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我们在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专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的光临。

从春城无处不飞花到胜似人间四月天,从西山睡美人到我身后大观楼长联的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些美丽的词语将春城的美轮美奂描绘得淋漓尽致……今天,让我们跟随7位讲述嘉宾再一次走进这个五光十色的城市,一起在春城昆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首先,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的7位讲述嘉宾,他们是:

昆明历史文化讲述者岳立先生;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女士;

云南玛拿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方泽华先生;

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先生;

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功能性食品研发中心总监、首席科学家史珅女士;

Park1903·昆明当代美术馆(CGK)副馆长谢飞先生(美国);

璞玉书店主理人刘帅先生。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首先,有请第一位讲述嘉宾昆明历史文化讲述者岳立先生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我觉着生活在这片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又四季繁花的城市是令人神往的。

古老的古滇青铜文化孕育了滇池边充满神秘色彩的先民。三千年前,是谁带来了千里之外来自印度洋的贝壳,还珍藏在铸造精美的青铜储贝器里?又是谁让这些灿烂的文明突然成了至今无法追寻的谜团?在滇池边众多的贝丘遗址里,在晋宁石寨山、呈贡天子庙出土的青铜器中,古滇国悠远而又神秘的历史让人着迷。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就有昆明。

2022年,晋宁河泊所再次发掘出土的汉代竹简和印章封泥又一次让昆明声名鹊起,这些文物的出土,实实在在地证实了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众多的部落民族就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西汉末年,汉宣帝听方士说南方有金马碧鸡之神,如果能够召请就可以护国佑民。谏议大夫王褒持皇帝节杖前来寻找,病死途中都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金马碧鸡。王褒洋洋洒洒写下一遍《移金马碧鸡颂》离世而去。

千年之后,一位22岁的状元郎因为触怒大明皇帝而被发配云南,他就是《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作者杨慎杨升庵。在云南,他爱上了昆明的山山水水和四季如春繁花不断的美景,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名句,从此,昆明“春城”的美誉传遍四海。他用学者独到的见解考证了千年前王褒那个南方金马碧鸡之神的传说,认为这两位祥瑞之神就在昆明。

今天,在昆明西山“千步崖”的中段,王褒的“移金马碧鸡颂”依然镌刻在巨石上。也由此,西山有了碧鸡寺,东边有了金马山金马寺,明朝宣德年间还建起了金马、碧鸡坊。两座坊六十年一遇的“金碧交辉”奇观也成了数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的美丽传说。

南诏国时期,昆明是南诏的东都,南诏王阁罗凤赞叹这里“山川可以做藩屏,水陆足以养人民”,今天的“拓东路”还在讲述着当年南诏东都拓东城的故事,市中心东寺塔、西寺塔上的“金鸡”大鹏金翅鸟依然护佑着这片土地。

大理国时期,昆明是大理国的东京,几代大理国王深深地爱着这里,至死都不愿意离去。当年从苍山移栽的山茶花,今天已经成为昆明的市花,当年疏浚修葺的盘龙江、金汁河,今天依然穿城而过奔流不息。为超度鄯阐候雕刻的“大理国经幢”今天成了“国宝”级文物在昆明市博物馆里伫立。

元朝,有一位出生在中亚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色目人,于六十二岁时出任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平章政事,他就是赛典赤·赡思丁。他修筑的松华坝水库至今还是昆明主城区的饮用水源地。由他起,云南有了第一个文庙,滇池周边开垦了上万亩的良田。设立养老院、育婴堂、惠民药局,还有昆明县。自此,昆明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的典籍,昆明这个城市一直作为云南的行政中心延续至今。赛典赤·赡思丁深深地爱着这个城市,死后葬在松华坝的山坡上,赛典赤·赡思丁墓现在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旌表他忠于国家爱护人民而建的“忠爱坊”今天成了昆明市中心的文化地标。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晋宁,六世孙因为帮助燕王朱棣在郑村坝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被赐姓“郑”,这就是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跟随一个王朝从兴到衰世代延续的家族在昆明,那就是明朝时期的沐氏家族。从沐英到沐天波,一个家族为镇守边陲世代传承两百多年,这是绝无仅有的。沐氏家族修建的昆明老砖城“龟蛇之城”,今天还是无数传说故事的起源。其练兵洗马的驻地,今天已经成为镶嵌在昆明城市中的一块翡翠——翠湖。为充实守卫边疆的力量,几十万移民从江淮地区而来,世代居住在昆明,成为昆明方言形成的起点。数百年间,数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和各民族世代融合,塑造了昆明包容而温润的性格。

徐霞客留恋昆明西山的美景,一天之内两次往返登顶,写下了《太华山游记》;吴来青等三人花了近百年开凿的西山龙门石窟今天游人如织;吴三桂在这里封王,留下与陈圆圆的动人传说,鸣凤山金殿的古树似乎还在讲述着这段“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孙髯翁在这里沉醉,因为厌恶封建科举考试终身不愿应试,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巨笔如椽留下的天下第一长联还在大观楼高悬,“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辛亥革命中的昆明站在了历史的潮头,边陲之地的“重九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翠湖边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了革命的熔炉,将帅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元帅、总司令等几百位风云人物,一路伴随着从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如今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每天都在讲述着辉煌。

