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第3次战役志愿军占领汉城:1951年1月5日50军渡过汉江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51年1月4日:在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1月5日50军渡过汉江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真正胜利的就是前三次战役。

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诱敌深入以后,全面穿插包抄,切断美韩军退路,将他们分割包围。

这是解放军乃至八路军、红军,使用了几十年的成熟轻步兵战术。

这种战术在山地、丘陵、水网等复杂地形,更是具有强悍的战力。

红军就是依靠这种战术,在前四次围剿中,打败了国军的四面攻击。

到了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这种战术又更为成熟。林彪依靠这种战术,在辽沈战役中将廖耀湘精锐的西进兵团10多万大军,穿插歼灭在辽西平原。

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和新6军,被林彪50万大军四面合围,最终全军覆没,廖耀湘自己被俘。

而朝鲜北部多山的地形,让志愿军如虎添翼。


他们可以沿着美韩军认为无法行军的小路,进行高机动穿插,前进速度甚至强于敌人撤退速度。

而美军对于补给要求很高,一旦补给线和退路被切断,他们战斗力就会锐减。

发动攻击的时候,志愿军以绝对兵力优势,四面八方的猛烈进攻。他们集中兵力先吃掉弱敌,再对付强敌,所以首先倒霉的总是南韩军。

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和美韩军并不存在代差。

只要志愿军具有数量的优势,美韩军是极难对付的。尤其是士气低落的南韩军,很容易一触即溃。

美军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种打法,当然也没有应对的方法,瞬间惨败。

自然,美韩军的惨败,同他们最高指挥官的傲慢和轻敌分不开。


明明空中侦察已经发现,中国人进入了朝鲜境内。

麦克阿瑟仍然固执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大规模出兵。

他的军队分为东西两路,肆意推进,互相无法援助,连补给线也是非常脆弱的。美韩军的可靠补给点,在接近200公里外的港口,前线只能依靠羊肠小路运输,饱受朝鲜游击队的骚扰。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诱敌深入,导致孤军前进的美韩军被歼灭一部。

明明吃了亏,麦克阿瑟仍然认为志愿军只是为了面子,才出兵打一打,根本不可能全面参战。

于是,第二次战役美韩军再次高歌猛进,又被志愿军诱敌深入后围歼。

这次美韩军推进的部队数量较多,损失更为惨重,为3万多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志愿军合围下勉强突围,已经无力再战。

第三次战役开始前,联合国军撤退到三八线附近。此时第8军团司令沃克已经车祸死亡,李奇微接任。

这里要说一句沃克的段子。

沃克在车祸之前,曾经对副官说:巴顿将军如此有名的将军,没有死于战火,竟然死于车祸,这简直太讽刺了。

几天后,一辆慌不择路的南韩卡车,将沃克的吉普车,撞翻在路边。

沃克头骨粉碎,当场毙命。


刚上任的李奇微,开始并不了解情况,决定采用攻势防御对付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李奇微的口号是:“找到他们!咬住他们!打击他们!消灭他们!”

然而,美军官兵们对此极为冷淡。

在连续的交手中,美军官兵都认为此刻需要的是撤退和增兵,而不是任何形式的进攻。

以现在残破且士气低落的军队去攻击,必然遭到更大的惨败。

李奇微很快就领悟到这点:我视察过的每一个指挥所都给我以同样的感觉,即丧失了信心和斗志。军士以上的指挥人员都好像很冷淡,不愿回答我的问题,即使想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些牢骚意见也不容易。他们闷闷不乐地提供着情况,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情绪高昂的部队所具有的那股机敏劲。他们士气太低落了,完全失去了斗志。


与此同时,12月14日,美国开始大量征兵,显然朝鲜战争要升级。

好在,美军高层还是有些清醒的人。

12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电令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以保存联合国军力量为主,进行逐次防御作战。

12月31日,李奇微开始部署防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建立防线。此时李奇微已经目睹了美韩军溃败的场面,认为防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在部署防御的同时,李奇微决定一旦局势恶化,就互相接替有序撤退。

李奇微这么说:我听说,某军长在给一位师长的指示中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扼守某个阵地。于是,我命令马上把这段话勾销。只有集团军司令本人才可以向一支大部队下达这样的命令。我对他们说,除非我亲自勘察了地形,观察了现场的情况,并确定有这样做的必要,否则,我决不下达死守阵地的命令。


美韩军为了防守250公里宽的正面,集结了34万人,防线的实际兵力为13个师另3个旅约20余万人。

另外的美军第10军3个主力师,则在在大田、大邱、釜山地区整顿。

李奇微设定2条防线:第一道西起临津江口,经汶山里沿三八线至东海岸的襄阳;第二道西起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

