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特种水产养殖带来的影响,
衡阳
市
农业农村局总水产师段夙成
于
3月
8
日至
10日
带队
深入
全市特种水产
养殖基地走访了解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特种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快速增长
衡阳水产养殖上世纪
90年代以前闻名全国,在全省居第四位
,
特种水产养殖因其投资收益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
目前
我市
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鳜鱼、娃娃鱼、鲶鱼、泥鳅、小龙虾、罗非鱼、鲟鱼、鳖类、蛙类等,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
20余万亩,
年
总产量达到
2.14
万吨,
年
产值
10
亿
多
元;其中鳜鱼总产量
4
0
60
吨,产值
2.2
亿元;泥鳅
3
485
吨,产值
84
30
万元;小龙虾
5790
吨,产值
1.
87
亿元;鳖类
960
吨,产值
1.
53
亿元。特种水产养殖
面积
占比快速提升,
到
2019年占比已达到
35
%
。
(二)产业效益明显提升
全市特种水产养殖年纯收入达到
5亿元,纯收入占农民渔业生产利润接近50%。特种水产养殖相比“四大家鱼”大宗水产养殖效益明显,如“四大家鱼”养殖1亩池塘年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养1亩鳜鱼、小龙虾纯收入超过1万元,养1亩泥鳅、鳖纯收入可达2万元
,
如
衡阳县长永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甲鱼养殖面积达
1980亩,养殖户达
202
户,几乎家家养殖甲鱼,已经是岘山乡的特色养殖亮点
。
(三)产业规模不断聚集
特种水产养殖通过政府、合作社带动连片发展迅速,产业聚集逐步形成
,
如衡阳县台源镇的鳜鱼养殖,岘山镇的鳖养殖,西渡镇的泥鳅养殖,衡南县宝盖、三塘镇的小龙虾养殖,祁东县白地市镇的泥鳅养殖等均形成了连片规模生产。衡阳县的深蓝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长永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众力淡水鱼、祁东县的鸿腾种养专业合作社等以公司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养殖户的发展
。
二、特种水产养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情况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特种水产养殖也遭受到了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消费恐慌心理影响特种水产的市场需求
由于新冠疫情刚发生时,该病毒的来源未查明,有关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的传言导致群众拒食所有特种动物,不管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一时市场销售骤停,特别是今年的
1-2月份,部分特种水产品如甲鱼,娃娃鱼,蛙等市场需求全部停止,而其他的特种水产虽能销售,但销量大幅下滑。预计全市特种水产养殖户因疫情影响产品滞销和跌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00万元左右。
(二)运输不畅,销售受阻
我市特种水产品主要销往本地、广州、长沙、河南、上海等地,在
1-2月份,所有乡镇道路均处于封锁状态,导致养殖户有鱼运不出,如衡阳县众力淡水鱼养殖合作社与长沙签订了春节供货合同,但因交通受阻,存塘的50多吨鳜鱼至今还在池塘中。同时1-3月又是新的一年苗种投放关键时期,而今年养殖基地均未投放今年的苗种,苗种投放的推迟将影响今年的渔业生产。
三、稳定恢复生产措施建议
(一)制定出台鼓励特种养殖发展的政策,建议上级尽快制订可食用驯养野生动物(包括水生野生动物)清单,让养殖户放心养殖。
(二)畅通活鱼运输,继续实施活鱼运输免征高速通行费。
(三)出台特种水产养殖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特种水产养殖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有带动力的特种养殖合作组织和专业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建立技术服务团队,为养殖户发展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