1912年初,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在昆明的甬道街出生,在今天昆明的长春小学、求实中学、省立师范学堂上学;他在胜利堂旁边的祠堂里接受昆明洞经音乐的熏陶;在翠湖和小伙伴演奏三弦、竹笛;在西山美人峰的千年古寺中留恋;在东陆大学,今天的云南大学的银杏树下萌发爱情。18岁的他去到上海,展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短短20多岁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歌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卖报歌》《梅娘曲》……他就是在昆明出生、成长的国之歌者——聂耳。每当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看到他曾经用过的竹笛、小提琴等乐器,《义勇军进行曲》里似乎总流露出一些昆明调子的音律。

昆明是宽厚而温润的,他可以用四季如春的天气和四季不断的繁花愉悦人们的心情,也能在民族危亡的时候用坚韧的性格不遗余力地供养着保留着如“西南联大”等民族文化的火种。这里不仅仅是西南的边陲,当你在昆明静静地抚摸品味这几千年的历史,你会发现,在昆明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有趣令人着迷神往。

有一种生活叫云南,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城市叫昆明。

谢谢岳立先生精彩的分享。

在千年历史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了昆明的历史变迁,看到了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让我们一起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女士作分享。

我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中提琴演奏员,长期从事舞台演奏和教学。说起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结构使云南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风景如画,26个少数民族淳朴好客,最主要的这里还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又诞生了一支在全中国都响当当的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在我的分享之前,我也想用交响乐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昆明,在这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请大家一起来一首欣赏由我们聂耳交响乐团带来的《滇池圆舞曲》。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现场演奏

非常感谢各位优秀的音乐家带来那么优美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我们请柴团长继续分享。

每次听到《滇池圆舞曲》都让我十分激动,尤其在滇池畔更加悦耳。每当我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说自己来自云南,出生于普洱,小时候还在西双版纳生活过,对傣族、拉祜族、彝族、哈尼族都很熟悉,从小就在满山的普洱茶地里玩耍,后来学习音乐的学校就在美丽的西山睡美人脚下、滇池边。介绍起云南、昆明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羡慕、好奇、无限的向往,而我自己也能为生长在这片土地而感到幸福。

说起这支交响乐团,我先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吧:早在1987年,云南著名小提琴家马玉昆老师受命组建一支交响乐团,这就是最早的昆明交响乐团。刚成立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马老师凭着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始终坚持、从未放弃,在聂耳生长的土地上成立了一支全编制的、真正的交响乐团。经过多年的努力,昆明乐团已经成为拥有近百名演奏员、当时西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职业乐团。当时,乐团邀请了李德伦、严良堃、杨鸿年、俞丽拿等老一辈艺术家到乐团担任乐团顾问和客座指挥,定期公演和巡演,1990年应文化部调遣晋京为亚运会演出,在严良堃先生的指挥下,与中央乐团合唱团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与余丽拿合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品,受到文化部嘉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题词称赞:“西南一枝花,赞颂我中华”。

又经过很多年的变化与变迁,在2010年3月,成立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是由原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1997年组建)与昆明交响乐团(1987年组建)整合而成,是中国唯一一支以人民音乐家“聂耳”命名的交响乐团,是云南唯一拥有独立建制的交响乐团,很多演奏员至今已有30多年的演奏经验,乐团承担着政府每年的“文化惠民”和政府公益演出,以及乐团自己创办的高端品牌乐季音乐会,并代表云南省和昆明市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文艺精品的打造。乐团演奏员95%都是来自云南本土,其中还有少数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把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对家乡的热爱,尽情挥洒。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第13个春秋了,不懈地努力进取,在中国的交响乐行业内,都是属于佼佼者,乐团也是中国交响乐联盟成员之一,16家理事成员之一,在国内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乐团始终坚持推广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精心打造策划了一系列的音乐会,有传统的古典精品、歌剧,也有云南民族元素的板块,相继奏响交响音乐的华丽篇章,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的交响乐爱好者和乐迷。

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6年,乐团推出首个“音乐季”,到现在乐团已成功举办了7个音乐季,特邀了百余位国内外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登上春城舞台,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同台激情共演,打造高品质高端音乐季音乐会。固定推出的高品质音乐会,深受业界内外及春城观众的喜爱。

而我的职业生涯,也是伴随着乐团的成长与变迁,一路走过的,一生中,有很多值得回忆、珍藏的瞬间,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经历。

基于乐团已经走在行业的前沿,经常会受到邀请进行一些巡演,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受保利院线邀请到新年音乐会巡演的乐团之一。多年来,走过了大江南北,最让我难忘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作为西南唯一一支参加演出的团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千人乐队晚会演出。当晚,国旗杆下,一千人的交响乐团,蔚为壮观,对面就是天安门城楼,十万人的演出景象,应该是我这辈子最难忘、最自豪、最激动的一天了,感觉今生无憾。

云南风光无限,也是创作者的天堂,舞蹈、音乐、美术、小说、摄影等创作源泉源源不断,取之不尽。

乐团始终把探索云南民族音乐发展的新途径、繁荣云南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为己任。多年来,创作和改编出一大批有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原创交响乐作品,传播云南声音、展示云南文化,也打造出很多艺术精品,在这些作品中,你会听到很多熟悉的旋律,曾经唱过的歌,有民歌、山歌、小调、原生态等。比如:以电影《阿诗玛》改编的交响组曲,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次亮相就引起了轰动,后来又在上海夏季音乐季上演,大获成功,好评如潮。这部作品获得了唱工委十大唱片奖;还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交响套曲《彩云之南》、以红军过云南为题材的合唱套曲《彩云之诗》、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演出歌剧《小河淌水》、改编耳熟能详《滇池圆舞曲》、以聂耳作品为改编创作的交响合唱《启鸣之声》、今年又委约云南籍作曲家李沧桑创作的《聂耳与国歌》、委约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创作大型交响曲《天地云岭》等作品,都描画出我们云南的山山水水,如画风景。

