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追风的铁链  ·  java - ...·  1 年前    · 
打盹的板栗  ·  typescript ...·  1 年前    · 
无惧极致挑战,卓越技术实力,红旗全能捍卫“国车安全”
视频地址:

无惧极致挑战,卓越技术实力,红旗全能捍卫“国车安全”

2022年11月29日 21:01
来源: 亿车号

[车友头条- 车友号 - 亿车号 ]

出品 |亿车潮 作者 | 亿车 刘瀚文 车坛曾流传一句话: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在当下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安全无疑是广大消费者最核心的购车诉求。虽然当下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卷设计、卷动力、卷智能、卷配置,力求做到千人千车各取所需,但在“安全”二字面前,任何车型都有着高度统一的评判标准。用户将车辆的安全性能作为购车最重要的指标,足以见得安全对于车辆驾乘的重要性。

红旗品牌数十年一路走来,承载着大国风范,如今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增速走进千家万户。红旗品牌对安全的见解不是成本管控下的够用就好,而是将安全看作品牌豪华基因的灵魂,并为此参加多场极限挑战实验项目,力求让车主在驾乘体验上再无后顾之忧。

模拟碰撞超现实,全新 红旗H5 征服挑战

大多数车主对被动安全最直接的判断依据就是车辆“耐不耐撞”,因此各大碰撞测试机构给出的量化评级,是车企证明车辆安全实力的不二之选。

然而红旗品牌对自己的要求并未止步于此,毕竟现实场景中的碰撞事故复杂多样,甚至还有些发生概率更高,对模拟环境要求更严苛的碰撞场景无法在试验中得以验证。尽管当下碰撞测试机构对检测试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也只能对车辆安全性能评估起到相对有限的参考。 于是红旗品牌在现有测试的基础上挑战更高难度,通过现场还原实验完成三车高速对碰和连环追尾事故。模拟汽车在国道、省道等高速通行道路上出现碰撞事故后再次追尾的连环事故,力求贴近现实,以最直观的表达为车主展现全新红旗H5强大的安全能力,为车主人身安全做到全方面保护。

首先两辆全新红旗H5以50km/h进行对向100%正面碰撞,两车相当于以100km/h的相对速度撞击静态物体。随后第三辆全新红旗H5以50km/h追尾前车,让中间车辆受到前后夹击,使已经受损溃缩的 车体结构 再一次经受碰撞考验。

实验证明,在碰撞发生后,被前后夹击的中间车辆做到了充分的前后溃缩,保全了乘员舱的生存空间并保护了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碰撞后,门锁功能正常,车门均可正常打开,并且燃油系统也没有因高速碰撞出现漏油等异常情况。车内约束系统表现正常,全车气囊均正常弹出,防护作用表现得相当充分。

最终结合整体实验表现,天津中汽中心给出了三台碰撞车辆的综合得分率。其中对撞前车内假人受到的伤害值综合得分大于98%,后面追尾车辆内的假人伤害值综合得分率大于99%,中间车辆的假人伤害值综合得分率大于90%,成功经受住了国内首次三车碰撞的严苛挑战。

究其原因,全新红旗H5的钢筋铁骨自然是守护安全的核心因素。在上一代车型9H 车身结构 的基础上,全新红旗H5采用了独特的9H4M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占比达68.1%,最高强度达2000Mpa;乘员舱前部和侧面全新构建了4个M型结构,抗冲击性能提升30%,在同级车型中属于领先水平,确保了汽车在最严苛的事故发生场景下仍能为乘员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

在碰撞发生的一瞬间,全车包括 膝部气囊 、前后排座椅 安全气囊 、超长时间保压侧气帘等9大安全气囊系统,会在第一时间为车内乘员提供怀抱式安全防护,并结合防鞭打座椅和双级预紧 安全带 等先进安全配置,进一步降低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在碰撞发生的黄金60秒内,车辆内置的自动紧急救援呼叫系统会第一时间拨打求救电话,畅通救援信息通道,守护车主生命财产安全。如此硬核的安全实力,给予了红旗品牌应对各种复杂难题的底气,也难怪红旗品牌不仅轻松应试,还给自己出难题,妥妥的学霸作风!

