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又出口误,将泰国(Thailand)念成了“大腿国”(Thighland),引发外界关注。众所周知,泰国的旧名是“暹罗”,泰语叫สยาม(Sayam),英语叫Siam。那么问题来了,中文里的sayam也好,siam也好,好像都只跟“暹”沾边,这“罗”字是怎么来的呢?又为何会改名为泰国呢?

暹+罗斛-斛=暹罗:明太祖朱元璋造出的国号

“暹罗”是中国为首的汉字文化圈国家对古代泰国的称呼。在宋元时代的中国史籍中,记载了今湄南河(昭披耶河)下游有“ ”(又作浔番、暹番)和“ 罗斛 ”(又作罗坡、罗婆)两个国家。根据现代学者考证,“暹”国以今泰国素攀武里(Suphanburi)为中心(也有一说是素可泰王国,但素可泰应该是《元史》记载的“速古台”),“罗斛”国以华富里(Lop buri)为中心。根据泰文资料记载,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建立之前, 华富里的乌通王(拉玛铁菩提一世)娶素攀国王的姐妹为妻, 通过联姻的方式合并了素攀,翌年迁都阿瑜陀耶,正式开创了四百年之久的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无独有偶,中国史籍《岛夷志略》也记载:“至正己丑(1349年),(暹)降于罗斛”,与泰国史料吻合。

中国古代史籍中记载的暹、罗斛、速古台位置示意图

此时,中国进入元末乱世,其后朱元璋崛起于群雄之中,缔造明朝,派遣使臣昭告四方,其中派到阿瑜陀耶的是吕宗俊。阿瑜陀耶王国得知明朝开国后,就派使臣朝贺朱元璋,于1371年冬抵达明朝首都南京。至此,中国得悉了“暹”国和“罗斛”国合并的消息,于是明朝史官便将阿瑜陀耶王国记录为“ 暹罗斛国 ”。其后阿瑜陀耶几乎年年遣使来朝,朱元璋对阿瑜陀耶的“恭顺”十分满意,于1377年下诏册封阿瑜陀耶(即明朝所称的“暹罗斛国”)国王波隆摩罗阇一世(明朝记载为“参烈宝毗牙思哩哆啰禄”)。诏书内容是:

君国子民,非上天之明命,后土之鸿恩,曷能若是?华夷虽间,乐天之乐,率土皆然。若为人上,能体上帝好生之德,协和人神,则禄及子孙,世世无间矣。尔参烈宝毗牙思哩哆啰禄,自嗣王位以来,内修齐家之道,外造睦邻之方。况数遣使,称臣入贡,以方今番王言之,可谓贤德矣,岂不名播诸番哉?今年秋贡象入朝,朕遣使往谕,特赐 暹罗国王之印 ,及衣一袭。尔当善抚邦民,永为多福。

我们注意到,朱元璋给波隆摩罗阇一世的封号是“暹罗国王”,而非“暹罗斛国王”。换言之,朱元璋在进行册封之时,将“暹罗斛”的称呼简化为“暹罗”,暹罗之名即始于此。此前元人周达观的著作《真腊风土记》中已经出现“暹罗”一词,但由于现存的该书是明刻本,原始的元抄本已经失传,所以不能排除被明人修改过的可能性。即便此前有“暹罗”一词的零星使用,但不管怎样,“暹罗”这一汉字国名的正式确立是从1377年朱元璋册封“暹罗国王”开始的,此点无可否认。既然汉字文化圈的老大拍板了这个国家叫“暹罗”,那么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国也纷纷跟进,因此这些国家用汉字书写的史料中也使用“暹罗”一词。

名随都邑:古代泰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暹罗”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中国为首的汉字文化圈国家,是明朝自行将“暹”和“罗斛”合并为“暹罗斛”后再简化成“暹罗”的,完全是汉字的字面合并。阿瑜陀耶王国不使用汉字,也不像标榜“事大慕华”的朝鲜那样以使用朱元璋“下赐”的国号为荣,所以自然没有将朱元璋生造出来的“暹罗”国名引入自己的语言中。

再来看看“暹”和“罗斛”。“暹”即Sayam/Siam(包括缅甸语的“掸/Shan”),但这不是古代泰国人对自己的称呼。Sayam/Siam最初是印度人对湄南河中下游地区(即现今泰国核心区域)乃至中南半岛的称呼,有两种意思:黑色或黝黑皮肤(梵语śyāma);黄金或金黄色(巴利语suvaṇṇa)。早在1050年的占婆碑文中,就有暹人奴隶的说法,12世纪柬埔寨吴哥窟石刻中也提到了暹人士兵。可见Sayam/Siam同样是外界对湄南河中下游地区的称呼,只不过这里的“外界”是非汉字文化圈国家。至于“罗斛”一名,至今仍然保留,即华富里(Lop buri)府,但这只是一个城市的称呼,自从1350年迁都阿瑜陀耶后就不再是国名了。

18世纪初江户时代日本画作《世界人物图卷》中的阿瑜陀耶时代泰国人形象,标注为“暹罗人”