乐团除了在有灯光舞台、鲜花掌声的音乐厅以外,还走入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坚持惠民演出为己任。乐团始终坚持高雅艺术惠民演出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景区、进街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每年公益演出不低于70场,结合脱贫攻坚、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创文、节庆、文化惠民等主题,使交响乐的优美旋律响彻各行各业。乐团既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体,也是一支令人瞩目的“文艺轻骑兵”,云南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名胜古迹、滇池沿岸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音乐,让高雅艺术的普及推广取得实效,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以不断提升。

我们也会结合脱贫攻坚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乐团演奏员们曾经为东川李子沟的开花洋芋做过代言,在洋芋地里演奏音乐会,大家都戏说:听过古典音乐的洋芋是最好吃的。我们的驻村干部给贫困小学捐赠葫芦丝,会给孩子们授课,一段时间后,孩子能吹奏出简单的小曲子。

在云南,“鲜花”这张城市名片,带给云南无数美誉。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能随眼看到各类鲜花开得热烈,到处都是风景,正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对此,我们策划出了“鲜花系列音乐会”,挑选应季代表鲜花,在鲜花集中盛开且具备演出条件的场地,进行演出活动,比如:万溪冲的梨花、翠湖的郁金香、植物园的每一种鲜花盛开时,或者一年四季不同植物最美的时候,各大景区、古村落,都有我们的音乐响起。去年我们在蓝花楹街区演出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是最多的,很多人都是踩着演出时间、地点,一直追随着我们的乐队,今年蓝花楹又要盛开了。鲜花与音乐、掌声与笑容,阳光与空气,让我们感受到在云南、昆明生活的美好、诗意与幸福。

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中,乐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以红色革命歌曲为切入点,配以交响乐团的激情演奏、主持人的深情朗诵、大屏幕的经典场景再现,以“诗音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巧妙地将音乐与党史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推出“听音乐,学党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同心奋进新征程”别开生面的系列音乐党课,用激昂的旋律为学习人员带来了一场的音乐党课,让音乐厅、大舞台、小广场成为学习教育的“教室”,让红色音乐作品成为学习教育的“教材”,让音乐演奏表演成为学习教育的“教师”,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亮起来,让学习教育真正生动起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十多年的发展,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释放出强大的对外张力和强劲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下,乐团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接轨,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云南文艺品牌,强化聂耳文化品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出全新的“聂耳文化”品牌新载体,让“聂耳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云南有着诗的人文,歌的景色。有小河淌水、阿诗玛、西山睡美人和五朵金花的故事,这些自然人文条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各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歌调与舞蹈,到处都是歌山舞海。在此,我们真诚地期盼和欢迎全国的朋友到云南来做客,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别忘了一定要来听一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感谢柴沁园女士的分享。

在《滇池圆舞曲》里我们看到了翻飞的红嘴鸥,看到了盛开的蓝花楹,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欢迎大家来美丽的春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云南玛拿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方泽华先生进行分享。

云南玛拿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方泽华:

我出生于70年代末的昆明。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在抗战年代和解放战争的年代来到了昆明,我是我们家族扎根昆明后的第三代。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家里边儿少不了和外省亲戚有更多的来往和沟通。这种背景也可能让我更早地感受到昆明的独特与不同。

八十年代,是我的青少年时代,家里长辈坐火车到外省出差顺便看望亲戚的时候,总是要在昆明购买两箱芒果和香蕉带着去,说这些水果在外省很稀罕。每次外省的亲戚来昆明,总说昆明气候太好,说我们住在昆明太有福气。在那个曾经信息不对称、物流不通畅、交通不方便的计划经济的年代,我只觉得奇怪,难道只有我们昆明才那么美好?

大学我学的旅游专业,从书本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九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从事旅游业,正好碰上云南旅游快速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在从事旅游业的二十五年里,读过、走过、爱过,在行走于大江大河、横穿草甸雪山、穿越千古文明、纵贯地球南北的无数次旅行中,我在对比中逐渐发现:昆明,真的很独特;昆明,确实是适合旅居的天堂城市。无论是气候、海拔、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生活节奏、城市的生活配套或者交通便利程度,在昆明太适合旅游和居住了。对我而言,在昆明,也太适合做旅游了。所以,难怪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昆明接待游客九百多万人次,入围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名。

刚刚过去的疫情三年,旅游业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我们在这三年里也没闲着,没有一天躺平,也在密切关注并且琢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也是在这三年,我们更沉下心来体验生我养我的故乡昆明,更多地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抚摸它纵横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深沉历史,挖掘它尚未完全被认识到的旅游资源和价值。总说要热爱家乡,但热爱是从了解开始。当我们身在其中,却没有对它进行梳理和更多地认识的话,对家乡的爱,也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当我们对家乡昆明了解越多的时候,这种对家乡的爱也才复活起来,也才变得更真实、更热烈。

