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
民族服装
。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最初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依旧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旗袍
样式变迁
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旗袍的襟、领、袖、裙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
袖
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
裙
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领型起伏
中国旗袍的领式经历了交领、矩领、直领、盘领、圆领、立领等变化。旗袍的领型花样百出,领的高度先高后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领风气之先,流行起“元宝领”,领高可直抵腭下,继而至耳,拢住下巴,美化了脸型。旗袍的领型由高到低,低领成为流行趋势,并慢慢向无领发展,女学生爱穿无领旗袍,因为样式新颖、俏皮,引得社会上的其它女性也纷纷效仿。
旗袍的领型有元宝领、圆领、方领、低领、凤仙领等,还有水滴领、V字领、连立领等款式。为了保证旗袍的领时硬挺的,师傅用浆糊将白布浆硬,放入领内,有些高级面料制成的旗袍,在低于领口处,手工缝上一条刮浆白棉布,便于拆洗。
开襟方式
中国袍服从商、周开始就习惯使用开襟形式,而且大多是
右衽
。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种多样,包括单襟、双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长襟、如意襟、大圆襟、双圆襟等。在制作旗袍上,双襟比单襟复杂,双襟旗袍在视觉上更显美观、高贵。
袖型变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型、窄袖型、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等。袖型的花样常随潮流而变化,时而流行长袖,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这些都体现了女性对美的孜孜以求。
20世纪20年代,旗袍袖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倒大袖的出现,袖长至肘部,呈喇叭状,袖口滚镶锯齿形、波浪形、线香形的边,或是衬着白色蕾丝花边。在1927年的北洋画报上,曾刊登了一幅时装插画,画面上的女子已经穿起时装化的倒大袖旗袍,腰身略
宽松
,面料华美。
到了20世纪30、40年代,旗袍收腰明显,展现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袖子时而细长,长过手腕,时而短至肘部,甚至有的袖长至肩下两寸,还有一些旗袍直接省去袖子。袖子在装饰上求新求异,出现了
荷叶袖
、开衩袖、镶
蕾丝
袖等款式。
裙摆飞飞
旗袍的裙摆有宽摆、直摆、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
裙摆的变化与旗袍
腰身
的变化有着紧密关系。清代满族女子的旗袍不分上下,一件通身,长过脚踝,腰线较高,裙摆又宽又长,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美。随着旗袍腰身的变窄,裙摆也变得平直。
20世纪初期,旗袍的裙摆悄然发生了变化,透过老照片和老广告可以察觉到旗袍的裙摆变短了,鞋子甚至小腿都露在裙摆外面。
20世纪20年代,上海流行起一款新式旗袍,类似无袖的马甲,罩在
短袄
外,后来长
马甲
与小短袄合成一件,长至腿部,大袖口,造型仍是直线型,腰线较低,曲线不明显,下摆至膝。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流行短旗袍,下摆稍过膝盖,裙摆收紧,凸显出腰部曲线。20世纪30年代中期,来自欧美的高跟鞋开始与旗袍搭配,改变了旗袍的流行风尚,裙摆渐渐加长,精巧的高跟鞋更增加了旗袍的美感,使女性身材更显纤细袖长、性感动人。随着旗袍下摆加长,开衩也越来越高。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自省自觉的女子开始提倡低开衩,开衩仅到小腿,裙长也发展到了极致,盖住了双脚,裙边及地,被笑称“扫地旗袍”。
抗战爆发后,各界女性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了行动方便,裙摆逐渐变短,开衩也逐渐升高。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国际时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和生活,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
旗袍曾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四月十六日国民政府颁布的《国民制服条例》中被定为国家
礼服
。《国民制服条例》第二条(女子礼服)规定:“一、衣:式如第四图,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之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过肘,与手脉之中点,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钮扣六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外交部长的
周恩来
总理曾于1950年7月12日下午召集即将赴任的大使
黄镇
、
耿飚
、
谭希林
、
王幼平
、
彭明治
等开会,建议外交官“夫人们(服装)以旗袍为主”
。
旗袍
袍之争议
经过对数千年中国
袍服
演变的了解,对旗袍一词提出质疑。
受清朝旗人袍服影响,从民国开始将女袍统称为旗袍,受当时环境影响,一般人都知道满清时代的旗人妇女有其特有的旗袍,而误认为汉人妇女只服裙装,不同于旗人。于是今人皆曰裙是汉人妇女的服装,却不知两三千年来中国的妇女们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长衣为传统的
