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对象
本规划所指绿道,是结合南京特色、贯通全市城乡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依托山、水、城、林格局,串联城镇、乡村、风景名胜资源与现代产业区等,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行的绿色廊道。
全市绿道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本规划将重点对市、区两级绿道进行线网布局,对社区级绿道进行引导。
二、现状情况
南京市绿道建设自
2013
年启动后,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至
2018
年底已累计建成绿道
863
公里,包括明城墙绿道、滨江绿道、明外郭
-
秦淮新河绿道、黄龙岘绿道等,不但是市民日常休闲游憩健身的绿色路径,也是南京市的绿色名片。目前,南京市与广州市、福州市、成都市、郑州市、武汉市等
8
市共同成为全国绿道建设的示范城市。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
6587
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9
年至
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2
年。
四、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串山链水
绿道布局以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前提,保护和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充分发挥生态廊道功能,通过绿道有机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保持和改善沿线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绿道选线应串联生态景观资源,沿河、沿绿、沿景和环山、环城、环湖布局,减少对自然地形的影响,努力做到不开山、不砍树、不取直、少占耕地。
2
、突显文化,彰显特色
突出文化因素,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体验的和谐统一,现代文化元素与历史文化遗存的和谐统一,生态自然和彰显文化的和谐统一。绿道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城乡发展,整合区域人文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叠合人文网络与绿道网络,发挥复合功能。
3
、综合利用,强化运营
高度重视发挥绿道网建设的综合效益,重视培育绿道衍生产业,将绿道及服务驿站的设置与城镇休闲服务产业相结合,与特色乡村、田园综合体相结合,与各类景区、旅游度假区相结合,提高绿道利用率,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根据绿道所属的不同类型和区位条件,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维护策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4
、以人为本、设施完善
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绿道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强化绿道与轨道交通站点、常规公交系统、客运站、水上巴士、道路系统等交通设施的衔接;遵循人性化的指导方针,完善路线配套设施、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尽可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运动、游赏、教育等多种需求。
(二)规划目标
契合“南北田园、中部都市”的城乡空间格局,突出园林绿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有机串联城乡资源点,将南京绿道打造为有景致、有底蕴、有温度、有趣味的自然山水体验道、古都风貌彰显道、人文城市关怀道、多元南京活力道。
(三)规划指标
至
2022
年,全市区级以上绿道线网总长度
1614
公里,区级以上绿道线网密度提升至
0.25
公里
/
平方公里。
至
2035
年,全市区级以上绿道线网总长度
2662
公里,区级以上绿道线网密度提升至
0.40
公里
/
平方公里。
五、市域绿道布局规划
(一)布局思路
1
、脉络梳理,锚固城市生态本底
以南京城市外围的蓝绿生态空间为基础,通过绿道建设有效串联蓝绿生态斑块,衔接外围生态斑块与城市内部绿色空间,锚固南京市域生态网络。
2
、蓝绿交织,契合绿地系统格局
以南京城市外围的山水空间为绿道重点串联的生态资源,以大型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滨河带状游园为城市内部的重要绿色开敞空间,以水为脉,形成“碧水链翠珠”的市域绿道格局。
3
、文绿结合,传承多元文化底蕴
彰显南京十朝都会底蕴,合理布局绿道串联各级文物、古迹、遗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镇古村;彰显现代南京都市风貌、南北田园景观,以绿道串联各色文化旅游项目、文化艺术场馆、乡村旅游项目等,造就既优雅又具亲和力的城市气质。
4
、多规协调,提升建设可实施性
加强本规划与文化、体育、历史等多个专项规划的衔接,互为反馈,增强部门之间联动性。同时根据绿道布局的特殊性,规避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殡葬设施等邻避设施,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高等级交通。
以打通堵点,提升绿道线网连通性为目标,本规划应对不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绿道线网的详细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二)规划结构
规划充分依托南京山水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江为轴,以河为脉,以墙显胜,以郭定城,以绿连郊,以路串园,在市域形成江南江北相对独立、环带相接、串点连景的两个绿道结构。
1
、江南绿道结构:“一江三环,四廊衔一网”
一江:即江南滨江绿道。完善江南滨江绿道二桥至三桥段的服务设施,提升绿道服务功能。结合非法小码头拆迁复绿工程等,打通绿道堵点,建设鱼嘴滨江阳台等,确保长江二桥至三桥段绿道全贯通,打造精品段落。结合板桥新城、滨江新城、龙潭新城建设,向上下游延伸绿道。