“春融万物”代表了昆明精神千百年来的形象气质和风格特征。从晋宁石寨山的古滇国文物到斗南花卉市场,从抗战中的晓东街到万千海鸥翱翔的滇池大坝,从陆军讲武堂到南强街夜市,从石林的彝族火把节到轿子雪山的天池,从昆明老街的小吃到摩登的1903公园……这些都显示出昆明的风格特征。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也将昆明的气候优势、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理地貌的多样性、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融入我们新开发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和研学产品中,里边饱含着我们对家乡昆明的情感。

我们的“嗨游大自然,夜探博物馆”的研学产品,就是利用昆明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结合民族风情,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在了解地球历史、接近植物世界的过程中,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并树立环保的意识。这个产品在2022年获得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业态旅游线路产品大赛”的一等奖。

上天赐予昆明物华天宝,“春融万物”的昆明精神也体现出我们昆明这座城的好生之德、与生俱有的与人为善的天地美德和昆明人的温度。所以在这样的昆明精神和昆明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文化旅游产品除了带给游客有尊严、负责任的文化旅行外,也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为旅游目的地社区带去传统文化与生态的保护、脱贫助困的帮助,尽可能减少旅游业给当地社区造成负面影响。我们用每个团营业收入的0.5%-1%,帮助云南迪庆维西、红河泸西、大理剑川、丽江老君山,还有在老挝、伊朗、印度、斯里兰卡、南非的贫困学校和孤儿院,并且在我省西双版纳,以及老挝、印度、南非、斯里兰卡积极推广“大象友好型”的旅游方式,在伊朗援助生态保护的项目。在旅游中,我们展现出昆明这座城与人为善、与万物众生为善的博大胸怀,以旅游来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用我们的工作向世界讲述昆明、讲述昆明人、讲述昆明故事,带领游客了解昆明、走近昆明、爱上昆明,更陶醉地融入昆明的乡土乡情,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此满足更多游客对永恒春天之城的一切向往。

谢谢大家。

感谢方泽华先生的分享。

在这座以“春天”命名的城市,是“四季看花花不老”的浪漫,是“翠堤春晓柳含烟”的柔情。欢迎大家来春城昆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先生作分享。

花卉是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花卉产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既是美丽公益事业,又是新兴朝阳产业和绿色富民产业。昆明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独特气候,被称为春城。昆明的花卉产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培育和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鲜切花商品化种植和交易的道路,已成为全国鲜花消费市场最大的供应地和交易中心,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在这里,每天上市117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花,鲜切花产量占全省的62%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

昆明具备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的市场潜力,我国的花卉消费已经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花卉消费市场是目前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花卉界传颂着“全国鲜切花的10支有7支来自昆明”的美誉,昆明成为中国花卉消费市场最大的供应地。未来,云南花卉的交易量还可以“翻两番”。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作为亚洲第一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同时也是全国独一无二以花卉产业为基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经济集聚区,全天24小时呈现多变的“花花世界”,吸引着每年约300万人到这里欣赏、购买鲜花及花卉衍生品,只要您到斗南,不论何时总有不一样的精彩等您。

鲜花融入生活,从花卉交易品种的丰富程度,花卉交易市场的交易量、人流量等多维度便可以看出,花卉作为表达感情的物质载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春节人们喜欢采购颜色喜庆、寓意吉祥的花卉如百合、蝴蝶兰等,母亲节人们喜欢采购康乃馨,马上到来的“520”网络情人节红色玫瑰必定热销。我很幸运生于昆明,在这里实现鲜花自由,去过很多地方,还是我们昆明好,欢迎大家到昆明旅游,到斗南花卉市场体验“鲜花自由”的幸福感。

我很幸运生于昆明,在这里实现鲜花自由,去过很多地方,还是我们昆明好。今天我也带来了我们的很多鲜花产业精品,欢迎大家到昆明旅游,到斗南花卉市场体验“鲜花自由”的幸福感。

谢谢大家。

非常感谢钱崇峻先生。

云南的花是生活的符号。相信每一个来昆明的朋友都会到斗南花卉市场去走一走,转一转。玫瑰、向日葵、非洲菊……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花儿把昆明的美、云南的美永远地留在了每一位朋友的心中。当然,我们也更希望把这些花儿送到全国人民的家里,让你和家人时时刻刻享受云南春天的美丽,也时刻体验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下面,有请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功能性食品研发中心总监、首席科学家史珅女士作分享。

我是来自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史珅,目前,负责贝泰妮全资子公司云南云科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有限公司功能性食品研发的业务。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也是我为何能够来到昆明和贝泰妮结缘,且⼀步步被历史文化名城、春城昆明的魅力所吸引的三个典型经历。

一个是关于⼀位会怼人的猎头小哥的故事;⼀个是关于诗和远方的故事;第三个是关于⼀个又来了的领导的故事。

一个炎热夏天的午后,我接到了⼀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位猎头小哥,问我要不要考虑在昆明的一个工作机会。习惯了北上广深节奏的我,自然而然地回复了⼀句“不考虑,谢谢”,然后我们彼此挂断了电话。但是过了不久我的电话又响起,还是这位猎头小哥,这⼀次他的语气有些愤愤不平,甚至有些怼我的语气说,“为什么不能考虑在昆明的这个工作机会呢,你都还没给我介绍岗位需求的时间,昆明怎么就不行了?别的不讲,就说昆明的气候,全国有几个城市比得上?基础建设和生活环境哪里不如其他城市,疫情防控的三码合一,我们昆明甚至比深圳和上海先做到了。”

