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春节的配菜间,也是年夜饭的试味席。
在东南沿海,祭拜土地的仪式叫“做牙”,每年的二月二是“头牙”,腊月十六为“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大寒时节走进南京,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定是各家门店必备的冬日美味。在梦回大唐的西安,大寒喝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爱吃甜的用粳米、芸豆、大枣等混合,出锅还要加上一把冰糖;而偏爱咸口的人则加入肉丝、咸盐,煮出一碗旧时称作“肉糜”的咸味腊八粥。历史悠久的老北京,至今还保留着大寒吃消寒糕的习俗。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食后能起到温散风寒、润肺健脾的功效,此外还有消除寒冷、步步高升的寓意。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不同菜和肉在坛中“修炼”接近两个月后,在大寒时节迎来“出关”的时间。腌出水分,渗入盐分,风味在等待中变得深厚绵长。无论是北京的酱菜,四川的泡菜,还是东北的酸菜,随着大寒的开启,都将迎来一场味觉的团聚。
扫屋迎新春,俗称“掸尘”。“尘”与“陈”谐音,因此蕴含着除旧迎新之意。钟毓龙《说杭州》中记载:“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屋角檐隙,无不加以扫除;桌椅杂物,无不加以洗涤,预备过年。”这把竹枝扎成的大扫帚,除了掸尘洒扫,还要在祭灶时作引火之用,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好似爆竹。