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参考文献分享创建引文跟踪收藏打印

摘要:1952年七月革命后的埃及构建了新威权主义的国家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埃及特色的威权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埃及开启了威权主义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由于存在于国家、社会与政治伊斯兰三者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关系,导致埃及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异常缓慢而艰难。本文从文明交往(确切地说主要是政治交往及其互动规律)的视角出发,考察活跃于当代埃及政治舞台上的三支基本力量——国家、社会和政治伊斯兰(主要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威权主义的构建与转型及政治民主化问题上的历史演进,探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分析它们对于埃及民主化的作用和意义,为中东和第三世界的民主化研究提供个案分析和启示.研究方法上,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始终以历史学的分析为主线,同时重视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与互补。本文分作导论、正文五章、结束语等共七部分。导论主要阐释了本课题的缘起——立足于埃及政治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中东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启示的问题意识,以及本文的理论线索(威权主义政治)、研究维度(国家、社会、政治伊斯兰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埃及政治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本文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分析框架、创新等。第一章主要从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角度(即历史运动与现实运动的交往互动),阐述了近代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9世纪西方殖民入侵和埃及被迫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及殖民主义遗产对20世纪后半期埃及政治现代化的深刻影响。

第二章则分析了政治运动与经济运动的交往互动作用下,“国家”作为主要政治交往力量的制度性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共和国成立后威权主义政治形成的因素,威权主义的国家结构、政府运行、政治特征,以及威权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视角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嬗变。第三章阐述了政治伊斯兰作为第二个基本的政治交往要素分别在组织上(特别是温和的穆斯林兄弟会)和思想上(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伊斯兰宪政主义)对埃及世俗国家政权的冲击和挑战,探究对于埃及这样一个伊斯兰因素根深蒂固的国家,其政治运动与宗教运动的交往互动。第四章则从政治运动与社会运动的交往互动的角度对埃及民主化的重大问题“国家与社会”进行阐释和分析,研究第三支政治交往力量——社会(主要包括埃及的政党、公民社会、妇女)对威权主义和民主化的影响和作用。第五章从埃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交往互动出发,把国家、社会、政治伊斯兰三者同时置于威权主义政治交往的框架内,即在“选举政治”中的博弈和实践,通过对埃及历次人民议会选举的考察和对21世纪初期埃及的宪政改革的分析,研究宪政民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本文结束语部分是对埃及的威权主义政治转型进行探索性总结,试图从三个层面提升政治交往对于制度文明交往的互动作用。首先,通过对中东主要国家的权力交接所形成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埃及可能的路径选择及其模式的形成;其次,在“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对埃及伊斯兰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经历的“不曾对抗”到“互相对抗”的关系历程及其对民主化的意义进行评述;最后,就埃及现实和未来的政治而言,政权的稳定并不意味着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更不是政治停滞,如何实现制度上的创新将会是长期的挑战,而在稳定中推进现代化,并最终消灭威权主义则使埃及陷入现代化的“困境”。 还原

关键词:埃及; 文明交往论; 威权主义; 民主化; 国家与社会; 政治伊斯兰;

导师:彭树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