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术诚信是学术创新的基石,学术不端行为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背离和对学风的重大伤害。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积极推进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教育部曾在 2016 年 4 月 5 日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了第 40 号教育部令《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该《办法》采用一般性概括与列举式规定相结合的表述方式界定了学术不端行为,已于 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 3 条明确规定,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列为学位论文作假的行为,并在第 7 条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相关制度明确指出 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但是,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败坏了高校学术风气。
为弘扬科学精神,创建诚信校园,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加深研究生对于遵守学术诚信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与理解,现附相关典型案例在后,旨在使研究生时刻铭记科研诚信,坚守学术伦理和道德,坚定抵制学术违规行为和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念,用严谨踏实的精神开展科研工作,培养良好的学术品德。
附: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 ( 案例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警示材料,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高校官方发布的处理本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及光明网、新京报、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的报道 )
( 一)造假
案例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不端事件
2022 年 5 月 30 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收到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雷某某、卢某某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的反映,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展核查工作。
经查,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代码,并通过购买的代码完成论文的部分实验结果。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确认,雷某某、卢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学校研究决定给予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期间不得申请学位;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
案例 2 —— 24 起医学科研不端事件
2022 年 5 月 24 日,科技部通报 24 起部分高校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主要涉及代写代投、数据和图片造假、不当署名、伪造通讯作者邮箱、买卖论文数据等行为。涉事人员受到记过处分、取消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申报资格,涉及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 20 所高校和附属医院,共处理 52 人。
涉事学者受到取消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申报资格,取消各类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申报资格,扣发岗位津贴,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处罚和处理,其中 3 人被永久取消招收同等学力研究生资格, 6 人被撤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职务, 4 人被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还有 3 人作为在籍研究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等处理。
案例 3 ——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两硕士论文雷同事件
2020 年 7 月 8 日,一起疑似论文抄袭事件被曝: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2018 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 J2EE 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 J2EE 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内容及图表等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论文中的致谢、参考文献部分也十分相似。
天津大学、厦门大学 7 月 10 日晚就“两硕士论文雷同”一事,分别发出调查处理通报。通报称,涉事两名学生存在由他人代写、买卖论文的学术作假的行为,均撤销其所获硕士学位,收回、注销硕士学位证书。。
案例 4 ——影视明星论文造假被撤销学位
2019 年初,影视明星翟天临高调地晒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取通知书。随后网友发现,能够公开检索到的翟天临的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涉嫌抄袭。这篇题为《谈电视剧 < 白鹿原 > 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的论文,全文只有 2800 余字,有 1646 字的内容与他人发表内容一样。此文遭到了被抄袭者、黄山学院黄立华教授谴责,“我十几年前(发表的论文),被其整段整段抄袭,事实胜于雄辩”。除了上述涉嫌抄袭的论文之外,网友却找不到翟天临发表的其他期刊论文。按照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关要求,如果读博期间没有在学术期刊发表过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翟天临是不可能拿到博士学位的。而且,《谈电视剧 < 白鹿原 > 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一文 2 月 10 日已经被从知网上撤下。随后,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开展调查。
2 月 16 日,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指出,经调查发现,在翟天临进站材料审核、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合作导师、面试小组和光华管理学院存在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的问题;同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同意光华管理学院 2 月 13 日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处理的意见,学校决定对该合作导师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处理,对面试小组成员给予严肃批评,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
2 月 19 日,北京电影学院正式发布“翟天临涉嫌学术造假”事件调查结果,认定翟天临在进行《谈电视剧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论文创作时,使用了其他专家的观点,但并未进行注释说明,“存在较为突出的学术不规范、不严谨现象”,存在学术不端的状况。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同时撤销其导师陈浥的博导资格。
案例 5 ——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不端被撤销学位
2018 年 10 月,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有 11 篇材料科学领域的论文,由于图片篡改、内容重复、虚假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遭撤稿。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为 2014 年到 2016 年,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深圳先进研究院能源与环境部常务副所长唐国翌教授,第一作者均为叶肖鑫。叶肖鑫是唐国翌指导的 10 级博士生, 2015 年 7 月毕业并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在 5 年的读博期间,叶肖鑫以一作发表论文 16 篇,曾获清华学术新秀提名,还担任几个知名 SCI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但据媒体报道,他高产的背后,竟是不断地重复使用自己的图片与数据。
2018 年 10 月 21 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对叶肖鑫学术不端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称,“ 2017 年 4 月,我院已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其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还表示, 2017 年 6 月,停止唐国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资格,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
案例 6 ——中国学生因学术造假被东京大学撤销博士学位
2017 年 11 月 30 日,日本东京大学官网刊发公告称,决定撤销已经授予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博士学位。这是东京大学 150 年历史上第六次撤销学生的博士学位。涉事毕业生于 2008 年进入东京大学国际情报学府( III/GSII )开始读博,于 2012 年 10 月 13 日提交其博士论文,论文就中日两国的报纸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在当时经过了严格的评阅程序,这名学生于 2013 年 3 月获得了博士学位。 2014 年 12 月,有外校研究人员与东京大学联系,对论文中引用的规范性和原创性提出质疑。 2015 年,东京大学对论文重新进行调查。最终,东京大学发布的声明中称,这名周姓博士生的博士论文涉及抄袭他人著作、不恰当引用的地方多达 320 处。东京大学的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询问相关人士后,认定为不正当行为。东京大学对该博士生提交论文时的指导教授进行了警告等处分。东京大学方面表示,在经过必要程序之后,东京大学在 2017 年 11 月 24 日做出决定,撤销这名学生的学位,这是“最终决定”,没有继续在学校内进行申诉的空间。
案例 7 ——中科院女博士黄凌琳学术造假被撤销博士学位
2006 年,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研究生黄凌琳的一篇造假论文刊发于《美国化学会志》,她因此获得博士学位,并被德国一个科研单位聘用。 2007 年,导师林国强院士发现她的论文数据造假后,致信该期刊主编,揭穿论文造假一事,并要求撤回这篇论文。中科院提请国务院学位办撤销了她的博士学位,德国方面也终止了她的聘用合同。
据林院士介绍,黄凌琳并非完完全全的造假,而是属于“高智商造假”,“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复核过。我叫了一个学生去参加她的工作,但是没有发现。”“原来做的是 30 分,她把它讲到了 90 分。这样你就很难发现。”
(二)抄袭
2018 年 6 月 5 日,暨南大学 2014 级广告学已毕业博士生熊科伟发表的多篇论文涉嫌抄袭、剽窃。
安徽大学撤销刘英慧、魏峰硕士学位,取消周致元硕士生指导老师资格两年。同时,此二人毕业时共同就职于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时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的刘英慧被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退回读研期间的补助。
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撤销李锐、周松硕士学位,对相关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处理。
2007 年 7 月至 8 月,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的 2 篇署名论文,被举报涉嫌抄袭或过度引用,之后举报材料被发到网上。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学界及社会上引起关注。
2008 年 12 月,西南交通大学接到关于黄庆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的匿名举报。
2009 年 7 月 15 日,西南交通大学内部通报了对黄庆“抄袭门”事件的认定结果,抄袭事实成立。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决定,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撤销黄庆研究生导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