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体贴的蘑菇  ·  DownloadsFolder 类 ...·  1 年前    · 
帅气的便当  ·  c++ wait for thread ...·  1 年前    · 
冷冷的香菜  ·  vb.net中string 转 ...·  1 年前    · 
▲ 中国铁建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 ▲ 中国铁建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

时隔6年,中非领导人在北京再次相聚共话未来。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出蓬勃生机,呈现出积极态势。新时代以来,中央企业积极作为,与非洲人民携手共进,在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和技术等多个领域书写了辉煌篇章,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助力非洲改善民生

多年来,央企一直注重非洲民生问题,在非洲央企积极推广“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这些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贴近民生,见效快,能够迅速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例如,非洲东北部的苏丹,是世界上最缺电的国家之一。过去,苏丹的电力供应主要靠一些小型电站发电,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能耗也很大。苏丹吉利电站开工前,苏丹整个国家的电力装机容量只有60万千瓦,电力严重不足,电网老化。当时,苏丹正处于国家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供电问题。

2000年,哈电集团进入苏丹电力市场进行调研,同年11月,哈电集团与苏丹国家电力总公司签订“苏丹吉利2×206B联合循环电站工程总承包合同”。

苏丹吉利一期工程是中国首个落地非洲的大型电站设备项目,也是哈电集团国际公司开拓非洲电力市场的第一个项目。项目燃机采用轻柴油及液化石油气作为双燃料,由于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难于储存,LPG储罐和加热系统技术要求及施工难度较高。

苏丹吉利联合循环电站建成后,成为苏丹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2003年,苏丹电网因枯水而严重缺电,随着吉利电厂机组、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项目的陆续投产,大大缓解了电力严重短缺的局面,吉利电厂机组已经成为苏丹国家电网的绝对主力机组。

由于执行苏丹吉利一期工程的优异表现,苏丹国家电力总公司决定直接与哈电集团国际公司对二期工程进行议标。2007年7月6日,苏丹吉利二期电厂投入商业运行。

自2022年起,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华刚矿业将扶持当地村民种植玉米纳入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划之中,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帮助当地5个村庄完成7500余亩玉米种植任务。截至目前,他们累计捐赠了优质玉米种子1.25 万公斤、尿素等化肥20万公斤,以及拖拉机、播种机、农药喷雾器等各类农业机具。

除了将农业机械设备和农资送到当地民众手中,华刚矿业还在当地积极推广高效的耕作技术。他们专门聘请了5名农业技术专家,定期为村民讲解犁地、耙地、播种、化肥及农业机具使用、收获等知识。专家们常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地培训教学。

2023年10月13日,刚果(金)南部卢阿拉巴省的18口水井全部交付使用,满足了约8000户村民的家庭用水需求。以前,刚果(金)南部卢阿拉巴省的马潘多村村民奥黛特每天都要往返6公里,顶着桶去附近的河里打水。但是,下雨后河水很浑浊,喝了会生病。能在家门口喝到干净水是奥黛特的梦想。2022年1月开始,由中国中铁等中企与刚果(金)矿业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4万美元在马潘多村、穆塔卡村等4个行政村挖掘饮用水钻井,终于帮助村民们实现了梦想。

助力非洲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发展的基石,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是非洲国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

基础设施合作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通过多种方式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助力非洲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以及大量医院和学校。

在塞内加尔,由中国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方久尼大桥于2022年正式开通。该桥全长1600米,是塞内加尔最长桥梁,现已成为连接该国南北方的主干道之一,也是前往邻国的重要交通节点。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表示,方久尼大桥减少了从塞内加尔前往邻国的时间和成本,是中方积极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具体体现。

在科特迪瓦,中国能建集团承建的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竣工发电,将解决当地170万人的用电问题,并造福1.2万棕榈种植户,为其增加约20%的收入。项目燃料为当地普遍种植的棕榈叶秸秆,每年可生产348吉瓦清洁电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

在加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参与农村通信及数字网络覆盖项目。中方参与设计、采购、建设和运营了2016座通信铁塔,可满足农村地区300多万人的通信需求。

此外,作为建材行业的唯一央企,中国建材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央企业“走出去”号召,日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所属上海凯盛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相继签约非洲马拉维水泥厂配套的12MW自备电站,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撑。

深耕非洲24年的中国化学,在埃及、安哥拉、加纳、尼日利亚、赞比亚等18个国家累计签约项目109个,合同总额突破150亿美元,涉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当地民生改善、劳动就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化学智慧和化学力量。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央企在非开展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600个,为提升非洲基础设施水平、加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助力非洲能源转型

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央企还积极助力非洲能源转型,并实现共赢。

例如,肯尼亚地热钻井服务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海外高温地热井钻井一体化综合服务项目,帮助肯尼亚增加地热装机容量近50%,发电能力提升30%。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中国石油的成熟技术优势,助力资源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解决了当地电力匮乏难题,照亮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在尼日尔,中国石油尼日尔—贝宁管道项目开展绿色生产,在管道沿线中间泵站采用“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的方式,在油田井口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替代原油发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兆瓦。