具体部署时,将南韩军放在第一线,美、英军放在第二线,并大部集结于汉城周围及汉江南北地区之交通要道上,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撤退。

此时,中朝军队集结了31万人,分为两个纵队,带着第二次战役胜利的余威,准备再次发动突袭。

此时,联合国军无法确定,志愿军是否会越过三八线,攻入南韩境内,还抱有一些幻想。

这边,志愿军各部在进攻前,从180公里隐蔽行军,进入指定的攻击地域。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突然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从两线猛烈攻击,最前面的南韩军。无论是志愿军还是朝鲜人民军,之前都将南韩军杀得落花流水,拥有心理上的绝对优势。

而连续两次战役惨败的南韩军,对中国军队则有普遍的恐惧心理。

12月31日晚上17点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仅用13个小时就突过临津江。随后,该军连续突破韩军5道坚固防线,在1月1日凌晨就突破了15公里。

仅仅到了1月2日,一线的南韩军全部崩溃。

很多美军军官甚至认为:南韩人只坚持了几个小时就垮了,满山遍野都是溃逃的士兵。他们恐惧中国人,就像老鼠怕猫。

南韩军第3军的第2师和第5师被重创,用尽全力突围才没有被全歼。


中朝军队的穿插迂回,南韩军第3师仓皇南撤,避免被包围。

至此,独立作战的南韩军已经全部失去战斗力,只剩下同美军混编的第1师和第6师了。

1月2日,一线南韩军迅速崩溃,李奇微认为战役已经失败。

他曾经努力试图稳住败军,稳定防线,结果是徒劳的:元旦上午,我驱车由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南韩士兵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

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着各种征用的车辆逃到这里来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枪和手枪,丢弃了所有的火炮、追击炮、机枪以及数人操作武器。我知道,要想制止这些我连话都听不懂的,吓破了胆的士兵大规模溃逃,那是枉费心机。


联合国军仍然无法适应志愿军的战术,南韩军被轻步兵迂回切断退路后,立即惊恐万分。他们如果坚守,很快就会全军覆没,补给也会断绝;即便是迅速撤退,由于志愿军机动穿插速度很快,南韩军也未必逃得掉。

这就尴尬了,守不住逃不掉,那该怎么办呢?

这边,李奇微还是比较冷静的。

他认为十多万联合国军固守汉城以北第二道防线,是非常危险的。

这些军队现在是群聚一团,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以志愿军的机动速度,联合国军很可能在渡过汉江时候被袭击,到时候全军崩溃都是可能的。


朝鲜战争初期,南韩军撤退时就炸毁了汉江大桥,现在美军仅仅依靠两个浮桥运输。

而当时汉江有很多浮冰顺流而下,浮桥连浮冰都不见得能够对付,更别说敌人炮火袭击了。

况且,汉城还是数十万南韩老百姓,加上10多万军队,依靠区区两座浮桥维持交通,是极为危险的。

这种情况下,李奇微果断下令,由一部在汉城以北高阳、道峰山、水落山一线进行掩护,主力则全部撤退,必要时放弃汉城。

而中朝两军高层,根本没有想到美军竟然打了2天就全部撤退,美军甚至没有和志愿军全面交火。至于美军轻易放弃汉城,也超出以往的想象。


于是,从1月3日开始,联合国军全面撤退,志愿军惊讶之下,迅速由合围攻坚,转为追击战。

美军这次撤退,也是有些夸张的,甚至不顾难民的死活。

李奇微这么说:我还通知我国大使和南韩政府仍留在汉城的部分机构,自下午三时起,桥梁和来往要道除军队之外一律禁止通行。政府的全部车辆必须于下午三时以前撤离汉城,三点以后,民间车辆和行人禁止通行。

如果让数十万胆战心惊的难民,离开通往安全地带的唯一公路和桥梁,他们究竟会作出何种反应,我们是无从预料的。因此,我特别命令帕尔默准将,要他指示手下的宪兵,如果难民拒绝离开公路,就向他们的头顶上方鸣枪;如果还不能阻止潮涌般的人群,就要诉诸最后手段,直接向不听招呼的人开枪射击!!自然,事后我可能会因此上军事法庭,但也顾不了许多了。

朝鲜人是个温驯的民族,早就学会了适应艰苦的条件。他们默默地服从了命令,所以,哪怕用部队去吓唬他们一下都毫无必要了。


这边,中朝军队开始迅速追击。

右翼的50军打垮了美军第25步兵师1个营阻击后,前进至高阳以南地区,切断了英军第29旅退路。

英军皇家奥斯特来福枪团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撤退不及,被重创,损失坦克31辆和600多人。

