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在基层社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的工作部署,从潮州文化中汲取社会治理智慧,探索将“茶道礼仪”“行业自治”“名人效应”等特色文化引入矛盾纠纷调解领域,努力打造更具“潮味”、更加多元、更为高效的人民调解新机制。近期,潮州市湘桥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朱桂曼、陈跃、余翀3名基层调解员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其中,湘桥区太平街道开元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朱桂曼还作为广东唯一代表,进京参加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接受表彰。

一、融合“茶道礼仪”精髓,打造特色调解新品牌。 创新把“潮州工夫茶”内涵引入调解领域,在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文化精髓基础上,将“工夫茶二十一式”泡茶步骤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形成极具“潮味”特色的“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使矛盾纠纷在“品茶谈笑”中“定分止争”。例如,本次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湘桥区太平街道开元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朱桂曼,就从潮州人“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一生活习惯入手,在地处潮州古城中心地带的开元社区,打造“双忠庙居民议事厅”,并组织辖区的巷长、楼长、“五老人员”等扮演居民议事厅“冲茶”调解员的角色,运用“谦和、礼让、豁达、通融”的茶文化精神协商解决辖区居民纠纷问题,使矛盾得到化解、邻里解开心结。今年来,全市共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20宗,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9.9%;各级行政机关共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调解涉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等案件930宗,行政调解成功率超80%,实质性化解率创历年新高。“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工作成效被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和官方公众号等刊登推广,在2023年广东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被称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品牌。

二、发挥“行业自治”效能,建立重点领域调委会。 在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自治自助”的建设原则,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以及陶瓷产业、茶叶市场、异地商会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延伸拓展,逐步建立起一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在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矛盾纠纷化解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本次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湘桥区医疗纠纷调委会,就是我市立足市城区医疗机构集中、医疗纠纷易发多发等实际推动成立的,该调委会多次联合湘桥法院开展专业化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五年来成功调解医疗纠纷116起,调解成功率97%,履行率97%,结案率100%,为医患纠纷提供了新解法。又如,充分发挥各商会“乡情浓、乡贤多、平台宽”的资源优势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沟通政企的桥梁作用,在潮州市茶农协会、潮州市江西商会、潮安区古巷陶瓷协会等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处理会员矛盾纠纷,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106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企事业人民调解委员会27个。今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894次,调解案件1890件,调解成功率达99.89%,调解协议涉及金额6004.47万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放大“名人效应”优势,培育个人品牌调解室。 注重延伸基层调解组织触角,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通过深挖本地调解人才资源,支持鼓励调解经验丰富、调解业务水平较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较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优秀人民调解能手等建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室,着力打造具有“名人效应”的人民调解队伍,让群众身边“熟悉的人”用熟悉的话做好群众的调解工作,形成了一批口碑好、威望高、专业性强的个人调解品牌。例如,以荣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的饶平县新丰镇司法所所长卢圩为品牌亮点,打造个性化、专业化的“卢圩调解工作室”,并充分发挥饶北地区地缘相邻、人缘相通的优势,整合饶北6镇的矛盾纠纷调解力量,成立饶北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分运用法律、道德和“村规民约”等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切实把饶北山区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今年来,全市9家个人品牌调解室共调解案件104件,覆盖交通肇事纠纷、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农产品交易纠纷等各个方面,成为基层调解组织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