现在我们弄清楚了,“暹罗”是1377年以来汉字文化圈国家对泰国的称呼,“暹”(Sayam、Siam等等)是印度、高棉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后来的西方人对泰国的称呼。那么,古代的泰国人是怎么称呼自己国家的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泰国人很早就称自己为“泰”。在《泰语大辞典》中,“泰”(ไทย/Thai)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有人认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该族群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获得自由,故自称为“泰”即“自由民”。 也有人认为“泰”的本意就是“人”。但是“泰”只是族群称呼,而非国家称呼。古代泰人的国号观念很薄弱,他们一般习惯以都城来称呼本国,如都城在素可泰时,就自称为“阿那札素可泰”(อาณาจักรสุโขทัย),即“素可泰王国”之意,阿瑜陀耶、吞武里、拉达那哥欣等时代亦然。除此之外,泰人对自己国家还有一个共通的称呼,就是“勐泰”(เมืองไทย),意为“泰人之地”。

拉玛四世(孟固)的拉丁文签名: SPPM Mongkut Rex Siamensium(暹罗国王颂德·帕·博拉门·玛哈·孟固),从他开始使用Siam作为国号

近代泰国打开国门以后,国号问题就不能再这么马马虎虎了。在1826年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伯尼条约》及1855年正式开放通商的《鲍林条约》中,拉达那哥欣王国(又称曼谷王朝或却克里王朝)都以“勐泰”作为自己的国号,但1856年批准《鲍林条约》时,当时的国王孟固(拉玛四世)出于与国际接轨的目的,采用了外界的称呼Siam/Sayam。此后80多年的时间里,拉达那哥欣王国统治下的泰国所使用的正式国号就是“Siam/Sayam”,当然,中文还是叫他们“暹罗”。

国族合一:“泰国”国号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暹罗兴起了泛泰主义(大泰民族主义)的思潮,这种思潮主张建立一个以曼谷为中心、统合所有泰系族群的民族国家,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所以也带有扩张主义的成分。秉持这种思想的暹罗军人銮披汶·颂堪粉墨登场,并在1938年成为总理。他的“军师”、泛泰主义理论家銮威集瓦他干极力鼓吹以族名“泰”来取代“暹”(Siam/Sayam),强调泰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在暹罗国内不仅有1300万人,在中国南部、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缅甸还有2300万人散居。为了联合他们和集中全体泰人的效忠,这个国家应该改名。

“泰国”国号的最大推手——銮威集瓦他干,讽刺的是,他与銮披汶一样都是华裔(中文名金良)

1939年5月23日,暹罗政府通过决议 ,拟改国号为“泰国”,并征求民意。当局的理由有五:

  • 用“暹”(Siam/Sayam)当国号,则族称与国号不统一;
  • 用“暹”(Siam/Sayam)当国号,则会产生泰族人被一个叫“暹”的国家统治的错觉;
  • “暹”(Siam/Sayam)是古代高棉统治者强加给泰族的称呼,自素可泰时代以来就不再使用;
  • “暹”(Siam/Sayam)目前多数用于书面上,口语上多自称为“泰”;
  • 泰族为一个伟大民族,应该定国号为“泰”以纪念泰族。

1939年6月24日,銮披汶政府在立宪革命(泰国1932年政变)7周年之际,正式发布《改国号告人民书》。就泰语而言,国名从ประเทศสยาม(暹国)改成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泰国);就英语而言,是从Siam变成Thailand。当然,中文的“暹罗”  也不能幸免,从此变成“泰国”(起初中国某些报纸译为“赛国”)。汉字文化圈诸国也使用泰国或以“泰”为基础的汉字音(日语:泰国,后来用音译タイ居多,朝鲜/韩语:태국/泰國,越南语:Thái Lan/泰蘭)。

銮披汶政府改国号为泰国的举动引发了当时中国舆论的批评与警惕,有观点认为“其用意明明效法希特勒之借口以日耳曼族分布于中欧、东欧者须听其团结合并为一国”。与此同时,銮披汶政府也掀起了排华运动,并在二战期间采取亲日政策。日本渐落盟军下风时,銮披汶政府于1944年倒台,泰国又投向反法西斯阵营。由于“泰国”国号被认为是包藏野心的泛泰主义的产物,不仅中国云南有傣族,英国、法国等盟国的殖民地中也有不少泰系族群(如掸族、阿豪姆族、老族等),故泰国在1945年9月又恢复了“暹罗”旧称。1948年,銮披汶·颂堪再登首相宝座,于1949年5月11日第二次改国号为“泰国”。当时的《人民日报》以《“暹罗”又改“泰国” 法西斯分子銮披汶妄自尊大还想侵略》为题,对銮披汶进行了一番批判:

但批判归批判,新中国还是接受了泰国的国名。1949年11月11日,泰国共产党致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建交。总之,在1949年以后,“暹罗”这个明太祖朱元璋生造出来的国名,成为了历史陈迹。

最后,我们用一张表来总结一下泰国的国号变迁吧!

原创 | 2020-08-08 23:15:20 阅读 1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