好看的。这种设计风格个人猜测是为了突出环保,毕竟电动车本身就自带环保的概念,而且大众集团也率先推出了三价铬电镀和无铬粗化这些环保工艺的技术标准。
分割线~~~~~~~~~~~~~~~~~~~~~~~~~~~~~~~~
说完了感官,接下来说说功能吧
我试驾的这款车是两驱顶配(指导价24.2万这款),有全速自适应巡航(标配)、抬头显示、车道保持系统、360度全景影像、矩阵式大灯、座椅按摩、座椅自动调节等配置。舒适性配置我倒不是特别在意,不过与驾驶相关的感受和这些辅助功能我倒觉得不错。
首先是与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的启动方式。虽然有start按钮,但其实完全不需要,只要钥匙在身上,脚踩刹车,扭动旋钮到D或B档就可以启动。在任何一个档位按动侧面的P按钮,或是在D或B档开门下车,车辆就会直接熄火。怀挡位置的这个旋钮,刚开始的时候会不太适应,不过使用了几次之后就可以熟练掌握了,感觉还是不错的。
D和B档在加速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加速度感受比大众自己的高功率2.0T要快一点,而且更线性。后驱让转弯的表现略好于大众自己的前驱燃油车,作为一款轴距2765的SUV,还是比较灵活的。悬挂调教很有大众的风格,比较注重路感,略偏硬。B档的强能量回收效果很棒,返程途中我特意关注了续航里程的变化,在市区用B档开了大约10公里,续航里程显示只减少了6公里。在满电下(NEDC500公里)使用B档,市区工况行驶里程堪比普通的A级燃油车。而且在B档只要松开油门,车辆就会显著的降速,刹车都不需要用力踩,特别适合上下班拥堵的情况,不但能够回收不少动能,还能使驾驶更加轻松。如果还觉得麻烦,可以直接打开全速自适应巡航,会更加安逸。
ID.4上搭载的这款全速自适应巡航使用感受很不错,对前方目标的识别很准确,当前方跟车轿车时,屏幕显示的是轿车,当前方跟车是货车时,屏幕上显示的又是货车,这个细节还是很赞的,完全不用担心把货车识别成一朵云彩。
跟车的最高速度和跟车距离都可以通过多功能方向盘左侧的模拟按钮来设置。如果是在静止状态设置成了ACC模式,那么第一次启动需要自己踩油门,在此之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跟起跟停了。同时车道保持系统会持续微调车辆在车道的位置,保持车子在车道最中间,即使手扶在方向盘上也能感到方向盘在自己微调。每次调节大概在2-3°的样子,所以不用担心会有调整过度的情况。如果系统认为路况有些复杂,会提示驾驶员接管方向盘。如果系统认为已经复杂到无法判定时,提示语言会变红,还会有警示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安全系数。
这是副驾的大哥帮忙录的一段,可以看到我的双手双脚已经完全脱离了踏板和方向盘。中间有一次系统提示接管(叮的一声),我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向,除此之外都是系统在自动行驶(这只是功能演示,并不代表推荐双手离舵,平时驾驶还请注意安全)。
变道辅助会在侧方有车辆时,由后视镜灯提示驾驶员,这个功能许多新车都有了,也就不多说了。
倒车影像和全景360°影像很像奥迪的风格,反应迅速,并且清晰准确。不过因为后盖LOGO变成了灯,所以后摄像头不再是藏在标里(扣标开后盖功能也无法实现了),而是直接安装在了后盖开启把手边上,这里和奥迪的设计也很像。
灯光控制完全是靠触摸式模拟按钮,不再是旋钮或是按键了。
除了驾驶方面,ID.4 CROZZ在人车交互系统上也有一些进步。比如语音识别更加准确,也更加丰富,比MQB的MIB系统有了很大提升。比如除了很早就有的声控拨号等功能,现在也可以声控空调开闭与温度调节。不过还是不支持声控开窗,不知道是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所以不支持这项功能。另外,carplay现在可以通过蓝牙连接,不再需要使用USB了,这是个很实用的进步。
在家用方面,ID.4 CROZZ表现也不错。后排空间表现优异,在驾驶位调整到1米8身材的驾驶员习惯的位置,后排仍然有将近三拳的空间。1米8身高的乘员在后排正坐,头部尚有一拳的空间。
副板的储物空间很充足,并且有无线充电功能。空间足够放下任何一款手机。
门板储物盒很深,内侧还隐藏着不小的空间,可以放下很长物品。
600毫升的矿泉水,只占了一半的长度。
后备箱容积很大,两瓶600毫升矿泉水的长度还不到深度的一半,足以存放相当多的行李。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方面,还有一个小设计我个人比较喜欢。仪表板前方的那一条氛围灯,在你操作系统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调整内容显示不同的效果。
而在驾驶时,如果你的车速不小心超过了系统识别到的这条路的限速,氛围灯会立刻变为蓝色,提示你可能已经超速(驾驶时无法拍摄,故意超速也不好,所以没有抓拍到这个效果),这个功能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经过了一天的试驾,给我的感觉,ID.4这款车作为MEB平台在国内推出的第一款车,还是很有诚意的。外观新颖,做工精良,续航里程和能量回收很给力,ACC也是标配,驾驶感受良好。作为一款20万出头的电动车,很实用。在我做静态观察的时候,不少路人都放慢了脚步,也在观察这款车,而且大部分人表示外观挺好看,甚至有几个人直接过来和我交流了起来,详细询问了这款车的一些细节和功能。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款车的信息,销量也应该会逐渐攀升的。而随着大众集团推出越来越丰富的新能源车,相信也会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