我和贝泰妮,还有我和昆明的不解之缘就从这个热爱家乡、有志猎头小哥的回怼电话开始了。在后来的面试沟通中,我逐渐了解到,云科是云南省大力打造的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实验室以产业化为导向,聚焦基于云南特色植物的功效型化妆品,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研发,承担着将云南特色植物产业化的重要责任,建设包括云南特色植物原料筛选平台,产品研发服务平台及公共检测平台,以及植物药研发平台和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是把云南丰富的植物重要资源推向产业化、高质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诗和远方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寻找⼀种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平衡,常常有人讲,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下肉身。这大概说的就是事业和生活难两全的⼀种窘境。而对于我而言,在⼀步步了解云科之后,更加认识到云科实验室,定位是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下的开发利用。通过研究植物,提取它的要素,开发出适宜的健康食品,验证它更多的营养健康功能,并且寻找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的循环模式,这是⼀件很棒的事情。

在云科实验室每⼀位小伙伴的积极努力之下,云科联合各类行业专业资源,已经成功地积累了⼀些技术基础,并且参与到⼀系列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当中,并为开发云南特色为核心产品力的功能性食品做好了准备。我在昆明,可以做到周⼀到周五执迷于眼前的苟且,周六和周日又可以把身心放飞在滇池湖畔无数湿地公园等唾手可得的无限美景的诗和田野之中。

说起第三个故事不得不提起⼀位常常来云科指导工作、推进政策实施的省科技厅领导。她曾经的⼀句话让我有些湿了眼眶。和大多数人⼀样,曾经的我也认为,不管是化妆品还是食品产业,发展核心⼀定是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这些地方,那里才有真正的工作机会。所以,在最开始那位猎头小哥和我提起昆明时,我才果断地拒绝。在云科的工作中,我时常会遇到了⼀位来指导、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省科技厅的领导。偶然间,我听到她向我们董事长说了这样⼀句话:我们是要做好服务的。优质的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好的人才政策。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昆明市、云南省的各种人才礼遇和人才优待政策的积极推进和大力施行。包括兴滇英才、“1+3+N”、柔性引进人才政策等。各种人才引进的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引入优秀人员的难题,也解决了各类人才在云岭大地创新创业建功立业的后顾之忧。“打造全国⼀流水平的营商环境”,我想我听到了、看到了,更切实感受到了。

最后我想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向往的生活 还是昆明。谢谢大家!

谢谢史老师的分享。

从她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她爱上了昆明的文化。昆明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迷人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高品质的生活,昆明的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澎湃着发展活力的美,发布会后大家可以现场体验一下贝泰妮的产品,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Park1903·昆明当代美术馆副馆长谢飞先生进行分享。

其实我第一次来云南是二十多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昆明,在云南大学研习中文。很快我便爱上了这座城市,于是我留了下来,自那以后的二十多年间我几乎一直都住在中国。其中为了发展事业,我曾两次搬到北京,但最终我都重投昆明的怀抱。我非常喜欢昆明,在文化巷漫步、看书、喝咖啡,还有这里的社区亲和力,住在北京的时候我经常会过来。

在中国生活的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北京、上海成为全球艺术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成为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和文化精粹的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云集在此,向中国展示自己。我作为参与者,很高兴能在北京工作,见证这段历史发展。我也有幸在昆明从事同样的工作,这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可以植根于昆明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艺术实践也可以和这个城市相互联系,而不仅仅是世界化、全国性或历史性的连接,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这些年来,我参与了很多云南的艺术事业,一直与云南的艺术界和艺术家们合作,为云南的很多诗人、画家、舞者和电影制作人、导演当翻译。我还努力向更多外国朋友推广普洱茶,参与了一些项目,将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的传承人带到美国巡演。在我的参与过程中,当我看着云南独特的文化令世界各地的观众折服时,一种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发现这个地方慢慢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五年前,我与聂荣庆等人在滇池湖畔的1903公园购物广场成立了昆明当代美术馆,至今已经开了五年。在此期间,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机会参与到云南昆明的文化领域,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我们也会和全国城市的艺术家合作,来发掘、保护和展示云南的文化技艺,特别是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技艺。有些我们的合作者,例如姚中华先生,是最早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云南艺术家之一,培养了云南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还有吴家林先生,一位来自昭通的摄影师,他一直关注云南农村乡间的人文环境、人文风情,拍摄的云南小镇和村庄风土人情的照片打动全世界的摄影专业人员;还有曾孝濂先生,原来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文化插图师,将科学植物学插图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艺术形式。我们也曾和杨丽萍一起共事,她的舞蹈已经走向全世界,在昆明我们一直和她探讨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的创作灵感。

