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是
中石油
、
中石化
、
中海油
这3个石油企业的简称。2012年,“三桶油”加快
海外并购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收购
加拿大能源公司
股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收购加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收购
尼克森石油公司
。
- 中文名
- 三桶油
- 外文名
- Three barrels of oil
- 起始时间
- 2010年9月14日
- 作 用
- 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
含义
三桶油
(3张)
收购热潮
2012年5月16日,中国石油、
壳牌
加拿大有限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和日本
三菱
公司宣布,将
联合开发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凯提马特建厂出口
液化天然气
的
项目计划
,其中壳牌拥有项目40%权益,韩国天然气、日本三菱以及中国石油各拥有20%权益。
2012年12月13日,据
英国广播公司
(BBC)消息,
加拿大能源公司
(Encana Corp)和中石油集团(PetroChina)的一家子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共同勘探和开发加拿大
阿尔伯塔省
的页岩气矿。
中石化15亿美元收购加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股份
2012年7月23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宣布,通过其
全资子公司
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与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正式签署认购协议,以15亿美元收购后者英国子公司49%股份,该交易尚需得到相关政府批准。
【
中海油
】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获加工业部批准
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宣布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长的通知称,关于建议收购尼克森公司的申请,根据加拿大
投资法
,已获得部长批准。该批准是该建议收购完成的
先决条件
之一,意味着这项引起海内外关注的大型收购案向最终成功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准备以151亿美元现金总
对价
,收购尼克森100%流通的
普通股
和
优先股
,其中普通股每股收购价为27.5美元,比7月20
日收盘价
溢价61%,优先股的对价为每股26加元。此外,中海油还将承担尼克森的43亿美元债务。自中海油提出收购以来,尼克森的股价不断上涨。
[2]
战略部署
【相同目标:扩充上游资源储量】
中石油
集团公司总经理
周吉平
表示,中石油海外
油气勘探
连续4年新增
可采储量
超过1亿吨,将继续加大海外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巩固“海外
大庆
”建设。相比之下,上游资源明显失衡的中石化也重申将资源作为第一战略的决心,而旗下
胜利油田
、
塔里木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
、
四川盆地
和
非常规油气
增储则是其来年的重拳出击目标。
【进军北海油气资源】此次收购首次开拓了
中石化
在英国北海地区油气业务,也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首次进入北海油气资源投资开发行列。实际上,中石化觊觎海上油气
资源开发
之心由来已久。中石化摩拳擦掌试图进军
海洋石油
开发领域,并成立了自己的海洋石油公司。而随着中石化和中石油逐渐进入海洋石油开发领域,也将慢慢打破中海油一家独大的局面。
[1]
困境难题
【企业管理】
企业并购
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功,只有当并购后整合的成功才能真正将企业带入发展的正轨。因为文化、法律等背景的不同,双方企业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顺利的完成公司的交接,如何在日后运营中创造
协同效应
,应该是企业并购前深度考虑的问题。企业还要积极与被并购公司进行接触,妥善处理被并购公司员工,福利等问题,防止因员工的集体抵制情绪而将事件上升至政治层面。
三桶油
(3张)
【
技术引进
】如何利用并购企业的技术实现跨越式的
技术溢出效应
,对三桶油
海外并购
来说才刚开始。
中海油
收购尼克森案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
页岩气
储量及其尼克森所拥有的强大开发技术。美国沃顿商学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仅靠购买少数国外公司股权,很难真正得到页岩气开发的
核心技术
。换句话说,拥有丰富页岩气资源但缺乏开发技术的中国油企,全资收购国外成熟油企是不二选择。
【注重法律】对于
法律体系
的忽视,是并购
失败率
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国内企业往往重视
商务条款
、轻视法律条款。一般来说,资产价值、
付款方式
和债务是通常国内企业并购谈判的重点,但一些实现协议的附加条件和细节,以及并购失败的退出方式等内容则很难受到重视。例如一些汽车、
钢铁企业
在海外并购中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因业主反悔、员工抵制等原因撤回投资之后,通常难以得到补偿。
[1]
高层动态
中国石油
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傅成玉
、
中国石油天然气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周吉平
到龄退出领导班子;原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调至中石油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原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王玉普调至中石化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原中海油总经理
杨华升
任,接替王宜林。
至此,中国“三桶油”当天全部换帅。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