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作者:《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编写组 编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ISBN:978-7-5166-4307-5

图书介绍

本书为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巨变。全书汇集了几百位新华社记者40年来拍摄的800多张精彩图片,分为上下两编、共10篇。上编包括开放高地篇、乡村变迁篇、城镇变迁篇,选取了具有改革开放代表性的城市和村镇,以点带面,反映了中国城乡巨变;下编包括经济改革篇、科技创新篇、圆梦工程篇、社会民生篇、文化休闲篇、生态文明篇,分专题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经济、科技、社会、民生、文化、生态文明领域发生的巨变。该书以纪实影像传递家国记忆,和读者一起重温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奇迹”,展现出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书写的“壮丽史诗”。

作者介绍

本书由新华出版社组织编写,编选的图片和文字主要来源于新华社公开发稿,汇集了几百位新华社记者40年来拍摄的800多张精彩图片和相关新闻报道。其中,选入的图片大多为由新华社总社和国内各分社记者拍摄的新闻历史照片;文字稿大多来源于新华社公开报道精编,部分收录其他权威材料。

目 录

上编

第1篇开放高地篇/003

1.1 |深圳: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004

1.2 |海南:从边陲海岛到国际旅游岛的华丽蜕变/040

1.3 |浦东:从窗口到试验田—改革开放先行者/060

1.4 |青岛:从“青岛样板”到“国际化+”/076

特写:青岛市民家庭记账本上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092

1.5 |厦门:蝶变密码/094

1.6 |雄安:改革开放新高地/114

第2篇乡村变迁篇/127

2.1 |小岗村:精神地标/128

特写:“红手印农民”严宏昌/138

2.2 |大寨村:春风又绿虎头山/140

2.3 |华西村:从“样本”走向转型/148

2.4 |向阳乡:改革第一乡的腾飞/158

第3篇城镇变迁篇(一)/167

3.1 |唐山:崛起奇迹见证“中国力量”/168

3.2 |大连:东北开放龙头的巨变/178

3.3 |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到“中国硅谷”/186

3.4 |兰州:改头换“面”40年/198

3.5 |喀什:守住原生态绽放新容颜/212

第4篇城镇变迁篇(二)/223

4.1|墨脱:“莲花秘境”告别高原孤岛之“路”/224

4.2|茅台镇:千年古镇添新机/232

4.3|濮院镇:毛衫时尚小镇的“时尚转型”/236

4.4|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全球电商”/242

4.5|安亭镇:从归震川旧里到“中国汽车第一镇”/248

下编

第5篇经济改革篇/257

5.1 |中国走向世界:打开国门搞建设/258

特写:外贸“晴雨表”——广交会见证的外贸发展史/270

5.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74

5.3 |资本市场:从试验田到建设资本市场强国/284

第6篇科技创新篇/297

6.1 |科技强国之路: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298

6.2 |制造强国之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306

6.3 |航天科技:走向世界航天强国/320

6.4 |海洋科技:从油气资源开发到建设海洋强国/330

6.5 |网络通信:信息化的巨变/338

特写:40年通信方式变迁/346

第7篇圆梦工程篇/351

7.1 |公路:40年筑路奇迹/352

7.2 |铁路:从“绿皮车”到“子弹头”/364

特写:从墙上“驶出”的火车/376

7.3 |桥梁:华丽的时空跨越/380

第8篇社会民生篇/393

8.1 |教育变迁:从恢复高考到建设教育强国/394

8.2 |医疗变迁: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410

8.3 |消费变迁:从票证到支付宝/422

8.4 |车轮上的变迁:从生活必需品到共享经济的载体/430

第9篇文化休闲篇/437

9.1 |阅读·学习/438

特写:40年的学习热/444

9.2 |观看·艺术/446

9.3 |时尚·流行/450

9.4 |婚礼·幸福/454

第10篇生态文明篇/459

10.1 |碧水长流:治污/460

10.2 |青山不老:护绿/464

特写:三代人与一片沙/468

10.3 |绿色之路:生态富民/470

特写:余村——从“靠山吃山”到“两山”实践/476

10.4 |美丽中国:书写新的“绿色传奇”/478

后记/494


部分内容

教育变迁:从恢复高考到建设教育强国

1978 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非凡的魄力和远见卓识开启了 改革开放的大门,与前一年的恢复高考、重建教育秩序互为呼应,从此引领着中国教育理 论与实践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征途。40 年来,我国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 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林。

1977 年,恢复高考。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实施。 20 世纪 90 年代:为应对 21 世纪人才需求,我国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 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称为“211”工程。

1999 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2001 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 25 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 年龄限制。

2002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保证农村义务教 育投入。

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 源强国行列。

2012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 2 万亿元,占 GDP 比例首次超过 4%。

2015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 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 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声"春雷",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从靠高考改变命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到如今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教育,让有意愿上大学的人都可梦想成真;从1977年的冬寒料峭到2018年的春暖花开,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

1965 年 6 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黄花农场落户的知识青年在开荒造田。(新华社记者敏钟杰摄)

圆梦青春:从恢复高考到“双一流”大学建设

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声“春雷”,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从靠高考改 变命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到如今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教育,让有意愿上 大学的人都可梦想成真;从 1977 年的冬寒料峭到 2018 年的春暖花开,中国高考改革的大 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 40 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

1976 年 7 月,湖南省汉寿县明光水产 养殖队下乡知识青年游洪涛(右)和明 光水产养殖队科研小组成员在研究饲养 好甲鱼的方法。(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摄)

清华大学 1977 级的学生在课堂上。(顾德华摄)

1978 年春,北京大学迎来 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 生。(新华社照片)

1978 年少年班的创办,寄托着一个国家对人才的渴求—早在 1974 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就向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议—中国要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 工作队伍”,少年班的设想由此浮出水面。 彼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才严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全社会 的迫切问题。从少年人才入手,主要是为了打破当时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状况,能 使全国各类人才培养步入正轨。 1977 年,一起推荐“13 岁天才少年—宁铂”的新闻事件,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创办: 江西一教师致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方毅,并随即得到批示。 方毅和宁铂对弈围棋的照片,一时轰动全国。 1978 年 3 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 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 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 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 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少年班部分同学和老师 的合影。1978 年 3 月,中国第一个少年班在 中国科技大学创办。21 名“神童”没有经过 高考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接破格录取,组 成少年班集中接受教育培养,其中年龄最小的 只有 11 岁。(资料照片)

1982 年 6 月,中国举行了首次博士论文答辩。 有 6 位研究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分别获得 了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的研究生张筑生,1982 年 7 月 6 日顺利通 过论文答辩,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 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新华社记者顾德华摄)

2018 年 6 月 10 日,毕业生们在欢乐谷广场上拍合影。当日,来自上海 10 余所高 校的近 80 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上海欢乐谷,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过山车毕 业礼活动。(新华社记者方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