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坏坏的西红柿  ·  Apache Nifi_nifi ...·  5 月前    · 
飘逸的企鹅  ·  WebSettings.JavaScript ...·  1 年前    · 
逃跑的企鹅  ·  JS(解构) ...·  1 年前    · 
阳光的甜瓜  ·  Spring Security ...·  1 年前    · 
柳兰|你,是最绝色的伤口

柳兰|你,是最绝色的伤口


“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张爱玲这句名言,放在植物世界也完全适用。我认识柳兰的经过,正是这样。

在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的《杂草的故事》里,柳兰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之花,梅比对柳兰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还特意在网上搜了柳兰的图片来看,但到底隔了千山万水,看过也就丢到一边去了。


第一次亲眼见到柳兰是去年盛夏,和老友一家自驾去川西,在金川高原的路边围栏外,几丛半人高的紫红色花织成了一片锦绣。我脱口而出:“柳兰!”这次邂逅,令老友和我都十分欣喜。

接下来的几天,几乎一路上看见柳兰。在藏民开的客栈外,在318国道旁的黄土坡上,时不时就有一抹艳丽的紫红色掠过。

以前我一直觉得,花大色艳的结构相对简单,小花反倒精巧,也更堪玩味。然而,柳兰颠覆了我这个成见。

柳兰是总状花序,成串的红花密集地开在枝头,气势很是慑人。四枚花瓣,上面两枚较圆润,下面两瓣略宽长。8枚雄蕊,近等长;柱头很有花样,深裂成线形的4枚,盛放时强烈地反折向下。

总状花序

花瓣4,雄蕊8,柱头4深裂并反卷

@Nirvana with Rosa 摄于日本群马县沼田市玉原高原


似曾相识。去年春天认识过的 美丽月见草 ,也有着这样趣致的花柱;也是8枚雄蕊,4枚花瓣。没错,这两只是有亲缘关系的,都来自柳叶菜科。

柳兰很懂得运用细节的丰富来增添自己的魅力。她还有4枚细长的花萼,颜色是比花瓣更深的紫色,生于两枚花瓣之间。这样,当你从正面欣赏时,花瓣之间就出现了4条深紫色的脉纹;有时,柳兰的一大片紫红色中会晕染上少许的一抹蓝,这来自她释放出的蓝色花药,丰富了视觉的层次;花蕾呢,总是低垂着,而等到花开时却又变得直立了。

花萼4,花蕾俯垂

花药释放出的蓝色粉雾


叶细似柳,花艳如兰,柳兰这个中文名字还真是形象。而老外对它的联想来自夹竹桃,柳兰属Chamerion的意思就是“矮小版的夹竹桃”,它的英文名字叫做rosebay willowherb,rosebay也是夹竹桃的意思。种加词angustifolium意为“窄叶的”。

柳兰在全世界都分布很广,在国内,除了大西南,西北、东北也很常见。前不久,一帮花友组织到长白山观花,就遇见了大片大片的柳兰。它也是新疆阿尔泰的市花;而在国外,在日本、欧洲、北美都广泛分布。

全世界广泛分布的物种

@Nirvana with Rosa 摄于日本群马县沼田市玉原高原


柳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夜成名。在伦敦城遭遇大轰炸后的那个夏天,英国人民发现,这种艳丽的紫红色野花忽然之间摇曳在各大城市后的战争废墟。鉴于其惊人的生长速度,伦敦人给它取了个名字,“炸弹草”。

哪里的土地被火烧焦过,哪里就会迅速地长出大片的柳兰,它是植物界浴火重生的凤凰。在植物学上,这叫做火烧后的先锋植物。柳兰性喜丛生,植株高大,花朵密朵,盛花时节,那抹浓得化不开的艳红,美得惊心动魄,一见难忘。

哥哥有首歌叫《红》,林夕写的歌词,用来描绘它也很切贴——“红,是最绝色的伤口......红,像年华盛放的气焰;红,像斜阳渐远的纪念;也像,红尘泛过一样明艳。”

火烧兰


然而,在二战之前,绝大多数英国人却从来没有见过柳兰。有福气见到它的只有一些真正痴迷的植物上瘾者,比如英国第一本通俗植物指南《植物简史》的作者约翰·杰拉德,他曾在约克郡找到柳兰并亲手种植,并盛赞其“漂亮且端庄”:“地下长出的枝条很多,高度可达到6英尺(1.8米),枝上缀有极为美艳的华丽花朵,四片花瓣皆呈有光泽的紫色,花的中央是黄色花蕊。”

二战全面刷新了柳兰的形象,从那以后,“火杂草”、“火烧兰”就成了人们提到柳兰时的惟一印象,它成了知名度最高也最成功的城市杂草之一,到上世纪末,柳兰已经占据了英国每一座城市的停车场与火车站。

然而,在这之前,在植物爱好者们的记录里,还有另一个柳兰的形象。它远在深山,默默无闻,害羞而低调,也不具侵略性,与“二战之花”判若两人。

在英国18世纪早期的大多数记录里,都把柳兰描述为一种在野外的罕见植物,偏爱生长在山地岩石地带,茂密的森林中,狭窄的石缝里,林间的沙质土壤上。这个像林间精灵般的柳兰,与二战后恣意疯长的柳兰,就像穿越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外表上并无差别,性情却变得迥异。它们真的是同一种植物吗?

植物学家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柳兰的扩散是沿着铁路系统推进的。跟我们熟悉的蒲公英一样,柳兰借用风力传播种子,这个特性对它的繁衍至关重要。柳兰的花凋谢以后,茎上会留下许多一样细长的很像花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蒴果。里面的种子多毛,蒴果成熟后会开裂,种子就会随风飘走,散落在新的地方,重新开花结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未开裂的果实,像一根细棍

柳兰开裂的蒴果与多毛的种子,图见水印


许多植物都有一种本领,能以不同的形态生活在环境截然不同的生境。只要是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就呈现出高度的不同习性。在这种变化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是一些基因复合体。最新的针对进化机理的研究表明,侵略性十足的杂草柳兰,可能是冰川期后开阔且混乱的大地上生长的原始种,而害羞清秀的柳兰则是适应阴暗森林环境的产物。当战争重现了它们的原始环境后,原始种便被瞬间激活,卷土重来。

这种基因复合体十分古老,而且在整个生物界中都有分布。前不久写过的 沟酸浆 ,也有这个特性。沟酸浆属的野生猴面花(Mimulus guttatus),生活在太平洋西北海岸时是郁郁葱葱的、喜潮湿、耐盐的多年生植物;而生活在离海岸数百公里的内陆旱地时,却长成矮小的、快速开花且耐旱的一年生植物。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野生猴面花也有两种性情

图: wikimedia.org/

发布于 2017-09-12 13:43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