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明知道严党倒台也就一两年时间了,为什么仍然不肯倒严嵩?

胡宗宪明知道严党倒台也就一两年时间了,为什么仍然不肯倒严嵩?

大明王朝1566解密 》第42期:

前两期我们讲到了坐镇 淳安县 海瑞 ,如何跟两个带兵千户和县丞斗智斗勇,并最终拖过了午时三刻这个时间点,救下了淳安“通倭”百姓。

与此同时,远在江苏的 胡宗宪 ,也成功的借到了粮食,也正在这个时候, 李时珍 出现给胡宗宪洗脑,那么胡宗宪为什么不肯背叛 严嵩 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 》第42期: 胡宗宪明知道 严党倒台也就一两年时间了,为什么仍然不肯倒严嵩?



一、

海瑞通过斗智斗勇,总算是把淳安百姓暂时救下来了,可是危险并没有解除,与此同时,远在江苏的 谭纶 也收到了 王用汲 的来信……

李时珍利用给胡宗宪看病的机会,开始充当说客,不仅仅要治胡宗宪身体上的毛病,还想治治胡宗宪脑子里的毛病:

“你是个有才的人,心中也有社稷和百姓,为什么要去依附严嵩啊?”

其实这句话也是前两天 赵贞吉 跟胡宗宪说的话,赵贞吉的理由是胡宗宪你好不容易脱了身,怎么还想卷进去?

所谓脱了身,其实就是指,好不容易被人们认为胡宗宪你不再是严党的人了,怎么又回去参与“改稻为桑”的事?

而且严党倒台在即,这个时间点上,真不能借粮啊!

不过最终胡宗宪依靠借军粮的理由,还是成功的从赵贞吉手中拿到了粮食,与此同时,京城里的严嵩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断暗示 徐阶 ,总算是给 赵贞吉 去了信,给胡宗宪粮食。

李时珍引用其余人的话讲胡宗宪是:

“知人善任,实心用事!”

在李时珍的心中,当官无外乎两个追求,一个是一心为财的贪官,一个就是希望青史留名的清官。胡宗宪并不为财,那么自然就更在乎名才对,这也是李时珍对症下药的良方:

“千秋万代,名臣传里,本应该少不了你胡宗宪的名字。”



二、

当李时珍说到这里时,说胡宗宪没有私心,说青史留名对胡宗宪没有诱惑力,那都是假话。从胡宗宪当时的表情来看,他显然是动了心,只不过,胡宗宪是大人物,大人物对内心原始的渴望控制力要超于常人。也能迫使他理性思考问题,而不单纯是原始的本能的冲动。

看胡宗宪仍然不为所动,李时珍再次提到了胡宗宪的“病根”,这个病在两三年内就会复发:

“我送你一句旁观者清的话,严嵩,尤其是 严世藩 倒台,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了。”

胡宗宪当然知道严党即将倒台,其实在他进京的时候,他就劝过严世藩:

“阁老八十一岁了,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苍生,但不应该不念自己的白发老父!”

只是胡宗宪没有想过,原来旁观者都觉得严党即将倒台,原来情况已经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怎么办?

这时候胡宗宪的回答,也映照当初他跟严世藩说的话:

“你可以用这个心思度天下人,但不可以用这个心思度我胡宗宪!”

所以,当李时珍建议胡宗宪站出来举报严嵩和 严世藩 时,胡宗宪的回答看起来那样有力度。也看得出,绝不止一个人这样劝过胡宗宪,相信其余人,尤其是裕王那边,肯定也不止一次这样劝过胡宗宪:

“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去倒阁老!”

其实李时珍的对症下药,这是一剂猛药,虽然吃起来非常苦,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此药是目前最省力气,最省成本,也最省时间的良药。



三、

李时珍显然不理解胡宗宪为什么不吃自己开的“药方”,而胡宗宪大义凛然的回答:

“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胡宗宪的观念其实超出了我们对一代名臣的定义,但是却是我们对一个普通人的情感共鸣。

当年李鸿章忍受着骂名签下 马关条约 后,发誓再不踏进 日本 的土地,后来回到北京后,慈禧太后见他留着的血衣,说了一句:

“难为你了,还留着。”

其实这两个人本质上都是朝廷的裱糊匠,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维系本已摇摇欲坠的国家不至于倾覆。评价一个人也不能简单的扣上一个“严党”的帽子,或者“卖国贼”的帽子,其实换成我们自己,又该如何抉择呢?

毕竟,名臣也罢,小人也罢,无外乎一个是后世人的评价,一个当世人的骂名罢了!

胡宗宪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内心何尝不想着自己的名声,早在进京前,胡宗宪就跟谭纶讲过:

“我的老家给我树了三座牌坊……我不会让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

这就是胡宗宪本身的矛盾,既不想倒严,还想留名声,岂不知这鱼和熊掌本就很难两得,后来胡宗宪一心去抗倭,也是为了规避此事。

最终, 李时珍 也只能感慨,严嵩做过的最正确的事,就是用了你胡宗宪啊!



四、

随后谭纶出现,给胡宗宪讲了在浙江发生的种种事件,包括高翰文第三天议事昏厥,包括海瑞没有杀“通倭”百姓,包括沈一石打着织造局幌子去买田。

其实这里面还有隐藏事件:

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灯笼买田的事是海瑞去淳安的头一天发生的,而且杭州离苏州远比淳安离苏州近。一件事是 王用汲 头一天就报的,一件事是海瑞第二天才报的,而谭纶今天才跟胡宗宪讲。

由此可见, 谭纶 心中还是有点防着胡宗宪,怕他把沈一石打着织造局幌子买田的事汇报严嵩。

而胡宗宪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一天终于来了,阁老,小阁老,裕王还有徐高张,终于摊牌了……”

胡宗宪说了“终于”二字,也就表明,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

一方面,他心中并不希望这一天这么早来,毕竟这一天一到, 严嵩 就失去了正常退休的可能,毕竟也八十多了,眼看就要退休了,可惜该来的还是来了。

另一方面,他又盼着这一天早点来,因为作为中间左右平衡的他,已经是扛不住了,而且一旦摊牌,东南就会乱,他胡宗宪也就有理由彻底脱离“改稻为桑”了。

与此同时,一旦摊牌,也就表明浙江的大乱就此结束,老百姓也就不用再“改稻为桑”了,也算是救了百姓,挽回了自己的牌坊。



当然, 胡宗宪 也有看不明白的地方,不仅他看不明白,连在现场的海瑞也看不明白,那就是沈一石为什么要打着织造局灯笼去买田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海瑞是如何度过 淳安县 第一劫的? 海瑞 :你就准备杀头吧!

发布于 2019-06-15 21:4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