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个学习净化的好地方,琳琅的展品、丰富的知识,令人们在游览中不断汲取历史文化的营养。然而博物馆的空间是有限的,有些藏品并不是常设展品,很可能会被博物馆撤展,令参观者感到丝丝惆怅。今天龙哥就为大家梳理一下那些曾让我们流连忘返而现在却已撤展的宝刀宝剑。
一、战国嵌绿松石饕餮纹青铜剑(国家博物馆)
据国博官网介绍,该剑于
1954
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墓M015出土,通长62.2厘米 宽5厘米,圆茎双箍,喇叭状圆首。青铜本色,金光灿灿,刃部锋利异常。出土时与漆鞘均装在木椟中,格以绿松石嵌作饕餮纹。
该剑最大的特地是缠缑保存完整,是研究青铜剑缠绳的好资料。从展览图中可看出,
该剑属于复合剑,剑身具有明显不同铜色的分界应为二次浇铸,即保证刃部锡多硬度高,中脊锡少韧性好。
曾在“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
”展览中长期展出,现在此专题已撤展,剑亦随同撤下。
2015
摄
二、东汉“永寿二年”环首刀(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北
19
展厅“
近藏集粹
”展览中曾展有一口刀脊铭有“永寿二年”纪年(
156
年)的错金环首钢刀,长
79.8
厘米,宽
3
厘米,厚
0.7
厘米,装饰华美,环首由嵌金几何形卷云纹饰组成,刀身两侧均饰有错金流云纹,间有羽饰。刀脊上
54
字铭文为“
永寿二年二月濯龙造,廿灌百辟,长三尺四寸把刀。铁工刘满,锻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领濯龙别监唐衡监作,
[
马多
]
妙北主
”,茎上有
6
字铭文“
濯龙持作百辟
”。此刀为濯龙宫所造,专供皇帝使用,刀的主人为汉桓帝,该刀在目前所见汉代刀剑中是使用者身份、等级地位最高的。现已撤展。
以上图片来源国小博公众号
2017
摄
三、七星铁剑(首都博物馆)
此剑刀剑玩家常称之为金剑,乃是金国之剑,而非黄金之剑。博物馆标识为“七星铁剑”,剑身很宽,尺寸,装配硕大的葫芦型剑首,剑体镶嵌金银装饰图案,用
X
光透视可见北斗七星。此剑为北京房山金墓所出,是研究宋辽金时期剑装饰及型制的重要参照物。该剑曾在首都博物馆二层的基本陈列“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展览,现已撤下。
2006
摄
2007
摄
2015
摄 铁器不易保存,相比于2006年,剑表面起酥似更严重
四、铁质错银白雪宝剑(天津博物馆)
此剑长
98.5
厘米,宽
4.7
厘米(含鞘)。装饰上按现在的古代刀剑玩家的说法应当是鋄(
jiǎn
)银工艺,而且较普遍的看法为明代,只是所佩黄色剑穗可能为清代后配。从装具型制来看,如意形剑首,椭圆形剑镡,剑柄有瑞兽纹、铁鞘有鋄银龟背锦纹,锦纹中是梅花,剑身上错有“白雪”二字,工艺非常精湛。此剑是品相极其罕见的传世明剑实物。原在天津博物馆五楼“
器蕴才华-文房清供陈列
”陈列中展出,该展览已结束,剑亦随同撤展。
要学习提高,龙哥认为博物馆是必须常去的。博物馆官方网站的照片往往都很小、像素不高,而且兵器类很少会放到网站上去,有机会跑博物馆去欣赏实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博物馆不是我们自己家开的,他们展什么我们才能看什么,千万不要等到撤展了才后悔没有去看。
文雅点说,“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通俗点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过了这村,没有这店!”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你准备好去博物馆了吗?
如您觉得文章有点儿营养,不妨分享到朋友圈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