去年,我们举办了一个蘑菇展览,名为“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 我认为这次展览真的能说明云南的生活方式和昆明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和独特性。当我提及蘑菇,大多数云南本地人都会立刻想到每年夏天涌入市场和餐馆的野生菌。云南的很多野生菌真的很美味,这是一场只有在云南才能享受的饕餮盛宴。云南是全世界最大的食用野生菌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蘑菇产业,也是世界上一些最前沿的真菌遗传学、生物化学和行为研究的所在地。但同时,这几年在相关学科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在各个方面带动很多新思想的产生。我们的展览同时探讨这几个主题,很多诗人比如于坚老师都写过赞美云南野生菌的诗句,我们也关注到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和国外的、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可以看出云南菜特别好吃,又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它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核心的地方。因为这些原因它也是全世界前瞻性的科学发展的所在地。透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做这些合作的时候发现很多国外的、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特别想来昆明,他们非常想有一个机会能接触到当地的环境。我们也想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作品不仅能面对全球的观众,同时也让全球关注云南、关注昆明。云南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我向往的,更是很多人向往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所谓的“小城市”做美术馆,条件得天独厚。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非常感谢谢飞老师的分享。

其实在谢飞老师面前我突然有点汗颜,因为他的普通话可以说得那么好,可以把昆明街头巷尾、风花雪月的生活讲得那么的透彻。

刚才,在他的分享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他在昆明有一种故乡的自豪感。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对云南、对昆明的爱。我想现在谢飞老师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我爱艺术,我也爱昆明”。欢迎大家来昆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接下来,有请璞玉书店主理人刘帅先生说一说他眼中的云南。

各位朋友们好!

我是昆明璞玉书店的主理人刘帅,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也会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文化空间中,璞玉一直在探索,作为文化空间,如何让城市的主人、外来的客人,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认知世界。

如果说“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我作为一个新昆明人,我认为我是个特别好的例子。

2007年9月,我从北方来到昆明的大学读书,下了火车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好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体感极为舒适,坐了几十个小时火车的我,带着满身疲惫一觉睡到天亮,让我诧异原来夏天是可以舒服到“不出汗”的,冬天可以不需要暖气。

第二个学生时代的感受是“好美”,课不多的时候,春天,会爬西山,眺望昆明城,一切烦恼都没了;夏天,逛逛文化巷,去一下一二一大街的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秋天,植物园、世博园三五好友的秋游,用植物的力量治愈自己;冬天,在滇池,喂喂远道而来的朋友红嘴鸥,也让我忘记本是其他地区寒冷的冬季。

第三个学生时代的感受是“好棒”,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文化多元,有假的时候,几个小时就到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去趟东南亚旅行交通成本也极低,中国人民以食为天,我在昆明,可以吃到本地人才知道的神秘小炒,还能吃到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美食,在快节奏的都市和松弛的生活中,找到自己。

所以我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16年,我也成了地地道道的“新昆明人”。

2022年是书香昆明的第十年,评选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最美阅读空间”,让我惊讶的是,原来昆明的阅读文化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书店,还在酒店、老街、银行、楼宇、景区等地。璞玉书店,也很荣幸是去年被评上的其中一员。

那话说回来,我为什么会做一家书店呢?

因为热爱昆明,所以留在昆明,因为城市的文化如此迷人,便想用一个空间,记录城市的文化,参与城市的文化,共建城市的文化。

璞玉书店,也因此诞生。

昆明的书店和文化空间本就多元,书店中从我们的行业前辈新华,到昆明的春晓、再到独立的大象书店、麦田书店、橡皮书店,璞玉与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是,每一家书店都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空间职能,让更多城市读者、外来游客来到书店,看到每一家书店的小文化,也构建了城市的大文化。每家书店优质的选书能力,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一本本好书,拿起一本本好书,阅读一本本好书。

璞玉与其他书店,更像一个包罗万千种思想的文化场,能代表昆明的摩登气质,也能体现昆明的“好在”生活。

2018年3月,璞玉的灯第一次在昆明这座城市点亮,用一本本的书,一期期的主题,一场场的活动,与昆明这座城市见面。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璞玉的时候,大家会好奇,这个书店,怎么只有书呀?

璞玉觉得,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到步入学堂,从一个学生的懵懂无知到探足社会,从一个年轻人的单身生活到成家立业,人生中每个阶段的昆明,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所以璞玉书店坚持,只做书,书为大。56位选书人,从国内上千家出版品牌逐一挑选每一本好书,从版次、到译者,从推荐人到出版社,我们精挑细选,才最终呈现出璞玉的本本好书。

作为书店的主理人,每每我们邀请国内著名的文化学者、嘉宾大咖来璞玉做分享活动结束后,有两个瞬间都会特别让我感动。一个瞬间来自参加活动的读者,曾有读者跟我们分享: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把这么好的活动资源带来昆明,让昆明的文化生活,如此丰富而多彩!另一个瞬间,常常来自我们的嘉宾,活动结束后,老师特别认真地站在他研究、志趣的对应分类的书架前阅读,对我们说:你们璞玉的书,选的是真不错!

每每这样的瞬间,让我的内心无比满足,被学者和读者认可,是对一家书店最大的肯定!