三环:包括明城墙绿道环、明外郭
-
秦淮新河绿道环、江南绿道三环。明城墙绿道环、明外郭
-
秦淮新河绿道环以贯通堵点和品质提升为主,彰显南京市历史文化底蕴;契合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增强山水郊野空间体验,依托绿地系统郊野公园环,打造串联牛首山、云台山、青龙山、汤山、灵山、龙王山、栖霞山的江南绿道三环。
四廊:锚固四条由外围楔入城市内部的山体楔形绿地,建设牛首山
-
云台山绿道、秦淮河
-
无想山
-
慢城绿道、大连山
-
青龙山绿道、灵山
-
龙王山绿道。
一网:即串联溧水、高淳的南部慢享绿道网。凸显溧水、高淳田园风光,以无想山、东庐山、桠溪国际慢城、胥河、固城湖、石臼湖等生态资源为基础,形成独立绿道环网,以彰显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的山水城林空间特色。
2
、江北绿道结构:“一江两环,两廊衔一网”
一江:即江北滨江绿道。结合长江生态大保护契机,开展滨江岸线整治、沿江造林绿化、湿地公园建设、码头拆迁复绿等工程,因地制宜地建设江北滨江绿道,将绿道向上、下游延伸,打造滨江郊野绿道。
两环:包括老山绿道环、江北绿道三环。结合现状登山步道形成老山绿道环,串联周边美丽乡村与公园绿地。江北绿道三环以滁河、石碛河两侧滨河绿道为依托,串联兴隆洲湿地公园、瓜埠山、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九峰山等,与江南绿道三环共同形成体验南京郊野风光的绿色环线。
两廊:包括老山
-
九峰山绿道、八百河绿道。规划依托九峰山
-
老山
-
长江楔形绿地,形成老山
-
九峰山绿道。依托八百河两侧滨河绿带,形成向北沿伸的纵贯线,衔接北部茉莉绿道网
一网:即北部六合区的茉莉绿道网。以田园风光为基底,依托水网、路网两侧绿带形成绿道环网结构,串联池杉湖、大泉湖、平山、金牛湖、灵岩山等主要自然山水资源点和竹镇镇等特色镇,与南部慢享绿道网共同形成南京市南北田园的绿色体验路径。
(三)绿道布局
按“滨江、沿河、环城、绕山”的选线原则,依托带型绿化空间,构建通达的市域绿道网络。至
2035
年,全市绿道总长度约
2662
公里(不含社区绿道)。
六、市域绿道分级、分类规划
(一)市域绿道分级规划
1
、市级绿道
市级绿道是全市绿道体系的骨架,串联全市重点生态空间、历史人文景观和主要功能区等,对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休闲游憩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市级绿道
16
条,总长度约
1099
公里,包括江南、江北结构性绿道,串联市域主要自然人文景观,形成绿道骨架。
2
、区级绿道
区级绿道主要起到承接市级绿道的作用,串联市级绿道未纳入的重要绿色空间、文化景观等,主要服务于本区域的居民。
规划根据各区资源特点,串联美丽乡村、城镇居民点、郊野公园、湿地等景观资源,形成区级绿道约
1563
公里。
3
、社区级绿道
社区绿道是在社区或绿地内部形成的绿道微循环系统,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
规划在落实市、区级绿道基础上,将通过《南京市绿道详细规划》,推进社区绿道建设,实现步行五分钟(步行约
500
米)即可达到绿道(及连接线)的目标。
(二)市域绿道分类规划
1
、城市型绿道
城市型绿道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副城、新城等建成区内,依托城市各类绿地、滨水空间、人文景区等建设,不仅为市民创造了休闲空间,也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城市型绿道中骑行和步行的休闲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而定。
规划城市型绿道主要为位于中心城区,六合、溧水、高淳
3
个副城及龙袍、龙潭、桥林、板桥、滨江、汤山、淳化、禄口、柘塘
9
个新城范围内,总长度约
850
公里。
2
、郊野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外,依托自然山体、河流、林地、农田、果园等自然生态环境而建设,突出展现自然景观之美,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绿色休闲场所。休闲方式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规划郊野型绿道约
1812
公里。
3
、联络型绿道
联络型绿道指为实现绿道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绿化条件不完善、绿道无法连续的区域,在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借用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实现绿道连通的路段。
规划联络型绿道主要包括长江大桥、跨江轮渡、金陵石化等地,总长度约
5.2
公里。
(三)市域绿道风貌引导
1
、滨水游憩绿道
滨水游憩绿道指沿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自然或人工水体布局的绿道,以展现优美灵动的滨水风光、塑造活力水岸为特色。规划重点依托南京“一江、两河、两湖”以及库塘等滨水空间,建设滨水游憩绿道约
1060
公里。
2
、山地森林绿道
规划突出南京山水城市特色,在紫金山、老山、牛首山、云台山、青龙山
-
大连山、汤山、安基山、方山、横山、九峰山、平山、止马岭、无想山、东庐山、游子山、花山等山地丘陵周边及内部,在不影响林地保育、山林防火的前提下,依托山林防火通道、道理建设山地森林绿道,总长度约
490
公里。
3
、人文景观绿道
人文景观绿道指串联或穿越各类人文景观资源集中区域的绿道,如历史文化区、现代文化区、特色民俗民居聚集区等,集休闲、游憩、健身为一体。规划充分利用南京明城墙、明外郭等历史文化遗址及文化建筑、城市地标等,建设人文景观绿道约
450
公里。
4
、郊野田园绿道
郊野田园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周边的农田、花卉基地、果园、苗圃、农业休闲园等绿色开敞空间而建设,以展现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民俗风情为特色。规划重点结合南京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桠溪国际慢城、郊野公园等田园景观环境,建设郊野田园绿道约
662
公里,主要集中在六合北部田园片区及高淳、溧水田园片区。
《南京市绿道总体规划(
2019-2035
年)》解读链接:
http://ylj.nanjing.gov.cn/njslhylj/202012/t20201223_276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