主动安全超智慧,全新红旗H5极智守护

随着智能科技不断进步、用户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除了传统印象里是否抗撞的被动安全,防患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也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诸如全球各地的 NCAP 碰撞测试、中保研、 IIHS 等机构中,主动安全也成为了决定汽车品牌能否获得最高综合评级的重要项目。立足中国、志向全球的红旗品牌自然也要将智慧主动安全技术做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媚点。

在第三方权威机构中汽中心主持考评的极智挑战主动安全测试中,全新红旗H5成功通过智能驾驶辅助、极限SACC高级巡航、极限泊车、极限AEB等科目,展现了红旗品牌在主动安全领域的“国车”风范与技术实力。

在“极限SACC高级巡航”项目中,全新红旗H5在需要与前方目标车辆保持横向50%重叠的情境下,以60km/h的速度跟随前车驶出路面颠簸不定的隧道路段。这套同级首搭的SACC高速巡航系统,融合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感知优势,在0-150km/h车速范围内,均可根据前车驾驶状态自动变道、加减速乃至跟停,并在前车驶离3s内自动跟随,从而实现稳定跟车。

为了考验在复杂场景下全新红旗H5的AEB紧急制动能力,在汽车驶出隧道后紧接着又一项艰巨挑战:在由暗到亮的大光差变化情况下,需要对一台同样横向50%重叠的气球车作出刹停避障。由于第一只眼(驾驶员肉眼)和第二只眼(高清摄像头)无法在光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有效收集路面信息,反应时间陡然提升。因此为了保障车主安全,此情况下更多是依靠汽车的毫米波雷达这“第三只眼”来把好最后一道关。

全新红旗H5的感知系统不仅配备了可使盲区缩小48°、同级领先的100°的水平视场角摄像头,更获得了无惧光线变化困扰,最远探测距离110m,测距精度达到0.1m的最新款77Ghz毫米波雷达的加持,能够在驾驶员反应不及的情况下,主动感知前方路况并介入刹停,有效保障驾驶员生命安全。最终全新红旗H5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本次试验,从容应对比常规测试项目更为严苛的道路突发状况。

在日常中使用更为频繁、辅助能力更为重要的自动泊车项目中,全新红旗H5不仅可以灵活泊入不同方向、不同尺寸的停车位,还可以在环境对 全景摄像头 造成视线困扰等恶劣情况下,通过运算寻找车位、计算泊车轨迹,完美泊入斜列式车位,让智控智驾的卓越智慧服务于用户出行的每一刻,全新红旗H5因此也荣获了TOP Intelligence极智挑战奖。 不过对于车企而言,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科技可以大大提升旗下产品的竞争力,但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攀升。在这方面,全新红旗H5未雨绸缪,率先申请认证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发布的国内首个汽车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CATARC标志,展现了红旗品牌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和保障方面一马当先的高水平。在红旗品牌的眼里,用户安全不止于硬核实力,更要用智能与科技,做好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水中托底超常规

红旗E-QM5 装甲级防护

除了燃油车领域的B+级力作全新红旗H5,新能源领域红旗品牌同样有所布局。红旗E-QM5不仅要做好以上提到的安全项目,在与燃油车机械结构截然不同的三电系统方面,更要拿出周到的解决方案,作好安全性上的表率。

新能源汽车 领域中电池安全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一方面,也是新能源汽车屡屡登上新闻头条的主要原因。一台又一台起火自燃的纯电新能源汽车,让许多本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望而却步。而红旗E-QM5要做的,不是用简单的纸面参数来验证安全与否,而是用极端场景下的暴力测试扫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疑虑。

近日,红旗E-QM5联合中汽研实车碰撞试验室,进行了国内首次“ 电动车 水中托底挑战”,通过模拟“底部碰撞后进入涉水路段”和“入水再次磕碰底部电池包”的双托底魔鬼工况,让身处底盘最低处的动力电池经历“碰撞-涉水-水中再碰撞“的连环事故。不仅对电池外壳的防护性、密封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涉水后可能对车内乘员有着重大威胁的电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

最终在两声巨响和水花泛起之后,红旗E-QM5顺利通过了中国首个电动车双次底部碰撞试验。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拆解红旗E-QM5的电池包发现,整套电池的物理防护、绝缘电阻的触电保护性能符合标准;电解液、 冷却液 无泄漏;REESS(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位移、无起火、无爆炸、无进水;挑战后车辆可正常行驶,实验证明了红旗品牌在三电安全方面的技术实力,也给予用户安心用车的底气。

红旗E-QM5之所以能通过如此严苛的挑战,是因为红旗E-QM5电池包采用了多重保障的安全设计。大到系统,小到电芯,都在围绕无热扩散、无热失控的安全防护目标,杜绝起火爆炸事故的发生。例如电芯采用热稳定性更加出色的磷酸铁锂材料作为正极,以CTP无模组工艺进行精细化高压绝缘防护。“丰”字形结构下箱体,内设多根横梁进行加强,集成液冷系统减少冷却液泄露风险,搭配钢制底护板大幅提升底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