大家肯定会好奇,难道互联网时代,真的有那么多人会走进书店吗?其实答案就在,璞玉书店的书籍堆头、墙面玻璃画面或是店内的精神立柱上。

璞玉书店从春夏秋冬,以每季度有一个明确的大主题,到每个月有中主题,每个周有小主题的方式,让读者每周来此都能发现新主题、新看点,热爱逛书店热爱阅读。整个阅读空间从书籍分类上拥有11个大区、60个小区的书籍。运营至今我们共创作过400余个阅读主题,这些主题,或反映当下社会正在发生些什么,让读者在互联网大数据推流下,看到的世界更完整立体;或让主客共享,城市的本地人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外来的游客了解云南、了解昆明的独一无二,也就是在地主题创作。所以,璞玉书店,季季有大变化,月月有中变化,周周有小变化,人生所有的困惑,都能从这个充满创新的阅读大空间的一本本书籍、一期期主题中,找到答案。

你觉得书店可以养小动物吗? 璞玉可以。cop15期间,我们在自然书区,做了个生物多样性的主题,自然书区也变身成为mini动物园,让读者观察动物的行为,思考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联,在配套的书籍中找寻答案。

你觉得书店可以种地吗? 璞玉可以。2021年,我们在生活书区,做了个“我在璞玉有块田”的主题,将书堆上的书全部移开,直接种了一块地,读者自己认领植物小苗,用手去触摸泥土,感受大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在配合的书籍中,找寻植物与人类相处的法则。

你觉得在书店可以看到城市吗?璞玉可以。璞玉成立至今,一直有一个核心的区域,通过“远达、纯真、熔炼、传承”来代表咱们昆明,咱们云南的历史、人文、民族和西南联大。随着璞玉被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他们也在璞玉,看到了昆明,看到了云南。

璞玉有一本书卖得特别好,被翻阅率特别高,叫《老昆明》。它是讲解上一个时代作为中国第一批入选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的影像资料。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个细节,有一个 50 余岁的读者已经三番五次来到我们的书店来阅读这本书,但他仍然没有购买。我们很好奇是不是因为价格。但是在他最后这一次来到璞玉书店的时候,他拿起这本书来到我们的收银台,乐呵呵地付了钱跟读者分享:你看这张照片当中的这个人就是 30 年前的我。相信也只有在书店会发生这样的温情故事。

璞玉的魅力,除了在书,在主题创作,其实还在活动。

在璞玉的场地,我们做过新书发布、作者分享、年度音乐会、电影纪录片赏析、舞台剧、摄影展示等各类多元的文化活动,甚至搭台唱戏,还做过市集、开过文化工作坊,演过即兴喜剧脱口秀。璞玉精选的本本好书,支撑起了我们记录文化,以强大的再编辑、再创作,面向城市读者、外来游客,提供主客共享的多样文化体验。

同时,作为新型文化空间的代表,璞玉一直在思考如何走进市民文化生活,让阅读不是阳春白雪的束之高阁,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生活必需品。

去年,4月23日,璞玉在昆明的同德广场,发起了第一届昆明阅读市集,我们邀请了十余家国内知名的出版社,昆明本地的十余家书店,还有本地的十余家文化业态,一起通过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摆摊,走到市民面前,一年后的今年,我都记得那个画面:在都市现代的高楼大厦下,有抱着孩子的读者,有打球路过的年轻人,有拄着拐杖的残疾人,他们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可能就是席地而坐,打开了一本书。传统与现代,此刻,无比的融洽。

今年,我们将活动升级为“昆明阅读生活节”,让文化的表达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文化,在此也邀请大家,在世界读书日来昆明同德广场,串联你的阅读与生活。

春天,你可以来璞玉,参加我们和昆明咖啡合作的活动,为昆明写一句诗。

夏天,你可以来璞玉,参加我们连续五年举办的“520”九点后的音乐会。

秋天,你可以来璞玉,我们会带你走进昆明的街街巷巷,寻找人间烟火气,探寻老宅子背后的故事。

冬天,你可以来璞玉,感受非遗的魅力,走进连续四年的璞玉灯会,在城市,感受年味儿。

昆明,以文化的魅力滋养了我。我和我的团队在璞玉书店,反哺城市文化,渗透城市人的精神生活。

所以你说璞玉是书店吗?我们是书店,但不仅止于书店。在昆明,是美术馆和剧场,但不止于美术馆和剧场,是商圈和景区,但不止于商圈和景区。

时代在发展,昆明的文化空间也在用他的方式和城市的主人及游客对话。我在这里代表璞玉书店,代表昆明,欢迎大家,来感受昆明的生活,体验昆明的生活,相信我,你会爱上昆明的生活。

谢谢刘帅先生的分享。

在弥漫着花香的城市书房阅读,在阳光洒满屋子的城市书房阅读,在风景如画的城市书房阅读,文在城中,文化赋能城市重塑,点亮着美丽春城。一起来春城昆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互动和分享。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有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斗南花卉产业集团的钱崇峻先生,什么花最能代表昆明?谢谢。

昆明的市花是山茶花。山茶花在特定的季节漫山遍野茁壮生长,体现了昆明敦厚执着的性格。除了山茶花之外,哪种花能代表昆明,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理解。在昆明我们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有蓝花楹的几条街道在特定的时间段在全国都是亮点;昆明的樱花在三八妇女节前后对全国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但我更想从产业角度,来向大家着重介绍我们的现代月季或者现代玫瑰。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解释一下,蔷薇科蔷薇属的月季、玫瑰和蔷薇经过若干代的反复杂交,有的人叫月季,有的人叫玫瑰,其实是指的同一种花。现代月季在昆明的若干交通干道上都作为行道树种植,花朵很大,开得很鲜丽。玫瑰花代表爱情,康乃馨代表着亲情。在情人节的时候我们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在教师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用康乃馨表达对亲人的关爱……所以我觉得花卉是有产业文化和意义的,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节,我们用不同的花卉来作为昆明的语言表达,除了山茶花所表达的昆明敦厚、温和的性格,当中更蕴藏着我们的执着、热烈和奔放。谢谢大家。

