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并非都记录在书本里,中国文化风俗,有很多其实都体现在民间生活中,比如民间的很多俗话、歇后语和传说之类的。

在我小时候,如果有什么事做的不好,母亲经常骂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这句话就是“废物点心”,一般在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比较流行。


当然,话说回来,骂人是不对的,就算是父母对孩子也应该多引导少打骂,道理大家都懂,就不多说了,总之对我来说,这句废物点心,听着还是挺亲切的。

那么问题来了,情急之下骂一句“废物”也情有可原,为什么后边还要加一个“点心”呢?废物和点心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词,是怎么被联系起来的?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京津等地,逢过节或办红白事,有送点心的习俗,就跟中秋节送月饼一样,旧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送的点心一般没人吃,为啥?


有的可以当做回礼当时就送回去,有的留着下回谁家有事还能有现成的,不用再花钱买,所以您想这一包点心大家互相送来送去,谁也不吃,最后打开一看,都发霉了,不能再送人也不能吃,当然就成了“废物点心”。

有人说不打开不就没事,那么其实完全也可以送包垃圾,点心成了传统习俗的牺牲品,本身就成了废物,很多人也不想这样,但迫于无奈,因此骂一句废物点心也算发泄一下,从此也就有了“废物点心”一词。

还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跟西太后慈禧有关,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凡事跟皇家沾上边的,都是身价倍增,精品的代名词,京津地区有很多传统小吃、食物都是这样。


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当年袁世凯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吃后大加赞扬,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全国闻名,很多同行也非常羡慕,其中有一家做点心的铺子,起了心思,也想找机会沾沾老佛爷的光。

于是这家点心铺想了个主意,趁着慈禧过寿,用八百斤面,做了一个大寿桃,想献给慈禧讨个赏,提高知名度,寿桃做好之后,就送到了北京,但忘了一件事,没有门路送进宫。

就这样耽搁了好几天,等打通关节把寿桃送到慈禧面前,都开始发毛了,慈禧一看也明白咋回事了,笑骂了一句,真是个废物点心,即是说寿桃没用浪费,也是骂奴才们不会办事,马屁都拍不好。


总之废物点心这个梗,就从慈禧这流传开了,也算是民间的一大笑谈,以此还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叫八百斤大寿桃——废物点心。

中国民间流传的这些俗话、土话,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色,可能大多直白粗鲁,难登大雅,但总得来说,也是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表达一些道理,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积累的智慧。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