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每一位登基的皇帝基本都会施行新一轮朝政决策,进行改朝换代,彰显自己的威风。而事关天下民生的钱币则备受广大关注。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货币有很多,大部分皇帝都会采用自己的钱币当流通钱,那么对于前朝遗留下来的铜钱等,新任皇帝们会如何处理呢?



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很多朝代都没发展有纸质钱币,多是以铜钱、银、金等替代。那么铜钱本身就是金属,不像纸一样容易腐朽无用,其存在一定的用途价值,甚至可以回炉重铸,用于其他方面。例如,汉代时,君主命钱币工坊大量铸造五铢钱来融入社会流通,此类货币备受欢迎,之后数代帝王们亦为之接纳,愿意继续沿用旧朝的五铢钱,故而就不下令处理,任由天下百姓继续使用。



直到唐朝,中原大地的老百姓还时而惯用五铢钱。当时百姓的见解,可能只要钱币品质好不容损坏,体量厚重的话,都会继续当钱来花。特别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朝廷没有强令施行相关的新钱币制度,故而沿用了下去。

有些帝王也推行自己的钱币,可品质堪忧,传入民间,老百姓用着不习惯,故此新币流通度没有旧朝钱币高。五铢钱大约在我国历代王朝流通近五百年,唐朝初期,百姓还乐于使用五铢钱,随着唐朝出现辉煌盛世,各种文化大爆炸,拥有了自己的唐朝铜钱,唐高祖时期,推行过大型钱币改革措施,律令废除五铢钱,这时汉朝的五铢钱才慢慢被取代,可民间百姓还是依旧保留着自己的五铢钱。

宋朝之后,一些帝王没有牵制唐朝旧币,使得唐代铜钱多在宋朝通用。从客观角度看,大部分帝王对于前朝的钱币铜钱等大多是任由发展,并没有进行一灭到底的处理措施。



根据资料,到了明朝,民间百姓所使用的铜钱有八成是唐宋两代传留下来的铜钱,五铢钱逐渐退出舞台,有的是被回收重新铸造了。这种由官府回收前朝铜钱的做法,早在唐代就出现,当时唐朝天宝年间,朝廷出资近三十万贯新铜钱换取京都居民手上的“恶钱”,有记载道:“宜令所司即出钱三数十万贯余,分於两市,百姓闲应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官为换取,仍限一月时日内使荆庶单贫无患,商旅必通。其过限后辄敢违犯者,则一事以上,并作条件处分”。

所以旧朝铜钱,在唐宋两代亦有过回收现象。元朝后,由于蒙古人执政,前几朝的铜钱旧币被大量“限制”,元朝人开始使用纸钞货币,使得这些旧铜钱在元朝一无是处,没人使用。



元朝制造大量的元钞发行给百姓使用,到了末期天下大乱,通货膨胀经济崩塌,元朝建立的纸钞体系被完全拉垮,特别是纸不值钱,不像铜钱可以回炉重铸,故此明朝建立后,没回收元朝纸币。元朝皇帝采用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禁用元朝的纸币,导致许多人哭不出声。

后来明朝灭亡,清兵入关成立清朝。这时的统治者,可能对中原还不太熟悉,各种制度不完善,故此部分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以及货币,这措施使得明朝铜钱得以保持流通。可当清朝根基发展巩固后,帝王们就下令禁用明朝铜钱以及往朝的各类旧钱币。



清朝铸造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钱币,名为清钱。由于前朝的各种钱币早已融入民间,清政府专门成立旧币兑换机构,百姓们可以用旧朝钱币兑换清钱,当然兑换比例差距是挺大的。尤其是在清朝管制下的两广地区,当地居民喜用唐代开元通宝,门把手、窗户等都会钉串几个,以求吉利。

故此该两地区的开元通宝回收量很大,清朝迫不得已,特别批准当地人可以用开元通宝兑换雍正通宝。以此看出,清朝期间,前朝铜钱货币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朝的互通过渡。



从资料和出土的文物上看,清朝每一代帝王都会铸造属于自己的铜币,多为印刻上自己执政的年号,如崇德通宝、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等等。那么遗落在民间的前朝铜钱,基于是铜元素的原因,清朝会使用回收政策来进行重铸,然后再制造出自己年号的通宝。

可清朝皇帝的通宝并非是纯铜铸造的,康熙通宝掺杂着一半铝,使得成为一枚半铝半铜的货币,轮价值自然比不上前朝铜钱。当然这不是因为康熙抠门,主要是因清朝的奸商作乱,当时按照官府规定的兑换比例,一两银子能换2000铜钱,真交易起来其实就只能换750枚铜钱,因为交税的时候,官府只要银两,一些奸商人就把收来的铜钱拿到自己的私下工坊回炉,选择铸造各种铜器,然后高价出售,倒腾几番就赚到了30倍以上的利润,之后越来越多人跟风。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皇帝多少都有铸造自己年号铜币的做法,对于旧朝钱币,一则是容纳,任其流通,二则是下令禁止,然后回收重铸。如果遇到在搞“大统一”的皇帝,多以禁令旧朝货币流通为主,然后废品利用,回收再铸。如今,代表各朝代的铜钱通宝,多以被重铸消失,有的随主人埋入坟墓,有的成为了爱好者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