毋庸置疑,旅游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大众旅游的发展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譬如说物价上涨、生态破坏、交通拥挤、资源紧张、噪音污染等。“负责任的旅游”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提出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大众旅游是相对的,是一种减少对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积极营造正面影响的旅游形式。这一理念可以体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契合。

总体来说,负责任的旅游,要求在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酒店、餐厅、游客,都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保护,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帮助当地发展。旅游者对自己的旅游行为负责,旅游企业需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欢迎他们的参与,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大家共同采取行动减少大众旅游的负面影响,使旅游业更具可持续性。

讲到具体案例,比如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就是以负责任的理念来做绿色旅游产品。例如在云南大理的剑川、丽江的老君山,我们对当地贫困小学进行扶植,帮助当地的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在国外,我们在斯里兰卡、老挝、印度、南非、伊朗当地,用团队0.5%至1%的营业收入帮助当地贫困小学、孤儿院,我们还援助他们的生态项目。这些都是我们负责任的理念所做的产品,通过对当地社区、当地居民进行回馈,尽可能减少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借着世界阅读日,我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书以图片为主,一本书以文字为主。

以图片为主的,就是我刚刚分享的故事中的影集《老昆明》,我们透过影集中的图片,可以看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

以文字为主的,我推荐于坚老师的《昆明记》。谁更适合向大家讲述昆明的故事?我认为昆明人对昆明的理解更深,认识更加深刻、真切,更适合向大家讲述昆明的故事,因此我推荐咱们昆明的宝藏诗人于坚老师的《昆明记》。

我推荐这两本书给关注云南、想要体验云南生活、喜爱昆明生活的朋友们。

作为全国唯一一支以人民音乐家聂耳命名的交响乐团,这是我们无上的光荣,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音乐,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乐团念核心理念就是对音乐、对职业的热爱。结合昆明的特色,我们通过各种表演形式,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比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合作演出《我们的国歌》,把讲课、视频、演奏等形式相结合;把聂耳的作品改编成交响合唱套曲《启鸣之声》;今年委约著名作曲家李沧桑创作大型交响音诗画《聂耳和国歌》将在全国进行巡演。同时,我们每年举办纪念活动、经常上演聂耳作品,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当好红色文化的传人,传承和发扬聂耳精神的使者,通过各种形式,从我们自己开始,唱出我们的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让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代代相传。

我们也希望在新时代里肩负起传播交响艺术、继续推动文化惠民的责任义务,开展花季音乐会、乐季音乐会……让昆明的市民和往来游客都能感受到昆明的美好,让人们都到向往的昆明来旅游、生活。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一直在不停地发掘、讲述昆明的历史文化故事,而且我用昆明方言来讲。经我的了解,昆明两三千年的历史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创造的,特别是近现代,昆明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脉,同时作为大后方,昆明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大家知道的西南联大就是如此。

如果把昆明比作一个人,以我对昆明的理解,她应该是一个宽容、温润、美丽、包容又坚毅的母亲。千百年来,她不仅培育众多优秀的子女,比如聂耳,更用宽广的心怀接纳着无数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在这里安居、发展,幸福地生活。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眼中的昆明之美是融合之美,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自然美。今天现场我们展示贝泰妮与曾孝濂老师联名推出的生物多样性纪念礼盒,里面包括了薇诺娜明星产品及曾老师的代表画作滇山茶及红嘴鸥画框。去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全球嘉宾莅临昆明,《昆明宣言》引领生命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植物、动物、山水共荣共生的云南成为生物多样性样板。关爱地球,是我们以最自然的方式更好呵护我们自己,我想这种融合之美是其他地方没有办法比拟的。

谢谢史老师。

春风让我们感受到融合共生的春的气息,下面,提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文化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刚才看到谢飞老师手上拿了一本书,想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本书。

因为美术馆展览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形式,特别是书,来留存大家不是特别熟悉的文化记忆。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的主角是杜天荣,他是一名摄影师,原籍富民县,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活跃于云南,1981年辞世。他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老昆明照片,记录了滇池边渔民的生活,以及云南各州(市)和村庄中少数民族的生活。我们与他的家人合作,在我们的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大型摄影展。在梳理作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作品并未出版过,所以我们和云南美术出版社合作,创作了这本精美的书。书中有很多六七十年代老昆明的照片,有中文、法文和英文三个版本。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和他的家人希望年轻一代有机会看到他的艺术,一窥云南美丽的过去,共同分享云南的宝贵记忆。

非常感谢谢飞老师。时光如白驹过隙,但记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特别感谢七位老师的分享,带给我们愉快的春日上午。

春日的阳光已经洒满了大观楼旁的滇池湖面,美丽的蓝花楹也已经次第盛开。此时我想起了林徽因女士笔下的春城:“我终于又来到了昆明!来看看这个天气晴朗,熏风和畅、遍地鲜花、五光十色的城市。”“昆明永远是那样美,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我窗外的景色在雷雨前后显得特别动人。”我爱昆明,爱这个开满鲜花的美丽城市。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将会邀请大家一起更深入地去体验春天的春城,一同去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