志愿军官兵利用夜战,冲入坦克附近攻击,甚至将集束手榴弹和爆破筒塞入坦克履带下。

这里山地道路狭窄,一辆坦克被炸毁以后,后面的坦克全部无法移动,由此吃了大亏。


当时资料这么写:炸头一辆坦克的时候,446团2营爆破组的第一爆破手杨厚昭先上。他从隐蔽沟里跳出来,将爆破筒塞入坦克履带下。没想到,爆破筒被履带一压,弹飞到公路下。

第二爆破手刘凤岐抱起炸药包再上。英军坦克发现被袭击后,加快了行驶速度。炸药包爆炸时,坦克已经开了过去。李光禄拿着2个爆破筒发动第三次攻击,此时英军已经有了准备。坦克开始朝着公路一侧疯狂开炮扫射。李光禄冒着枪林弹雨,好不容易将爆破筒塞入坦克下面,已经来不及撤退。巨大的爆炸,将坦克炸毁,李光禄也被炸飞,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李光禄感到全身剧痛,忍不住吐了2口血。

随后,李光禄又炸毁了2辆坦克。期间,一梭子子弹擦着他身体飞过,将笨重的棉袄打了几个洞,侥幸没有中弹。

炸毁第3辆坦克时,油箱直接爆炸,李光禄全身被火烧着。他在雪地里滚了30米,才将火扑灭,全身都被烧伤,再次昏死过去。

这还没完,第39军在议政府西南回龙寺,击退美军第24师第21团,又歼灭了英军第29旅2个连。第38、第40军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退美军第24步兵师第19团。

左翼,第42军和第66军也全面追击。

这边,联合国军的速度很快,在1月3日15点就从汉城撤退。


1月4日,志愿军第39、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占领了汉城。

这也是近代历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占领别国首都。

占领了汉城,围歼联合国军却并不成功。

联合国军撤退速度很快,又有大量车辆,志愿军奋力追击,仍然难以拦住敌人主力。


1月5日,第50军渡过汉江追击,在果川、军浦场遭遇美军空降第187团和土耳其旅各一部阻击。

将他们击溃以后,第50军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攻入三七线附近。

这边,中朝军队还在全力围歼南韩军。

朝军第1军团在1月8日杀到三十七度线,割裂了韩国国军第1师与第6师的联系。而第38军第114师在1日突入七峰山,在同第117师构成合围前,南韩军第6师大部已经突围。

这边志愿军左纵队,也只是在横城西北梨木亭歼美军第2步兵师一部。

到了1月8日,联合国军全面退到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


此时,志愿军虽然占领了从三八线到三七线的广大地区,却只歼灭联合国军约2万人,还不到敌人兵力的十分之一。

情报表明,南韩地区的联合国军已经有34万之众,撤退的美军也没有被重创。

彭德怀冷静判断,这可能是敌人在诱敌深入,随后发动反攻。

同时,美国空军持续高强度轰炸,志愿军一线部队的补给线已经被炸断,补给奇缺,已经无力继续追击。


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砸锅卖铁,拿出了1300辆卡车。在美军飞机狂轰滥炸下,卡车瞬间只剩下300辆,平均每天被炸毁二三十辆。

当时的卡车司机,是比一线士兵更危险的兵种,随时可能送命。即便白天将卡车小心伪装起来,改为夜晚行车,也非常不安全。

第二次战役时的东线作战,除了一线作战的士兵之外,上至高级军官,下到文工团唱歌跳舞的女队员们,都被动员起来运输粮食弹药。而就算如此,东线的补给也只能满足前线部队最低生存50%的需求。

如果强行追下去,美韩军反击并且合围,志愿军会失去目前战场主动权。

由此,彭德怀决定停止追击,战役结束。

这就是第三次战役。

表面上,志愿军占领了汉城,击退了联合国军,获得大胜。

实际上,联合国军损失不大,又通过增兵大大增强了实力,很快就发动了反攻,夺回了汉城。平心而论,这次战役,联合国军属于小败。


对第三次战役,李奇微记忆犹新,多年后仍然这么回忆:不出所料,在进行大规模炮火准备之后,敌人在除夕这天,伴随着刺耳的中国军号声、用不堪入耳的蹩脚英语尖声威胁着发起了进攻。这一通宵送交给我的报告清楚地表明,敌人的这次进攻动用了很大的兵力,我们大概无法抵御。


  • 湘水之岸,
  • 英木苍苍,
  • 身在异域,
  • 魂归故乡。
  • 凤凰涅槃,
  • 人天共仰,
  • 为国舍命,
  • 日月同光。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编辑于 2021-12-01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