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8 月12日上午, 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 “同伴效应”分论坛 专家学者对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互相评论,共同探讨,进 行了精彩的分享。

1.When Buddies Migrate: School Dropout and Peer Migration in China(研究者:谢志昇、王瑞新、张晓波)

在我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高中辍学率持续上升,而农村青年在大学中的比例也在下降,辍学青年的黯淡未来和中国迫在眉睫的人力资本危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有些农村家长不愿投资教育,童工取代了学校教育,同时完成学业还存在着性别差异。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到,影响辍学的关键因素是同伴迁移,尤其是在中国。同伴迁移通过社会效用和社会学习效应来影响辍学。研究者使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验后发现:同伴迁移增加了外地工作迁移的可能性;同伴迁移增加了本地工作的可能性;本地工作的同伴效应不会增加迁移到外地工作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同伴移民效应取决于社会网络和性别,同伴移民会使男性更倾向于迁移到外地工作,而使女性更倾向于在本地工作。

(香港浸会大学 王瑞新)

2.个人约束和同伴约束的跑步合约实验(研究者:王湘红、宋爱娴、吴佳妮)

当前,我国人民健康与锻炼问题日益突出,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引导锻炼行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设计四种承诺合约,即无约束控制合约、自我约束合约、同伴约束合约以及自由选择合约,检验自我约束、同伴约束在跑步锻炼活动中对自我控制问题的作用。

实验发现,对于所有有效样本,自我约束合约下的跑步表现大多显著好于其他合约。对于熟人同伴,同伴约束合约下的跑步表现大多显著好于无约束控制合约和自由选择合约。固定效应估计发现,相对于无约束控制合约,约束合约有显著的效应,时间对跑步表现的效应显著为负,与同伴的交流对跑步表现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研究结论可应用到各种与健身锻炼相关的媒介中,如线下的健身房、大学里的学生锻炼机制、线上的相关APP、跑步群等,采取类似的自我约束合约和同伴约束合约,以解决普遍存在的自我控制问题,实现更好的健身锻炼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 吴佳妮)

3.Spillover Effect of Entrepreneurish among Peers: Evidence from Random Assignment in Roommates(研究者:邓卫广、黄海奇)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呈现出低倾向性、低成功率、低技术含量的特点。不参与家庭和企业资源配置的大学室友、同学等同伴是否会影响创业尚不清楚。由此,需要考察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的同伴效应。研究者关注的是会产生社会乘数效应的内生性同伴反应,了解企业家精神的潜在社会乘数效应。

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纵向调查(CCSLS)数据,调查随机分配的大学室友对创业精神的同伴效应后发现:与室友父母的积极互动显著增加了与自己父母的互动,即具有积极的社会乘数效应;了解学校创业政策有正向影响,而区域和国家政策虽有影响但不显著;公司法、证券法、劳动法等有显著正效应;创业培训、创业竞赛以及舍友对失败的态度均有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男生和女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对于农村,城市更加显著,未来创业倾向性更强。研究结果还表明,情境同伴效应通常是不显著的。

(湖南大学 邓卫广)

4.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之间的同辈效应:孰轻孰重?(研究者:陈媛媛、朱彬妍、董彩婷)

近几年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的数量猛速增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且留守儿童也是潜在的流动儿童。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但保证流动儿童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挑战。日益增加的流动儿童数量引起了当地家长的恐慌,他们认为流动儿童会和本地儿童竞争稀缺教育资源,担心流动儿童会对本地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担心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会导致公办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 学年数据,建立学校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后发现,本地儿童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同辈效应影响非常大,占主导作用;流动儿童对本地儿童的同辈效应较小,基本上可以忽略,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的同辈效应亦不显著。这与有关学者对OECD国家研究的结果一致,即无论对于移民学生还是本地学生来说,本地同伴群体的影响要大于移民同伴群体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 董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