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个回答
谢邀,大家好我是宋佳,感谢大家能够走进影院观看我主演的电影《风平浪静》。
影片上映有一段日子了,我也有一些对影片和角色的看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人问,为什么潘晓霜第一次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跟宋浩重遇,就认定了他,非他不可?而宋浩也那么「冲动」地选择跟她结婚。
我认为喜欢是感性的,是无法捉摸的,所以它才那么迷人。
潘晓霜对宋浩不只是一见钟情。电影只给大家呈现了两人的相遇与潘晓霜的主动追爱,但并没有过多地交代潘晓霜的过去。影片结尾闪回呈现了两人小时候的“情结”,校园里的差生潘晓霜不屑地回眸看了一眼当时是保送优等生的宋浩,或许从中学时代,潘晓霜已经对宋浩有了藏在心里的感情,毕业后她也经历了几任男友,可能在家庭的安排下在收费站有份稳定的工作,或许她已经学会接受风平浪静的现实生活,但潘晓霜心里的单纯明媚并没有被浇灭,直到遇见了宋浩。
宋浩的人生就像一个黑洞,他的命运被裹上了一层又一层灰色的壳,压得他无法喘息。从当年他离开家开始,就踏上了逃避命运的道路,这条路上,潘晓霜是个意外,也是让宋浩感受到生活或许可以有光亮的希望。宋浩没有感受过炙热,没有感受过“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当潘晓霜一次又一次的给予宋浩希望与热烈时,他融化了。
也有观众疑惑于潘晓霜为什么第一次约会和最后一次出现都选择了同一条如此鲜艳的裙子?
我想,因为那就是潘晓霜。这就是角色的魅力,电影的魅力。她会明媚如光的出现在宋浩的生命里,也会带着爱和希望,勇敢明媚的活下去。
参演李霄峰导演的电影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李霄峰导演的电影是很有质感的电影,他也会允许和尊重演员在现场的即兴发挥。我记得进组当晚拍的一场戏是潘晓霜和宋浩在火锅店吃饭,潘晓霜喝大了还唱了一首《爱情恰恰恰》,那一场的台词全部是我即兴来的,那一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很适合那样生活化的处理,这种现场即兴的碰撞就会很有意思。而这种即兴的碰撞在片中还有很多场,也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优质的观影体验。
我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作为创作者不大好在公映时做自我评价。电影是一个整体,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奉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劳动,而当电影出现在银幕上,就像我们迎面看见一个人,整体的感受最为重要,不大可能去说TA究竟是脑袋好看,还是胳膊好看,因为TA不是固化的个体,是在时间里流动的,电影也是一样。首先,我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创:监制黄渤老师,制片人顿河,编剧余欣,摄影指导朴松日,美术指导钟诚,剪接指导张琪,声音指导卢克 / 冯彦铭,作曲文子。主演章宇 / 宋佳 / 王砚辉 / 李鸿其 / 邓恩熙 / 周政杰 / 高宇航, 还有友情出演本片的陈瑾 / 张建亚 / 叶青。从故事到剧本,从剧本到拍摄,从拍摄到剪接,从剪接到配乐,从配乐到混录,最终制作成电影拷贝。应该说他们都爱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为此欢欣,为此悲伤。
黄渤老师在剧本阶段为这部电影带来了非常棒的平衡力,在人物建设上帮助这个剧本变得清晰易懂,对我来说是一位完美的监制,忘不了与他在工作室讨论剧本的日日夜夜,热烈与兴奋,他是这部电影的福星。制片人顿河则是这部电影作为整体项目的统领者,他用有限的资金支持了包括宋浩和李唐再度相遇时的废墟的搭建,游轮狂欢的景象,这些创作者最为在意的戏份和场景,他作为制片人用整个身心体恤了创作者。我们的编剧余欣年轻,优秀,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度超乎同龄人。我们的摄影指导朴松日,奉献了他在光线运用上极高的天赋,和对每一个人物的爱,让这部电影的视觉有了极饱满的情感。还有很多我想夸赞他们每一位的语言,千言万语。更不用说这部电影幸运地拥有在各自的角色沉潜至心灵深处又松弛自由的好演员,电影公映之后一定会有不少观众喜爱他们,请原谅我在这里不用更多的篇幅表达我对他们的尊敬和情感,他们的奉献已经在银幕上了。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走出电影院,带着或悲或喜的感受,而在第二天回想起来发现还有当时没注意到的细节或信息,那就是创作者的幸福。我当然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几遍这部电影,它或许值得。
我在网络平台看到很多已经看过片的朋友都有过疑惑,这样一个暗流涌动的故事,为什么取名为《风平浪静》?这件事最初是猫眼团队和制片人顿河与我开会,团队起了二十多个名字,我们最终选择了“风平浪静”,因为它和电影的内容之间有极大的张力,同时也很辩证。我那天在见面会上也讲了,每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的,但只要你愿意去听一听他的人生,未必没有惊涛骇浪。
也有一些观众,表达了对章宇和宋佳片中爱情段落的喜爱。发自内心来说,我想我很幸运,因为这二位演员都是在他们收到剧本的第一时间就决定出演,这里面有缘份,好的演员在期待打动他们的角色,饱满的角色也在期待好的演员。我和制片人顿河第一次见章宇和他当时的经纪人,在一个餐厅从下午三点聊到凌晨两点,对剧本中的亲情/爱情/友情感同身受,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小花在这次电影的演出中,奉献了她的爱,她的美,她作为一位女性的开阔/温暖/独立/坚强,我们都很爱她。
回想这部作品的拍摄的过程,实在有太多令我印象深刻的记忆。比如潘晓霜和宋浩在火锅店吃饭聊天,剧本提供了一部分台词,但还有不少台词完全是两人自然发挥的结果,那种天然的喜感是在现场完成的。我不是太喜欢用“即兴”这个词,比如宋浩和宋建飞在甲板上的结局,我们拍了两天,那些人物从肺腑中发出的声音,是极其痛苦的,也是在现场的磨合中不断推动,王砚辉老师和章宇最终完成了父子的结局,那天天色已晚,所有人热泪盈眶。
今年9月,我们为小花和主创们举行了一场内部放映,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制作全部完成的成片。我一个人坐在前排,因为制作期看了太多遍,我也没什么期待和防备,很放松地当一个正常观众,结果在收费站潘晓霜答应了宋浩的求婚那一段,我掉了眼泪。有点儿丢人,但确实如此。
很多身边的朋友问过我,拍这部片的初衷是什么?我一直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看法,那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言语并不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事物,导演应该融化在电影里,看不见,同时也藏不住。
但是,我想引用顿河为这部电影想到的一句宣传语:愿善良的你,有颗勇敢的心。
很通俗,对不对,善良的人没有犯过错吗,就是纯洁的吗?他怎么去面对自己的良知,怎么去面对将要去向的路途,他打算和怎样的灵魂站在一起,打算如何去爱?
创作者并不高明,和观众一样,都是人,但银幕上的灵魂,一定是凝练出生活河流里的爱恨情仇,也凝练出我们向往的价值观。
我从2014年到2019年,执导了三部电影。很感恩这一路上,不断遇到热爱电影的纯粹的伙伴,而拍到《风平浪静》,我深感自己还是一个电影海洋上的新人,还有太多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事。但是有一点,电影是制造业,导演不是一个人完成电影,而是在集体工作中发挥他的能力,这是我的一点体会。至于之后的计划,后续的作品已经有三四个项目在剧本进展中,其中有小说改编,也有纪录片。我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制作规模,和更广泛的电影工作者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