在莫桑比克,中国石油不断优化鲁伍马盆地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开发方案,以电动机代替燃气轮机,给排放系统加装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确保项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模块化建造方式的应用也大幅减少了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进入非洲近30年,中国石油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业务链优势,帮助非洲资源国加强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涵盖石油勘探开发、地面建设、长输管道、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等领域,打造了与资源国合作发展的典范,极大提升了非洲国家的油气自主生产能力。

中国诚通以先进装备提速非洲油田勘探,在尼日利亚海域圆满完成了首个海底节点震源作业,项目采用的海底节点震源作业技术为油田开发与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更高效、精准的油气资源评估。东方电气集团超静音智能钻机——乌干达1500HP低排放自动化静音钻机,是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制造的超静音智能钻机,助力乌干达艾伯特湖油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石油开采对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的影响。

赋能非洲绿色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非洲虽然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但这里同样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推动下,中央企业抓住共建机遇,深耕非洲市场,积极推动非洲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比如,中国中铁刚果(金)布桑加水电站水库总容量12.9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40兆瓦,发电量约占刚果(金)全国电量的十分之一,极大改善了卢阿拉巴省矿山企业因长期停电限产的窘境。

中国电建马里古伊那水电站位于西非马里共和国境内的塞内加尔河上,总装机容量140兆瓦,水库库容1.36亿立方米。胡济巴济水电站是中国在布隆迪最大的援助项目,装机容量1.5万千瓦,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布隆迪全国发电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中国电建承建的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位于南非北开普省,是南非最大的塔式光热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满足20万户南非家庭的用电需求;中国能建承建的埃及康翁波500MW光伏电站是目前埃及最大单体光伏项目。

不仅如此,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德阿风电项目预计每年为属地供应稳定清洁电力约 7.6 亿千瓦时,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国家电投目前正在参与设计赞比亚曼巴二期(2×150MW)燃煤电站。

在储能方面,中国电气装备在纳米比亚奥姆布鲁54兆瓦/54兆瓦时磷酸铁锂储能项目是该国首个大型网侧储能项目;在南非承建的西开普省储能项目,是非洲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乌干达北部白尼罗河上的卡鲁玛水电站,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参与融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设计总装机容量600兆瓦,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大坝、水道系统、地下厂房以及配套电力输出工程。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后,乌干达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将由1278兆瓦提升至1878兆瓦,增加近50%,每年将节约原煤约1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万吨,为乌干达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今年初,卡鲁玛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乌干达最大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投产,为乌干达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赋能非洲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央企加强与非洲科技创新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提升非洲国家的科技水平,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例如,矿冶集团应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技术解决刚果(金)鲁苏西铜钴矿技术难点;采用安全高效的采矿工艺和选矿流程,为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项目设计开发了年产3000万吨的超大规模矿山;结合刚果(金)绿纱铜钴矿矿床特点,开发出矿冶特色的采选冶联合工程技术。

在马达加斯加,矿冶集团为石墨矿开发项目中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有效增加石墨产品的竞争力;在加纳矿区地下采矿工程项目中使用绿色高效低耗的先进装备,实现资源快速回收;针对苏丹NW金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提供一揽子技术咨询方案、优化干选技术工艺,有效节省后续选矿能耗;以选冶一体化设计为理念解决刚果(金)铜钴资源综合回收项目需求,有效提高综合效益;选派专家深入赞比亚卢安夏铜矿开展实地调研,以“矿冶方案”助力安全发展;开创性采用多种开采、回收、浮选工艺应对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自然条件,实现项目提前投产运营,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针对刚果(金)鲁苏西铜钴矿技术难点,矿冶集团应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技术、浮选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被业主单位称为刚果(金)开发矿山样板工程、管理示范平台和经济效益标杆企业,该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二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成果一等奖。结合刚果(金)绿纱铜钴矿矿床特点,矿冶集团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采选冶联合工程技术,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作出了积极贡献。该项目获得全国化工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境外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满足非洲国家发展的创新人才需求,矿冶集团常态化举办中国-南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列培训班。自2021年起,在中国科技部、南非科技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中国应急管理部、南非矿产资源与能源部以及赞比亚矿产部的大力支持下,矿冶集团先后举办了中国-南非现代选矿技术培训班、中非非煤矿山采矿和安全技术网络培训班等,对来自中国、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等10余个国家近500名学员进行培训,为众多矿业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近年来,矿冶集团秉持“共创、共赢、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科技理念,与非洲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传承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建立合作关系,取得发展成果。随着矿冶集团在非洲市场的深耕细作,其专业和卓越的品牌形象在当地客户心中日益根深蒂固,矿冶集团的海外企业形象不断被刷新,象征着矿冶精神的“矿冶蓝”正在非洲大陆上迅速蔓延,成为集团在非洲市场上不断开拓和深化合作的鲜明标志。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开启了中非友好务实合作的新纪元。24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央企在非洲大放异彩,不仅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中非友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展望未来,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央企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上继续绽放更加绚丽的花朵,为中非合作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