礼服
,但因时代变迁,便有袍裙夹杂的纠葛,亟待澄清。台湾就曾针对旗袍的问题有过一场正名运动,将对近代汉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为祺袍。去其歧义,取其吉祥之意。顾证名实,澄清讹误庶几名归实至,顺理成章。中国妇女有多种袍服,上下两三千年一脉相承,更不应只以旗袍一词涵盖一切。台湾中国旗袍研究会主席王宇清就曾发起正名运动,改旗袍为祺袍,并呈报官署,获得批文。其理由如下:“一台市店招已有大部用了十余年祺袍。二祺为吉祥之意。为何必改旗袍为祺袍,因中国妇女之袍服,乃两三千年来的古礼,而旗袍一词起源甚晚,只三百余年,和可当三千年女袍之实。在这旗人所穿之旗袍有其固有之款式,且较固定,而中国数千年的女袍多姿多彩,远非旗袍所能望其项背,则旗袍之实又何可称其名?因此,必得旗为祺。又说为何不只称袍或女袍,因袍缺少女性的专属词性,女袍不习惯不顺口,无可行性。如果不改,则名不副实,更且旗、祺、褀乱成一片,莫衷一是。且先例很多,如缂丝之刻丝,缙绅之搢绅等。”
其实旗袍改名祺袍在1974年元旦就已经开始,这一天中国旗袍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于台北市。改旗为祺一致通过,立即著为会章条文,呈报主管官署核备。遂成定案,明载官籍。
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北朝后期流行的袍服的圆领就是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而产生的
[69-73]
,袖子从宽松到紧窄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服饰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衣身的宽舒到紧身适体更是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总体而言,中国袍服的演变就像中国民族的演变一样,是汉族不断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的结果,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传统的袍服演变基本是以汉族主流袍服款式为主,吸收其它民族好的元素而成,而今受西方文化影响深重,本末倒置,直至基本将传统的全部丢掉了,文化的丧失对于一个民族无疑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呼吁对传统的传承,对传统服饰的传承无疑是每一位华人应有的责任,这需要民众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普及、执政者对服饰文化的重视、及文艺知识界的倡导。
珍贵文化遗产——
苏州评弹
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
华裔小姐
、
亚洲小姐
和广州
西关小姐
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75-77]
以旗袍为卖点的电视剧和电影则不断出现,比如著名的《
花样年华
》《
色·戒
》等。
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旗袍会发起、全球420个分会响应的旗袍秀在全球范围内展开,15万华人身着典雅的旗袍,挑战人数最多的旗袍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青年时代的宋庆龄
1.
海伦·福斯特·斯诺
是《
红星照耀中国
》的作者
埃德加·斯诺
的
遗孀
。此书记录了他与
毛泽东
在延安窑洞时期的会晤。一九三一年海伦第一次去上海时,年仅二十三岁。海伦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处为中国为“工合”筹款,
宋庆龄
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嘱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讲时穿上。斯诺夫妇到达菲律宾继续为中国为“工合”筹款,波莉将旗袍又送给了斯诺夫妇。1998年3月17日,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回到了北京后海北沿四十六号“宋庆龄故居”。
宋美龄与旗袍
2.
宋美龄
衣橱内的旗袍件数,大概现今的
吉尼斯世界纪录
无人出其右者。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这位裁缝师傅叫张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龄那样爱护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手工细巧、忠心耿耿。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他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张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宋美龄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为保管,然后便再也没见她穿过,因而,宋美龄的旗袍大概穿来穿去,总是那几套,不会有太多的更换。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宋美龄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们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龄的东西多半有衣料,这些
绫罗绸缎
,就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宋美龄的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张爱玲曾经言到: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